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为实现模拟化、多样化、实战化的装备保障想定作业训练,提出建立基于战场仿真的装备保障想定作业训练系统。设计了训练系统的总体结构和系统流程,分析了系统应具备的功能模块,将系统划分出想定编辑与管理、战场仿真、装备保障作业、信息查询与显示等模块,最后阐述了系统的应用方式和应用界面。该系统可为信息化条件下的装备保障想定作业训练、装备指挥管理干部培训和装备保障想定作业训练理论研究与创新提供支撑平台。  相似文献   

2.
提高非战争军事行动装备保障指挥能力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了非战争军事行动装备保障指挥的特点与要求,明确了非战争军事行动装备保障指挥的基本原则,提出提高装备保障指挥能力的几点建议:一是建立装备保障预案体系;二是把装备保障指挥训练纳入装备保障训练体系;三是加强装备保障指挥手段建设;四是完善装备保障指挥各种机制。  相似文献   

3.
从分析可组构性仿真研究现状入手,结合装备指挥训练模拟特点,分析了装备指挥训练模拟系统(equipment command training simulation system,ECTSS)可组构性的实质,总结了实现装备指挥训练模拟系统可组构性过程中面临的问题;以可组构性仿真理论为指导,提出实现装备指挥训练模拟系统可组构性目标的4种途径:为系统建立一致的军事概念模型,构建柔性的体系结构,建立可重用的仿真资源库和建立通用、标准的数据表示、交换和存储机制。  相似文献   

4.
装备战场抢救仿真是装备指挥训练模拟的重要组成部分。从基本概念、抢救方式和基本原则3个方面完成了装备战场抢救的描述;从框架、流程、数据和运行控制4个方面完成装备战场抢救仿真设计;介绍了装备战场抢救仿真的2项实现技术。  相似文献   

5.
对于工作在海洋环境下的某大型测量装备,其特点是数量多、体积大、造价高、分布零散、工作环境特殊,日常的操作难以展开。基于高层体系结构(HLA)联邦仿真思想,针对特殊测量装备的任务需求和装备特点,建立了基于HLA的分布式仿真训练平台,实现了虚拟环境下测量装备的分布式多人实操训练。根据HLA联邦仿真开发步骤,设计了一体化仿真训练体系框架,并对联邦仿真训练平台开发步骤、剧情设计、RTI软件设计及联邦成员的实现方法进行了初步研究。实际应用结果表明,设计的仿真体系符合HLA标准和离散事件动态系统标准,具有层次化和模块化的特点;建立的仿真平台符合实际训练过程和训练场景,具有较好的实时性和交互性。  相似文献   

6.
对于工作在海洋环境下的某大型测量装备,其特点是数量多、体积大、造价高、分布零散、工作环境特殊,日常的操作难以展开。基于高层体系结构(HLA)联邦仿真思想,针对特殊测量装备的任务需求和装备特点,建立了基于HLA的分布式仿真训练平台,实现了虚拟环境下测量装备的分布式多人实操训练。根据HLA联邦仿真开发步骤,设计了一体化仿真训练体系框架,并对联邦仿真训练平台开发步骤、剧情设计、RTI软件设计及联邦成员的实现方法进行了初步研究。实际应用结果表明,设计的仿真体系符合HLA标准和离散事件动态系统标准,具有层次化和模块化的特点;建立的仿真平台符合实际训练过程和训练场景,具有较好的实时性和交互性。  相似文献   

7.
雷达装备综合保障评估系统仿真概念模型的开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HLA分布式仿真系统,分析了仿真概念模型开发的要素,提出了开发的步骤,建立了利用Rational Rose开发仿真概念模型的框架,并开发了雷达装备综合保障评估系统的概念模型.该模型的建立对于雷达装备综合保障评估系统仿真开发的规范化、标准化具有一定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8.
装备保障机动模拟是装备指挥训练模拟系统开发中的内容之一;对作战情况下地面装备保障机动进行了描述,对装备保障机动模拟时的数据准备进行了归纳;提出了装备保障机动模拟的基本框架和处理流程,分析了各种因素对机动速度的影响;给出了速度修正流程框图。  相似文献   

9.
根据现代电子装备发展的特点,设计了一种既适合电子设备科研、论证,又适合设备开发、使用训练的电子装备综合训练仿真系统;按系统功能分别介绍了工作过程仿真、故障分析仿真、操作过程仿真和半实物仿真,分析了系统的运行机制;该系统操作方便,性能稳定,适应面广。  相似文献   

10.
为适应信息化条件下通用装备保障使命课题训练的新要求,提高通用装备保障能力,根据信息化条件下通用装备保障使命课题训练的特点,明确了确定通用装备保障使命课题训练内容的根本要求,提出了确定通用装备保障使命课题训练内容的基本原则,并从组织指挥、专业基础、要素集成、单元合成、体系融合等方面,科学确定了通用装备保障使命课题训练的内容。  相似文献   

11.
应用CFD软件Fluent对流化床炉内布风板入口0.5 m段进行冷态流场模拟。研究在一定的开孔率下不同的布风板板孔布置(正方形、圆形和三角形)与不同开孔直径(0.5 mm、0.6 mm、0.8 mm)下对流化床冷态流场与布风板压降的影响。最终实验表明:孔径为0.5 mm、板孔三角形结构的布风板更容易使气流稳定,有益于物料的正常流化。  相似文献   

