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984年4月23日~4月25日在杭州召开了浙江省青田真空仪表厂生产的76—1型和GHZ-3型电火花真空检测器鉴定会。来自全国各地的40多名代表对青田真空仪表厂的产品进行了技术鉴定。鉴定结果认为该厂生产的电火花真空检测器设计合理、使用方便、火花束可调。其性能指标达到国内先进水平,建议批量生产。该厂生产的电火花真空检测器的性能指标如下:1.测量范围为200~10~(-3);2.火花束可调长度 A 型(76-1型)为10~30毫米,B 型(GHZ-3型)为10~20毫米;3.耗电功率 A 型不大于66瓦,B 型不大于25瓦;4.连续工作时间 A 型为8小时,B 型为半小时,5.绝缘电阻大于100兆欧;6.绝缘强度是能承受频率为50赫,电压为1500伏的试验电压,试验1分钟应无飞弧或击穿现象。  相似文献   

2.
冷阴极电离真空规中离子能量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127°电子能且分析器,测量了冷规内部在低压潘宁放电时的离子能量分布。在压强为2.5× 10-4托、冷规阳极电压为1.6千伏时,得到冷规的轴上电位仅300伏,离子能量峰值的位置为357 电子伏,半宽度为22电子伏。在3.0× 10-4托时观察到了放电模式的变化。  相似文献   

3.
场致发射冷阴极球形振荡器真空规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通过大量实验和计算机理论计算,研制出三环结构的场致发射冷阴极球形振荡器规。它具有灵敏度高(K=15帕~(-1)),结构简单,离子聚焦成束地被收集,能抑制轨道模式等特点。应用场致发射冷阴极的成功克服了热阴极给极高真空测量和获得方面带来的限制因素,是解决极高真空测量问题的关键一步。  相似文献   

4.
NCG冷阴极规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引言与热规相比,冷规不仅作压强测量,还可作快速控制。在高能物理、空间技术等方面更显出优越性。但是,冷规在超高真空运用时的激发是个难题。J.R.Young和F.P.Heszion用灯丝提供初始电子的方法使测量下限延至10~(-9)Pa,Redhead提出了正反磁控式冷  相似文献   

5.
1984年4月26日~4月27日在杭州对浙江省计量局和浙江大学科仪系研制的 HB—1型电涡流式薄膜真空计的技术进行了鉴定。来自全国各地的40多名代表参加了鉴定会。与会代表认为电涡流式薄膜真空计属于国内首创,原理正确、设计合理,其测量精度达到国内先进水平。HB—1型真空计由两个传感器和一台测量仪器组成。测量范围为10~(-2)~760托(10~(-2)托为检测灵敏限)。共分1、3、10、100、300、760六个量程。设计的测量精度指标为不大于每档满度值的±3%。  相似文献   

6.
冷阴极真空规应用时有较大的抽气作用,而且放电产生的热量和离子溅射对电极表面的污损也使其正常操作受到一定影响。为此,本文设计了一种智能脉冲高压电路,对一种反磁控冷阴极真空规(IMG)的脉冲放电测量模式、恒流放电测量模式及不同压强下的伏安特性等问题进行了实验研究。指出将低压强下的直流放电模式和较高压强时的脉冲放电模式结合起来是反磁控冷阴极真空规的一种较为合理的应用方法。  相似文献   

7.
碳纳米管冷阴极具有优异的场致电子发射特性,在电子源应用方面具有很好的前景,被认为是很有希望取代热阴极的材料之一。本文回顾了20多年来场发射冷阴极电离规的发展。内容包括微尖型场发射阴极电离规和碳纳米管场发射阴极电离规的发展,从中可以看出场发射电离规的现状和发展趋势。最后对碳纳米管超高/极高真空电离规的发展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8.
在NCG冷阴极规管的研制工作中,精确测量真空度低于10~(-8)帕下的放电性能和起辉性能是一个关键的问题。利用了一台按国际标准ISO设计制造的比对系统满足了测量要求.首先介绍了比对测试系统的特点以及测试原理,然后根据测试结果给出了规管在压力下限的放电曲线和起辉性能.最后应用磁场和电场相匹配的原理,改进冷阴极规管的磁结构,使规管成本降低了30%—40%,有利于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本文通过理论上定性地解释了磁场对冷阴极电离规灵敏度物理过程的影响.随着磁场H增加到某一定值时,灵敏度也迅速增加至一稳定值,H继续增加,灵敏度则基本不变。从而对设计冷阴极电离规时,H值的选择具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真空》1983,(2)
DL-7(ZJ-12)型宽量程超高真空规管鉴定会于 1983年 3月 7日至 8日在北京大学召开。该规管是北京大学无线电工厂和北京大学无线电系共同研制的产品。它的测量范围是10-2—10-10托。参加会议的有20个单位共31名代表,分别来自全国有关的高等院校、科研单位和生产厂。北京市仪表局有关领导同志出席了会议。会议推选清华大学副教授陆家和同志为领导小组组长。 会议代表在参观规管现场操作和认真讨论后,一致认为提交鉴定的新规管量程宽,抗氧化并耐大气冲击,与国内同类产品相比具有结构简单,体积小,功率低和去气方便等特点,达到国内先进水平,提供…  相似文献   

