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选用河南产储藏2a的商用小麦,设定不同的虫口密度,检测不同感染时间的小麦水分和容重,分析水分、容重随虫口密度和感染时间的变化及其差异性和相关性.结果表明,随着虫口密度增加和感染时间延长,样品水分增加,容重降低;80头/kg和160头/kg感染60 d时,样品水分和客重测定值呈极显著性差异;水分与虫口密度和感染时间均呈极显著正相关(r=0.329,r=0.711),容重与感染时间呈极显著负相关(r=-0.624).  相似文献   

2.
掌握谷蠹的发育历期和发育始点温度,可为监测、预测、科学检查及避免害虫危害提供指导。在22.5、25、27.5、30、32.5、35、37.5、40℃和相对湿度70%条件下,以水分含量为12.5%和13.5%的小麦为饲料,研究了谷蠹的发育历期及发育始点温度。试验结果为:在22.5、25、27.5、30、32.5、35、37.5、40℃下,谷蠹在水分含量为12.5%小麦中的发育历期分别为105、83、66、57、43、41、43、48 d;在水分含量为13.5%小麦中的发育历期分别为93、71、55、48、38、34、36、40 d;谷蠹生长发育的最适温度为35℃;在水分含量12.5%和13.5%的小麦中,谷蠹的发育始点温度分别为15.70℃和15.46℃。结果表明:谷蠹的发育历期受环境温度高低的影响差异显著,同样温度下粮食水分含量低时害虫的发育历期延长且计算所得发育始点温度值较高。  相似文献   

3.
小麦受谷蠹侵害后,不仅造成数量上的严重损失,而且易引起品质劣变.综述了小麦受谷蠹侵害后其蛋白质、脂类、淀粉、酶等相关品质指标的变化规律、变化的内在机理、影响因素,以及小麦受不同程度虫蚀后对其最终使用品质的影响等方面进行总结分析.并提出了未来相关领域的研究与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4.
在20~28℃环境中,研究了无虫小麦样品分别感染0、4、6、10头/kg谷蠹和米象成虫后的20周内小麦虫蚀粒率和千粒重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感染谷蠹的样品均在第2周时虫蚀粒率出现显著升高,而感染米象的样品则到第10周后虫蚀粒率才显著升高.第18周时感染4、6、10头/kg的谷蠹样品虫蚀粒率分别达到13.67%、16.00%和22.00%,感染米象的小麦虫蚀粒率相应达到12.67%、14.33%和18.67%.20周后不同密度谷蠹的小麦中虫蚀粒率分别达到25.00%、31.00%和39.33%,千粒重分别从43.87 g下降到35.37 g、33.98 g和31.36 g.相应米象样品的虫蚀粒率则分别为22.67%、29.33%和31.33%,千粒重分别下降到36.18 g、34.90 g和33.42 g.谷蠹比米象可早6周引起小麦虫蚀粒率显著升高,从内部隐蔽性为害的米象引起虫蚀粒率变化表现时间延迟.同样条件下,谷蠹引起虫蚀粒率增加的程度大于米象,谷蠹引起小麦千粒重下降的幅度则略小于米象.  相似文献   

5.
磷化氢对谷蠹和玉米象成虫体内乙酰胆碱酯酶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对谷蠹、玉米象不同品系成虫体内乙酰胆碱酯酶亚细胞分布的研究表明,谷蠹、玉米象成虫体内的乙酰胆碱脂酶是以游离态和与膜结合两种形式存在的,当试虫处于麻醉状态时,磷化氢对谷蠹、玉米象成虫体内乙酰胆碱酯酶活力具有抑制作用,然后随散气时间的延长乙酰胆碱酯酶活力又有恢复到原水平,磷化氢对试虫神经系统的毒理作用值得研究。  相似文献   

