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田春荣 《油气世界》2006,(7):14-14,16
5月份中国液化石油气(LPG)进口量显著增加.并达到60万吨稍强,是自2005年10月份以来最高的。国内炼油厂产量落后于需求增长是近月来液化气进口量增加的主要背景,而国际市场液化气价格从冬季的历史高峰回落也是原因之一。不过.前5个月的累计进口量仍旧低于一年前。由于进口液化气关键消费地区广东省面临进口液化天然气(LNG)和新投产炼油厂新增液化气供应量的冲击,今年的进口液化气市场正在面临考验。  相似文献   

2.
田春荣 《油气世界》2006,(12):11-11,13
中国的液化石油气(LPG)进口量在三季度走入低谷后,10月份继续在低水平徘徊。尽管远东市场液化气价格5个月来首次降到500美元以下,国内新增原油加工能力投产后炼油厂供应量增多,仍制约了对进口液化气的需求。国内产量增加和天然气市场的扩张正在侵蚀进口液化气的市场份额。即使进口量在11月和12月份两个月明显上升,今年看来也将出现继2005年进口量6年来首次降低后的再度下降,而且可能降到550万吨以下。  相似文献   

3.
田春荣 《油气世界》2007,(10):20-21
炼油厂供应量因装置检修而减少,这给进口液化气市场带来机会。在连续5个月下降后,液化气进口量在8月份上升。国际市场油价创记录高涨和国内液化气供应偏紧给进口大库推涨价格提供了良机,华南和华东一些地方进口气价格甚至涨到每吨6000元。然而,在国产气增产速度加快、替代燃料迅速发展和需求增长缓慢的形势下,进口液化气市场依然面临缩减的压力。今年迄今进口量减幅明显超过预期,按照目前的趋势,今年全年进口量很可能充其量只有400万吨。[第一段]  相似文献   

4.
田春荣 《油气世界》2006,(9):21-21,23
中国的液化石油气(LPG)进口量从6月份的9个月来高点水平急剧下降。国家海关总署最新统计数字显示,7月份中国进口液化气32.94万吨。比6月份的62.81万吨减少48%.与2005年7月份相比则下降30%。华南和华东地区进口量全都下降。海南新建炼油厂投产在即,那里的液化气进口作业已经停摆。国内炼油厂原油加工量继续增加,但液化气产量有所降低。在国际市场。液化气价格已开始季节性上涨.这将制约中国今后几个月的进口量  相似文献   

5.
亚太地区最具增长潜力的市场之一的中国液化石油气(LPG)进口量终于没能挺过高价格的洗礼,在创记录高涨的进口成本和国内终端消费市场对零售价飞涨的抵御之下.以5年来进口量首次下降送走了2005年。炼油厂扮演了满足国内液化气需求增长的关键角色.进口液化气所占的市场份额降低。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进口液化气储运设施规模继续扩大。面对天然气的广泛普及利用和液化气高价格可能的持续。2006年的进口液化气市场可能仍旧难以见到光明。  相似文献   

6.
在进口液化气市场连续4个月维持低水平运转之后,7月份进一步萎缩。液化气市场处在季节性需求淡季,价格却在石油市场强劲攀升走势的推动下上涨。国产气和替代燃料的竞争性销售以及市场价格的反季节上涨限制了消费用户的购买需求。一些炼油厂检修使国产气销量减少,加上进口量下降,7月份国内液化气表观需求量(产量加净进口量)明显降低。近来大幅上升的液化气出口量在7月份取消出口退税后有所下降,今后几个月出口增长势头看来会减弱。[第一段]  相似文献   

7.
田春荣 《油气世界》2006,(1):20-20,22
中国液化石油气(LPG)进口量在10月份急剧下降后,11月份稍有上升,但仍低于一年前。进口液化气到岸价成本再次刷新历史最高记录,达到每吨565美元。这使得国内液化气价格在市场进入需求旺季的时候涨到历史高峰。高价格刺激炼油厂增产液化气,11月份国内液化气产量仅次于3月份创下的单月最高记录。2005年国内液化气需求量的增长全部由国内炼油厂增产来满足.液化气进口量在连续4年上升后首次降低。  相似文献   

8.
国际市场创记录的价格高涨已将中国进口液化石油气(LPG)到岸价推升到历史最高水平.进口量则在成本高筑和国内市场限价的两面夹击下急剧减少。今年1月份在液化气进口量降低到8个月来低点的同时.进口平均到岸价首次涨破每吨600美元。开年的高价格和进口量下降给中国市场的暗示是.在去年进口量萎缩之后.2006年的进口市场也不会轻松。预期仍旧高企的国际市场价格.很有可能导致今年的液化气进口量再度降低。  相似文献   

9.
田春荣 《油气世界》2007,(1):18-18,20
在11月份增加到52万吨之后,中国的液化石油气(LPG)进口量已经达到490万吨。不过,即使今年最后一个月进口量继续保持在50万吨水平,全年进口量也将只有不到540万吨,显著低于2005年的614万吨。这将是中国液化气进口量连续第2年下降,并且是5年来首次将到600万吨以下。国内炼油厂新增加工能力投产后产量增加以及天然气雄心勃勃的市场扩张,对进口液化气市场构成挑战。这可能意味着今后几年对进口液化气的需求增长将减慢。  相似文献   

10.
田春荣 《油气世界》2006,(4):16-16,18
中国2月份液化石油气(LPG)进口量虽然从1月份的8个月来低点水平上升.但今年前两个月的进口量仍比2005年同期下降将近1/3。1月底2月初国际市场液化气价格涨到前所未有的高水平.中国对进口液化气的需求明显受挫。3月底在季节性需求高峰接近尾声的时候.远东市场液化气价格已经比两个月前显著跌落。国内市场价格也随着需求转淡逐渐回落。价格降低有利于恢复市场信心.重振需求.今后几个月的液化气进口量应有所增加。  相似文献   

