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8.化学肥料工业TQ113.2200503324吉林石化合成氨装置工艺特点及试车总结〔刊〕/马继生,姜成旭…(吉林石化公司化肥厂)∥大氮肥.-2004,27(3).-161~166TQ113.24200503325蒸汽烧碳法在一段炉催化剂上的应用〔刊〕/吕印达,常哲伏…(中石油大庆石化分公司化肥厂)∥大氮肥.-2004,27(3).-158~160一段转化炉炉管的1/3部位出现热带和热斑,热带处温度达990℃以上,严重威胁一段转化炉正常运行,被迫用蒸汽烧碳方法解决催化剂结碳问题,收到明显效果。图2表5(刘增胜摘)TQ113.24200503326QCS04小颗粒耐硫变换催化剂的工业侧线试验〔刊〕/樊宏原,刘斌…  相似文献   

2.
TQ113.24200509318氨合成催化剂更换总结〔刊〕/陶运良(中国石化股份有限公司安庆分公司)∥化肥工业.-2004,31(6).-35~38TQ113.264200509319合成氨净化系统改造总结〔刊〕/孙斌,谢伦宏…(湖南金信化工有限公司)∥中氮肥.-2004,(6).-10~14针对金信化工公司合成氨装置净化系统存在的问题,采用新技术对脱碳液过滤器、净化气水冷器、变换气脱硫塔及熔硫釜等设备或工艺进行了改造,取得了满意的效果。图4表1(许德联摘)TQ113.264200509320Texaco煤气化净化系统技改总结〔刊〕/宋先林(安徽淮化集团公司)∥中氮肥.-2004,(6).-31~32德士古合成气的…  相似文献   

3.
TQ340.1200503305超临界流体技术在纤维领域的应用〔刊〕/刘爱学,孟令辉…(哈尔滨工业大学应用化学系)∥合成纤维工业.-2004,27(3).-43~46综述了超临界流体技术在纤维制备、染色、改性以及回收等方面的应用,分析了超临界流体技术在这些领域的特点和优势。超临界二氧化碳用于合成纤维染色作用显著,技术成熟,应加强超临界流体技术的基础理论研究工作。图2表1参23(周卫东摘)TQ340.472200503306涤纶短纤维油剂的润湿性研究〔刊〕/戴伊萍,杨毓莹…(上海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科技开发公司)∥合成纤维工业.-2004,27(3).-19~21分析了涤纶短纤维…  相似文献   

4.
8.化学肥料工业TQ113.2200604343戈尔薄膜液体过滤技术在天然气脱硫中的应用〔刊〕张开仕,曾凤春(宜宾学院化学化工系)∥天然气化工:C1化学与化工.-2005,30(3).-41~43介绍了戈尔薄膜液体过滤技术的原理和其在合成氨天然气脱硫系统中的现场应用。工程实际运行表明;循环溶液中悬浮硫浓度从改造前的300~500mg L降到15mg L,原料天然气中硫化氢脱除率由改造前的75%~80%提高到96%,保证了脱硫系统的正常运行,避免了废水的排放,具有较高的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图2表1参2(杨林摘)TQ113.24200604344活性炭负载钌基氨合成催化剂的制备〔刊〕韩文…  相似文献   

5.
TQ113.24200511329钌基氨合成催化剂载体研究进展〔刊〕/荣成,郑超…(福州大学化肥催化剂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广东化工.-2005,32(1).-56~59钌基氨合成催化剂作为一种负载型催化剂,载体对催化剂活性有直接影响。文章对国内外广泛研究的活性炭载体、氧化物载体以及一些新型载体作了评述,并对未来的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图3表1参21(许德联摘)TQ113.264200511330合成氨.甲醇变脱系统综合改造小结〔刊〕/刘怀军,李玉路…(安阳化学工业集团公司)∥中氮肥.-2005,(1).-41~43TQ113.264200511331恩德粉煤气化技改攻关总结〔刊〕/许清波,王吕利…(…  相似文献   