6.
研究谷蠹在不同生长发育阶段侵害小麦后小麦品质的变化规律,为提高小麦品质和粮食储藏安全提供量化指标.选用河南产储藏1 a的普通小麦为试验材料,在设定谷蠹最适生长发育条件下(温度(32±1)℃、RH(75±1)%)进行小麦侵害,测定谷蠹在卵期、幼虫期、蛹期和成虫期侵害的小麦的千粒重、水分、硬度、粗蛋白以及干、湿面筋含量和面筋吸水量等指标,并对其进行相关性和差异性分析.结果表明:受谷蠹侵害后,样品的千粒重和硬度指数与谷蠹的生长发育期呈极显著负相关;在谷蠹的整个生长发育阶段,幼虫期和成虫期侵害的小麦与其他虫期侵害的小麦相比,其各项指标变化差异性更显著.随着谷蠹在侵害过程中的生长和发育,小麦籽粒中的水分含量和粗蛋白含量在谷蠹卵期、幼虫期和蛹期逐渐升高,到达成虫期后则开始下降;而小麦干、湿面筋含量和面筋吸水量在谷蠹整个发育期总体呈先降低后升高的趋势.  相似文献   

7.
为了探讨储藏过程中害虫引起粮食质量变化与其产生二氧化碳浓度的关系,测定了小麦感染谷蠹后不同时间千粒重和虫蚀粒的变化,以及在此过程中二氧化碳浓度的变化,分析了其间的对应关系,以期为通过气体监测粮情提供参考.主要结果为:25℃下,小麦感染10头/kg谷蠹成虫后的6个月内,其千粒重从42.91 g下降到了33.20 g,小麦虫蚀粒则从0.3%增加到18.3%,相应地环境中二氧化碳浓度从起初的0.048%逐步增加到20.894%.随着时间延长和二氧化碳浓度的上升,小麦的千粒重下降趋势平缓,二氧化碳浓度与千粒重变化呈互为消长关系,而小麦的虫蚀粒率上升受害虫发生状态影响明显,二氧化碳与虫蚀粒率变化呈同步增长关系.虫蚀粒率增长幅度在害虫发展至有大量后代个体时增加显著.结果显示,害虫引起粮食质量变化过程中,环境中产生的二氧化碳浓度变化与千粒重和虫蚀粒变化关系密切,通过检测二氧化碳浓度可在一定程度上反映粮食质量变化情况.  相似文献   

8.
为了探讨储藏过程中害虫引起粮食质量变化与其产生二氧化碳浓度的关系,测定了小麦感染谷蠹后不同时间千粒重和虫蚀粒的变化,以及在此过程中二氧化碳浓度的变化,分析了其间的对应关系,以期为通过气体监测粮情提供参考.主要结果为:25℃下,小麦感染10头/kg谷蠹成虫后的6个月内,其千粒重从42.91 g下降到了33.20 g,小麦虫蚀粒则从0.3%增加到18.3%,相应地环境中二氧化碳浓度从起初的0.048%逐步增加到20.894%.随着时间延长和二氧化碳浓度的上升,小麦的千粒重下降趋势平缓,二氧化碳浓度与千粒重变化呈互为消长关系,而小麦的虫蚀粒率上升受害虫发生状态影响明显,二氧化碳与虫蚀粒率变化呈同步增长关系.虫蚀粒率增长幅度在害虫发展至有大量后代个体时增加显著.结果显示,害虫引起粮食质量变化过程中,环境中产生的二氧化碳浓度变化与千粒重和虫蚀粒变化关系密切,通过检测二氧化碳浓度可在一定程度上反映粮食质量变化情况.  相似文献   

9.
采用水浴加热方法研究高温处理对玉米象成虫的致死作用和水分含量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在43℃、47℃、51℃、55℃恒温条件下随着处理时间的延长,试虫校正死亡率显著增加,虫体水分含量则呈下降趋势;50℃以上的高温对玉米象成虫致死作用显著,处理5.5 min试虫校正死亡率达到95%以上,与43℃、47℃处理相比,虫体水分含量变化幅度则较小;55℃高温处理玉米象成虫的时间低于70 s时,虫体水分含量变化不显著,处理时间为70110 s时虫体水分含量快速下降,校正死亡率则迅速增高.  相似文献   

