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通过还原型Vc、氨基态氮、总糖和总酸4个方面研究了瞬时高压作用对早酥梨汁化学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在80~180 MPa 6个压力梯度下各处理一次,80 MPa时还原型Vc的损失率为13.14%,180 MPa为14.85%,损失率减少不明显;氨基态氮含量从0 MPa时的24.25 mg/100mL减少到180 MPa时的23.41 mg/100mL,略有减少;总糖和总酸含量基本保持不变,分别维持在8.0%和0.079g/100mL在上述压力下各处理3次,各压力处理一次后还原型Vc的损失率较大,160 MPa时最大为20.41%,处理第二次、第三次后还原型Vc的损失率减少明显缓慢,处理3次后的损失率140 MPa时最大为29.01%;氨基态氮含量随处理次数增加呈均匀减少趋势,100MPa时减少最多,从21.63 mg/100mL减少到17.47 mg/100 mL;总糖含量随处理次数增加略有减少,100MPa时减少最多,从8.28%减少到7.68%,减少率为0.072%;总酸含量随处理次数增加基本保持不变,维持在0.09g/100mL.  相似文献   

2.
甜酒酿发酵工艺及过程中成分变化规律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L9(34)正交试验确定出甜酒酿发酵最佳工艺参数为蒸米时间20 min、加曲量2%、发酵温度30℃、发酵时间72 h,并对糯米甜酒发酵过程中总糖、总酸、酒精度及pH变化规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32~48 h内总糖的含量迅速增加,之后总糖含量增加缓慢,72 h达到最高,之后转为下降;总酸含量在发酵的初期先是增加,在发酵的中后期,基本保持稳定;酒精度的变化一直呈上升趋势;pH值始终呈下降趋势.  相似文献   

3.
对新疆库车小白杏进行成熟过程的物理特性实验研究。在库车选定5棵杏树为样本采集树,每5天进行一次小白杏样本采集,测定小白杏整个成熟过程中颜色、还原糖及Vc含量变化趋势。研究结果表明:小白杏在整个成熟过程中RGB灰度值整体减小,颜色由亮变暗,糖度随着果实的成熟在不断增加,Vc含量减小且含量较低。成熟后的小白杏平均还原糖含量为24.3%,平均Vc含量为0.28 mg/100g。  相似文献   

4.
针对贵州荔波传统酸肉不同发酵期理化成分和发酵风味物质变化进行动态观察与分析。结果显示:pH值呈阶段性下降趋势,10d内显著性下降(从pH7.20下降到pH4.50),10d后缓慢下降,至第45天达到最低值(pH3.60);蛋白质、脂肪含量在整个发酵期呈上升趋势,而水分含量呈下降趋势,总糖含量总体呈下降趋势,代谢产物总酸、氨基酸态氮、游离氨基酸、挥发性盐基氮的含量随发酵期的延长逐渐增加,从传统酸肉风味物质中分析出34种主要化合物,包括酸类15种、醛类11种、烷烃类1种、烯类1种、酯类3种、醇类3种,以酸味物质为主,占总组分的44%。  相似文献   

5.
新疆杏和华北杏果实品质的比较分析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了研究新疆杏和华北杏果实品质的不同,本文选取两地优良杏品种各10种,分析测定了两杏品种群的可溶性总糖、还原糖、总酸、维生素C、单果重、单核重、杏仁重。并为了充分了解新疆杏品种群,本文中还分析测定了其果长、果径、风味、色泽、离核度等其它果实性状指标。结果如下:新疆杏品种群较华北杏品种群可溶性总糖、还原性糖、糖酸比、杏出仁率明显要高,平均糖酸比比华北杏平均糖酸比高5.61,使得新疆杏口味极佳。新疆杏品种群在色泽、风味上更符合大众较高的要求且新疆杏品种群适宜的水分含量使得口感极好。华北杏品种群的单果重、杏可食率显著高于新疆杏品种群。但新疆杏和华北杏在总酸、Vc、杏仁重、杏核重方面差异不明显。两杏品种群中,可溶性总糖和还原糖不存在线性关系。但可溶性总糖含量较高的,还原糖含量相对较高。  相似文献   

