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高吸油性树脂的制备和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高吸油树脂是一种与一般吸油材料不同的自溶胀型吸油材料,具有优异的性能。本文简要地介绍了高吸油性树脂的特点,吸油机理,制备方法及应用。  相似文献   

2.
高吸油性树脂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崔小明  苗敏 《化工时刊》1997,11(4):14-16
高吸油性树脂是一种与一般吸油材料不同的自溶胀型吸油材料,可吸收从矿物油到天然油脂等多种油。本文介绍了高吸油性树脂的吸油机理,特征,制备及应用。  相似文献   

3.
新型高吸油性树脂“OleosorbPW”日本触媒公司最近推出了一种能选择吸油的高吸油性树脂“OleosorbPW”,吸油量为其本身重量的25倍。它将用于油雾过滤器、废油/漏油吸收剂和脱剂基本组分。据称这种新型高吸油性树脂易于处理,而且吸油速度也比普通...  相似文献   

4.
以苯乙烯和α-十二烯为单体,二乙烯基苯为交联剂,过氧化二苯甲酰为引发剂,采用悬浮聚合法合成聚(苯乙烯-α-十二烯)高吸油树脂,并探讨了其烷基化处理效果。重点研究了α-十二烯用量、交联剂用量以及烷基化处理对高吸油树脂吸油率和凝胶量的影响。研究发现,随着α-十二烯用量增加,高吸油树脂吸油率增加,而凝胶量下降;随着交联剂用量的增加,高吸油树脂吸油率下降,而凝胶量增加;经烷基化处理后,高吸油树脂的吸油率和凝胶量都有所增加,其对甲苯的最大吸油率可达16.8g.g-1,最大凝胶量可达90.2%;此外,高吸油树脂对不同油品的吸油率有所差异。  相似文献   

5.
高吸油性树脂的合成与应用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对高吸油性树脂的吸油机理、吸油特点及其常用的合成方法进行了综述,并对树脂性能的各影响因素进行了描述,介绍了高吸油性树脂在三废处理、芳香剂基材、渔网防污剂基材及合成树脂的改性剂等方面的应用。  相似文献   

6.
高吸油性树脂的合成、性能与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高吸油性树脂的吸油机理、吸油特点及其常用的合成方法进行了综述,并对影响树脂性能的各因素进行了描述,介绍了高吸油性树脂在三废处理,芳香剂基材、渔网防污剂基材及合成树脂的改性添加剂等方面的应用。  相似文献   

7.
介绍了高吸油树脂的合成材料、聚合工艺、种类、吸油性能及主要应用,指出合成材料的选择和聚合工艺参数是高吸油树脂合成的关键,高吸油树脂因其吸油量大、稳定性高、经济性好、可重复使用等优点而在放射性废液处理方面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8.
高吸油树脂的研究及应用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如何消除含油污水的危害并有效回收污水中的油品是环境保护工作面临的突出问题.高吸油树脂吸油作为新兴的油污去除技术,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综述了高吸油树脂的吸油机理、制备方法、应用等方面的研究进展,重点阐述了高吸油树脂处理含油污水在国内外的最新研究状况及其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9.
主要叙述了近年来专家学者对高吸油树脂的研究成果,根据聚合单体不同分类,对新型高吸油树脂制备方法进行归纳整理,同时阐述了高吸油树脂在应用与再生方面的现状、潜力及研究趋势,旨对高吸油树脂的未来发展提供参考和方向。  相似文献   

10.
正一、项目简介采用高吸油性树脂是目前使用较广泛的一种解决工业废水,特别是油污染废水的方法。但目前的高吸油性树脂存在吸油速度慢、耐热性、耐寒性差,易老化、一次性使用等缺点,对吸油种类有很大的局限性、回收困难,造成了对环境的污染,治理效果不太满意,实际使用成本较高。本项目所研究的高吸油树脂吸油速度快、吸油率高,可吸油品种多、范围广,能够反复使用,减少了使用成本,避免了二次污染。其合成及处理工艺目前还没有文献报道。采用该研制的高吸油性树脂处理  相似文献   

