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张菊生 《治淮》2003,(1):20-21
淮河流域严重的水污染,导致省际水污染纠纷频繁发生。自1994年以来,淮河流域水污染治理虽然取得一定成效,但跨省河流的水环境问题依然十分突出,如何有效防止跨省水污染,已成为21世纪流域水资源保护工作的中心环节。针对省际河流水环境的主要问题,分析原因,研究对策,采取相应措施,对实现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本文结合淮河流域水利工程特点和环境特点,概述不同类型工程在施工期和运行期引起的水文情势、水质、水温等方面的水环境问题,根据不同类型工程特点及对水环境产生的影响形式,提出解决水环境问题的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3.
水环境安全事关流域高质量发展大局.文章对山东省淮河流域水环境安全形势进行了系统分析,结果表明当前流域主要面临着水质达标率偏低、河流径污比高、面源污染贡献大、生态流量保障低等问题,水环境形势较为严峻.在此基础上提出该流域要严格实施纳污红线管理,加强南四湖流域水环境整治,不断提升流域水生态系统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4.
张凤翔 《治淮》2007,(4):22-25
针对淮河流域目前存在的水环境安全问题,用层次分析法建立起水环境安全综合指标体系,并计算各指标的权重,以评价影响淮河流域水环境安全系统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5.
程瑶  陈安 《人民长江》2009,40(16):13-15
针对水资源突发事件应急管理评价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水资源突发事件应急管理与可恢复性评价的概念。在分析传统水灾害评价方法的基础上,从基础设施、社会经济和生态环境3个方面,综合考虑灾害发展因素、救灾资源因素以及灾害所处环境因素,提出了洪水灾害的可恢复性评价指标体系,并将集对分析方法用于可恢复性评价中,采用5元联系数很好地解决了评价中的不确定性,借助集对分析理论导出可恢复性评价的方法。该方法重视信息处理中的相对性、模糊性,评价原理直观,结果准确可靠。  相似文献   

6.
GA-NN模型在保定市水环境承载力评价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水环境承载力评价对于区域的水环境与人类社会经济的健康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为研究保定市水环境承载力状况,应用相关性分析和主成分分析相结合的方法筛选出10个评价指标,建立了遗传算法(GA)优化BP神经网络(BP-NN)的GA-NN评价模型,并与BP-NN评价模型对比,最后应用评价模型进行评价。结果显示:2001-2016年保定市水环境承载力呈现提高趋势,虽然水环境承载力水平有所提高,但仍处于较弱承载水平。与未经优化的BP-NN相比,GA-NN评价模型的拟合精度更高,拟合误差更加稳定,泛化能力更强,可作为一种简洁有效的水环境承载力评价方法。  相似文献   

7.
湖州市水环境承载力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高伟 《水利科技与经济》2009,15(11):947-949
基于水环境对社会经济和人口的支持能力,综述了水环境承载力的概念。从社会经济、资源环境和技术管理等角度分析了水环境承载力的主要影响因素并确定评价的指标体系。应用向量模法分析了2000-2006年湖州市水环境承载力,结果表明湖州市的水环境承载力水平较低,但呈逐年上升趋势,评价值由0.0511增加到0.0554。在主要的水环境支持因子中,技术管理因素对水环境的贡献增长速度最快,但自然资源因素是主要的不稳定因素。为了协调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提高水环境承载力,开源节流,提高水资源量是维持水环境承载力的重要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8.
为克服传统河流水质评价方法结果失真、水质标准均化和主观任意性影响较大等缺点,选取2014-2016年大清河14个监测断面8个评价指标,运用改进模糊数学法与单因子评价法相结合的方法,进行水环境综合质量评价.结果显示:2014年及2015年不符合GB 3838-2002《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中V类功能区标准的断面为新盖房、...  相似文献   

9.
基于SPSS的主成分分析在水环境质量评价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选定河北省张家口地区34个地下水质站点9年资料,在SPSS统计软件的支持下,将主成分分析方法应用于水环境的综合评价之中.利用主成分综合得分从评价分区、河流水系、同一水系的相邻站点上进行时空变化分析,分析结果理想,体现了主成分分析在水环境质量评价中的实用性.  相似文献   

10.
宝鸡主要河流水环境质量综合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解宝鸡市近年来的水环境污染状况,以嘉陵江、渭河及渭河的三条主要支流清姜河、石坝河、金陵河五条河流为研究对象,根据十五个监测断面的数据,采用综合水质标识指数法对五条河流水质进行评价。通过评价得出:宝鸡地区地表水水质良好,几种污染物指标中有机物及氨氮的污染较重;宝鸡河流从上游至下游,从支流到主流污染逐级加重,各监测断面中虢镇桥和蔡家坡桥断面污染最重,综合水质标识指标最高达到了4.200。  相似文献   

