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论现代陶艺与公共环境的互溶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城市公共环境的设计包含了丰富的功能表达和深刻的艺术性。现代陶艺是当代环境艺术中表达情感和创造意境的有效媒介,现代陶艺作为一种装饰形式在公共环境艺术设计领域中的应用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从现代陶艺壁画,陶瓷雕塑介入城市公共环境来论述现代陶艺与公共环境的互溶关系。  相似文献   

2.
雕塑陶艺作为独特的陶艺种类,其艺术文化底蕴深厚。分析与探索雕塑陶艺的艺术特征及其艺术表现,对现代雕塑陶艺的创作与发展具有重要指导意义。本文着眼于雕塑陶艺的艺术特征及其艺术审美表现,一定程度上阐述了雕塑陶艺历史发展的传承性以及对现代陶艺创新与发展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在现代化国家建设的过程中,我国社会经济不断发展,民众的物质生活日益富足,对精神方面也有了更高的追求,更具人文精神的城市文化建设逐渐提上日程。在城市建设的过程中,公共艺术雕塑的应用性强,观感较好,建设公共艺术雕塑是有效提高城市文化建设的重要措施。艺术家和设计人员借助陶瓷材料,将现代审美和时代精神融入到设计过程中,在公共艺术雕塑设计中体现出人、自然、社会之间的相互融合,通过泥土表达自己的设计理念,借助雕塑展现我国独有的陶艺文化。基于此,本文就陶瓷材料在公共艺术雕塑中的应用展开研究。  相似文献   

4.
霍小剑 《陶瓷工程》2013,(11):15-17
现代雕塑性陶艺是在尊重传统文化的基础上并与西方现代陶艺的创新理念融合后产生的,它是具有中国气质和人文精神的艺术。雕塑是古老的艺术门类之一,它有着忠实记录时代进程的作用。从新时器时代陶塑的出现到今天,雕塑和陶瓷这两种艺术形式相辅相成丰富多彩,并且衍生出很多的表现形式,比如雕塑性陶艺。这与雕塑艺术有异曲同工之处。本文通过现代雕塑性陶艺的现状,陶艺和雕塑的源源及区别,现代陶艺创作和雕塑语言的对接,现代陶艺和雕塑的融合和发展等方面论述雕塑语言在现在陶艺创作中的陶适用性和发展空间。  相似文献   

5.
霍小剑 《化工时刊》2013,(12):15-17
现代雕塑性陶艺是在尊重传统文化的基础上并与西方现代陶艺的创新理念融合后产生的,它是具有中国气质和人文精神的艺术。雕塑是古老的艺术门类之一,它有着忠实记录时代进程的作用。从新时嚣时代陶塑的出现到今天,雕塑和陶瓷这两种艺术形式相辅相成丰富多彩,并且衍生出很多的表现形式,比如雕塑性陶艺。陶瓷艺术本身就是一门造型艺术,雕塑语汇作为一种独特的造型语言,它的介入丰富了陶瓷艺术的多样性,并为一部分艺术家提供了传达创作语言的可能性,这就是雕塑造型语言的优势,尤其在现代陶艺中起着尤为重要的作用。中国现代雕塑性陶艺具有自身的审美价值,这与雕塑艺术有异曲同工之处。本文通过现代雕塑性陶艺的现状,陶艺和雕塑的渊源及区别,现代陶艺创作和雕塑语言的对接,现代陶艺和雕塑的的融合和发展等方面论述雕塑语言在现在陶艺创作中的陶适用性和发展空间。  相似文献   

6.
现代陶艺是艺术家借助于陶瓷材质,用泥土所特有的语言来表达现代社会中的审美价值以及人与自然、人与社会间的思想情感。伴随着现代陶艺和公共艺术的发展,现代陶艺以其特殊的表现内涵与形式开始出现在公共空间的各种领域。现代陶艺介入公共空间是公共艺术发展的必然体现,也使得现代陶艺的本体性语言得到更好的诠释。本文从现代陶艺的审美意蕴和公共艺术的发展现状出发,分析了现代陶艺介入公共艺术的特性和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7.
俞暄 《中国陶瓷》2006,42(7):49-51
通过对中国现代陶艺发展过程的时态考察,剖析中国现代陶艺与中国传统陶瓷艺术的渊源,廓清现代雕塑与现代陶艺的关系,分析西方现代陶艺理论对中国本土艺术的影响,进而讨论中国现代陶艺在艺术创作上的自觉。  相似文献   

8.
张晓颜 《佛山陶瓷》2011,21(9):49-51
随着工业化、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城市建设改造的不断加快,以及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对各类环境的品质要求也越来越高。营造城市内和郊外的公共空间,是提升城市环境品质和城市文化建设的重要途径。现代陶艺墙介入城市公共空间是现代陶瓷艺术与城市环境空间的完美融合。作为现代艺术的一种表现形式,现代陶艺墙越来越多地走进人们的生活、...  相似文献   

9.
正城市雕塑是艺术与现实的结合,它与城市环境有着紧密的联系。在现代社会中,雕塑进入城市已渗透到了我们生活中的各个领域。随着对环境陶艺的深入,以及环境陶艺作品的逐渐增多,环境陶艺在城市中的魅力也逐渐展现出来,对环境陶艺相关问题的研究也显得越来越重要,其  相似文献   