6.
研究不同浓度硒对富硒发芽糙米有机硒含量、无机硒转化率、干物质损失率、发芽率、粗脂肪、粗蛋白、可溶性蛋白、总糖、还原糖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亚硒酸钠溶液浓度的增大,有机硒含量呈先增大后趋于稳定的趋势,无机硒转化率呈下降趋势;干物质损失率、可溶性蛋白含量和还原糖含量先升高后下降,发芽率呈下降趋势,粗脂肪、粗蛋白和总糖先下降后升高。  相似文献   

7.
选取陕西周至和眉县的7个品种猕猴桃为原料,对其果浆色泽L*、a*值、Vc、总糖、总酸、叶绿素含量、硬度、咀嚼性、制干率9个指标进行差异比较,利用主成分分析结合聚类分析筛选出猕猴桃品质评价核心指标。结果表明,不同猕猴桃品种品质指标差异显著,华优猕猴桃L*值高于其他品种,Vc和叶绿素含量也最高;而红阳猕猴桃制干率、总糖和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居首位;主成分分析提取了前3项主成分,方差累积贡献率达到84.991%;聚类分析筛选出3个核心指标,分别为制干率、叶绿素含量和硬度。  相似文献   

8.
糙米发芽过程中主要品质性状的变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发芽(0~5)d的4个水稻品种(系)的糙米为供试材料,研究了糙米发芽过程中主要品质指标的变化。结果表明,随着发芽时间的延长,各品种(系)供试糙米的直链淀粉含量呈下降趋势,还原糖含量呈上升趋势,总糖含量呈下降趋势;粗蛋白含量在发芽1 d时显著增加,之后趋于稳定,可溶性蛋白含量呈现先增加后下降的趋势;与未发芽糙米粉相比,发芽糙米粉的最高黏度、崩解值和峰值时间明显减小;与未发芽糙米粉相比,发芽糙米的硬度有明显的下降,黏度有明显的增加。发芽2 d后,3个供试品种(系)的糙米食味值显著增加。  相似文献   

9.
骏枣干制过程中几种营养物质的变化规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自然干制、热风干制和真空冷冻干制3种方式干制新疆骏枣,研究骏枣在干制过程中的VC、总酸、总糖、蔗糖、果糖、葡萄糖、可溶性蛋白质含量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在干制过程中,VC和总酸含量呈下降趋势,VC在干制过程中损失率极大;总糖、果糖和葡萄糖含量均呈上升趋势,而蔗糖含量呈下降趋势;可溶性蛋白质含量呈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以上几种营养物质的保存过程中,真空冷冻干制保存率最高,热风干燥次之,自然干制最低。  相似文献   

10.
以阿克苏产新鲜骏枣为原料,分别采用接种乳酸菌、酵母菌、乳酸菌与酵母菌混合菌发酵及自然发酵4 种方式进行发酵,以发酵过程中样品的pH 值、总酸、总糖、还原糖、总酚含量的变化为评价指标,研究不同发酵方式对果脯品质的影响,以筛选出最佳发酵方式。结果表明:随着发酵时间的延长,4 种发酵方式pH 值变化不明显,总糖含量呈下降趋势,还原糖含量整体呈增加趋势。发酵结束时,自然发酵样品的总酸含量最低,为0.29%,总糖含量最高,为24.22%;混合菌发酵样品的总糖与还原糖均最低分别为19.69%、3.20 g/100 g,总酚含量最高,为47.83 mg/g,总酸含量为0.45%,低于乳酸菌发酵,高于其它2 种发酵方式。综上,4 种发酵方法中,混合菌发酵枣脯总糖含量最低、总酚含量最高、品质最优,是枣脯较为理想的发酵方式。  相似文献   

