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建筑的审美之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徐千里 《华中建筑》1995,13(3):31-34
文章列举出人们对“建筑意义的不同理解,通过分析和比较,作者指出现代建筑应列注重人类的精神需求。  相似文献   

2.
建筑物本身及其中活动的人们包含着最广泛与多元的信息,体验建筑是指亲身到建筑中去感受与思考,它在建筑学学习过程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本文从笔者本科学习阶段体验建筑的感受出发。分析了体验建筑的时间、对象、动机、方法等问题以及体验建筑与课程设计的关系。  相似文献   

3.
常钟隽 《新建筑》1997,(2):64-64
理解建筑的完整意义——评《建筑体验》常钟隽理解建筑并不等于能从某些外部特征去确定建筑物所属的风格,只看建筑物是不够的,必须去体验建筑。你必须去观察建筑是如何为特殊目的而设计的,建筑又是如何与某个时代的全部观念和韵律一致的。——SE拉斯姆森伴随着人类文...  相似文献   

4.
崔彤 《世界建筑》2003,(12):93-94
在21世纪,至少可以对20世纪的现代主义建筑作一个相对公证的评判,其原因包括我们在不断摆脱国际评论家“干扰”之后,在建筑体验中可以获得真实印象,进口“原装”的建筑并不像原装汽车那样容易感知,也不象绘画,电影,音乐之类感受真切,  相似文献   

5.
吴凡 《华中建筑》2012,30(4):12-14
电影和建筑都是叙事的艺术,电影是空间化的叙事,建筑是叙事化的空间。该文从空间体验的角度探讨了电影的叙事安排对建筑空间创作的借鉴意义,旨在体察两门学科的微妙交流,并将此运用到设计实践中去。  相似文献   

6.
建筑体验这一抽象的词汇指由建筑空间、材质、光影等一切物质和人文因素所营造的建筑环境给人们真实感受。随着中国博览类建筑的蓬勃发展以及公众参与的逐渐增多,建筑体验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就在设计师需要一种理论依据的时候,现象学与建筑学的交织产生的理论体系为设计师开辟了新的道路。该文以上海世博会场馆为解析对象,借鉴世博会各场馆成功的独特经验,试图从建筑现象学的理论角度分析世博场馆在营造建筑体验中的独到之处。  相似文献   

7.
卫东风 《华中建筑》2009,27(3):266-270
喀什高台民居生土建筑顺应当地的地理环境和气候特点,院落空间有序而精妙,色彩朴素而又不乏绚丽,在民族传统特色与伊斯兰文化背景的融合发展之中,创造了一种既封闭叉开放的淳朴祥和的人化自然。该文以建筑现象学原理为基础,对高台民居生土建筑的场所精神、空间形态、母体要素、视觉、触觉等体验分别加以阐释,给现代建筑与室内建筑师以启发和思考。  相似文献   

8.
老校园,新建筑,如何生长出建筑的文化性。本文从建筑与自然交互,建筑材料、细部、自然光的表现力等角度,介绍清华大学南区学生宿舍的设计,特别是因借老校园环境的各种要素的设计体会。  相似文献   

9.
动态建筑空间因具有形态多变性、系统复杂性等特点,很难在建成前想象实际的空间状态和在设计阶段发现其在真实运营阶段的各种潜在可能问题。结合多个案例探讨动态建筑空间建成前预体验的四种可能性方式方法,并对各种方法的优缺点进行分析介绍。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建筑实例的分析,探讨建筑、环境与人的关系。  相似文献   

11.
通过对建筑实例的分析,探讨建筑、环境与人的关系。  相似文献   

12.
"建筑漫步"是20世纪现代主义建筑大师勒·柯布西耶①所提出的重要建筑理论,蕴含了其建筑作品复杂思想体系的重要内容.该理论通过独特的时空观与叙事结构,引导体验者运用自身感知能力与建筑进行互动,从而产生全新的体验.文章通过解读勒·柯布西耶的建筑漫步理论,并结合其建筑作品中门、窗、楼梯与坡道几种经典建筑细部元素的设计分析,总结探讨有关"建筑漫步"理论的现实意义,以从业者的角度对建筑师与使用者之间良性关系培养提出新的思考.  相似文献   

13.
建筑是文化的载体,历史的沧桑被建筑默默地承载着。建筑积淀了人们的情感体验。承载了人类在不同的历史时期的痕迹和人们的悲欢离合。一代又一代的人们通过城市的历史建筑更确切地认知历史,回顾历史,从而认知整个城市。  相似文献   

14.
一种新的可能--上海浦江中意文化广场之建筑体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小叨  吕晶 《时代建筑》2004,(5):132-137
文章从感受一种新建筑类型在上海的可能性的视角切入,通过格里高蒂事务所在上海浦江镇设计的中意文化广场的建筑观察和体验,探讨了极简主义建筑在上海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5.
“去体验建筑就好像去花很多年去绘制我们精神上的思考和感觉中的自画像一样。”  相似文献   

16.
赵阳 《山西建筑》2014,(20):268-269
论述了公共建筑设计原理课程的一种强化学生空间体验和空间思维的教学方法,介绍了该种教学方法的内容、特点、实施过程,并简要分析了该教学方法的教学效果,指出空间体验式教学是一种能快速提高学生建筑设计能力的教学方法。  相似文献   

17.
由彼得·艾森曼设计的欧洲被害犹太人纪念馆是柏林城市建筑中颇具争议的作品,本文通过对该建筑设计、建造过程的阐释,社会争论焦点与建筑师解决办法的剖析及个人体验,讲述了一个曲折的建筑故事。  相似文献   

18.
徐墨  朱浩嶙 《城市建筑》2022,(24):118-120
本篇文章的目的是通过对文化建筑中公共服务空间的研究,探索当今文化建筑使用者的体验需求类型,以及如何通过对公共服务空间的设计来满足其相应体验需求。全文将文化建筑按照不同的服务功能分为阅览、观演、展览三种功能类型,并结合案例分析与实地调研的方式对其公共服务空间进行分析阐述,分别从核心功能空间的开放化设计、建筑内部功能业态的增加、公共服务空间的城市性与开放性设计等角度提出了三种功能类型的文化建筑中公共服务空间的设计建议,期望能够对未来的文化建筑的发展提供一些参考。  相似文献   

19.
郭淳 《建筑学报》2008,(4):60-63
应用建筑与环境认知理论,探索了在居住区环境与建筑设计中,结合居住行为创造丰富的居住建筑体验的设计理念与方法,并以顶秀青溪住宅小区设计为例,详细分析了该工程项目的规划、环境景观及建筑设计的具体构思。  相似文献   

20.
陈松  程剑 《华中建筑》2020,38(9):32-34
随着中国承接国际型大型赛事日益增多,全民健身的社会需求日益凸显,体育建筑建设遍布城市和大型郊县。然而,随着赛事的结束,体育建筑的可持续性——赛后利用成为设计中臻待解决的问题。该文试图将环境行为学的理论引入建筑设计当中,分析体育建筑的使用者与体育建筑小环境及社区之间的关联性,从中寻求能够改善甚至提高体育建筑可持续性的设计思路。作为事件性建筑、地标性建筑,有效地解决资源配置与建筑使用效率之间的矛盾是提高体育建筑使用效率的必要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