12.
蒸汽汽轮机叶栅内流动属于变截面管流问题.本文利用力学知识建立了叶栅机翼理论,利用Computational Fluid Dynamics (CFD)软件对蒸汽在汽轮机叶栅内的流动进行了数值模拟研究,包括稳态流动及非稳态流动,并对叶栅内部蒸汽流动的压力和马赫数进行了动态显示,分析研究验证了与流体力学有关机翼和叶栅边界层理论知识.  相似文献   

13.
提出主动管理模式下基于双层规划的分布式风电源选址定容规划模型,以分布式风电源的净收益期望值最大作为上层规划目标,以满足节点电压和支路潮流约束下风电源出力切除量期望值最小作为下层规划目标,考虑主动电压管理在改善节点电压和支路潮流方面的积极作用,提出模拟植物生长算法与概率最优潮流算法相结合的求解方法.33节点配电系统规划结果验证了规划模型的合理性和求解算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4.
在25WZ1-12型样泵型式试验基础上,得出旋涡泵外特性曲线。利用计算流体动力学(CFD)原理,基于雷诺时均方程和k-ω双方程湍流模型,获取自吸旋涡泵内部流场数值模拟分布状况。通过对比分析数值模拟和试验结果,阐明旋涡泵抽吸及扬程形成原理、汽蚀性能特点和自吸过程。  相似文献   

15.
采用k-ε双方程湍流模型和离散相模型对循环流化床烟气脱硫(CFB-FGD)布袋除尘器内气固两相流动进行了数值模拟,分析了进口烟道结构形式、气流均布板和锅炉负荷等对改进前后布袋除尘器的流场分布、阻力特性及颗粒相流动状况的影响规律.模拟结果表明,渐扩型进口烟道和具有一定开孔率的气流均布板可很好地改善除尘器内流场分布的均匀性.与布袋除尘器原型相比,改进型除尘器内的颗粒流动更加均匀,同时灰斗积灰对颗粒相均匀分散有一定的改善作用.不考虑粉尘堆积情况下,改进型布袋除尘器总阻力损失与锅炉负荷满足二次函数关系.  相似文献   

16.
五流大方坯中间包流场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某钢厂五流大方坯中间包3流铸坯探伤不合格率较高的问题,采用数值模拟方法,研究不同结构中间包钢液的流场。结果表明,该钢厂现使用的中间包结构不合理,近流有短路流出现,且各流差异较大,不利于去除钢液中的夹杂物和提高各流间钢液的均匀性;采用大冲击区,挡墙中墙不开孔、侧墙开4个孔,设置2个坝的中间包结构最佳;中间包结构优化后,消除了近流的短路流,中间包钢液平均停留时间达652.9 s,各流示踪剂浓度的标准差仅为0.011 9,死区体积分数也仅为21.96%,既有利于夹杂物上浮去除,也保证了各流间钢液的均匀性。  相似文献   

17.
富氧燃烧会对煤粉和高炉煤气混烧锅炉炉内的燃烧特性产生重要影响。以130 t/h煤粉和高炉煤气混烧锅炉为研究对象,采用Fluent流体力学软件,对助燃气体(O_2/N_2)在3种不同氧气体积百分数(21%,23%,27%)工况下煤粉和高炉煤气混烧锅炉炉内的燃烧过程进行数值模拟。模拟得到3种工况下:炉内的温度场分布,烟气流场特性,火焰长度。模拟结果表明:随着氧气浓度的增加,燃料着火速度更快,燃烧更稳定,出口烟温逐渐降低,炉内烟气流速逐渐减少,强化了炉内传热效果,提高了锅炉热效率。  相似文献   

18.
研究与开发(Research and Development,R&D)投资、传统贴现现金流量(DiscountedCash Flow,DCF)方法忽略了项目自身管理弹性的价值;实物期权虽能较好地捕捉管理弹性的价值,却未能有效解决高度不确定环境下参变量的波动性问题;蒙特卡罗模拟能解决参变量的波动性问题,但需要复杂的计算机程序来解决算法问题.作者在分析实物期权的基础上,运用蒙特卡罗理论,使用水晶球软件来进行R&D决策分析.通过实例证明,水晶球模拟方法可以更为科学有效地解决高度不确定条件下的R&D决策问题.  相似文献   

19.
气浮支承系统以气体作为工作介质,根据气体润滑理论对气膜中气体的流动作了理论分析,采用有限元法对气膜流场进行了数值模拟,计算出了一定载荷下的速度分布、压力分布和耗气量、承载能力,通过与实验测试结果的对比。说明该方法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20.
基于RTD曲线连铸中间包优化设计数值模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优化连铸中间包内型,采用数值模拟方法计算钢液在连铸中间包内的停留时间分布(RTD),并通过RTD曲线分析了连铸中间包内挡坝高度和位置对其钢液流场的影响。结果表明,结构优化后的连铸中间包钢液流场趋于合理,死区体积分数由原始方案的17.62%降至13.29%,且钢液在连铸中间包内的停留时间变化不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