10.
正现代陶艺经过十九世纪后长时间的探索摆脱传统陶瓷艺术的束缚逐渐发展成为一个独立的艺术形态,在这个过程中,现代艺术的多元化发展为艺术种类间的相互融合提供了契机。因此雕塑的造型手法和语言也在有意无意中被应用到陶艺创作中来,这不仅只是因为艺术间的相互渗透和艺术家的介入,而是在于陶艺与雕塑在一定程度上所具有的共性所产生的必然趋势。本文主要通过阐述现代陶艺与雕塑的共性及相互融合的必然原因,从而总结出在陶艺创作时如何正确对待雕塑语言的借鉴和转化。  相似文献   

11.
杨志 《佛山陶瓷》2004,14(11):33-36
伴随着现代陶艺和公共艺术的发展.环境陶艺以其特殊的表现内涵与形式开始出现在公共空间的各种领域。环境陶艺介入公共空间是环境艺术发展的必然体现.也使得环境陶艺的本体性语言得到更好的诠释。本文从现代陶艺和公共艺术的发展、环境陶艺介入公共空间的特性及环境陶艺创作应重视的公共语言表述等方面.探讨环境陶艺的发展现状与生存空间。  相似文献   

12.
林梓波 《江苏陶瓷》2007,40(5):19-21
伴随着公共环境艺术设计的崛起及建筑艺术观念的转变,现代陶艺壁画从陶瓷的固体中蜕变出来,发展成一种有别于其它传统壁画的艺术形式,介入公共环境空间,在现代建筑空间环境中显示出其它材料艺术所无法比拟的独特艺术魅力。  相似文献   

13.
黄胜 《陶瓷学报》2002,23(4):266-268
90年代以来,中国现代雕塑得到迅速发展。雕塑创作已经进入中国当代视觉艺术的前沿,雕塑语言的创新正在由架上的实验走向公共空间,而成为公共艺术的一部分,本文对现代雕塑如何融入公共艺术空间,在公共空间扮演的角色,以及公共环境对现代雕塑的要求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14.
彭莉  刘莎 《江苏陶瓷》2010,43(3):3-5
随着高等教育大众化、高校扩招等一系列政策提出与实施,大学校园在规模及建筑环境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现代陶艺介入大学校园公共环境成了新的机遇。文章从现代陶艺介入高校校园公共环境艺术的角度出发,分析了校园公共环境的存在背景,阐述了其介入校园公共环境艺术的意义,探讨了现代陶艺介入校园的几种形式及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5.
吴兴安  徐小红 《中国陶瓷》2006,42(11):62-64
社会的发展和时代的进步,使环境陶艺走入生活成为现代陶艺发展的趋势。环境陶艺是现代环境大力改善和现代生活需求的产物,是现代人不断提升的审美趣味需求。以环境陶艺在现代生活中的艺术表现为切入点,探讨了环境陶艺的审美特点以及与现代生活、空间表现的相互关系,论证了环境陶艺以不同形式融入现代人生活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现代陶艺作为一种新的艺术形式,已经被各国所接受,现代陶艺在我国大约三十年的发展,虽然较之西方国家还存在着一定的差距,但是也取得了较好的成绩,本文从影响现代陶艺语言的因素出发,分析传统陶艺和现代陶艺的语言特点,为进一步推动现代陶艺的发展而贡献力量。  相似文献   

17.
现代黑陶艺术是中国现代陶艺的重要组成部分,但今天它的发展状况不容乐观,原因是多方面的。如何看待黑陶,如何看待现代黑陶艺术,如何将黑陶从工艺品、商品的套路中走出来,将它融入到现代陶艺格局中,这将是所有陶艺工作者的共同任务。  相似文献   

18.
城市雕塑是公共艺术构成的重要元素,是以非文字方式、艺术地记录城市的历史、文化的最有效方式。一座好的城雕必须处理好雕塑与自然环境的协调和统一、雕塑和城市人文环境的协调和统一、雕塑本身造型和表现主题的统一等关系。优秀城雕作品会让观众感觉到城市的精神,感受到城市艺术气息和城市的历史文脉。历史文化名城景德镇的城市雕塑在反映城市历史和人文特质以及城市文化个性上有独到的地方,对当前城市雕塑设计和创作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9.
王雪芹 《佛山陶瓷》2006,16(11):28-31
我国现代陶艺的发展起源于70年代末和80年代初,在这20多年的发展过程中,现代陶艺取得了很大的成绩和广泛的影响。本文从现代陶艺的现状、现代陶艺与传统陶艺的区别、现代陶艺存在的问题等方面出发,分析了我国现代陶艺的发展。  相似文献   

20.
覃福勇 《中国陶瓷》2006,42(11):73-74
西方世界已经历了百余年的现代陶艺发展历程,而中国真正意义上的陶艺创作始于20世纪80年代中期,是在改革开放这样的一个历史环境背景下产生的。受大量西方后现代艺术思潮和西方现代陶艺影响的中国现代陶艺创作,至今难免不受西方后现代艺术其表面形式所吸引与误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