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全精矿低温烧结最佳工艺制度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主要介绍三个烧结工艺参数──料层高度、燃料配比、烧结负压对烧结生产率、烧结矿质量、燃料消耗影响的试验研究结果。结果表明:全磁精矿低温烧结可以获得高产、优质、低耗的技术经济指标;低碳高料层操作是实现低温烧结的必要手段;烧结矿中PeO含量对其还原性的不利影响较小.并得到了最佳烧结工艺参数。  相似文献   

2.
通过数学模型分析研究了采用气循环烧结法时,烧结料层吸入气体中的氧和水蒸气对烧结反应的影响。通过烧结杯试验,探讨了氧和水蒸气含量变化对烧结时间、成品率、烧结料层内温度被动等的影响。随差点及入含量的下降,烧结速度、烧结料层最高温度及成品率都下降。当增加吸入气体中的水分时,烧结料层内同温度下降。因为水分蒸发需要时间。同时,由于烧结料层表面热量减少,使料层内水冷凝区气流阻力增大,结速度也下降。如果在降低氧  相似文献   

3.
张同山 《炼铁》1998,17(A00):21-24
分析了柳钢采用600mm厚料层烧结技术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实践表明,柳钢50m62烧结机在采用了600mm厚料层烧结技术生产以后,烧结温度降低,烧结矿FeO含量下降,温度升高,均匀性变好,粒度组成改善,返矿率下降。  相似文献   

4.
 为了实现超厚料层烧结的高效稳定,从生石灰在烧结料层中发挥作用的理论分析出发,摒弃了部分传统烧结观念,提出了“全活性石灰强化烧结技术(FALIS)”。该技术以全生石灰熔剂结构为基础,以高效消化技术和提高料温技术为辅助,形成了一套完整的综合性烧结技术理念。FALIS在天钢联合特钢的两台230 m2烧结机上投入实践几年以来,实现了1 000 mm超厚料层烧结的长期高效和稳定,利用系数达到1.87 t/(m2·h),固体燃耗仅为41.85 kg/t,烧结矿质量指标也均达到优质水平。理论和实践都已证明了FALIS技术及其理念在超厚料层烧结领域的可行性和优越性,在环保限产形势严峻的当下,该技术值得被广泛地发展应用。  相似文献   

5.
总结了安钢集团水冶钢铁公司采用小球团烧结法生产高碱度烧结矿九年来取得的经验。其经验如下:1)宜采用厚料层低温烧结和热风烧结技术;2)强化混合料制粒是小球团烧结工艺的核心;3)实行均匀烧结、保持烧结矿较高的成品率是烧结生产稳定高效的关键。  相似文献   

6.
陈永星  范文生 《河北冶金》2023,(10):41-44+66
对河钢集团塞钢公司新建烧结系统所采用的先进工艺技术和生产效果进行了阐述。河钢塞钢新建烧结系统集成了近年来我国铁矿粉烧结形成的一系列先进技术,如采用厚料层烧结技术、新型烧结料面点火炉技术、双浮动烧结机滑道密封技术、机械包容式环冷机密封技术,有效降低烧结过程能耗;新建了新型环保振动筛、电除尘以及环境除尘系统以及正压浓相除尘灰气力输送系统,解决了烧结生产过程的无组织排放;新建干法循环流化床(CFB)烧结烟气脱硫系统,降低了有害气体SO2的排放量;采用移动平均技术和矢量技术,实现了烧结全自动配料和自动加水功能,有效减轻了岗位劳动强度。改造完成后,塞钢新烧结系统生产运行稳定,烧结料面已实现100%高炉煤气点火,烧结机最大台时产量250 t/h,烧结矿日产最高5 500 t,基本杜绝了现场灰尘的无组织排放,烧结烟气排放达到或优于欧盟排放标准,现场生产环境和周边生活环境得到明显改善,各项技术经济指标均达到设计要求,推动了塞钢烧结技术的进步。  相似文献   