11.
2004年淮河流域水质状况和聚类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根据2004年淮河流域水体水质监测资料,采用综合污染指数评价法评价分析淮河流域总体、干流及12个主要断面的水质状况,并与“九五”期间和2001~2003年淮河流域水质进行比较,还对12个主要断面进行聚类分析。结果表明:2004年总体水质污染程度为中度污染,水质好于2001~2003年;水质Ⅴ类和劣Ⅴ类之和由“九五”期间的58%降至39%;干流1月、2月和12月水质较差,6月至9月水质较好;属严重污染的断面有4个。聚类分析的结果为12个主要断面分6组较合理。  相似文献   

12.
根据2003-2013年淮河流域五省的降水量、径流系数、人均水资源量、人均GDP、人口密度等相关数据,构建水资源短缺风险评价体系,用熵权法对指标赋值,运用可变模糊模型对淮河流域及各省的水资源短缺风险进行评估和时空差异分析。结果表明:2003-2013年间淮河流域水资源短缺风险值总体较高,且呈缓慢的增长趋势,2004年降水较少,风险值达到最高;十年间河南省风险增加最为明显,而山东省较为稳定,风险增加也最低;在淮河流域五个区域中,河南省的风险程度最高,达到3.52;江苏省、山东省次之;安徽省和湖北省相对较低,达到2.86和2.51。水资源短缺风险二级指标分析发现,危险性最强的是河南省,安徽省最小;水资源短缺易损性最强的是山东省,湖北省最小;水资源短缺暴露性最强的是江苏省,山东省最小;水资源短缺可恢复性最好的是湖北省,河南省最差。同时,所有评价指标中人口密度、人均GDP、降水量对水资源短缺风险的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13.
结合江苏省淮河流域水污染防治多年的工作实践,分析了近年来辖区内主要河流断面水质、污染物排放情况、污染物排放强度等的变化情况,评价了江苏省在这一工作中取得的成效和存在的问题,结合存在问题提出了下一阶段的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14.
淮河流域入河排污口监督管理工作概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开展了入河排污口调查、审核 ,在此基础上 ,采用统一的监测时间、频率、项目和方法 ,对入河排污口进行监测监督 ,并编制监测报告。针对入河排污口监督管理中存在的法律、法规不健全及缺乏统一规划等问题 ,提出了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15.
王飞  张婷 《中国水利》2012,(17):32-34,37
淮河流域是我国水旱灾害的多发地区,在全面总结淮河水旱灾害的基础上,从易发灾害的地理因素、加剧灾害的历史缘由、催生灾害的经济动因以及触发灾害的人为因素等方面,深入分析了水旱灾害形成的原因,并从多方面提出了综合防灾减灾的策略,为淮河进一步治理和促进流域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在调查总结了淮河流域水资源工程体系建设成就的基础上,分析了水资源现状和存在的问 题,围绕全流域水资源配置和管理,提出增加洪水资源和再生水利用,新建和扩建水资源拦蓄工程及 跨流域跨区域调水工程,提高供水能力,实行区域用水总量控制制度,进一步加强水资源及水环境重 大问题的研究等建议,以便为淮河流域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提供技术支撑与保障。  相似文献   

17.
淮河流域水资源现状分析及承载能力研究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首先介绍了淮河流域概况,分析了2000~2006年的水质资料、污染物人河量和水质达标状况,针对淮河流域水资源现状,总结了目前存在的水资源问题,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缺水问题突出,水污染问题严峻;闸坝众多,水资源开发利用程度高.最后提出了在淮河流域开展水资源承载能力研究的重要意义及基本的研究框架.  相似文献   

18.
淮河流域水资源承载能力综合评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针对模糊综合评判法存在的缺陷,提出采用模糊模式识别方法进行流域水资源承载能力综合评价。该方法能够科学、合理地确定样本对各个级别的相对隶属度与相对隶属度函数,并且能够充分运用人的基本经验与知识,对大量复杂的定性指标,反复就关于模糊概念—重要性进行二元相对比较与量化,最终合理地确定出各个指标的权重。该方法应用于淮河流域水资源承载能力的综合评价,并将评价结果与模糊综合评判法的结果进行对比分析,进一步证实模糊模式识别法的科学性。  相似文献   

19.
以 1998年为现状年 ,对《淮河流域水污染防治规划及“九五”计划》规定的 82个监督监测断面的水质现状进行了综合评价 ,并与 1994年水质状况进行了对比 ,反映了水质变化情况。将各站水质评价类别的水质浓度与规划目标进行及现状排污量与总量控制规划目标进行对比分析 ,反映河流水质和污染源治理相对应于《规划》目标的差距以及治理任务 ,讨论了实现目标应采取的措施。  相似文献   

20.
淮河流域及山东半岛天然水化学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根据20世纪50年代至80年代初淮河流域及山东半岛水化学监测资料,结合地形、地貌及土壤特征,分析了矿化度、总硬度和水化学类型等天然水化学特征的分布规律,并与2000年水化学特征进行了对比。对比结果表明:该流域片矿化度和总硬度呈现出南部小、北部大,山丘区小、黄泛平原大,内陆小、沿海大的特点,2000年矿化度、总硬度值比1980年前增加1倍左右,水化学类型则由1980年前的10种增加到20种。分析评价结果为今后检验淮河流域片生态系统恢复程度提供了基础性资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