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醇法大豆浓缩蛋白提取工艺的优化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采用乙醇浸出工艺生产醇法大豆浓缩蛋白,实验研究考察了乙醇浓度、浸出温度、浸出时间、固液比等因素对蛋白质含量的影响。通过正交实验,选择的最佳工艺条件为:乙醇浓度65%、固液比1∶7、浸提温度40℃、浸提时间80min。  相似文献   

2.
采用乙醇浸出工艺生产醇法大豆浓缩蛋白,研究乙醇浓度、浸出温度、浸出时间、固液比等因素对蛋白质凝胶性的影响。通过正交试验,选择最佳提取工艺条件为:乙醇浓度印%、固液比1:6、浸提温度40℃、浸提时间70min。在此条件下。蛋白质含量为65.23%、凝胶性为3987cp。  相似文献   

3.
探讨了醇洗豆粕对大豆分离蛋白起泡性能的影响。与未经处理的大豆分离蛋白相比,由于醇洗豆粕去除了抑制泡沫稳定的一些醇溶物质如磷脂酰胆碱等,使分离蛋白表面电荷改变,从而减少了膜中蛋白组分之间的静电斥力,增强了泡沫的稳定。通过正交实验优化,生产起泡型大豆分离蛋白的最佳工艺条件为:乙醇浓度75%(V/V)、浸提温度50℃、浸提时间45min、固液比1:6。所得产品的蛋白含量(干基)为97.86%,蛋白质分散指数为95.67%,起泡度为140%,泡沫稳定性(失水率)为37.50%。  相似文献   

4.
赵方园  郭兴凤  赵树超  张明  杨迎 《中国油脂》2023,48(10):57-63+70
为探究工业化生产的醇法大豆浓缩蛋白溶解性较差的原因,研究了醇法加工条件(乙醇体积分数、浸提温度、干燥温度)对大豆浓缩蛋白溶解性及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大豆浓缩蛋白的溶解度随着乙醇体积分数的增大呈现先降低后升高的趋势,乙醇体积分数为65%时溶解度最低;浸提温度和干燥温度的升高会导致溶解度大幅降低;随着浸提液中乙醇体积分数的增大,大豆浓缩蛋白表面疏水性、分子间的疏水相互作用、二硫键含量及粒径均呈现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在乙醇体积分数为65%时最大,而α-螺旋含量增加,β-折叠含量整体先增加后降低,无规卷曲含量降低;随着浸提温度和干燥温度的升高,大豆浓缩蛋白分子间氢键作用力降低,而表面疏水性、分子间疏水相互作用、二硫键含量和粒径增大,α-螺旋向β-折叠及无规卷曲转变,蛋白质结构趋于无序。综上,工业化醇法加工工艺(60%~70%乙醇体积分数、50~60℃浸提温度、60~70℃干燥温度)所引发的大豆浓缩蛋白表面疏水性的增大、分子间聚集程度的增加等导致了其溶解度的降低,不利于后期应用。  相似文献   

5.
对醇法大豆浓缩蛋白的生产及功能性改性进行了介绍。从原料豆粕的处理及质量要求出发,详细介绍了醇法大豆浓缩蛋白的生产工艺及相关指标要求,应注意的问题;从环保和食品安全方面考虑,选择物理改性,对醇法大豆浓缩蛋白进行功能性改性,并对其工艺及设备进行了介绍,相关问题进行了讨论。我国生产醇法大豆浓缩蛋白,醇提工艺基本相同,但使用的浸出器和脱溶设备不同。通过对醇法大豆浓缩蛋白进行功能性改性,针对不同产品的用途对生产过程进行过程控制和产品质量控制,可分别生产出食用级和饲用级大豆浓缩蛋白。为大豆蛋白的生产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6.
石珊珊  孟橘  张骊 《中国油脂》2006,31(10):21-23
主要介绍了乙醇浸提法生产大豆浓缩蛋白的浸提工艺。探讨了主要工艺参数:乙醇浓度、浸提时间、浸提温度对整个浸提工艺的影响。通过正交试验确定了醇法生产大豆浓缩蛋白的最佳浸提工艺条件为:乙醇浓度70%,浸提时间90 m in,浸提温度50℃,在此条件下生产的大豆浓缩蛋白其蛋白含量可达到75.48%。  相似文献   

7.
醇洗豆粕对大豆分离蛋白功能性质的影响(Ⅰ)--凝胶性能   总被引:9,自引:3,他引:9  
为了探讨醇洗豆粕对大豆分离蛋白凝胶性能的影响。以醇洗豆粕为原料制备的大豆分离蛋白,其凝胶性能得到明显的改善。通过正交试验优化,生产凝胶型大豆分离蛋白的最佳工艺条件为:乙醇浓度85%(V/V)、浸提温度30℃、浸提时间45min、固液比1:4。所得产品的蛋白含量(干基)为96.52%,蛋白质分散指数为94.41%,凝胶硬度为285.4g,凝胶弹性为153.1g。  相似文献   