7.
为了探明预烧结时间和上下层厚度的分配等关键参数对双层预烧结工艺的影响,在实验室开展了双层预烧结技术的基础研究。结果表明,在总料层厚度和预烧结时间确定时,上层和下层料层厚度的分配决定了总烧结时间的变化。随着下层厚度的增加,总的烧结时间呈先缩短再延长的趋势,在上层厚度为350 mm、下层厚度为650 mm时总烧结时间最短;在上层和下层料层厚度确定时,随着预烧结时间的增加,烧结总时间呈先缩短后延长趋势,烧结利用系数随预烧结时间的增加则先增大后减小,转鼓强度随预烧结时间的增加保持增大趋势,适宜的预烧结时间应控制在10~12 min。在料层有两个燃烧带同时存在,抽风能力不足时,下层烧结矿含有大量骸晶结构,还伴有部分马蹄形状未完全还原成富氏体的磁铁矿颗粒出现,这表明存在燃烧不充分的现象。以上研究结果为双层预烧结新工艺的完善提供了基础指导。  相似文献   

8.
叙述了韶冶ISP厚料层烧结技术的研究与应用。生产实践表明,厚料层烧结在提升烧结产能、改善烧结块质量以及处理混合矿和氧化物料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  相似文献   

9.
厚料层烧结具有节能和改善烧结矿质量的优势,是当前烧结技术、设备发展的重要方向。随着烧结机大型化、厚料层烧结技术的发展,对料层横、纵向上物料的分布状态已经得到了烧结工作者的关注。对京唐大型烧结机800 mm厚料层进行了物料分区测定研究。发现当前京唐烧结两台机物料粒度偏析过小,四层物料的粒径差异不足1 mm,偏析较弱一定程度上不利于发挥厚料层的优势;从成分偏析看,1#机物料碱度和碳含量的偏析均单调;2#机碱度偏析不单调,但碳含量偏析较适宜。  相似文献   

10.
廖国瑞 《钢铁研究》1994,(2):40-44,34
对传统的烧结原料中和混匀工艺和新开发的中和混匀工艺作了对比;对粒化物料的结构和粒度组成及粒化混合料特性对料层透气性的影响作了分析;介绍近年来国外新开发与应用的各种烧结原料混匀和制粒技术。  相似文献   

11.
 通过烧结杯试验、烧结矿荷重软化试验、烧结矿还原度试验及烧结矿低温还原粉化试验,系统地研究了兰炭用作烧结燃料对烧结矿冶金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兰炭的配加、碱度的增加对烧结矿的成品率、品位和转鼓指数及粒度并未产生明显的负面影响;兰炭加入比例为30%、碱度为1.82时,可以提高烧结矿的转鼓强度,此时的烧结矿软化性能也最好;随着兰炭替代比例的升高,烧结矿碱度逐渐增加,导致烧结矿中FeO质量分数逐渐下降,这对烧结矿还原性和低温还原粉化具有一定的改善作用。综合考虑兰炭和碱度对烧结过程及烧结矿冶金性能的影响,用兰炭作为烧结燃料在工艺上是可行的,而且兰炭加入比例为30%、碱度为1.82时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12.
石灰石粉在烧结过程中的预热和干燥带几乎完全分解,起疏松料层作用。本文针对影响提升石灰石配比的制约因素进行攻关,实行“慢机速、厚料层、低水低炭”操作法,在提升配比的同时,研究高强度粉末烧结技术,保证了烧结矿转鼓和筛分趋于稳定。265烧结系统通过五年的生产实践证明,提高石灰石配比的同时,烧结矿质量指标未有较大波动,能耗指标也在可控范围内,同时也大幅度降低了烧结吨矿成本。  相似文献   

13.
烧结料层上部荷重是造成烧结过程中燃烧熔融带透气性差的重要因素,而烧结料层透气性是制约我国厚料层烧结技术进一步发展的限制性环节.从减轻烧结料层燃烧熔融带荷重以及改善烧结过程料层透气性的角度出发,通过在烧结料层中安装支架研究不同荷重条件下对铁矿粉烧结行为的影响.烧结杯实验研究表明:安装支撑板后,烧结料层透气性明显改善,烧结矿转鼓强度大于65%;垂直烧结速度显著提高,最高可达28.4 mm·min-1;成品率波动幅度不大,利用系数从1.89 t·m-2·h-1增加到2.31 t·m-2·h-1;燃耗有所降低,最大降幅达1.32%.理论分析和实验表明,支撑板对减轻烧结熔融带上部荷重,提高料层透气性,以及改善燃耗和烧结矿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通过对韶钢烧结料层孔隙率的实验研究,给出了烧结混合料小球在不同料层高度、平均粒度、温度、含水量条件下的孔隙率变化规律的拟合公式,并对烧结矿孔隙率也进行了研究。实验结果表明,对于烧结小球,随着料层和温度的升高,孔隙率呈下降趋势,但孔隙率随小球平均直径增大而增大,含水量对于孔隙率有一个最佳值;对于烧结矿,料层高度对烧结矿的孔隙率影响很小,但随着料层温度升高,烧结矿孔隙率呈下降趋势。  相似文献   