11.
李得天 《真空与低温》2003,9(2):85-92,123
介绍了3个热阴极电离规和2个反磁控型冷阴极电离规的计量学特性实验研究结果。实验设备是一台高真空基础标准,实验范围为10-7~10-3Pa,实验气体为N2、Ar、He和H2。在连续72h观测中,热阴极电离规在N2、Ar和He中的稳定性优于反磁控规,但在H2中则所有规的稳定性相似。在6个月的重复校准中,所有规在N2、Ar和He中的长期稳定性相似,但在H2中反磁控规的长期稳定性优于热阴极电离规。对于不同的气体,反磁控规的非连续性出现在不同的压力点。在很宽的压力范围内,热阴极电离规的相对灵敏度变化较小,但反磁控规的相对灵敏度随压力变化较大。反磁控规的放电时间随压力、气体和真空系统中电离源的不同而变化。反磁控规的出气率比热阴极电离规小得多,而抽速与一个具有10mA发射电流的热阴极电离规相当。对一些影响实验规计量学特性的原因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2.
高性能简式反磁控冷阴极电离规的研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就放电空间磁场强度及其分布对冷规灵敏度、运用条件等的影响进行了分析和讨论,提出了使冷规获得高灵敏度的磁场分布新观点,并给出了高灵敏度冷规的磁结构。新磁结构冷规性能测试表明:由于灵敏度的提高,在2×10~(-8)Pa时,冷规着火时间可缩短40%;所用磁钢中心值可从1600高斯降至900高斯,工作电压也可降低600伏,冷规成本因此约降低50%;此外,电压值的降低还使得漏电减小了一个数量级,从而拓宽了可测下限。  相似文献   

13.
热阴极与冷阴极电离规稳定性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李得天 《真空与低温》2002,8(4):201-210
电离规作为参考标准或副标准时,稳定性尤为重要。通常在校准服务中,只有热阴极电离规用作参考标准或副标准,不采用冷阴极电离规的传统原因是冷阴极电离规的非连续性、低压力下放电延迟效应以及它的不稳定性等。尽管现代反磁控型冷阴极电离规被认为解决了这些问题,但没有足够的数据来证明这些特性。作者介绍了对3个热阴极电离规和2个反磁控型冷阴极电离规的校准结果,校准采用的是高真空基础标准,校准范围为10-7~10-3Pa,校准气体包括N2、Ar、He和H2。在1×10-4Pa恒定压力下连续72h观测中,热阴极电离规在N2、Ar和He中的稳定性优于反磁控规,但在H2中所有规的稳定性相似。在6个月的重复校准中,所有规在N2、Ar和He中的长期稳定性相似,但在H2中反磁控规的长期稳定性优于热阴极电离规。对于不同的气体,反磁控规的非连续性出现在不同的压力点,反磁控规的非连续性使校准工作变得更为复杂。  相似文献   

14.
真空规的校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评论包括那些被应用于真空。校准的各种不同技术,涉及到两种校准方法:一是与绝对规作比较,一是依靠产生已知低压强的基准进行校准。对连续膨胀法和小孔泻流法两者中的系统不确定度的各种来源作了研究并使其定量化。比较了一些校准系统的性能。本评论的一部分也包括了真空计量学中应用定点法、参考规(即付标准规-译注)以及实验室之间标准互校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5.
黄春江  齐京 《真空》1999,(3):1-7
本文分析了影响极高真空规测量下限的几个限制因素,介绍国外极高真空测量技术的最新发展状况。  相似文献   

16.
热传导真空计是利用低压强下气体热传导与压强有关的原理来进行工作的。热传导真空计有电阻型和热电偶型两种,由于它们工作温度低,测量时对测量对象影响小、结构简单,不怕氧化和在大气压强下不会烧毁等优点,至今仍然是工业上广泛用于低真空测量的主要规型。  相似文献   

17.
组合型真空规校准系统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李得天  刘强 《真空》1994,(3):18-23,43
组合型真空规校准系统由三种基本的校准方法组成,可完成10^-^4-10^5Pa范围内的校准。用户可根据实际应用选择不同的参考标准和校准方法,但不改变系统的基本结构。校准系统扣作方便,校准效率高,同时可校准4或5只真空规,是一种非常适合于日常校准用的实用性标准装置。  相似文献   

18.
由机械部武汉材料保护研究所承担研究的减摩复合电镀工艺鉴定会,于1982年10月23~24日在武汉市举行。本项目协作单位总后勤部3607工厂及有关的装车试验单位的代表参加了会议。会上,材保所宣读了减摩复合电镀工艺的研究报告及该镀层抗擦伤性能的研究报告;3607工厂作了本工艺的生产试验报告及该镀层在产品上使用性能报告,并进行了讨论。与会代表认为,材保所研究的镍基与铜基氟化石墨复合电镀工艺及氟化石墨与金属共沉积的添加剂具有国内先进水平,实践表明,所获复合镀层细致平整,氟化石墨含量达到2~3%(重量比),其韧性仍较好;该镀层在干摩擦条件下的抗擦伤性能比相应的纯铜、纯镍镀层提高  相似文献   

19.
《真空》2015,(4)
<正>由上海真空学会、浙江真空学会、安徽真空学会、江苏真空学会主办、浙江省真空学会承办的第九届华东三省一市真空学术交流会于2015年5月28日-29日在杭州顺利召开。这是一次华东真空界的科技盛会,会议共收到大专院校、研究所、工矿企业的学术论文52篇,编辑出版了论文集。来自华东地区的代表78人参加了大会,安徽真空学会还组织了30余人的大型代表团派专车前来参加会议,会议盛况空前。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