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6月18日,在美国加州举办的2009英特尔研究日拉开帷幕,向世界展示了未来技术的发展趋势。本次英特尔研究日通过环保技术、3D互联网、企业IT和无线移动等4大技术展区展示了近40项前瞻性研究项目和概念。英特尔还向公众开放了一个测试版网站,用户在网站上可以查询到所提交内容的正反两面观点,从而帮助人们了解同一事物的多面性,免受不实信息的迷惑。  相似文献   

2.
6月7日,美国加州山景市,在一年一度的英特尔研究日上,英特尔研究院(Intel Labs)为来自全世界的媒体、学者、合作伙伴及客户们打开了大门,英特尔公司首席技术官贾斯汀(Justin Rattner)向与会者展示了超过35项将影响未来技术变革的创新研究项目。许多项目都是英特尔各个部门与学术界、产业合作伙伴联合研究的成果。此外,贾斯汀还宣布将新设立一个英特尔科学与技术中心(ISTC),在此新合作框架下与多所著名大学携手进行安全性研究。  相似文献   

3.
《计算机世界月刊》2009,(11):118-119
10月12日,以"融慧中国,共创明天"为主题的2009英特尔中国研究院开放日在北京举行,展示了英特尔中国研究院近30项前瞻性技术研究项目和成果,包括企业级计算、终端技术、移动计算和学术合作创新等四大技术展区。  相似文献   

4.
技术新闻     
英特尔利用全新芯片、软件和连接技术推动移动计算发展2月14日,英特尔在巴塞罗那世界移动通信大会宣布了一系列在移动产品组合方面取得的最新进展,涵盖芯片、软件和连接技术等多个领域,其中包括展示基于32 nm技术的手机芯片"Medfield"的样机。英特尔同时还展示了加速的LTE平台、全新的MeeGo平板电脑  相似文献   

5.
8月19日至21日,英特尔信息技术峰会(IDF)在美国旧金山举行。继今年春天在上海举行信息技术峰会之后,英特尔又给开发者和媒体展示了最新的处理器、移动平台和技术,更为重要的是,这种技术和产品的推进正在呈现出加速的态势,英特尔的脚步愈发不知疲倦。  相似文献   

6.
《计算机教育》2005,(5):57-57
英特尔信息技术峰会,即原英特尔开发技术论坛IDF(IntelDeveloper Forum——IDF),是由英特尔主办的全球技术论坛活动之一,从2001年起,英特尔(中国)有限公司每年开始在中国举办两次英特尔信息技术峰会。2005年4月14日和15日为期两天的英特尔信息技术峰会,是英特尔公司在中国举办的第十次信息技术行业大会。在这次以“前瞻未来科技,成就无线机遇”为主题的大会上,英特尔着重突出了平台技术理念。整个大会通过6场主题演讲、17场专题讲座以及代表业内新技术发展水平的展示和交流活动,与各方面的技术研发、实施和管理人员共同探讨全球信息技术…  相似文献   

7.
《办公自动化》2012,(19):9-10
正2012英特尔信息技术峰会(IDF)正式开幕前夕,英特尔公司举行了技术前瞻日,探索人类如何利用科技构建和设计前瞻未来新方式的变革。英特尔未来学家Brian David Johnson主持了一场前瞻性研讨会,与研究人员、科幻小说家和分析师们共同探讨人与科技之间不断演进的关系。研讨会之后,英特尔研究院展示了7项与互动和环境感知相关的创新成果,进一步揭示了在购物、销售和沟通等各方面人与科技之间不断变化的关系。  相似文献   

8.
热点视界     
《新电脑》2000,(6)
本刊讯英特尔公司在4月 24日、 25 日为期两天的英特尔开发商论坛上,向与会者展示了其最新技术及产品包括Willamette. ltanium. Timna 和速度最快的移动奔腾/移动赛扬处理器。 Willamette是英特尔开发的全新微体系架构,采用超大通路  相似文献   

9.
吹响进军新时代的号角在刚刚过去的9月里,英特尔发布了包括英保通平台3.0、博锐技术、I/O加速技术在内的多种新技术。同时,在“2006英特尔顶级玩家训练营”上,英特尔还展示了英特尔最新的四核处理器。英特尔博锐技术9月7日,英特尔推出了博锐技术。这一软硬件结合的技术将给商业带来巨大的变化,可为IT人员带来空前的计算性能、安全性和低成本。英特尔表示,在一些全球五百强企业中进行的前期试用证明,博锐技术可以平均节省40%的潜在成本。英特尔博锐技术的核心是英特尔酷睿2双核处理器,它能带来40%的性能提升,同时能耗可降低40%。博锐技术还…  相似文献   