11.
以福建省4 个果梅主栽品种青竹梅、龙眼梅、杭梅和白粉梅为试材,分析测定果实的主要性状和营养成分,包括单果质量、果实大小、VC、总酚、类黄酮、可溶性糖、有机酸、香气组分以及矿质元素含量。结果表明,4 个果梅品种VC、总酚、类黄酮、可溶性糖、有机酸、香气组分以及矿质元素含量存在显著差异。果梅主要可溶性糖为蔗糖,其次为葡萄糖和果糖;主要有机酸为柠檬酸,其次为苹果酸、琥珀酸、乙酸和奎宁酸;4 个果梅品种果实共检测出110 种挥发性物质,包括30 种酯类、26 种醇类、17 种醛类、15 种酮类、7 种酸类以及15 种其他类,其中有26 种物质为4 个品种共有成分,2-己烯醛、己醛、己醇和反式-罗勒烯醇可能是果梅特征香气的重要物质;4 个果梅品种含有较高的K、Ca和Se含量。通过主成分分析提取,得出综合得分品种最高为青竹梅,青竹梅果实挥发性物质相对总含量高于其他3 个品种且综合品质最佳,适宜作为选育果梅良种的育种材料。本研究结果为明确果梅营养价值评价及其在良种选育、生产加工中的合理利用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2.
目的 研究了百香果、柠檬对贵州红酸汤发酵品质的影响。方法 选择不同浓度的百香果与柠檬作为添加物,对发酵过程中酸汤中维生素C(Vc)、还原糖、pH、可滴定酸、氨基酸以及生物胺含量进行测量。结果 百香果和柠檬能提升酸汤中Vc和可滴定酸含量,降低样品的pH值、还原糖以及生物胺含量,在添加浓度6%-8%左右时,天门冬氨酸、谷氨酸以及脯氨酸的含量明显增加,对氨基酸总体含量存在一定影响。结论 百香果和柠檬能有效改善红酸汤品质与营养,影响酸汤中Vc、还原糖、pH、可滴定酸、氨基酸含量,降低有害的生物胺的量,二者对酸汤发酵影响存在差异,在实际发酵过程中需要根据需求选择合适的添加物与添加剂量。  相似文献   

13.
基于因子分析的无花果引进品种果实品质性状综合评价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建立5 个无花果品种的果实品质综合评价体系,为筛选优良品种提供依据。以山东引进的‘布兰瑞克’、 ‘丰产黄’、‘日本紫果’、‘美丽亚’和‘波姬红’5 个无花果品种为试材,测定其4 项外观指标和10 项内在营 养品质指标,对14 项指标进行相关性分析和因子分析,建立基于因子分析的综合品质评价模型,并根据综合品质 得分进行优良度排序。结果表明:5 个无花果品种14 项果实品质性状变异程度不同,其中VC含量间的差异最大, 单果质量、可滴定酸含量、糖酸比、固酸比和镁含量间的差异均中等,其余指标间的差异均相对较小,且品质指 标间均存在不同的相关性。经因子分析提取出3 个特征根大于1的公因子,累计方差贡献率为93.486%,其中第1公 因子的贡献率为47.242%,包含单果质量、果实纵径、可滴定酸含量、可溶性糖含量与可滴定酸含量比、可溶性固 形物含量与可滴定酸含量比、铁、镁和钙含量8 个指标;第2公因子的贡献率为27.150%,包含果实横径、果形指数 和VC含量3 个指标;第3公因子的贡献率为19.094%,包含可溶性糖含量、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和钾3 个指标。经综合 品质评价模型得出,5 个无花果品种果实综合品质得分的优良度排序依次为‘布兰瑞克’、‘美丽亚’、‘日本紫 果’、‘波姬红’和‘丰产黄’。  相似文献   