11.
采用悬浮聚合法合成了丙烯酸系高吸油性树脂。考察了树脂对硝基苯以及对模拟消防废水中硝基苯的吸附性能。研究了吸附树脂量、硝基苯初始浓度、吸附温度、离子浓度、pH等因素对均相含硝基苯的消防水吸附的影响。结果表明:吸附5 h后,对纯硝基苯的最大吸油率为30.5 g/g,吸附10 min后,对硝基苯吸油率达饱和吸油率的50%。当树脂用量为25 g/L时,硝基苯去除率达70%。树脂还具有良好的耐热及耐酸碱性,且离子浓度对吸附率无显著影响,因而能用于多种环境体系。  相似文献   

12.
丙烯酸系高吸油性树脂的合成及性能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杜春霖  赵荣梅 《辽宁化工》2007,36(4):235-236,239
采用悬浮聚合法合成了丙烯酸系高吸油性树脂,研究了悬浮聚合丙烯酸系吸油性树脂中不同单体配比、交联剂用量、反应温度等因素对吸油性树脂的吸油倍率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在优化条件下,吸油性树脂的吸苯能力最大,为19.5g/g。  相似文献   

13.
李晶  李忠  康忠贤  奚红霞  夏启斌 《化工学报》2008,59(8):2035-2040
主要研究了自行合成的3种吸油烟材料以及商用G-1651树脂表面的吸附自由能特殊能分量对其表面吸附油烟性能的影响。用反相气相色谱IGC测定了自行合成的聚丙烯酸异丁酯(PIBA)、聚甲基丙烯酸甲酯-甲基丙烯酸丁酯(PMMA-BMA)和聚甲基丙烯酸十二酯-丙烯酸-2-乙基己酯(PLMA-2-EHMA)3种吸油烟树脂以及商用G-1651树脂表面的吸附自由能特殊能分量。实验结果表明,4种聚合物的吸附自由能特殊能分量大小如下:G-1651 树脂PIBA>PMMA-BMA>PLMA-2-EHMA。4种树脂吸附油烟能力的大小顺序与其极性大小顺序恰恰相反,即PLMA-2-EHMA > PMMA-BMA > PIBA >G-1651树脂。这是由于油烟中的主要成分都是非极性或弱极性的,因此,材料表面的吸附自由能特殊能分量值越大,吸附质与吸油烟材料表面形成的吸附越牢,吸油烟材料吸附油烟的能力越强。  相似文献   

14.
油田稠油废水经传统大孔弱酸树脂软化工艺处理后,仍残留微量二、三价金属离子。运行实践表明,这些阳离子仍可与硅结合易引起热采锅炉结垢的问题。为了省却费用高昂的传统除硅工艺,研究了螯合树脂深度去除稠油废水中残留的微量高价态阳离子的技术,通过单一树脂和混合树脂的静态吸附试验比较了不同螯合树脂深度软化工艺技术对金属阳离子的去除效果。结果表明,单独使用IER-200螯合树脂对辽河油田3种稠油废水的处理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15.
大孔偕胺肟树脂的合成及其对镓的吸附性能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悬浮聚合法先合成出了丙烯腈(AN)-二乙烯基苯(DVB)交联骨架,制备了具有偕胺肟基团的大孔螯合树脂,表征了其结构和形貌,并用于拜耳溶液中镓的吸附. 研究了二乙烯苯含量、油相稀释剂种类及用量、第三单体、胺肟化反应条件对树脂吸附镓的性能的影响. 结果表明,螯合树脂的吸附性能随DVB含量增加先增加后降低,DVB含量为8%(w)时吸附性能最好,选用60%(w)甲苯和30%(w)航油作油相稀释剂,树脂的吸附率最大,分别为46%和52%. 添加少量(2%)第三单体甲基丙烯酸甲酯使树脂吸附率提高到57%.  相似文献   

