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研究麻栎叶黄酮的大孔吸附树脂分离纯化工艺,并考察其对α-葡萄糖苷酶活性的抑制作用。通过大孔树脂静态吸附动力学实验,在确定大孔树脂类型的基础上,探索其最佳纯化工艺,结果表明,X-5是适用于麻栎叶黄酮吸附分离的较理想的树脂类型。X-5大孔吸附树脂分离纯化麻栎叶黄酮的最佳条件为:上柱液浓度52.79μg/mL左右,上柱液量为50mL,上柱液流速为0.5mL/min,上柱液pH为5。用95%乙醇进行洗脱,洗脱液流速为1.0mL/min,洗脱液量为30mL。在上述最佳条件下,X-5大孔吸附树脂分离纯化麻栎叶黄酮的纯度达58.33%。麻栎叶黄酮具有很强的抑制α-葡萄糖苷酶活性,IC为13.11μg/mL。  相似文献   

2.
为了分离纯化紫山药中的多酚,研究了5种大孔树脂对紫山药多酚的吸附和解吸特性,筛选出了较适宜的树脂,并对其纯化工艺进行了优化。采用不同溶剂进行洗脱,评价不同洗脱组分对α-葡萄糖苷酶活性的抑制效果,分析了不同洗脱组分的单酚组成。结果表明,AB-8大孔树脂是较适于紫山药多酚分离纯化的吸附介质,其最佳纯化条件为:粗多酚溶液pH为5.0,质量浓度为2.0 g/L,上样流速为1.0 mL/min,吸附平衡后,用50%的乙醇进行洗脱,洗脱流速为1.2 mL/min时,纯化效果较好,经大孔树脂纯化后,多酚纯度为59.06%,提升了3.25倍。比较了50%乙醇、乙酸乙酯和三氯甲烷洗脱组分的α-葡萄糖苷酶抑制活性,其中乙酸乙酯洗脱组分对α-葡萄糖苷酶活性抑制效果最好,其IC50值为0.126 g/L;经高效液相色谱分析可知,其主要含有芦丁、阿魏酸、表儿茶素、绿原酸和槲皮素,说明紫山药多酚具有较高的开发价值。  相似文献   

3.
本实验研究了大孔吸附树脂对发酵液中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的吸附分离特性。选择7种大孔吸附树脂,通过比较其对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的吸附率和解吸率,筛选出最佳吸附剂,并对其吸附动力学特征及解吸条件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大孔吸附树脂SZ4对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有较好的吸附和解吸效果,其吸附的最佳工艺条件为:pH6.0,上样流速为4.5BV/h时,其动态贯穿吸附量为6.3×103U/g树脂。30%乙醇浓度可将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洗脱下来,解吸率达88%。用大孔吸附树脂SZ4对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进行吸附分离具有吸附量大、解吸容易、再生方便的特点,十分适合于发酵液中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的分离纯化。  相似文献   

4.
以板栗壳为原料,经回流提取、浓缩、萃取和大孔树脂吸附洗脱,提取纯化多酚并研究其对α-葡萄糖苷酶的抑制作用。大孔吸附树脂的静态吸附动力学曲线表明,AB-8对板栗壳中多酚的吸附效果明显,达到了4.41mg/g。静态解吸实验表明,当乙醇体积分数60%时解吸的效果最好,能达到95%以上;而pH对解吸的效果影响不大。由动态解吸曲线得到流速对解吸的效果影响较小。多酚洗脱曲线和对α-葡萄糖苷酶抑制率曲线的峰值重叠性较好,说明多酚能有效抑制该酶的活性,抑制率最大达到21.78%。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离纯化艾草多酚,并研究其对α-葡萄糖苷酶的抑制活性。方法:对比了7种大孔树脂对艾草多酚的吸附与解吸性能的差异,得到较合适的树脂,优化了其纯化条件。采用乙醇溶液进行梯度洗脱,研究了不同梯度乙醇洗脱组分对α-葡萄糖苷酶活性的抑制作用。结果:D101树脂是较好的艾草多酚吸附剂,静态吸附120 min即达到饱和,最佳分离纯化条件为:粗多酚质量浓度1.5 mg/mL,pH 2.0,上样流速1.5 mL/min,吸附平衡后,以60%乙醇为洗脱液,1.5 mL/min流速进行洗脱,纯化效果良好,多酚纯度由21.42%提升到69.19%,纯度提高了3.23倍。对比不同梯度乙醇洗脱组分对α-葡萄糖苷酶抑制活性,其中60%乙醇洗脱组分可以很好地抑制α-葡萄糖苷酶活性。60%乙醇洗脱的艾草多酚主要含有异槲皮苷、根皮苷、芦丁等,其可能对α-葡萄糖苷酶活性具有抑制作用。结论:艾草多酚具有一定的降血糖效果。  相似文献   

