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传统商业街道空间场所感缺失、千城一面的现象是亟需解决的重要问题。为此,文章解析了场所感形成的内在逻辑,即人对场所要素的识别认知到过程体验而产生的内心感受,以传统商业步行街——重庆磁器口商业街为研究对象,对其场所构成的物质空间、活动、文化三大要素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归纳总结出传统商业街道空间场所感营造的要点在于明确的街道识别认知与良好的过程体验感受,并提出相应的设计方法及策略,以期为传统商业街道空间的设计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2.
丁圆 《建筑创作》2007,91(1):132-139
城市的街道既有便捷交通功能,同时又体现了城市的形象,是人们认知城市的首要的,也是最直观的体验场所。本文以北京市朝阳区望京社区为例,试从街道空间的利用现状出发,把握街道空间形态的景观个性和特征,找出其问题点。同时,考察街道空间的利用状况,调查分析和整理利用者的社会属性、行为、利用理由以及和环境要素之间的关系,重新审视街道空间的使用价值,探索解决街道景观规划设计的指导原则。  相似文献   

3.
立足于场所理论,拟从街道空间及景观性格两个方面论述街道景观的营造。首先结合现有空间结构的分析方法,分析了街道空间的模式结构,以及这种空间结构的连续性、流动性、节奏性和主从性特征;并从人的精神体验角度出发,分析了街道景观所展示的审美、人文、时空等方面的性格特征。  相似文献   

4.
城市街道空间初议白德懋城市街道是人们活动最频繁的场所。无论上班、上学、购物、办事、探亲访友以及文化娱乐等都离不开街道,不少人还经常把街道当成散步、闲逛、锻炼身体、看热闹和找人聊天的地方。街道的功能可谓大矣!街道是城市的起源追溯历史不难发现,早先一些城...  相似文献   

5.
王希 《建筑与环境》2007,1(6):20-22
本文根据对沈阳、北京等地的几个极具代表性步行街调研之后,通过所学的城市意向中的五要素分析研究,论述了由步行街道构成的城市公共空间的独特之处。城市公共空间是人与人交往和联系的场所,适合的空间环境也促使人们在此发挥潜能。人们不仅是单纯的观察者,其本身又是外部空间的一部分,步行街更突出了人的行为性。  相似文献   

6.
<正>纽约利用多种措施改善城市街道空间环境,进行积极的城市活力复兴。我们的生活离不开街道空间,城市街道是我们户外活动最重要的场所。作为城市公共活动空间的重要组成部分,街道更是承载了我们的城市历史和文化。在城市改造建设过程中,如何协调原有的步行空间与机动车交通空间之间的矛盾,如何创造舒适、富有生机和人情味的步行空间环境,提高城市  相似文献   

7.
雷济铭 《四川建筑》2013,33(4):18-21
街道是城市重要的公共空间,也是体现城市特色、城市生活的重要场所。街道空间特色的基础在于其连续性,一条连续的街道是人们感知城市的意象基础。人民南路作为成都城市中轴线的重要组成,是城市重要的公共空间,对其连续性特色的塑造将有利于提升成都城市特色,也有利于人们对成都城市的意象认知。  相似文献   

8.
徐峰 《山西建筑》2007,33(2):29-30
针对重庆传统山地街道的形成,探讨了其街道空间的基本形态特征,找出形成山地街道空间的因素,以唤醒人们的回忆,重塑丰富的街道生活。  相似文献   

9.
街道作为城市中分布度较广、使用率较高的公共空间,对人们日常的行为发展产生了潜移默化的影响.随着我国城市化建设的急速发展,部分街道逐渐演变成了以机动车交通为主、功能单一和品质欠缺的公共空间.本文旨在研究如何通过以人为本的设计手法来提升城市街道空间品质,打造一个宜乐宜游的活力场所,也为其他街道空间提供现实指导.  相似文献   

10.
街道是城市空间环境的骨架,是城市的特色与活力所在。分析了传统山地城市街道中人的各种活动与自然共存的根本所在,指出山地城市街道空间秩序具有适应性、立体性、层次性与综合性的特点。通过对山地城市街道空间秩序的探讨,力图在现代山地城市空间的开发建设与旧城改造中,为重构被破坏的环境秩序提供规律,再现传统街道美学,从而创造富有地域文化特色的山地城市空间。  相似文献   