6.
TQ314.242200512163聚丙烯催化剂研究进展〔刊〕/王萍(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沧州分公司)∥上海化工.-2005,30(3).-25~28综述了Ziegler-Natta聚丙烯催化剂技术的发展历史与研究动态,介绍了茂金属催化剂和后过渡金属催化剂的研究进展,展望了未来聚丙烯催化剂技术的发展前景,提出了我国发展聚丙烯催化剂的建议。表1参19(廖素丽摘)TQ314.242200512164烯烃配位聚合催化剂体系研究进展Ⅰ.主催化剂组分〔刊〕/陈商涛,吕占霞…(中科院化学研究所)∥合成树脂及塑料.-2005,22(2).-75~80从构成催化剂体系的金属中心原子出发,介绍了烯烃配位聚…  相似文献   

7.
TQ34200507306公路工程专用合成纤维研究开发及应用〔刊〕/李合银(佛山南海锦泰纺织实业有限公司)∥合成纤维.-2004,33(5).-19~24分析了国内外公路工程用合成纤维的现状及发展趋势,重点介绍了沥青混凝土专用聚酯纤维和水泥混凝土专用聚丙烯纤维的应用性能和方法,并对我国开发公路工程用合成纤维提出了建议。图3表3(王晓梅摘)TQ340.64200507307聚酯二甘醇波动对直纺长丝的影响〔刊〕/曾晓玲(中石化仪征化纤公司)∥合成技术及应用.-2004,19(4).-48~50对聚酯二甘醇含量波动对直纺长丝生产及产品质量的影响进行了分析讨论。初步认为就FDY而…  相似文献   

8.
TE967.16200507535URAS14红外线气体分析仪在净化系统的应用〔刊〕/马明华(安阳化学工业集团公司)∥中氮肥.-2004,(5).-59~61介绍URAS14红外线气体分析仪在氮肥厂净化系统中的应用。为使仪表运行最佳化,对仪器的样品预处理系统所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提出解决方案。图3(许德联摘)TP273200507536基于多代理技术的间歇生产过程动态调度〔刊〕/夏红,宋建成(浙江科技学院)∥石油化工自动化.-2004,(5).-34~36,61TP273200507537石化行业蒸汽汽轮机的调节与保护〔刊〕/陈宏斌(金陵石化公司)∥石油化工自动化.-2004,(5).-25~28介绍了石化行…  相似文献   

9.
TQ340.472200512288高温合成导热油在涤纶短纤生产中的应用〔刊〕/李存明(苏州市凯美化工公司)∥合成纤维.-2005,(3).-38~41,49介绍国内涤纶短纤生产中导热油使用现状,详尽比较了矿物型导热油与合成型导热油的各项性能,指出合成导热油在涤纶短纤维中的应用将是大势所趋。表1(王晓梅摘)TQ340.63200512289高收缩共聚酯合成性能与成纤性能研究〔刊〕/汪丽霞,戴建平(大连合成纤维研究所)∥合成纤维.-2005,(3).-22~25通过共聚酯PEIT(间苯二甲酸、对苯二甲酸、乙二醇共聚物)的合成及其全拉伸丝(FDY)纺丝的成功实验,研究了高收缩PEIT共聚物…  相似文献   

10.
TQ204200501107碳一化学的开发与应用〔刊〕/孙启坡,苗园(黑龙江黑化集团公司)∥化工时刊.-2004,18(4).-11~13综述了碳一化学开发与应用的广阔前景,重点论述了碳一化学的重要分支———甲醇的开发与应用情况。参2(许德联摘)TQ221.211200501108发挥炼化一体化优势提高乙烯综合竞争力〔刊〕/刁明生(中国石化上海石化股份有限公司)∥乙烯工业.-2004,16(2).-4~6论述了上海石化提高乙烯综合竞争力的主要措施,涉及优化乙烯原料,降低原料成本;强化管理,确保乙烯装置长周期运行;通过下一轮扩能改造,推动装置技术进步与创新。(许德联摘)TQ221.2112…  相似文献   