6.
在体外抑制α-葡萄糖苷酶活性指导下,探究绣球菌中不同极性组分对α-葡萄糖苷酶的抑制作用及机理。采用两种不同乙醇浓度对绣球菌进行超声辅助提取,提取液经萃取、大孔吸附树脂初步纯化后,获得不同极性组分。将上述所有组分进行体外α-葡萄糖苷酶抑制活性筛选,获得抑制活性组分,计算半数抑制浓度(Half maximal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IC50),并用酶促动力学和Lineweaver-Burk 双倒数法探讨作用机制。结果表明,在所有活性筛选组分中,用50%乙醇提取,大孔吸附树脂60%乙醇洗脱组分抑制α-葡萄糖苷酶的活性最强,其IC50为0.0927±0.0600 mg/mL,与阿卡波糖(IC50:0.0795±0.0200 mg/mL)活性相当,是竞争与非竞争的混合型抑制类型。此研究明确了绣球菌中抑制α-葡萄糖苷酶活性的主要组分,并探讨了作用机制,为进一步利用绣球菌开发食用降糖产品提供了理论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7.
利用XR6702型大孔吸附树脂精制黑豆花青素,并研究其降血糖活性。黑豆花青素精制工艺参数为,吸附条件:最佳吸附树脂为XR6702型大孔吸附树脂,吸附浓度2 mg/mL,吸附pH 3.0,上柱体积15 mL;解吸条件:60%乙醇水溶液(pH 4.0),洗脱流速1.5 mL/min,精制后黑豆花青素纯度为84.92%,精制黑豆花青素对α-葡萄糖苷酶和α-胰淀粉酶的抑制率分别为91.36%和89.17%,并表现出良好的剂量效应关系,抑制作用强于阿卡波糖,黑豆花青素在体外表现出较好的降血糖活性。  相似文献   

8.
探讨了大孔吸附树脂富集甘草渣中总黄酮的吸附分离特性并确定纯化工艺。通过对5种树脂进行静态吸附解吸实验,筛选出适宜的大孔树脂(AB-8和SP825)对其热力学、动力学特性进行考察,并优化分离纯化工艺条件。动力学研究表明,拟二级动力学模型能很好的描述2种大孔树脂(AB-8和SP825)的整个吸附过程。热力学研究表明,2种树脂对甘草渣总黄酮的吸附符合Freundlich等温吸附方程,吸附过程是放热的,而且是物理吸附的过程。AB-8大孔树脂对甘草渣总黄酮的最佳分离纯化工艺为:甘草渣提取液上样浓度1.089 mg/m L,上样体积2 BV,上样流速3 m L/min,之后用3 BV 80%乙醇洗脱,洗脱流速1.5 m L/min,此时解吸率达91.67%,此条件纯化后总黄酮的纯度提高到53.43%。AB-8大孔树脂用于甘草渣总黄酮的纯化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9.
大孔树脂纯化黑果腺肋花楸多酚的工艺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黑果腺肋花楸为原料,采用大孔树脂纯化黑果腺肋花楸中多酚类物质。通过对比6 种大孔树脂对黑果腺肋花楸多酚吸附-解吸效果,筛选出XAD-7大孔树脂作为最佳纯化材料,并通过单因素试验确定XAD-7大孔树脂纯化黑果腺肋花楸多酚的静态吸附-解吸最佳工艺条件为:吸附时间4 h、解吸时间2 h、上样液质量浓度3.6 mg/mL、上样液pH 4、乙醇体积分数95%、乙醇溶液pH 7;其对黑果腺肋花楸多酚动态吸附-解吸最佳工艺条件为:上样流速2 mL/min、上样量560 mL、蒸馏水洗脱用量350 mL、洗脱流速2 mL/min、洗脱体积300 mL。在此条件下,黑果腺肋花楸多酚纯度由11.62%提高到64.37%,表明XAD-7大孔树脂对于黑果腺肋花楸多酚具有较好的纯化效果。  相似文献   