11.
张侃  姚栋 《室内设计》2022,(2):31-38
面临着城市蔓延和新兴商业日渐 激烈的竞争,旧城商业街的更新升级已成 必然。国际上的商业街改造模式成多元化发 展,其中共享(街道)空间是近年来上兴起 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更新理念。重庆市八一路 是我国较早采用共享(街道)空间理念进行 商业街改造的案例,助推了旧城中心解放碑 地区的持续繁荣。对视频记录和问卷调查的 数据分析显示人车共享路权的八一路能够激 励步行,并具有良好的安全感与较高的行人 优先权。八一路的研究揭示共享(街道)空 间理念对于我国旧城商业街更新有可行性。 作为一种有效调解步行友好度与机动可达性 矛盾的交通对策,共享(街道)空间能够吸 引更多人流并旧城商业街的复兴。  相似文献   

12.
传统商业街区汇集了传统文化与地域特色的精髓,见证了城市的发展历程,是城市历史文化积淀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本文以深圳的东门老街为研究对象,运用空间句法的理论从空间形态和空间结构两个方面来解读东门的空间特征,归纳出问题产生的根源,提出适合东门老街的保护与更新策略的建议,以期对中国传统商业街建设提供一条可持续发展的道路,以利社会、文化、经济效益的更大程度提升。  相似文献   

13.
成都平原传统场镇蕴含着丰富的 乡土文化资源,本文归纳了传统场镇空间所 具有的山水意象、街市意象与文化共生意象 特征并以洛带古镇的更新设计为例,对构 成空间意象的实体要素诸如街道、界面、 区域、节点与标志建筑的可识别性等方面进 行了分析,以期探讨在乡土人居环境的建设 中,如何营造具有鲜明乡土文化特色的传统 场镇空间意象。  相似文献   

14.
当前城市规划的重点与方向出现转变,由之前的以用地扩张为主的增量规划,转变到现在的以老城更新改造为主的存量规划。老城更新改造的内容一般包括建筑风貌更新改造,传统特色空间更新改造,街道与其他市政设施的整治与升级等方面。基于这一背景,选取无锡市惠山区堰桥街道(原堰桥镇)老镇区作为实证案例,运用空间句法的相关理论,主要是基于轴线的空间构形分析和基于视区的空间构形分析,对堰桥老镇区的街道、入口、绿地、广场、老厂房区、传统居住街坊等空间进行定量分析,为城市老镇区空间更新改造规划提供可供借鉴的方法与经验。  相似文献   

15.
杨春燕 《华中建筑》2008,26(6):175-177
该文分析了三峡沿江场镇洋渡街道空间的行为场所特性、街道的尺度以及街道空间形态,指出洋渡作为传统的沿江场镇,街道与建筑之间在空间尺度上隐含着一种均衡性、宜人性。文中强调了传统街道依地势而建,充分体现了对“人性”空间的运用,强调了街道空间的场所精神,指出在当今城市规划与建设中应更多的从传统空间观念中汲取精华,更多地考虑“人性”的尺度,创造良好的以人为核心的街道空间环境。  相似文献   

16.
河道与道路空间是构成江南古城镇空间构架的基础,近年来传统河街空间关系瓦解,城市中河道与道路的紧密联系丧失。课题以苏州地区为样本,将现代江南城市中“河路”空间关系归纳为:“路近河”“路临河”“路夹河”“路跨河”“河路背离”几种空间类型。传统河路空间关系已不适应现代城市发展需要,应对错位的河路空间关系进行修复,最大限度地恢复河道与道路的空间关联,由此再现传统江南水乡特色空间形态。  相似文献   

17.
随着城市的不断扩张,大尺度街道线性空间如今在东西方城市中都是不可缺少的构成部分。因其在位置和尺度上的优势,能够很大程度地带动城市发展。结合典型成功案例——西班牙首都马德里市中心普拉多大道,阐述大尺度街道线性空间的概念及特点,为我国当前城市街道线性公共空间建设提供有益的借鉴与参考,使城市建设更好的服务于市民,利于城市旅游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8.
在空间句法的视角下,通过对河西古镇街道网络空间形态的定量研究,探索其深层次的形态规律;在整体把握街道网络形态的基础上,进一步探索其街道空间特征。通过对于街道网络形态与街道空间特征关联性的解析,探索以街道为框架的历史文化村镇保护与更新体系,为河西古镇的保护与开发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9.
城市的特色往往由公共空间来展现,而街道是城市公共空间的重要类型之一。但在快速机动化背景下,街道作为城市主要公共空间的魅力和街道活力正在逐渐丧失。选取上海的三条社区街道和一条商业步行街进行现场踏勘和问卷调查,分析对于不同功能的街道,行人在公共活动方面的需求以及目前街道存在的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针对性的改善建议。  相似文献   

20.
竹园——诗意的空间,空间的诗意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王向荣  林箐 《中国园林》2007,23(9):26-29
竹园是对中国传统园林的现代诠释,尽管它的形式语言与传统园林没有直接的联系,但它带给人们的视觉转换和气氛体验是与中国传统园林相近的,它反映了设计师对中国传统园林的独特理解和对现代美学的追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