14.
为了延长蓝莓的贮藏期,本研究以蓝莓为原料,研究了丁香酚缓释保鲜、丁香提取液、乙醇熏蒸、气调保鲜、丁香酚缓释结合气调保鲜5种不同保鲜剂对其贮藏期品质的影响。结果显示,这5种保鲜剂能显著抑制蓝莓果实腐烂和质量损失率,有效缓解可溶性固形物、可滴定酸、还原糖、Vc含量的降低,抑制MDA含量的上升,同时,可使蓝莓果实保持较高的SOD活力。贮藏49 d时,经丁香酚缓释结合气调包装的蓝莓腐烂率和失重率分别为50.13%和2.71%,可溶性固形物、可滴定酸、还原糖、Vc、花色苷含量分别为7.06%、7.26 g/kg、4.14 g/100 g、0.93 g/100 g和117.48 mg/100 g,MDA含量为26.84 nmol/g,SOD活力为176.34 U/mL。与对照组相比,丁香酚缓释结合气调包装能延长蓝莓14 d贮藏期。结果表明,5种保鲜处理对蓝莓具有一定的保鲜作用,其中丁香酚缓释结合气调包装保鲜方式最好。  相似文献   

15.
研究不同品种授粉对‘鸭梨’果实品质和香气成分的影响,探究‘鸭梨’果实品质性状的花粉直感效应,为授粉品种筛选和‘鸭梨’果实品质改善提供依据。以30 a生‘鸭梨’为试材,分别以18 个不同品种特性花粉为‘鸭梨’进行人工授粉,其中以‘雪花梨’授粉果实为对照,测定果实单果质量、果点直径、果点密度、石细胞团含量、可溶性固形物、糖酸组分含量及香气组分相对含量等品质指标,利用主成分分析对不同品种的授粉效果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不同品种授粉对‘鸭梨’果实外观品质、内在品质及香气成分均有影响,变幅在12.57%~96.10%之间;与‘雪花梨’授粉果实相比,‘南水’、‘丰水’和‘库尔勒香梨’授粉‘鸭梨’果实可溶性固形物、可溶性糖含量和固酸比均显著提高,分别提高了0.55%~0.76%、7.53~16.54 mg/g和1.96~4.54,改善‘鸭梨’果实营养品质;‘南水’、‘库尔勒香梨’、‘Crispel’、‘绿宝石’和‘翠玉’授粉‘鸭梨’果实酯类物质相对含量显著增加了7.77~17.85 倍,其中乙酸己酯相对含量显著提高了2.76~14.86 倍,同时检测出6 种特有酯类香气物质,分别为乙酸乙酯、己酸乙酯、丁酸乙酯、(E)-乙酸-2-己烯-1-醇酯、乙酸苯乙酯和反-2-顺-癸二烯酸乙酯,改善‘鸭梨’果实香味。与父本果实品质特性相比,授粉‘鸭梨’果实在石细胞团含量、果肉质地、可溶性固形物、可溶性糖及香气组分方面表现明显的花粉直感效应,而在单果质量、果点直径、果点密度及总酸含量方面无明显花粉直感效应;综合评价表明,‘南水’授粉效果最好,适宜为‘鸭梨’授粉树。  相似文献   

16.
为了延长树莓的贮藏时间和维持果实品质,采用丁香酚、香芹酚和芳樟醇3种植物精油附载硅藻土缓释对树莓进行保鲜处理,在4℃条件下贮藏27 d,每3 d测定缓释保鲜剂对树莓腐烂率、质量损失率和营养成分以及抗氧化酶等的影响。结果表明:与空白组相比,3种植物精油缓释保鲜处理处理均有效降低树莓的腐烂率、质量损失率,减缓树莓的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可滴定酸含量、还原糖含量、Vc含量的降低,维持树莓贮藏期间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过氧化物酶(POD)的活性,延缓了贮藏期间树莓的衰老进程及膜脂过氧化程度;与空白组相比,香芹酚附载硅藻土缓释处理延长树莓保鲜期12 d;贮藏至27 d时,树莓的腐烂率和质量损失率分别仅为34.43%和2.45%,此时树莓中可溶性固形物、可滴定酸含量、还原糖含量、Vc含量分别为3.28%、0.35%、0.78%和0.37 g/kg,SOD和POD活性分别为143.32 U/g和0.89 U/g。结果表明,香芹酚附载硅藻土缓释对树莓具有较好的保鲜效果。  相似文献   

