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1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热液环流--侵入岩-外变质带储层发育的重要影响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渤海湾盆地在第三纪具有频繁的基性岩浆活动,在这些高温岩浆的冷凝成岩及围岩递进变质过程中,所生成的COH热液将明显地改变地层的流体介质性质和运动学特征.渤海湾盆地的热液流动具有环流和单向流两种基本形式,其中,热液环流主要出现在具有连通孔缝体系的(超)浅成侵入环境,或者同生断层附近的基岩裂缝发育带;热液单向流则见于侵入深度大于2 500m的第三系沉积地层、致密的前第三系碎屑岩,以及裂缝不发育的潜山基岩等环境.根据对热液径迹的观察和参数估算,这类热液环流的流速大约为中低温地热系统的5~9倍,并且循环作用可导致成岩环境具有较高水岩比.其结果不仅有助于形成较宽的变质晕和发育的变晶颗粒,同时使侵入岩及外变质带在完全还原条件下形成发育的溶蚀孔缝.但在单向流环境下,由于侵入岩浆在水岩比极低的条件下成岩,因此基本不具有储集能力.故而在渤海湾盆地,可以将岩浆侵入时的围岩环境作为侵入岩-外变质带储层预测的主要判据之一.  相似文献   

2.
焉耆盆地八道湾组储层物性特征及发育控制因素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焉耆盆地八道湾组储层储集空间类型及物性特征,认为八道湾组储层孔隙不发育,储集空间以原生残余粒间孔和残余粒内溶孔,裂缝为主,属低孔,低渗-特征渗储层,并对八道湾组储发育控制因素进行了分析研究,根据储层发育的状况,以压汞参数作为储层定性评价的定量指标,把焉耆盆地侏罗系八道湾组的储层分为5类,并指出了步勘探的有利地区。  相似文献   

3.
鄂北上古生界砂岩储层发育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鄂北上古生界砂岩储层岩性复杂,为中孔低渗储层.综合岩石学特征、物性分析、沉积相、成岩作用等资料分析,认为沉积微相的分布基本上决定了有利储层的发育,明确了有利储层发育的沉积微相,研究了成岩相对储层储集性能的影响,总结出了影响储层物性的主要因素,为研究区下一步勘探开发提供了科学的地质依据.  相似文献   

4.
奥陶系碳酸盐岩潜山是歧口凹陷重要的油气勘探对象,由于其储层的非均质性强,勘探进展缓慢。在分析宏观构造背景、钻井、录井、常规测井、成像测井、试油和地震等资料的基础上,明确了北大港构造带奥陶系潜山的储层特征和储层主控因素,提出了多期次岩溶发育模式。北大港构造带潜山储层的岩性主要为白云岩和膏溶角砾岩,储集空间以溶洞、粒间溶孔、晶间孔和裂缝为主,储层发育主要受控于岩性组合,以及晚加里东期-早海西期、印支期-燕山期和喜马拉雅期3期古岩溶的综合改造。基于恢复的岩溶古地貌、试油表现、溶洞充填物和构造背景,建立了3期古岩溶改造模式,即晚加里东期-早海西期的准平原化岩溶残丘-斜坡-洼地改造模式、印支期-燕山期总体岩溶斜坡背景下的次级残丘-洼地模式、喜马拉雅期的断裂岩溶改造模式。其中,晚加里东期-早海西期是北大港构造带最重要的储层改造阶段,印支期-燕山期古岩溶储层的改造作用仅在千米桥潜山带较明显,而喜马拉雅期的古岩溶改造仅发育于古近系凹陷的边界断裂带,改造了晚加里东期-早海西期的古岩溶地层。  相似文献   

5.
埕北30潜山带太古界储层特征及其影响因素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袁静 《石油学报》2004,25(1):48-51
通过岩心观察、薄片鉴定、物性分析、扫描电镜观察等技术手段,研究了埕北30潜山带太古界储层的主要岩石类型、储集空间类型、物性特征和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埕北30潜山带太古界4类结晶岩中,以碎裂状混合岩化黑云母二长片麻岩裂缝最为发育,物性最好,产能最高,在Pt-Art不整合面以下约250m范围内一般均为有效储层,储层厚度为100~150m.埕北30潜山带太古界储层主要是裂隙缝和微裂隙含油,溶蚀孔隙(包括晶溶孔、晶间孔、晶模孔)和晶间微孔隙也有一定的储集意义.影响研究区太古界结晶岩储集性的因素有岩性、断裂活动引起的碎裂作用、岩浆侵入引起的混合岩化作用、古表生风化作用和深层溶解作用等.  相似文献   

6.
车镇北带古近系砂砾岩体储层特征及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岩芯观察、薄片鉴定、物性分析、扫描电镜观察等技术手段,研究了车镇凹陷北部陡坡带古近系砂砾岩体储层的主要岩石类型、储集空间类型、物性特征和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砂砾岩体岩石学特征具有成分成熟度和结构成熟度低的特点;主要储集空间类型为粒间溶孔和粒内溶孔,微裂缝也具有一定的储集意义;该区砂砾岩体储层物性具有随埋深增加而变差的趋势,且在深部地层中次生孔隙较为发育,影响该区储层物性的因素主要有沉积相、成岩作用以及异常压力,其中沉积相带是控制储层物性的根本性因素.  相似文献   