10.
对谷蠹、玉米象不同品系成虫体内乙酰胆碱酯酶亚细胞分布的研究表明,谷蠹、玉米象成虫体内的乙酰胆碱脂酶是以游离态和与膜结合两种形式存在的.当试虫处于麻醉状态时,磷化氢对谷蠹、玉米象成虫体内乙酰胆碱酯酶活力具有抑制作用,然后随散气时间的延长乙酰胆碱酯酶活力又能恢复到原水平.磷化氢对试虫神经系统的毒理作用值得研究.  相似文献   

11.
小麦的平衡水分与吸着热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10~35 ℃、RH 11.3%~96%的温湿度范围内,采用静态平衡称重法对软麦和硬麦的吸附与解吸平衡水分进行了测定.小麦的平衡水分在一定相对湿度下随温度的增加而减少,解吸与吸附等温线之问存在滞后现象.采用6个非线性回归方程描述吸着(吸附/解吸)等温线,其中MOE、MCPE及修正BET方程分别在ERH 11.3%~96%、11.3%~96%及11.3%~49.9%范围内适合描述小麦等温线.硬麦(陇塬2号、南段1号)的吸湿特性与软麦(赵庄2号、鲁麦1号)的差异很小.从不同温度下的ERH/EMC数据所计算的水分吸附等热和解吸等热.均随着EMC增加而减少.  相似文献   

12.
研究结果表明 ,磷化氢对谷蠹、玉米象成虫体内过氧化氢酶活力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试虫体内过氧化氢酶活力与一定范围内的磷化氢浓度或暴露时间或对数暴露时间之间具有线性回归关系 .试虫死亡率与过氧化氢酶活力抑制率之间有稳定的相关性 .磷化氢在高浓度下 ,时间是使过氧化氢酶活力降低的关键因素 (P≈ 0 ) .  相似文献   

13.
对取自直属库及种植农户的65份样品的杂质类型、含量及容重进行了测定.采用SPSS10.0统计软件对测定数据进行了相关性分析、多元逐步回归分析,并建立了各类型杂质与小麦容重的优化模型.结果表明:总杂质对小麦容重影响最大,在最常见的6类杂质中,麦秸、麦皮、砂石对容重的影响依次减小.为了得到容重随麦皮、麦秸、砂石含量的变化趋势,制备不同麦皮、麦秸和砂石含量的小麦样品,并对这些样品的容重进行测定分析.研究发现:随着麦皮、麦秸含量的增加,容重逐渐减小;随着砂石的增加,容重逐渐增大.  相似文献   

14.
杂质类型及含量对小麦容重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取自直属库及种植农户的65份样品的杂质类型、含量及客重进行了测定.采用SPSS10.0统计软件对测定数据进行了相关性分析、多元逐步回归分析,并建立了各类型杂质与小麦容重的优化模型.结果表明总杂质对小麦容重影响最大,在最常见的6类杂质中,麦秸、麦皮、砂石对容重的影响依次减小.为了得到容重随麦皮、麦秸、砂石含量的变化趋势,制备不同麦皮、麦秸和砂石含量的小麦样品,并对这些样品的容重进行测定分析.研究发现随着麦皮、麦秸含量的增加,容重逐渐减小;随着砂石的增加,容重逐渐增大.  相似文献   

15.
运用差热分析技术分析了升温速率、颗粒粒度、填充量和不同小麦品种等因素对小麦热分解过程的影响,探讨了小麦水分含量和对应DTA曲线峰面积的关系.结果表明:在140目、10℃/min、10 mg的试验条件下,60~150℃出现的吸热峰的峰面积与对应的水分含量呈线性关系,线性方程为y=1.768 9x-5.368,相关系数r=0.995 8.根据相关方程在相同的试验条件下,由DTA曲线第1个吸热峰的面积即可求出相应的小麦水分含量.  相似文献   

16.
就仓通风时粮堆内部热湿耦合传递过程的数值预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基于多孔介质传热传质的理论,建立了通风储粮过程中控制粮堆内部热量和水分传递的数学模型.借助数值模拟的方法对就仓通风时粮堆内部热湿耦合传递过程进行了预测,得出了就仓通风时粮堆内部热量和水分迁移的基本规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