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大庆油田聚驱驱替对象转向渗透率更低、层间差异更大的簿差油层后,由于薄差油层对中、高分子量聚合物的适应性较差,采用同一种分子量的聚合物驱替,造成了薄差油层注入困难、动用程度低,影响聚驱开发总体效果,聚驱分注技术面临着解决聚合物分子量与油层渗透率严重不匹配的挑战。为此,研究了聚合物驱单管多层分质分压注入技术,可实现高渗透率油层控制注入量的同时降低粘损率;低渗透油层适当降低分子量和粘度,并在注聚区块开展了现场试验,见到了明显效果。  相似文献   

2.
大庆油田二三类油层非均质性严重,三元液沿着高渗透层突进,中低渗透层动用程度较低,影响了整体驱油效果。分层注入技术可有效缓解层间矛盾,改善注入剖面,提高油层动用程度。三元复合驱开发过程中采液指数降低,提液可以减缓产液量下降提高开采效果。采用CMG软件模拟三元复合驱分层和提液,并对分层和提液时机进行优化,使三元复合驱开发效果达到最优。  相似文献   

3.
本文论述了低渗透油藏CO2驱时位移效应和储层物性之间的密切关系。低渗透油藏的特点是基质紧密,非均质性强,裂缝发育良好。随着CO2注入量的增加,CO2粘性指进在低渗透均质油藏中变得更严重。同时对于低渗透均质性油藏,驱替压力的增加有助于提高低渗透层的采收率。适当地增加有效压力有利于提高基质中的原油采收率。可以通过调整CO2的注采参数改善位移效应和CO2气窜。此外,CO2,原油和盐水的相互作用可以提高油水粘度比。气体粘性指数相应变小。在碳酸盐水中形成的油包水型乳状液封堵高渗透层,使低渗透层的采收率增大。CO2酸性环境凝胶系统可以封堵大气窜通道,防止气窜并增大波及系数。  相似文献   

4.
聚合物驱多层分质分压注入技术研究与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庆油田聚驱驱替对象转向渗透率更低、层间差异更大的簿差油层后,由于薄差油层对中、高分子量聚合物的适应性较差,采用同一种分子量的聚合物驱替,造成了薄差油层注入困难、动用程度低,影响聚驱开发总体效果,聚驱分注技术面临着解决聚合物分子量与油层渗透率严重不匹配的挑战。为此,研究了聚合物驱分质分压注入技术,可实现高渗透率油层控制注入量的同时降低粘损率;低渗透油层适当降低分子量和粘度,又有足够的注入速度。在注聚区块开展了现场试验,效果明显。本文介绍了聚合物驱分质分压注入技术的工艺原理、管柱结构、工艺参数及应用效果。  相似文献   

5.
目前大庆油田一类油层聚合物驱即将结束,三次采油对象逐渐转入二、三类油层,由于层间差异大、渗透率低、薄差层对中、高分子量聚合物适应性差,采用同一种分子量聚合物驱替,造成低渗透油层注入困难、动用程度低,影响聚驱开发效果.针对这一问题,研究了聚合物驱分质分压注入技术,该项技术通过分子量调节器和压力调节器切割出适合薄差油层的聚...  相似文献   

6.
大庆油田聚合物驱后地层非均质性加剧,致使二次聚驱窜流严重。为实现老油田进一步开发,本文确立了调、堵、驱综合治理开发思路。根据堵调需求,研发出一种低初黏型凝胶调堵体系,该凝胶体系初始黏度小于20 mPa·s,10~40 d内黏度小于300 mPa·s,成胶黏度2 500 mPa·s以上。为探究该体系对驱油效果的影响,开展三管并联岩心驱油实验。结果表明:适量的凝胶体系可以有效改善岩心的非均质性,实现高渗层的有效封堵;然而注入量过大时,会造成中、低渗透层的污染;实验优化结果为,当凝胶注入量为0.1 PV,可实现对中、低渗透层无污染,此时再进行二次聚驱,采收率可增幅13.6%,较单纯高浓度聚驱可多提高采收率4.4%。  相似文献   

