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酚醛树脂浸渍炭/陶复合材料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用热固性酚醛树脂对不同密度的炭/陶复合材料的浸渍-固化-炭化增密过程的增重效果,证实了经过增密循环使炭/陶复合材料的强度有了很大的提高,并且对密度较低的材料有更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2.
郭伟明  肖汉宁  聂昆 《炭素》2007,(3):29-32
以磷酸和氢氧化铝为原料,配制了不同P/Al摩尔比的酸式磷酸盐溶液,通过浸溃法,对炭毡/炭复合材料的氧化防护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提高P/Al摩尔比可以增加材料抗氧化性。经P/A1摩尔比23:1的溶液浸溃,800□热处理后的炭毡/炭复合材料在600□下氧化几乎没有失重。  相似文献   

3.
陈希  兆恒  郑永平  沈万慈 《炭素》2004,(4):10-14
在膨胀石墨基炭/炭复合材料研究领域,国内外研究者采用的制备工艺大多为有机物浸渍-固化-碳化法。本文介绍了采用此制备工艺的两种膨胀石墨基低密度炭/炭复合材料的一些研究工作:一种材料为以膨胀石墨基炭/炭低密度复合材料活化后制取块状成型活性炭;另一种为利用膨胀石墨基炭/炭低密度复合材料作为绝热材料。  相似文献   

4.
将高温煤沥青和浸渍剂沥青在不同压力下炭化,在2500℃下对所得沥青炭进行石墨化处理;测试了所得沥青炭的体积密度、开孔率;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观察了所得沥青炭的显微结构;利用XRD检测了不同炭化压力所得沥青炭石墨化处理后的石墨化度。结果表明:随着炭化压力的增大.沥青炭的体积密度增大而开孔率减小;随着炭化压力的增大沥青炭显微结构有从流线型向镶嵌型和域型转变的趋势:流线型结构沥青炭石墨化度较高;沥青中QI组分也会影响沥青炭的显微结构。  相似文献   

5.
本文介绍了炭/炭复合材料用浸渍剂煤沥青的结构组成与性能特点,分析了影响煤沥青浸渍性能的关键因素,总结对比了近几年浸溃用煤沥青改性方法的优缺点.指出煤沥青的开发和生产应该兼顾残炭率、流动性、黏度和软化点等因素,从而减少浸渍次数,降低炭/炭复合材料的生产成本.  相似文献   

6.
研究了两种炭/炭复合材料液相致密用高效、安全的浸渍剂.一种为混合树脂体系,即氨酚醛树脂与树脂B混合且不添加其他任何固化剂;一种为利用新型固化剂C取代磷酸作为糠酮树脂的固化剂.结果表明,混合树脂与纯氨酚醛树脂浸渍剂相比较,其残炭率提高约10%;当混合树脂体系中树脂B的质量分数为30%~50%时,具有较好的残炭率;新型固化剂C作为糠酮树脂固化剂时,其残炭率与磷酸作为固化剂时相当,且安全性更高,具有取代磷酸作为糠酮树脂固化剂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7.
曹梅  肖春  嵇阿琳  徐凡平  白涛  白杨 《炭素》2014,(3):39-43
通过浸渍/高压炭化工艺在不同炭化压力下制备了高温煤沥青炭块及沥青基炭/炭(C/C)复合材料,并研究了不同炭化压力环境下对其密度和孔隙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炭化压力增大,沥青炭体积密度明显增加,孔隙填充效果明显改善;在编织C/C材料的致密过程中,压力越大其孔隙越小,分布越均匀,故产品致密效果越好.  相似文献   

8.
炭/炭复合材料致密化工艺研究现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综述了炭/炭复合材料制备过程中所采用致密化工艺的研究现状,详细分析了液相浸渍和化学气相渗积(CVI)的工艺原理。液相浸渍工艺需要进行多次反复浸渍,较为繁杂;等温CVI工艺简单、产品性能稳定,但制备周期长、效率较低。在此基础上发展了强制流动热梯度CVI、感应加热梯度快速致密化技术、等离子体增强CVI、直热式化学气相渗积法(HCVI)等工艺,本文同时对这些工艺的原理及优缺点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9.
炭/炭复合材料抗氧化研究现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总结了炭/炭复合材料抗氧化研究现状,重点介绍了抗氧化涂层的制备方法,包括包埋浸渍法、化学气相沉积(CVD)、溶胶-凝胶法(Sol-Gel)和水热电沉积法以及近几年针对抗氧化涂层开裂问题各国学者的最新研究成果。提出了炭/炭复合材料抗氧化研究今后努力的方向。  相似文献   

10.
采用项目风险管理中故障树法的相关理论和方法,以炭/炭(C/C)刹车盘研制项目为案例开展风险分析及研究。通过分析结果能够相对准确地定位系统存在故障的节点,从而为项目制定控制措施提供依据,而且也可以为其他类似C/C复合材料研制项目提供有益的参考。  相似文献   