8.
以雁黍为原料,对黍子醇溶蛋白的提取工艺进行研究,以凯氏定氮法测定蛋白质含量和提取率,得到黍子醇溶蛋白的最佳提取条件为:料液比1∶6,乙醇浓度65%,温度75℃,提取时间1h.在该条件下,黍子醇溶蛋白质的提取率为78.65%,蛋白质的含量为87.90%.  相似文献   

9.
酸处理对醇法大豆浓缩蛋白溶解特征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不同条件酸处理对醇法大豆浓缩蛋白(SPC)进行改性,考察在30℃下将一定浓度SPC溶液pH调至3、4、5,并保持60 min后对其溶解特征影响。结果表明,醇法大豆浓缩蛋白经酸处理后,随酸处理pH降低,对应温度下溶解度逐步降低,且温度对溶解度所带来影响逐渐变弱;常温下溶出物中蛋白聚集体量逐步递减,当pH达到3时,聚集体溶出量基本为0,溶出活化能值先增加后下降。  相似文献   

10.
改性醇法大豆浓缩蛋白在火腿肠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将改性醇法大豆浓缩蛋白添加到肉制品中,考察其在肉制品中的添加效果。经实验得出添加改性醇法大豆浓缩蛋白的火腿肠表现出良好的蒸煮率、持水性以及硬度、弹性、内聚性、咀嚼性。添加效果与加入大豆分离蛋白效果相似,比添加未改性醇法大豆浓缩蛋白的效果有大幅度提高。  相似文献   

11.
目的比较不同方法提取藜麦蛋白的效果。方法以藜麦为原料,采用碱溶酸沉法、盐析法、酸提法、水提法4种方法制备藜麦蛋白,分析其蛋白提取率、蛋白纯度、抗氧化活性和氨基酸成分,并通过扫描电镜观察蛋白质的超微结构。结果碱溶酸沉法的提取率最高(47.36±0.41)%,盐析法的提取率最低(12.82±0.46)%,但盐析法制备的蛋白纯度最高(77.75±1.16)%。酸提法制备的蛋白质外观最好,碱溶酸沉法制备的蛋白质颜色微黄且更容易发生褐变。碱溶蛋白包含7个主条带,酸溶蛋白和水溶蛋白的亚基组成相近,包含5条条带,盐溶蛋白含一个条带。藜麦蛋白质氨基酸组成平衡,必需氨基酸含量丰富,且藜麦蛋白具有一定的抗氧化活性。通过扫描电镜观察4种藜麦蛋白的表面结构,碱溶酸沉法和酸提法制备的藜麦蛋白整体结构完整,表面光滑,结构紧密,呈连续的聚集块状结构;水溶法制备的藜麦蛋白,其空间结构较为连续,呈不规则块状,其块状表面有些许蜂窝与孔洞;盐析法制备的藜麦蛋白,结构疏松,颗粒表面粗糙,不规则,有小颗粒组成的微结构,说明盐析法制备的藜麦蛋白对蛋白质的表面结构有一定程度的破坏。结论碱溶酸沉法快速、易操作,可为大批量制备藜麦蛋白的最佳方法。  相似文献   

12.
以豆粕、菜粕和豌豆为混合原料,通过异步发酵工艺改善其蛋白品质。考察不同发酵菌株、原料配比、发酵和酶解条件等单因素条件,并结合响应面试验和正交试验确定最佳的异步发酵工艺,以粗蛋白、酸溶蛋白、蛋白溶解度和蛋白酶活力等指标评价混合蛋白品质。结果表明,单因素实验中米曲霉为最佳的发酵菌株,其分泌的中性蛋白酶活达到676.56 U/g,固态发酵时间为49 h,发酵温度29.9℃,初始发酵水分39.7%。在此工艺下,混合植物原料中的粗蛋白、酸溶蛋白和蛋白溶解度分别提高了15.5%、344%和132%;液态酶解最佳条件为:料水比1:4(m/m),酶解时间18 h,酶解温度50℃,酶解后混合植物蛋白的粗蛋白、酸溶蛋白和蛋白溶解度分别提高了2%、101%、244%。综上,优化先固态发酵,后利用发酵产的蛋白酶液态酶解的异步工艺后混合蛋白原料中的粗蛋白、酸溶蛋白和蛋白溶解度明显提高,蛋白质品显著改善,为蛋白的开发利用提供了基础。  相似文献   