7.
针对砂岩油藏非均质严重,注入水沿部分高渗透层突进或舌进,油井产液剖面不均。为改善产液剖面,提高油井堵水效果、降低施工风险、费用,研制出DC-1堵剂,经矿场试验证明,该堵剂适用于油井封堵高渗透层,具有封堵有效率高、处理半径大、施工周期短、工艺简单、费用低等优点,具有较广泛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8.
低渗透层注水长效防膨技术室内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取大庆油田低渗透率天然岩心开展室内实验,在对其敏感性特征分析的基础上,通过静态和动态实验评价了适合于低渗透层的粘土稳定剂,并确定了注入半径与注入周期,为低渗透层注水长效防膨技术的现场应用提供了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9.
大庆油田在聚合物驱分层注入技术的应用上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但在驱油过程中仍然存在较严重的层间矛盾,影响了聚驱开发效果。  相似文献   

10.
大庆油田三元复合驱已工业化推广阶段,由于长期开发导致注入液低效无效循环严重,而调剖措施可有效地调整、改善油藏的非均质性,扩大三元液的波及系数,提高三元驱原油采收率。为此,研制了适合三元驱的微米级分散胶粒调剖体系,该体系具有粒径可调,与三元液具有很好的配伍性,注入地层可有效调节高中渗透层的渗透率,迫使后续液流改向流入中低渗透层,进一步提高三元驱的采收率。  相似文献   

11.
纳微米微球作为一种新型调驱剂,由于其良好的注入性在低渗透油藏已展开应用。为了指导现场纳微米微球注入参数以达到更好的调驱效果,用纳微米微球进行了室内低渗透岩心调驱参数优化实验。以采收率的变化趋势为主要参考标准,综合考虑采油速度、成本与收益等,优选的注入参数为:最佳注入浓度为2 000mg/L,最佳注入量为0.2 PV,最佳注入速度为0.3 m L/min,并以优选出的参数注入低渗透天然岩心进行调驱效果评价实验,采收率提高值能达到14%左右。  相似文献   

12.
杨富祥  何振楠  蔡明钰 《当代化工》2018,(4):768-770,775
低渗透储层由于其渗透低、储层物性差,给油田开发造成了很大的困扰。为了研究低渗透储层岩心的水驱规律,选取了该储层的岩心进行室内驱替实验研究,分析了注入PV数和采收率、含水率、注入端压力的关系。实验研究表明,低渗透储层岩心在进行驱替实验驱替速度与中高渗储层岩心有所差异,速度不宜大;水驱油驱替实验时有启动压力,启动压力随岩心渗透率的增大而减小;无水采油周期相对较短,含水率随注入PV数的增加而迅速增加;采收率随注入PV数增加呈现升高的趋势,渗透率不同的岩心注入相同PV数,渗透率高的岩心最终采收率高。  相似文献   

13.
针对国内某油田(M油田)油层厚度大、非均质性严重,因长期注水开发造成注入水无效循环严重的问题,提出采用聚合物凝胶封堵高渗透带,使液流转向进入低渗透层,进一步提高厚油层的驱替效率。通过室内岩心实验评价了聚合物凝胶封堵剂体系的封堵性能、耐冲刷性、流动成胶性能。现场试验效果表明:该体系在污水配制条件下凝胶强度高,封堵后连通油井见到了增油降水效果,说明该体系适用于封堵高渗透带。  相似文献   

14.
针对裂缝性低渗透油藏注入水易沿裂缝突进、含水上升快、水驱效果不理想的情况,开展了水驱后凝胶与表活剂交替注入方式提高采收率室内实验研究。通过室内凝胶体系成胶特性和稳定性评价,筛选出与实际油藏区块注入水配伍的凝胶体系。选择甜菜碱两性表面活性剂用于活性剂驱,开展了双管并联岩心体系驱油效果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凝胶与表活剂交替注入可明显提高注入压力,该体系的采收率平均值为12.03%,低渗岩心的采收率略高于高渗透岩心采收率。与表活剂驱、聚合物与表活剂交替注入相比,驱油效果更好,可以作为裂缝性低渗透油藏水驱后进一步提高采收率的技术。  相似文献   