11.
采用高结构导电炭黑(CB)Vxc—72与半晶聚合物高密度聚乙烯(HDPE)进行熔融共混,制备复合型导电高分子材料。研究了该复合体系中偶联处理、混炼时间、辐射及退火处理等工艺因素对其PTC(电阻—温度效应)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当辐照剂量为140—160kGy、炭黑非均匀分散且进行退火处理时复合体系具有最佳的PTC性能,但混炼时间过长、偶联处理均会使复合体系PTC强度降低。  相似文献   

12.
炭/炭复合材料组分的微观结构具有多样性.不同前驱体的炭纤维的微观结构不同,PAN基炭纤维的结构最精细,有基本炭网面、微原纤、微纤和条带结构共四级结构单元,高温热处理将使微原纤结构消失从而变成三级结构:基本炭网面、微纤和条带结构;沥青基炭纤维中大致有三级结构单元:微域、域和织构;基体材料无论是热解炭还是沥青炭,都有三级结构,基本结构单元(BSU)、小区域分子取向(LMO)、织构;基体/纤维界面的结构很复杂,具有过渡性,界面结构不但有梯度变化,也有织构突变,基体/纤维界面应力同样会影响纤维的表面和内部结构,这种结构变化在高温热处理后更加明显.  相似文献   

13.
C/C复合材料抗氧化研究现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孙建涛  崔红  李瑞珍 《炭素》2009,(1):18-21
结合国内外近几年研究报道,综述了C/C复合材料抗氧化方法,对各种涂层系统进行评述。文章最后展望了C/C复合材料高温抗氧化保护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4.
用超高压液相浸渍和碳化,经石墨化处理制备了毡基碳/碳复合材料。采用等温氧化实验,系统研究了所得试样在不同温度(773~1 173 K)条件下的氧化动力学行为;用X射线衍射和扫描电子显微镜检验观察了石墨化处理前后毡基碳/碳复合材料的氧化形貌和微观结构。结果表明:石墨化处理可明显的提高毡基碳/碳复合材料的抗氧化性能;毡基碳/碳复合材料的基体在氧化反应中优先氧化,氧化反应速率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在高于或低于临界温度973 K时,毡基碳/碳复合材料的氧化反应分别受2种不同的机制控制,其反应活化能E,在石墨化前分别为7.91×10~4 J/mol和2.80×10~4J/mol,石墨化后分别为1.08×10~5J/mol和4.42×10~4J/mol。  相似文献   

15.
双马来酰亚胺树脂/碳纳米管复合材料的性能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制备了接枝N-苯基马来酰亚胺基团的碳纳米管(PMI-MWNT),并采用原位聚合法制备了双马来酰亚胺-二烯丙基双酚A(BMI-BA)/PMI-MWNT复合材料.研究了PMI-MwNT用量对复合材料力学性能、动态热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PMI-MwNT用量的增多,体系的反应活性呈上升趋势,且热力学性能显著提高;当PMI-MWNT的质量分数为1.5%时,复合材料的冲击强度和弯曲强度比BMI树脂分别提高了近291%和50%.  相似文献   

16.
炭黑填充聚乙烯导电复合材料的性能研究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研究了炭黑填充聚乙烯导电复合材料的性能及增容剂对其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炭黑填充聚乙烯导电复合材料具有明显的渗滤效应,当炭黑含量为12%时,复合材料具有较好的导电性能;增容剂(乙烯/辛烯)共聚物(POE)和马来酸酐接枝聚乙烯(PE-g-MAH)的加入对复合材料的导电性能没有造成太大的影响,却较好地改善了其冲击强度,加入POE还能有效地改善复合材料的加工性能,并在一定用量范围内提高其热变形温度。  相似文献   

17.
不饱和聚酯树脂/炭黑/碳纤维复合材料的导电性能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研究了由炭黑、短切碳纤维填充的不饱和聚酯树脂复合材料的导电性能,得到了乙炔炭黑、短切碳纤维用量与复合材料电阻率的关系,对其导电机理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8.
炭/炭复合材料是一种新型的炭纤维增强的以炭为基体的高性能复合材料,其增强相和基体都由碳元素构成,不仅具有炭材料固有的生物相容性,而且还具有纤维增强复合材料的高强度与高韧性,对其应用于人体组织材料进行了广泛的研究。通过应用RPM技术及快速模具,解决了复杂形状炭/炭复合材料难成型的问题,并对其在生物领域的应用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9.
LDPE/EPM/炭黑导电复合材料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制备了低密度聚乙烯(LDPE)/二元乙丙橡胶(EPM)/炭黑导电复合材料。用带功能基团的表面改性剂对炭黑进行表面处理,在炭黑低填充量下即获得了导电率高、综合性能优良的导电复合材料。研究了基体树脂的结构、工艺方法、炭黑的预处理、复合材料的后处理(退火)等对LDPE/EPW炭黑导电复合材料导电性能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预制体孔隙结构对炭/炭复合材料ICVI制备工艺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究了预制体孔隙结构对ICVI工艺致密化过程及基体热解炭微观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2D针刺炭毡致密化速度高于炭布叠层预制体,1K炭布叠层预制体的致密化速度高于3K炭布叠层;在致密化过程中,热解炭均匀沉积在纤维表面,预制体AS/VR比值变化是导致热解炭微观结构发生改变的根本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