17.
新疆南疆引进鲜食枣品种品质性状的综合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对新疆南疆引进的13 个鲜食枣品种的主要品质性状(单果质量、果实硬度、果形指数、可食率、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可溶性糖含量、可滴定酸含量、VC含量、蛋白质含量、糖酸比)进行了分析,为南疆筛选适合栽培的鲜食枣品种。结果表明,不同鲜食枣品种的果实品质存在明显差异,果实单果质量、可滴定酸含量、糖酸比的变异系数较大,果实可食率变异系数较小,部分品质性状之间存在简单的相关性;主成分分析提取出4 个主成分,累计方差贡献率为86.224%;评价结果表明,金陵圆枣、早脆王、冬枣和梨枣4 个品种的综合品质最好,月光和胎里红的品质相对较差,评价结果与这些品种的实际表现基本一致。主成分分析可以较好地用于鲜食枣品种品质性状的综合评价。  相似文献   

18.
采用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法对30?个樱桃品种的主要营养性状(单果质量、pH值、总糖、还原糖、总酸、VC、花色苷)进行测定分析,筛选优异品种,为樱桃资源开发利用提供依据。结果表明:不同品种樱桃果实营养性状存在显著差异,单果质量、总糖、还原糖、VC的变异系数较大,pH值、总酸、花色苷的变异系数较小,部分营养性状之间存在简单的相关性。主成分分析结果显示,第1主成分、第2主成分特征值都大于1,并且累计方差贡献率达到67.718%,前2?个主成分反映了原始变量的绝大部分信息。以综合成分中主要因子为指标进行聚类分析,可将30?个樱桃品种分为5?大类,各类间营养性状上有较大差异。利用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综合评价得出,红蜜、13-33、秦林3?个樱桃综合品质高,可作为樱桃育种、品质改良及樱桃资源开发利用的原材料。  相似文献   

19.
为确定油橄榄的最佳采收期,测定了4个油橄榄品种(‘佛奥’‘科拉蒂’‘小苹果’和‘米扎’)不同成熟度果实的表型性状和内在品质,观察了果实经济性状随成熟度的变化,最后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对其品质进行评价,并探讨了不同品种的最佳成熟度。结果表明:随着成熟度增加,4个品种油橄榄果实单果质量总体呈上升趋势,而果形指数呈相反的变化趋势,除‘科拉蒂’的果肉率在第五成熟度达到最大值外,其余品种的果肉率均在第三成熟度达到最大值;不同成熟度的4个品种油橄榄果实鲜果含水率为42.07%~68.48%,干基含油率为40.60%~55.37%,‘佛奥’‘小苹果’和‘米扎’果实在第四成熟度达到最大干基含油率,分别为54.06%、49.10%和45.66%,‘科拉蒂’的干基含油率在第五成熟度达到最大值(55.37%)。随着成熟度增加,4个品种果实的蛋白质含量总体较稳定;还原糖含量变化不一,呈现波浪式的变化;总多酚和总黄酮含量总体呈下降的趋势。不同品种不同成熟度的油橄榄果实中油脂的脂肪酸组成与含量存在差异,具体表现为随着成熟度增加,亚油酸含量增加,油酸含量降低,MUFA/PUFA和油酸/亚油酸呈下降趋势。‘科拉蒂’橄榄油的UFA含量最高,为85.01%,而SFA含量最低,为15.28%。对4个品种果实的表型性状、干基含油率、主要化合物含量、主要脂肪酸组成及含量等共14个指标进行主成分分析并依据综合得分进行排序,发现不同品种有不同的最佳成熟度,其中‘科拉蒂’和‘佛奥’为第一成熟度,‘小苹果’为第五成熟度,‘米扎’为第四成熟度;品质最好的品种为‘科拉蒂’,‘佛奥’和‘小苹果’表现相当,其次为‘米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