15.
表面活性剂驱在改善低渗油藏开发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低渗透油藏在开发过程中所遇到的注水压力过高、注入水沿裂缝突进等问题,应用表面活性剂驱通过降低油水界面张力、增加毛管数,以达到提高驱油效率的目的.  相似文献   

16.
我区储层非均质性强,在稳定的注水压力系统下,相对高渗透段被水驱,低渗透储层剩余油很少动用或基本未被动用,通过不稳定注水,平面上扩大了水驱波及面积,在压力差与毛管力的相互作用下,对相对低渗透层段水洗驱替作用,提高了层内采收程度,增强低渗透层吸水指数,提高了低渗透层的吸水指数,提高了低渗透层动用程度。  相似文献   

17.
针对低渗透油藏低渗透率、低孔隙度和后期开采含水率高的特点,对三次采油活性剂驱替方案进行了优化。研究表明:实验室所配制的磺酸盐表面活性剂在地层的吸附损小于2mg·g-1,当地层温度为45℃时,低浓度活性剂油水界面张力也能保持在10-3mN/m以下,符合油田三次采油要求。当油田含水率在90%以下,活性剂的浓度为400ppm,表面活性剂注入量为0.6~0.7PV时,表面活性剂驱替效果达到最佳。  相似文献   

18.
华庆油田Y-2区长6储层属于典型的超低渗油藏,平均渗透率0.3 m D,由于储层非均质性严重,且局部微裂缝比较发育,开发过程中具有单井产量低、含水上升快、水驱动用程度低的特点。为进一步提高纵向动用程度、提高驱油效率,提出进行空气泡沫驱油。在对试验井组建立三维精细地质模型的基础上,利用数值模拟方法对空气泡沫驱的注入参数进行了优化。优化后的泡沫注入速率为20~30m3/d,注入量为0.02~0.04 PV,气液比为1,单个泡沫段塞为0.003 3 PV,对应的单个段塞注入时间为3个月。利用优化后的注入参数进行空气泡沫驱油,预测10年末采出程度可提高4.24%,累积产油增加8.32万t,含水率可保持在50%以下。  相似文献   

19.
刘存辉  朱卓岩  石昀  刘洁  王欢 《当代化工》2021,50(10):2312-2316,2321
小分子抗盐聚丙烯酰胺是一种适应于低渗透油藏开展聚驱的新型驱油剂,具有良好的注入性和抗盐增黏性,能满足非均质油藏高效注入和开展高、低渗透层交替注聚技术的要求.用十六醇和丙烯酸合成出具有亲油基侧链的功能单体十六烷基丙烯酸酯,并在乳化剂和助溶剂的作用下,与丙烯酰胺发生自由基胶束聚合,合成出具有微嵌段结构的小分子抗盐聚丙烯酰胺.对小分子抗盐聚丙烯酰胺性能进行评价,结果表明其具有较好的抗盐性,与表活剂组成的二元驱油体系提高采收率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20.
聚合物驱油过程中的注入剖面变化是在注聚初期,其吸水剖面与水驱基本相同,聚合物溶液还是主要进入高渗透层,随着高渗透层渗流阻力的增加,聚合物溶液开始进入低渗透层,注入剖面得到改善。随着低渗透层聚合物溶液的不断进入,其渗流阻力增加,导致其吸水逐渐下降,吸水剖面出现返转。本文通过大量的物理模拟实验和理论分析,研究了聚合物驱油过程中的吸水剖面返转规律,说明了剖面返转是一种聚合物驱油过程中的必然规律,渗透率级差、聚合物分子量和浓度都是影响剖面返转规律的重要因素,研究了渗透率级差、聚合物分子量和浓度对提高采收率的影响规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