16.
周晓明 《塑料工业》2012,40(6):110-112
以三元乙丙橡胶(EPDM)基吸油树脂作为载体,通过吸附石蜡作为相变物质,制备了高分子固-固相变储能材料。采用悬浮聚合法,探讨了EPDM基高吸油树脂的合成工艺对树脂吸附石蜡性能的影响;用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了吸油树脂吸附石蜡前后的微观形态变化;利用差示扫描量热仪(DSC)测定了吸附相变材料后,吸油树脂的相变温度和相变焓。结果表明:EPDM基吸油树脂对石蜡的最大吸附量可达4.9 g/g,其相变焓为124.5 J/g,具有较高的应用潜力。  相似文献   

17.
为实现高镁锂比盐湖卤水的锂镁分离,合成了一种新的锂离子吸附球形树脂。该树脂采用对锂离子有特定螯合作用的二苯并-14-冠-4为功能单元,并与有机磷酸酯形成对锂离子起协同作用的萃取体系,以聚氨酯为树脂骨架,通过悬浮聚合得到锂离子吸附球形树脂。悬浮聚合以二甲基硅油为分散介质、以粒度为300~400目的碳酸钙为稳定剂、n(羟甲基化产物)∶n(有机磷酯)∶n(甲苯二异氰酸酯)=1∶1∶28,以聚醚多元醇为交联剂、锂溶液为模板致孔剂,反应温度为80℃,时间为10 h,搅拌速度为280 r/min,得到粒度范围为55.36~76.33μm的球形树脂。热分析表明,树脂是均质的,具有较高的热稳定性。树脂经索氏抽提8 h的溶损率为1.5%,说明其在水中使用是稳定的。在pH 7、恒温振荡温度为25℃、振荡时间为4 h条件下,得到树脂对锂的最大吸附容量为0.609 9 mmol/g,其对锂镁选择性系数β=39;经过5次再生实验,其树脂饱和吸附容量仅下降1.8%,表明树脂可多次使用。  相似文献   

18.
黄威  倪才华 《应用化工》2012,41(2):282-285
用聚乙二醇二丙烯酸酯与甲基丙烯酸十八酯进行自由基共聚合反应,得到一种双亲性共网络树脂。对树脂结构进行了表征和亲油与亲水性能研究,并将其用作药物载体。结果发现,树脂同时具有亲油和亲水性能,对油品三氯甲烷的亲油倍率可达16.6 g/g;随着引入亲水基团的增加,树脂的亲水倍率逐渐增加;载体对于布洛芬有良好的负载率和缓释效果。通过热重分析表明,树脂在通常使用条件下具有很好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19.
用NKA树脂对癸二酸 排出的含低浓度乳化油及低浓度酚废水进行脱酚处理,处理后水质达到国际排放标准。  相似文献   

20.
In this work, a hybrid nanocomposite of poly(styrene-co-butyl acrylate-co-dodecyl acrylate) and octavinyl polyhedral oligomeric silsesquioxane (ovi-POSS) was synthesized by suspension polymerization and the composite resin was characterized by Fourier transform infrared, 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y energy-dispersive spectrometer and thermal gravimetric analysis. The effects of ovi-POSS content on the oil absorbency of hybrid composite resin were investigated. The results indicated that the maximum saturated oil absorption rate of sample PSBLA/ovi-POSS-1 with 1 wt% ovi-POSS content toward four oils and organic solvents (toluene, xylene, gasoline, and diesel) are, respectively, 20.51, 18.56, 12.48, and 7.03 g g−1, and the process taken just about 5 min. The absorption kinetic model fitting proved that the adsorption behavior of the four oils on PSBLA/ovi-POSS-1 resin microspheres was dominated by the physical adsorption. Besides, PSBLA/ovi-POSS-1 has good oil retention rate (stay over 95% after centrifuging at 3000 rpm for 5 min) and reusability (for 12 times). These excellent oil absorption performances are attributed to the loose network structure of the composite resin. The rapid and efficient oils absorption properties give the composite resin potential practical applications in many area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