15.
用纽曼铁矿和海南铁矿作铺底料的烧结杯试验表明:两种块矿替代烧结矿作铺底料都有利于提高烧结生产率,降低烧结能耗,改善烧结矿强度和低温还原粉化指标,后者效果更显著。在烧结过程中,两种块矿铺底料不发生爆裂,还可脱除结晶水及硫等有害杂质。  相似文献   

16.
根据莱钢烧结厂烧结矿原料条件 ,分析了低硅烧结矿的特点 ,作了实验室低硅烧结试验 ,在此基础上 ,通过采取优化原料结构 ,提高烧结矿碱度 ,推行厚料层烧结技术等措施 ,成功实施了低硅烧结生产。烧结矿品位由 5 5 .94%提高到5 8.2 5 % ;Si O2 含量由 5 .62 %降低到 4.3 5 %。  相似文献   

17.
分析了邯钢400 m2烧结机原布料系统存在的问题,详述了烧结新型布料的技术特点。烧结机新型布料系统由宽皮带给料机和九辊布料器组成。该系统使用后,烧结料层布料合理,透气性改善,烧结矿产量大幅度提高。  相似文献   

18.
分析了邯钢400 m2烧结机原布料系统存在的问题,详述了烧结新型布料的技术特点。烧结机新型布料系统由宽皮带给料机和九辊布料器组成。该系统使用后,烧结料层布料合理,透气性改善,烧结矿产量大幅度提高。  相似文献   

19.
利用现有烧结工艺、原料和加工设备,提出一种全新烧结工艺——酸、碱混合烧结工艺。本工艺在碱性烧结料强化制粒的同时,与酸性球团在入烧结机前进行混合,最后在烧结机上实现酸性球团与碱性料混合烧结(料层厚度为1000mm)。研究结果表明,采用新工艺后,料层透气性改善明显,1000mm料层的负压为985kPa,优于600mm普通料层的1209kPa;另外,加入5~8mm的球团明显比加入大于8mm球团透气性好。当酸性料用量为40%,配碳量(质量分数)为3.8%,烧结负压为1200kPa时,烧结矿各项产、质量指标最好。  相似文献   

20.
摘要:为减少因低品位废弃含镍矿堆积而产生的重金属污染和镍资源浪费,同时达到有效利用固废资源及改善褐铁矿型红土镍矿烧结性能的目的,在研究两者基本物化性能及矿物赋存状态的基础上,对比了褐铁矿型红土镍矿无铺底料烧结工艺、烧结矿铺底料烧结工艺及废弃块矿铺底料烧结工艺各项指标,并揭示了相关机制。结果表明:相对于无铺底料烧结工艺及烧结矿铺底料烧结工艺,采用废弃块矿作为铺底料能更为有效地改善褐铁矿型红土镍矿烧结性能,烧结矿转鼓强度分别提高10.16%、3.82%,利用系数分别增加13.40%、6.80%,固体燃耗分别降低9.64%、9.20%;同时,烧结矿冶金性能优异,RI和RDI+3.15mm分别高达78.24%及96.79%。固结机制研究发现:相对于其他2种工艺,废弃块矿铺底料烧结工艺中,烧结矿微观结构由大孔薄壁结构转化为大孔厚壁结构,且孔洞趋于规则的圆形;另外,SFCA面积分数由7.27%、8.78%增至12.21%,并沿孔洞边缘向内部发展,主要固相—铁尖晶石晶粒有所长大,彼此之间连结程度较好,能更为有效地被液相所润湿,烧结矿微观结构更为紧密,从而使得烧结矿强度进一步提高。而强度更高的块矿作为铺底料,料层透气性更为有效地提高,促进了无烟煤的充分燃烧,使得烧结矿固体燃耗大幅降低,利用系数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