13.
两种胡麻饼粕提取蛋白质等电点测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碱溶酸沉法从机械压榨和溶剂浸提法制油后产生胡麻饼粕中提取蛋白质,用双缩脲法测定这两种碱提液蛋白质等电点。溶剂浸提脱脂饼粕提取蛋白质pI=4.4,等电点非常稳定,沉淀蛋白质颜色很白;机榨脱油胡麻饼粕提取蛋白质pI=3.3,等电点降低,且不太稳定,可能是高温压榨致使蛋白质变性和蛋白质与胶质结合作用所致。此研究为进一步从胡麻饼粕中提取分离蛋白工艺研究及企业生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The protein of brown rice became more evenly distributed as protein content increased. Kjeldahl protein content of brown rice provided a better indication of milled rice protein content than histological examination of individual grains because protein content varied among grains. The increase in protein content was mainly due to an increase in the number of protein bodies. Screening 10 493 varieties from the world rice collection for lysine content by dye-binding capacity showed that lysine content of rice protein varied only by at most 0.5 % point at any protein level. A negative correlation between the lysine content of protein and protein content of brown and milled rice was observed only in samples with protein below 10%. As protein content increased water-soluble nitrogen also increased as a percentage of brown rice.  相似文献   

15.
利用醇提大豆浓缩蛋白和玉米蛋白粉的复配改善氨基酸平衡,通过对蛋白原料的改性和选择开发运动食品——蛋白棒。结果表明采用乳化性大豆蛋白和乳化性玉米蛋白为蛋白原料,添加10%的蔗糖和调整含水量为20%,利用挤压膨化可得到较为理想的蛋白棒。  相似文献   

16.
A low mol. wt protein (S protein) which has a high affinity for endogenous polar lipid was isolated from wheat gluten, partially purified and compared electrophoretically with low mol. wt components of several previously studied wheat protein preparations. Mobilities of S protein components in acidic polyacrylamide gel electrophoresis (PAGE) were very close to those of the chloroform/methanol soluble low mol. wt proteins (CM proteins). A fraction of S protein separated by gel filtration chromatography on Sephadex G-50 (S-III protein) was almost identical to CM proteins by two-dimensional electrophoresis. Bands with mobilities similar to those of S-III protein were present in PAGE patterns of gliadin, the low mol. wt fractions IV and V obtained from gliadin by gel filtration chromatography on Sephadex G-200, and the albumin/globulin fraction of flour prepared by the Osborne solubility fractionation. Because of its variable solubility S protein cannot be unambiguously classified according to the Osborne solubility classification of plant proteins.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究间接酶联免疫吸附法(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 ELISA)和二喹啉甲酸 (bicinchoninic acid, BCA)试剂盒2种方法在核桃蛋白浓度检测中的优缺点和适用范围。方法 对本实验室提取的核桃蛋白进行烘烤、高温高压以及微波加热处理后, 用ELISA法和BCA法2种方法分别检测其蛋白质浓度。结果 在不同的热加工处理条件下, ELISA对蛋白浓度测定结果存在显著性差异, 高度依赖热处理的类型。与之相比, 使用BCA法测定蛋白浓度时, 受到热加工处理影响较小。结果提示, 在食物加工中的一些剧烈条件下, 蛋白质的高级结构很容易遭到破坏, 蛋白质结构的改变会干扰其与抗体结合部位的作用, 导致ELISA法测定的结果不准确。BCA法测定蛋白质浓度的准确性较高, 且受加热影响较小。结论 在剧烈的食品加工条件下, 尤其当这种条件引起蛋白结构发生改变后, 对其蛋白质浓度进行测定时, 可选用BCA法进行测定。  相似文献   

18.
本文利用SDS-PAGE电泳技术,比较分析了蛋白质含量较高的国产甘啤4号大麦和蛋白含量适中的进口质量大麦Gairdner在发芽过程中蛋白质组分及其含量变化.研究发现,高氮甘4在发芽过程中,水溶性蛋白的低分子质量蛋白分解较强烈;盐溶蛋白的中分子质量蛋白分解较多;醇溶蛋白的高、中分子质量蛋白亚基组分含量较高,而其分解效果较差;碱溶蛋白中高分子质量蛋白大量的分解为中分子质量蛋白亚基.本文基本找到了高蛋白含量大麦发芽过程中不同蛋白组分及其含量变化的规律.  相似文献   

19.
蛋白质交联研究概况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张红 《粮食与油脂》2004,(12):16-19
通过蛋白质交联可对蛋白质进行改性,该文简述蛋白质两种交联:化学交联和酶交联。目前 蛋白质化学交联剂主要是戊二醛,酶交联剂主要是转谷氨酰胺酶;通过蛋白质交联可改变食品组织结构 和功能性质,因此蛋白质交联在食品中有较广阔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20.
建立了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骨髓蛋白粉总蛋白质系数。采用酸水解法分解骨髓蛋白粉中的蛋白质,以保留时间定性,氨基酸面积百分比定量,求得骨髓蛋白粉中的蛋白质系数为5.6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