11.
TQ3320050227721世纪我国橡胶工业发展趋势〔刊〕/吕百龄(北京橡胶工业研究设计院)∥橡塑技术与装备.-2004,30(5).-6~12介绍了我国橡胶工业的历史和现状,包括主要橡胶制品、原材料和加工机械设备的生产规模、产量、技术水平及其在世界橡胶工业中的地位。对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对21世纪的发展趋势作了预测,包括基本思路、发展速度、生产规模、主要产品产量、产业结构等。参6(方静摘)TQ33200502278关于云南省橡胶工业发展的思考〔刊〕/杨魁(云南省橡胶制品研究所)∥云南化工.-2004,31(3).-22~26通过对云南省橡胶工业发展的环境、现状…  相似文献   

12.
TQ113.2200610317尿素醇解法合成氨基甲酸酯类化合物〔刊〕/李伍林,王卫(咸宁学院药学院)∥化学与生物工程.-2006,23(1).-58~59尿素与醇混合,以发烟H2SO4作催化剂,回流得到白色的硫酸氢铵固体,过滤后滤液常压蒸馏,除去多余的醇,得到氨基甲酸酯晶体。该合成路线设备简单,操作方便,原料价格低廉,产率高,副产化肥NH4HSO4降低了成本,提高了经济效益。该法适合于工业化生产。参5(刘平摘)TQ113.24200610318ISS脱硫催化剂φ-pH曲线的测定〔刊〕/华南平(苏州大学化学化工学院)∥化肥设计.-2006,44(1).-18~20ISS脱硫催化剂属于湿式氧化型脱硫…  相似文献   

13.
TQ204200511129移动床煤与天然气共气化制备合成气的工艺技术〔刊〕/宋学平,郭占成(中科院过程工程研究所)∥化工学报.-2005,56(2).-312~3172于95%。实验研究和理论计算结果都表明,煤与天然气共气化可以直接得到H2/CO在1.0~1.5间可以调节的合成气。图9表2参17(周小蕾摘)TQ204200511130二氧化碳回收技术及应用前景〔刊〕/颜家保,张浩(武汉科技大学化学与资源学院)∥应用化工.-2005,34(2).-76~78阐述了二氧化碳各种回收方法的原理及工艺特点,分析了各工艺的优缺点及适应性。二氧化碳各种回收方法中包括变压吸附法、膜分离法、吸收法等,…  相似文献   

14.
TQ34200502307日本合成纤维工业现状及展望〔刊〕/曾江涛(北京燕山石油化工设计院)∥当代石油石化.-2004,12(5).-41~44介绍了日本合纤工业的现状,包括生产能力、供需状况和进出口,分析了日本合纤工业所采取的发展战略和今后的发展趋势。图4(许德联摘)TQ340.64200502308纺丝工艺空调供风含尘控制探讨〔刊〕/徐爱国(中石化仪征化纤公司)∥合成技术及应用.-2004,19(2).-38~40根据纺丝生产对工艺供风含尘时控制的要求,从滤材选择、过滤后粒径分布特点和密封系统的效果改进3个方面对影响工艺供风洁净质量的因素进行了探讨。改造后的工艺空调…  相似文献   

15.
TQ204200512113二氧化碳在化学合成中的应用〔刊〕/王志(西北化工研究院)∥浙江化工.-2005,36(3).-28~30近年来二氧化碳在合成及制备高附加值化工原料等方面有进展,包括合成甲醇、制合成气、合成二甲醚、CO2+H2合成异构烷烃、合成高分子化合物、合成羧酸及其衍生物、合成有机碳酸酯、合成人造金刚石等。表3参18(张兆云摘)TQ221.1200512114正构烷烃加氢异构反应的研究进展〔刊〕/杨崇功(齐化集团)∥天津化工.-2005,19(2).-18~21正构烷烃的加氢异构化,可以提高汽油的辛烷值,改善柴油和润滑油的低温流动性,同时保持较高的产品收率。对正构…  相似文献   

