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2.
采用全三维有限元方法对大锭型开坯过程进行变形.传热耦合分析,定量计算了铸锭在整个工艺过程中热力参数(应变、应变速率和温度)的分布及演化情况;分析了铸锭的锻透性;获得了开坯后坯料内部应变和温度的分布规律,并与实际生产中的金相检测结果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模拟结果与试验结果一致,可为科学地制定大规格GH4169合金铸锭的开坯工艺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3.
4.
GH4169、GH4169plus和GH4738高温合金组织稳定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获得不同沉淀硬化相作用的高温合金在高温长期时效过程中的组织稳定性的对比规律,对3种应用最为广泛的高温合金GH4169、GH4169plus、GH4738经720℃时效后的显微组织和硬度变化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合金的组织稳定性与晶界相和弥散强化相有关,晶界碳化物较晶界δ相稳定,γ'相较γ″相有更好的稳定性,但同为γ'相,组织稳定性还与其和基体的错配度有关。对比3种合金,随时效时间的延长,GH4169plus合金的稳定性稍次于GH4738合金,但要优于GH4169合金。 相似文献
5.
6.
长期时效对GH4169合金动态拉伸变形行为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长期时效对GH4169合金的显微组织和动态拉伸性能及变形行为的影响规律及机制.结果表明,应变速率为101—102 s-1时,合金强度受时效时间影响显著,断裂延伸率随时效时间的延长呈降低趋势,在时效500 h后基本保持不变;高应变速率(103 s-1)条件下,长期时效对合金强度无明显影响,而断裂延伸率受时效时间的影响显著,长期时效造成的合金塑性劣化现象提前发生.高应变速率变形过程中,位错运动受阻来不及释放,在时效0—1000 h范围内,合金未出现强化相峰值尺寸效应,强度受时效时间的影响并不明显.长期时效后GH4169合金晶界δ相附近无析出带的产生,导致动态载荷下晶界塑性变形的协调能力降低,应变速率为103 s-1时,合金塑性在短时间时效后迅速下降. 相似文献
7.
基于BP神经网络的方法,建立了长期时效下GH4169合金动态拉伸行为研究的神经网络模型.实验表明,在应变速率为101、102s-1时,GH4169合金的力学性能受时效时间影响显著,在应变速率为103 s-1时,时效时间对其力学性能无明显影响.采用BP神经网络模型的预测结果与真实实验测试结果吻合度很高,绝对误差比大多为1%~2%,采用BP神经网络的方法是切实可行的. 相似文献
8.
9.
对直接时效GH4169环形件锻造工艺方案的研究进行了论述,从锻造工艺方案的论证到试验,从坯料制作到扩孔成形,再到锻件的理化检测试验.试验结果表明,环形件的组织和力学性能符合标准要求,所制定的锻造工艺方案是可行的.结果能为生产同类型环形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11.
12.
13.
14.
The dynamic strain aging(DSA) behavior was investigated in GH4169 alloy during tensile deforming with electric-pulse current(EPC) at 750 ℃.The results show that DSA is restrained in the alloy when deformed with 40 Hz-EPC.The size ofγ " phase inner grains increases obviously and δ phase is facilitated to precipitate on grain boundary in the alloy applied with EPC,due to the promotion effect of EPC on the diffusion and segregation of atoms.Transmission electron microscopy(TEM)results indicate that... 相似文献
15.
16.
17.
GH4169合金锻件的混晶组织 总被引:4,自引:5,他引:4
用光学金相和X射线衍射分析方法对GH4169合金锻件产生混晶组织的原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试验所用GH4169合金锻件出现混晶组织,是由于终最温度过低,每次变形程度又较小,因而动态再结晶不能充分进行引起的。上述原因形成的混晶组织可通过适当的再结晶热处理消除,再结晶处理温度以略低于δ相开始溶解温度为宜。 相似文献
18.
铸造一体化成形技术有助于制备大尺寸、复杂结构的陶瓷/金属复合构件,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应用价值。本文基于有限元方法,针对SiC陶瓷/K4169合金复合铸件,探究铸造充型过程的流场,陶瓷-金属的热交互作用以及凝固过程中复合铸件热应力、残余应力的产生与分布特性。结果表明,金属液充型过程在内浇口处出现不稳定流动;陶瓷在接触金属液后,表面温度陡升,且在陶瓷内部形成20-30℃/mm的温度梯度;铸造热应力呈现出先降低后升高的趋势;残余应力集中在陶瓷和金属界面,且较大应力在陶瓷一侧,陶瓷端残余应力峰值在距离界面2-3mm处。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