7.
致密储层裂缝发育带的地震识别及相应策略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致密岩层中的裂缝和孔洞系统对油气赋存和运移起重要作用。但由于裂缝的多尺度性和地震资料分辨率的有限性,使得利用地震资料识别和检测致密储层裂缝系统变得很困难。本文探讨了这些问题,并指出如果采用适当的技术和策略,则有可能确定储层中裂缝发育带的空间分布。主要技术有;三维地震多尺度边缘检测技术的应用,地震数值模拟和检测结果的相关分析以及应用地震、地质、测井、钻井等多源信息的综合解释等。  相似文献   

8.
武隆区块浅层常压页岩气藏已被证实为四川盆地渝东南地区重要的页岩气勘探开发潜力目标。通过X射线衍射、有机碳测试、物性测试、扫描电镜观测和薄片观测等测试手段,对武隆区块F-2井五峰组与龙马溪组页岩不同层段代表性样品的储层发育特征开展系统分析,探究储层含气性及其影响因素,并讨论优质浅层常压页岩气储层控制因素与机理的特殊性。结果表明:五峰组至龙马溪组底部、下部层段有机质含量较高(3.72%~5.70%),脆性矿物比例较高(>50%),孔隙度相对较高(2.90%~6.25%),含气性均显示较好(>4.0 cc/g),是优质浅层常压储层段。储层含气性影响因素复杂,有机质含量、脆性矿物比例和孔隙度均与含气性呈正相关关系,高黏土矿物含量导致含气性下降。优质储层可以分为五峰组、龙马溪组底部和龙马溪组下部3个层段,但3段优质储层的高含气性控制因素与机理存在差异。探究优质浅层常压页岩气储层含气性影响因素与特殊性,可以为进一步提高对浅层常压优质页岩储层地质特征认识、指导勘探开发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9.
渝西地区是重要的深层页岩气潜力区。该文以龙马溪组页岩储层为研究对象,利用氩离子抛光-场发射扫描电镜、总有机碳(TOC)测试、X射线衍射、低温氮吸附实验、地球化学元素测试等技术手段,通过对储层特征、沉积环境的系统研究,建立FHH分形模型,综合讨论龙马溪组页岩储层发育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龙马溪组下部页岩储层矿物组分脆性矿物以石英为主,黏土矿物以伊利石为主;TOC平均值为2.84%,达到过成熟阶段;孔隙类型主要为有机质及生物化石孔隙、溶蚀孔隙、粒间孔、晶间孔以及微裂缝。纳米孔提供了主要的比表面积和储集空间,孔隙的孔径集中于40 nm以下。分形特征明显,分形维数值为2.76~2.85,表明孔隙结构相对复杂,具有非均质性,部分样品表现为双重分形特征。将纳米孔划分为渗透孔隙和吸附孔隙,孔隙体积和平均孔径与分形维数负相关性,平均孔径越小,孔隙体积越小,分形维数越接近于3。  相似文献   

10.
构造裂缝发育的影响因素是含油气盆地储层构造裂缝分布规律研究中的关键问题之一。通过岩心和成像测井等资料,分析了塔里木盆地克深2气田超深层致密砂岩储层构造裂缝的类型及基本特征,并在此基础上,探讨了构造位置、地层深度、岩层厚度、沉积微相、储层岩性、储层岩石组分和砂、泥岩互层结构对构造裂缝发育程度的影响。结果表明,克深2气田的构造裂缝以直立和高角度的剪切裂缝为主,主要包括NNW-SSE向、NW-SE向、NNE-SSW向和近EW向共4组走向。边界断层控制区构造裂缝线密度最高,以密集网状缝为主;其次为次级断层控制区、鞍部控制区;背斜高点与次级断层叠合控制区、背斜高点控制区和背斜翼部控制区相对较低。构造裂缝有效性分析表明,背斜高点以及背斜高点与次级断层叠合控制区的构造裂缝整体发育程度要高于翼部、鞍部和断层附近地层。随着地层深度的增加,构造裂缝线密度逐渐增大,而长度、开度和孔隙度逐渐下降;随着岩层厚度的增大,构造裂缝的线密度下降,长度和开度均有不同程度的增大或减小,但平均孔隙度基本不变,表明对于同一地区不同厚度的岩层,其弹性应变能的释放率大致相当。构造裂缝主要发育在水下分流河道及河口坝微相,水下分流河道间微相的构造裂缝发育程度较低;泥质粉砂岩和粉砂质泥岩中的构造裂缝线密度和长度较高,但开度较小,而泥质细砂岩、细砂岩和中砂岩中的构造裂缝线密度相对较低但长度和开度较高,泥岩中的构造裂缝线密度高但长度和开度较低,整体发育程度远低于砂岩构造裂缝,并且构造裂缝倾角通常低于砂岩构造裂缝倾角。脆性砂岩中钙质组分含量较高或含有一定量的泥质组分时,有利于构造裂缝的发育;对于克深2气田,当砂、泥岩厚度比值约为6.5时,构造裂缝发育程度最高。  相似文献   

11.
通过岩心观察、薄片鉴定、测井和录井分析,认为柴达木盆地西南红柳泉—跃进地区下干柴沟组下段(E13)Ⅰ和Ⅱ砂层组的岩石成分成熟度和结构成熟度都较低,物性都较差。红柳泉地区以岩屑长石砂岩、长石岩屑砂岩为主,发育次生孔隙,物性较差,多数属于特低孔特低渗—低孔低渗储层;而跃进地区以长石岩屑砂岩、岩屑砂岩为主,发育原生孔隙,物性相对较好,但仍以低孔低渗储层为主。影响研究区物性的因素有沉积环境、岩石类型、填隙物成分及含量、成岩改造程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