16.
TQ2 0 4 2 0 0 4 0 710 9一氧化碳分离技术〔刊〕/张文效 ,耿云峰 (华泰工程公司 )∥现代化工 .- 2 0 0 3,2 3(10 ) .- 4 3~ 4 5  目前从混合气体中提纯CO的技术有深冷法、COSORB法和变压吸附法。介绍了这几种方法的技术进展 ,其中重点介绍了以PU 1为吸附剂的变压吸附法的应用效果。图 2表1(郭强摘 )TQ2 0 4 TQ4 2 6 .82 0 0 4 0 7110反应条件对Mo2 C/Al2 O3 催化的POM制合成气的影响〔刊〕/朱全力 ,杨建… (中国科学院兰州化学物理研究所 )∥分子催化 .- 2 0 0 3,17(5 ) .- 36 2~ 36 6  研究反应温度、气体空速和进料中CH…  相似文献   

17.
TQ113.1200512313栲胶法脱除尾气中硫化氢的试验研究〔刊〕/陈春明,杨代宏…(武汉理工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中氮肥.-2005,(2).-54~57合成氨原料气采用低温甲醇净化工艺后,尾气中硫化氢含量在1.5%左右。介绍了采用栲胶脱硫工艺脱除尾气中的硫化氢的试验研究,通过模拟中试装置进行试验,探索栲胶法脱除尾气中硫化氢的工艺条件。试验结果表明,在高浓度CO2气体状况下,采用栲胶脱硫工艺,可以将尾气中CO2含量降至10×10-6以下,达到排放标准。图1表2(许德联摘)TQ113.2200512314合成氨装置快速开车方法的探讨〔刊〕/郭德铭,孙振海(河南省中…  相似文献   

18.
TQ34200510274中国化纤行业面临的国际贸易新形势及对策〔刊〕/郑俊林(中国化纤协会)∥当代石油石化.-2005,13(1).-13~17概述中国化纤行业国际贸易现状和主要特点,分析中国化纤行业国际贸易面临的新问题和新形势,并提出应对当前复杂国际贸易环境的对策建议。图4表8(许德联摘)TQ342.11200510275PA6静电纺纳米纤维〔刊〕/贾承堂,董凤春…(辽东学院纺织系)∥合成纤维工业.-2005,28(1).-13~15用静电纺丝法制得了PA6纳米纤维,利用扫描电镜观察纤维的形态结构,研究了影响PA6静电纺丝的因素及其对所形成纤维的形态、直径的影响。结果表明,PA…  相似文献   

19.
TQ2200505096未来我国基本有机化工的技术创新〔刊〕/刘跃(中国化工学会石油化工专业委员会)∥石油化工.-2004,33(8).-697~702评述我国基本有机化工未来的发展趋势。分析了国内基本有机化工产品市场供需和未来发展情况,根据总量、需求增速、进口依赖程度和已有基础,综述了乙烯、丙烯、对二甲苯/对苯二甲酸、环氧乙烷/乙二醇、乙苯/苯乙烯等产品的技术现状和发展动向,讨论了产业高速发展和技术创新的机会和对策。表2参7(吴小蓓摘)TQ221.21200505097吸收法-分光光度法测定烯烃中的砷〔刊〕/陈道勇(湖北省化工研究设计院)∥安徽化工.-2004,3…  相似文献   

20.
TQ113.2200612305富岛二期合成氨工艺节能措施〔刊〕/苗新方(中海石油化学有限公司)∥大氮肥.-2006,29(2).-79~81中海石油化学有限公司年产450kt合成氨装置采用KBR公司的深冷净化技术(简称KBR工艺),为低热值天然气工艺流程,具有节能、运行稳定、操作简单及开车时间短特点。对比Kellogg工艺、Braun工艺及KBR工艺的主要特点,对KBR工艺采取的节能措施进行了总结。图1表1参4(陆为民摘)TQ113.24200612306工业粒度ZA-5催化剂的还原性能〔刊〕/刘化章,胡樟能…(绿色化学合成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大氮肥.-2006,29(2).-140~144采用热分析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