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2.
<正> 大豆,是我国的四大油料作物之一。60年代以前,大豆榨油后的脱脂粕主要作为饲料或肥料,60年代后,大豆中蛋白质的开发和利用才开始被重视,从Burnett在1951年提出大豆蛋白的工业用途起。直至1959年大豆浓缩蛋白(Soy Protein Ooncentrate)才成为食用产品,其中1943年Morse首次提出酸等电点沉淀法(PH4.2/4.5)制取大豆浓缩蛋白,1968年Circle等才发现用乙醇溶液浸出大豆脱脂粕后,对其的风味有很大的改善。醇法大豆浓缩蛋白(醇法SPC)制备流程如下: 相似文献
3.
4.
为探究工业化生产的醇法大豆浓缩蛋白溶解性较差的原因,研究了醇法加工条件(乙醇体积分数、浸提温度、干燥温度)对大豆浓缩蛋白溶解性及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大豆浓缩蛋白的溶解度随着乙醇体积分数的增大呈现先降低后升高的趋势,乙醇体积分数为65%时溶解度最低;浸提温度和干燥温度的升高会导致溶解度大幅降低;随着浸提液中乙醇体积分数的增大,大豆浓缩蛋白表面疏水性、分子间的疏水相互作用、二硫键含量及粒径均呈现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在乙醇体积分数为65%时最大,而α-螺旋含量增加,β-折叠含量整体先增加后降低,无规卷曲含量降低;随着浸提温度和干燥温度的升高,大豆浓缩蛋白分子间氢键作用力降低,而表面疏水性、分子间疏水相互作用、二硫键含量和粒径增大,α-螺旋向β-折叠及无规卷曲转变,蛋白质结构趋于无序。综上,工业化醇法加工工艺(60%~70%乙醇体积分数、50~60℃浸提温度、60~70℃干燥温度)所引发的大豆浓缩蛋白表面疏水性的增大、分子间聚集程度的增加等导致了其溶解度的降低,不利于后期应用。 相似文献
5.
6.
7.
8.
9.
10.
氨作碱性剂对醇法大豆浓缩蛋白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氨作碱性剂,通过均质、物化改性、喷雾干燥等方法对醇法大豆浓缩蛋白(SPC)进行改性,以期获得功能性较好醇法大豆浓缩蛋白。实验表明,醇法大豆浓缩蛋白加入氨水后经均质、物化改性、喷雾干燥等步骤可获得溶解性、凝胶性、乳化性等功能性较佳大豆浓缩蛋白。 相似文献
11.
超声波对醇法大豆浓缩蛋白乳化性的影响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11
为改善醇法大豆浓缩蛋白的功能特性,采用超声波技术对醇法大豆浓缩蛋白进行物理改性.通过单因素试验,针对乳化性进行研究,得出最佳影响范围,然后进行正交试验方差分析,最终得出超声波技术提高醇法大豆浓缩蛋白乳化性最佳工艺条件:固液比为1∶9、功率密度为0.6 W/cm^2、时间为5min,可提高乳化活力171.4%,乳化稳定性13.0%.利用电子显微镜扫描仪观察改性前后大豆蛋白,证明超声波技术可以有效地改善醇法大豆浓缩蛋白的乳化性. 相似文献
12.
微波对醇法大豆浓缩蛋白吸水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改善醇法大豆浓缩蛋白的功能特性,采用微波技术对醇法大豆浓缩蛋白进行物理改性。通过单因素实验,针对吸水性进行研究,得出最佳影响范围,然后进行正交实验方差分析,最终得出微波技术提高醇法大豆浓缩蛋白吸水性最佳工艺条件:固液比为1∶7、微波功率为650w、时间为3min、溶液高度为2.0cm,在此条件下吸水性可提高64.1%。 相似文献
13.
采用不同干燥方式,分别对一次醇洗、二次醇洗大豆浓缩蛋白进行脱溶处理,考察不同脱溶条件,着重对大豆浓缩蛋白在水中、6M尿素溶液及1%SDS溶液中溶解度进行测定;并通过对游离巯基测定及DSC对蛋白热稳定性研究,探讨SPC溶解度与其结构之间关系。 相似文献
14.
本实验采用乙醇浸提法制备菜籽浓缩蛋白,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采用L9(34)正交优化试验,探讨乙醇浓度、浸提温度、浸提次数和料液比对浓缩蛋白产品蛋白含量的影响。单因素试验结果表明,最佳浸提工艺参数分别为:乙醇浓度70%、浸提温度60℃、浸提次数5 次,料液比1:7、每次浸提25min。正交试验结果表明:影响蛋白含量的主要因素为乙醇浓度,其次为浸提温度、料液比、浸提次数。最佳浸提工艺条件为A3B2C2D2,即乙醇浓度70%、浸提温度55℃、料液比1:6,浸提次数5 次。在此条件下制备的浓缩蛋白产品蛋白含量为60.5%,浓缩蛋白得率为75.7%,浓缩蛋白产品中抗营养因子成分——单宁、植酸、硫甙分别被脱除90.5%、66.7%、99.3%。 相似文献
15.
微波对醇提大豆浓缩蛋白吸油性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改善醇提大豆浓缩蛋白的功能特性,采用微波技术对醇提大豆浓缩蛋白进行物理改性。通过单因素试验,针对吸油性进行研究,得出最佳影响范围,然后进行正交试验方差分析,最终得出用微波技术提高醇提大豆浓缩蛋白吸油性最佳工艺条件,即:固液比1∶7、微波功率650W、作用时间3min、溶液高度2.0cm,在此条件下吸油性可提高60.5%。 相似文献
16.
超声波对醇提大豆浓缩蛋白起泡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改善醇提大豆浓缩蛋白的功能特性,采用超声波技术对醇提大豆浓缩蛋白进行物理改性。通过单因素试验,针对起泡性进行研究,得出最佳影响范围,然后做正交试验方差分析,最终得出提高醇提大豆浓缩蛋白起泡性最佳工艺条件,即:固液比1∶7、功率密度0.6W/cm2、时间7min。在此条件下,起泡能力与起泡稳定性可分别提高26.0%和13.7%。 相似文献
17.
18.
以提高醇法大豆浓缩蛋白的凝胶性为目的,利用葡聚糖对醇法大豆浓缩蛋白进行糖基化改性,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采用Box-Behnken模型对工艺条件进行了优化,测定并分析了改性产物在各个条件下的凝胶强度。结果表明最适改性条件为:葡聚糖添加量4.9%、反应温度60℃,反应时间44.5 h。此条件下的醇法大豆浓缩蛋白的凝胶强度为286.72 g,是未改性的2.69倍。试验证明该优化工艺能有效的提高醇法大豆浓缩蛋白的凝胶强度。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