11.
田春荣 《油气世界》2006,(6):35-35,37
华东地区进口量上升使4月份中国液化石油气(LPG)进口量增加.但前4个月累计进口量仍远低于2005年同期。3-4月份的国际市场液化气价格是过去7-8个月来最低的.这帮助中国进口市场从去年四季度以来的不景气局面中复苏。然而,今年在世界能源供应紧张致使液化气价格继续居高的预期以及国内新增炼油能力投产和进口液化天然气(LNG)开始登陆广东的形势下,液化气进口量增加的前景十分黯淡。  相似文献   

12.
中国进口LPG市场在2006年因国内炼油厂增产、天然气的加快开发利用和高价格的冲击下受挫,进口量在2005年出现5年来首次下降之后又降低13%。炼油厂扩大加工量和新增炼油能力投产使液化气供应量增多。  相似文献   

13.
炼油厂供应增多和天然气的市场渗透导致今年以来中国进口液化石油气(LPG)市场陷入低落状态。5月份的液化气进口量只有31.70万吨,而过去4个月的进口量每月都只有30万吨左右,远低于2006年49万吨的月平均水平。与液化气市场相比,天然气市场却是一片繁荣。前5个月,自去年5月底开始运营的液化天然气(LNG)进口量达到84.20万吨。  相似文献   

14.
田春荣 《油气世界》2006,(2):17-17,19
去年中国石油净进口量在高油价冲击下出现4年来的首次下降。国内市场主要成品油价格与国际市场倒挂导致对进口燃料油和柴油需求大幅减少.汽油和柴油出口增加。成品油净进口量急剧降低以及液化气和其它石油产品净进口量的减少抵消了原油进口量的增加.使2005年中国石油净进口量降低。尽管去年国内炼油厂处于明显亏损的状况,原油进口量依然上升。在新的一年里.需求增加和成品油市场的进一步放开将使国内对进口石油的需求显著上升。  相似文献   

15.
田春荣 《油气世界》2006,(10):17-17,19
受国际市场价格上涨的影响,中国液化石油气进口量连续两个月下降,8月份降低到不足32万吨,是过去15个月来的最低水平。在国内,高价格限制下游的消费需求。国内产量因炼油广检修而减少,而国际市场价格高走却使得中国的进口需求踌躇。油价已从7、8月份的创记录高峰显著跌落,但冬天的旺季需求很可能再度推涨油价。在今年余下的月份,液化气市场前景看涨,而天然气消费的快速上升趋势,也将会使进口液化气市场难见增长的起色。  相似文献   

16.
1月份中国液化石油气(LPG)进口量急剧上升。国家海关总署最新统计数字显示,1月份液化气进口量达到64.43万吨,比12月份增加19万吨,是自2004年9月份以来最高的。1月份远东市场液化气价格降低刺激了中国的购买需求。不过,1月份的高增长并不表示进口市场已经走出去年以来的暗淡阴影。在国内炼油厂液化气增产加快和积极开发利用国内外天然气资源的背景下,今年的进口液化气市场仍不乐观。  相似文献   

17.
连续4个月的低水平购买使得中国上半年液化石油气(LPG)进口量比一年前下降1/4。6月份进口量降到7年来低点,二季度累计进口量只有92.58万吨,成为自1998年以来季度进口量的最低水平。与去年上半年相比,国内液化气表观需求量几乎没有增长。天然气的消费量却在迅速上升,估计上半年增幅超过17%。对进口液化气市场的冲击不仅来自天然气,还来自炼油厂。国产气增产在挤压进口气市场份额,而炼油能力的进一步扩大意味着这种趋势将会持续。[第一段]  相似文献   

18.
中国11月份的液化石油气(LPG)进口量只有28万吨,明显低于今年以来的月平均水平。创纪录高涨的国际市场价格使进口商踌躇,因为在国内炼厂气供应增多和价格上占有优势,使得进口气经营困难甚至亏损。炼厂气的竞争性销售和用户消化涨价的难度使得价格涨幅落后于进口成本。远东市场液化气价格在11月下旬每吨涨破900美元后至少在近期内仍旧坚稳,进口成本上升可能使今年最后一个月的液化气进口量继续下降。  相似文献   

19.
2月份中国液化石油气(LPG)进口量从1月份的28个月最高水平急剧下降。国家海关总署最新统计数字显示,2月份液化气进口量降到34.40万吨,比1月份降低大约30万吨。2月份中国农历新年长假使得市场销量减少,呈现供过于求局面。不过,1月份进口量高涨使前两个月的累计进口量达到98.82万吨,比2006年同期增长32.7%。华东和华南地区的进口量都大幅增加。但国内炼油厂液化气产量比一年前降低了4%。  相似文献   

20.
田春荣 《油气世界》2006,(5):14-14,30
在去年出现5年来首次下降之后.中国液化石油气(LPG)进口量迄今仍没有恢复增长的迹象。随着季节性需求旺季的结束.国内和国际市场液化气价格从年初2月份的历史高峰水平大幅回落,但高价格给需求带来的负面影响不可能很快消除。今年夏季,当首船进口澳大利亚液化天然气(LNG)在广东深圳登陆并进入广州、深圳、珠海和佛山等一些城市的燃气管网时,液化气用量将受到影响。过去几年来广东省液化气进口持续增长.今年看来面临进口量减少的压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