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4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针对低占空比WSN网络存在着能量消耗不均、网络工作时长等问题,提出一种节点自适应休眠算法.该算法能够根据无线链路状况,自适应地调度节点休眠时隙和工作时隙,保证在时延约束条件下网络的整体能耗最小.在自适应休眠机制加入能量感知,使无线路由根据节点的剩余能量自适应调整,均衡各节点能耗,提升WSN网络的工作时长.经仿真分析发现,该算法能够在满足传输时延的同时,有效地减少工作时隙并降低能耗,从而提升网络的工作周期. 相似文献
2.
通过分析802.11 MAC协议在支持无线 Mesh网络连接时,TCP层会产生不稳定、不公平、不共存问题,验证了IEEE802.11 MAC协议不能很好的支持无线多跳网络. 相似文献
3.
根据无线传感器网络通信过程中功率消耗的比率,总结了在MAC协议中进行节能的方法,研究了IEEE802.11DCF功率节省机制和S-MAC协议定期休眠机制,并使用网络仿真工具对两种休眠机制的能量有效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使用定期休眠机制的S-MAC协议具有更高的节能效率. 相似文献
4.
利用IEEE802.16宽带无线接入标准中在MAC层引入了完整的QoS机制,可以为用户提供电信级的QoS支持的特点,在深入分析IEEE 802.16协议的业务分类及现有的各种调度算法的基础上,结合无线网络,提出了一种针对不同业务流类型的调度架构. 相似文献
5.
对IEEE 802.16e的主动授权、实时、扩展的实时、非实时、尽力而为等业务提出了不同的分组调度算法,这些算法充分考虑了小区间干扰、业务状态、信道的快慢衰变化等。仿真结果显示,联合考虑小区间干扰和业务分类及其信道状况的分组调度算法性能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6.
IEEE 802.16e宽带无线接入网分组调度算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IEEE 802.16e的主动授权、实时、扩展的实时、非实时、尽力而为等业务提出了不同的分组调度算法,这些算法充分考虑了小区间干扰、业务状态、信道的快慢衰变化等.仿真结果表明,联合考虑小区间干扰和业务分类及其信道状况的分组调度算法性能有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7.
8.
深入研究了基于IEEE 802.16e标准的LDPC编码的OFDM无线通信系统.分析了标准中LDPC码校验矩阵构造和相应的快速编码方法,建立了LDPC-COFDM无线通信系统.在16QAM调制方式下,分别在高斯信道和多径信道下进行系统性能仿真,并与卷积码编码的OFDM系统性能进行比较.仿真结果表明LDPC编码的OFDM系统具有更好的纠错性能. 相似文献
9.
针对三线圈中继模式的磁耦合无线电能传输系统进行了研究,根据经典电路理论建立了传输系统的数学模型。研究了影响系统输出功率以及电能传输效率的因素。实验表明:负载上获得的功率和系统的电能传输效率会随着谐振频率的升高而增大,但并非纯粹的线性关系;同时,负载电阻与电能传输效率之间存在最佳工作点,这也验证了模型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10.
为了更好地解决电力系统中电能质量监测数据的传输方式选择、加强电力用户与管理部门之间的信息共享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无线网络的电能质量监测与管理系统,通过新颖的电力线载波方式传输和传统的电能质量数据采集器相结合的监测终端、用户信息管理子系统,实现了通过无线网络通信将数据信息传输到远程监控中心,以及电力用户与远程监控中心信息共享,可查询相关数据信息.该系统符合电力系统电能质量监测的各项要求,并能很好地提高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1.
宽带无线城域网的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骊波 《西安邮电学院学报》2000,5(3):26-29
随着多媒体通信技术的发展 ,宽带无线城域网 (BWMAN)受到人们的重视。本文阐述了宽带无线城域网的设计方案 ,网络规划及网管要求。 相似文献
12.
无线网络接入设备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穆镭 《苏州科技学院学报(工程技术版)》2009,22(2)
基于三层B/S结构模型,分析并设计了一种无线网络接入设备管理系统,并对此系统的设计模型和实现过程进行了阐述.实践证明,该系统能够高效简便地管理配置无线网络设备,节约人员和硬件成本. 相似文献
13.
钱原平 《上海第二工业大学学报》2011,28(3):249-252
在艺术设计专业的教学改革中,如何才能真正做到教学与市场的有效对接?通过对艺术设计教育特点和现状的分析,结合现代设计教育的理念,提出艺术设计工作室制教学模式的意义和构建方法,探索当前形势下艺术设计专业最适合的教学模式之一,以便更好地适应现实社会对艺术设计人才的需求。 相似文献
14.
为了实现用电的智能化监测和管理,使用无线传感器网络技术,设计并实现了个人用户侧可实时监测电器用电情况并远程控制开关的节点.首先进行了硬件电路设计和测试工作,然后对节点数据包的发送进行了研究和重新定义,最后通过重新设计的无线传感器节点进行了组网测试和数据监控等工作,实现了预期功能.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