10.
本报讯记者徐马陵报道“从未来发展来看,微处理器的架构将从目前的多核架构,发展到万亿级计算的架构。”11月16日,在英特尔中国研究中心(ICRC)举行的“开放日”活动上,英特尔公司首席技术官兼企业技术集团总监、英特尔资深院士JustinR.Rattner如是说。在此次“开放日”活动中,英特尔中国研究中心展示了其最新的一些研究动向,包括万亿级计算应用、并行编程系统软件和架构原型、移动无线宽带通信到英特尔平台能力和渠道解决方案等等。其中由ICRC执行的缓存仿真器、网络加速器、猜测多线程编译器等方面的研发,也为英特尔迈向“万亿级计算…  相似文献   

11.
《信息方略》2013,(19):60-60
“棱镜门”事件后,信息安全产品的刚需得到了大大提升,网络安全产品的性能在刚需的驱动下也在不断飙升。天融信联合英特尔一直不懈努力致力于高性能安全网关产品的研发。9月17日,天融信携手英特尔发布了基于英特尔新一代通讯平台的云数据中心边界防护解决方案,通过天融信TOS和TopTURBO技术,展示了英特尔架构数据面处理性能。  相似文献   

12.
11月14日,英特尔在北京发布了面向服务器、工作站和高端个人电脑的英特尔至强5300和英特尔酷睿2四核处理器至尊版系列处理器。从这一刻开始,PC产业开始进入四核时代。在发布会现场,IBM、惠普、戴尔、联想、SGI、浪潮、曙光、宝德、长城、方正等OEM厂商,展示了采用英特尔四核处理器的服务器样机。英特尔亚太区平台市场经理T i mBailey指出,从四年以前推出超线程技术开始,英特尔就开始了向四核技术转型的步伐。此后,英特尔于去年4月推出了业界首款双核个人电脑处理器。近期,英特尔又在100天内更新了其整条产品线,推出了30多款基于功能强…  相似文献   

13.
DF 2004     
英特尔开发者论坛——IDF 2004秋季展会于9月7日~9日在美国旧金山举行。IDF是英特尔向业界展示新技术/新概念的地方,也是英特尔实力的显现。在这次展会上,英特尔最大的动作就是将处理器发展由原先单纯的速度提升转向芯片的更有效利用上。英特尔的首席技术官Pat GeIsinger表示,在过去的十年中,英特尔一直将提供更高的性能作为自己努力的方向;但是在今后英特尔会把精力放在多核心处理器上。英特尔还透露了更多的“LaGrande”安全技术内容,还公开了全新的笔记本电池增强技术等。  相似文献   

14.
<正>英特尔架构为"互联计算"设备提供最优性能与特性在2010年4月13日的英特尔信息技术峰会(IDF)上,英特尔公司展示了如何提供一个基础架构,以构建通用的硬件、软件和生态系统解决方案,使计算体验与设备无缝协同,使用更为便捷。本次峰会以英特尔公司执行副总裁兼英特尔架构事业部联合总经理浦大地  相似文献   

15.
《微电脑世界》2010,(5):14-14
4月12日,在2010英特尔信息技术峰会(IDF)正式开幕前一天,IDF"技术前瞻日"在北京国家会议中心举行。英特尔副总裁、高级院士、首席技术官兼英特尔研究院总监贾斯汀(Justin R.Rattner)与英特尔中国研究院院长方之熙共同宣布英特尔中国研究院全新研究议程——立足中国、贡献中国(ByChina,For China),致力于打造世界一流的嵌入式系统研究院。  相似文献   

16.
3月15日获悉,英特尔副总裁兼CFO助理Stacy Smith在美国银行技术展示会上表示,在2006年第四季度,双核和四核处理器已占英特尔所有x86处理器出货量的一半以上。无论对于英特尔还是整个业界,这无疑是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步,因为这意味着信息技术界真正进入了多核时代。  相似文献   

17.
《办公自动化》2010,(2):31-31
新闻焦点 英特尔在美国零售业联盟展会上展示7英尺6英寸的英特尔智能数字标牌概念验证系统。该系统采用了LCD显示屏和镭射全息玻璃,展示了技术如何通过多触点技术和多用户界面增强零售客户的使用体验。  相似文献   

18.
在11月16日英特尔中国研究中心举行的博士后工作站授牌仪式暨“开放日”活动中,英特尔公司首席技术官兼企业技术集团总监Justin R.Rattner先生与大家分享了英特尔研究前沿的一些最新技术观点。  相似文献   

19.
4月15日-16日,英特尔2004年春季IDF在北京中国大饭店举行,本次IDF是英特尔公司在中国举办的第八次具有全球领先水平的信息技术行业大会,大会在“融合技术,开拓机遇”主题下,首次针对不同行业技术和应用领域的专业人士需求,设立专门的系统平台主题日和解决方案主题日。整个大会英特尔通过8场主题演讲、14场专题讲座向与会者,展示了多种新  相似文献   

20.
10月20日,英特尔博锐技术行业应用解决方案论坛在北京召开,戴尔、联想、惠普、通软、赛门铁克、路模思、北信源等多家合作伙伴在会上分享了基于英特尔博锐技术的行业应用解决方案,展示了为不同应用领域的大中型企业级用户带来的出色计算性能及能效,以及为企业在提高工作效率、节约企业成本和加强安全管理方面的卓越表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