10.
目的:筛选红豆蛋白的酶解工艺并研究红豆多肽的降糖活性及构效关系。方法:采用碱沉酸提法提取红豆粗蛋白,以肽得率、水解度、α-葡萄糖苷酶抑制、Fe2+螯合率、DPPH清除率为指标筛选最佳蛋白酶;酶解得到红豆多肽,醇沉多糖后通过DA201-C大孔吸附树脂进行脱盐纯化后,测定多肽的分子量及氨基酸组成来探讨其构效关系。结果:经4种蛋白酶(中性、碱性、风味、复合蛋白酶)水解后,碱性蛋白酶的肽得率为82.95%,水解度为52.67%,实验浓度范围内最佳α-葡萄糖苷酶抑制为72.14%,比其他3种酶均高;85%乙醇醇沉后的肽糖比、α-葡萄糖苷酶抑制率(73.49%)和α-淀粉酶抑制率(31.31%)均最高,脱盐纯化后肽含量高达97.61%,在2 mg/mL时测定对α-葡萄糖苷酶和α-淀粉酶抑制效果,分别为52.49%和14.63%,表明除去多糖后红豆多肽仍具有独立降血糖活性;经测定,红豆多肽以小分子为主,3 kDa以下占比91.40%,其中小于1 000 Da占比达到75.28%。纯化后疏水性氨基酸占比约37.28%,其中甘氨酸、丙氨酸、脯氨酸和谷氨酸含量较高。结论:碱性蛋白酶是制备红豆多肽的最佳蛋白...  相似文献   

11.
采用大孔吸附树脂纯化樟树叶醇提液中木脂素类化合物。通过对比6种大孔树脂对樟树叶中木脂素吸附-解吸效果,从中筛选一种最适大孔吸附树脂作为纯化材料,并研究上样浓度、上样流速、上样体积对大孔树脂吸附率的影响,以及洗脱剂浓度、洗脱流速、洗脱剂用量对大孔树脂解吸率的影响,通过正交试验优化大孔树脂纯化木脂素的工艺。试验结果表明,大孔树脂最佳吸附-解吸工艺条件为:7BV上样量、2.12mg/mL上样浓度、1.0 mL/min上样速率、80%乙醇洗脱剂、洗脱流速2BV/h,洗脱剂用量8BV,该条件下樟树叶中木脂素得率为66.68%,纯度为15.91%,表明该大孔树脂对于樟树叶中木脂素纯化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2.
以蒲公英为原料,采用超声波辅助法提取蒲公英粗多糖,对其脱色和脱蛋白工艺进行研究,并评价纯化前后多糖的体外降血糖能力。以脱色率和多糖损失率为考察指标,对大孔树脂、活性碳、过氧化氢、壳聚糖的脱色效果进行对比,筛选出最佳的脱色方法;以脱蛋白率和多糖损失率为考察指标,对Sevag法、盐析法、酶-三氯乙酸(trichloroacetic acid,TCA)法、酶-Sevag法的脱蛋白效果进行比较,筛选出最优的脱蛋白方法;利用抑制α-葡萄糖苷酶能力评价多糖的体外降血糖活性。结果表明:大孔树脂S-8脱色效果最优,色素脱除率为86.45%,多糖损失率为18.9%;盐析法脱蛋白效果最优,蛋白质脱除率为85.64%,多糖损失率为20.51%。所得精制多糖对α-葡萄糖苷酶有一定的抑制能力,随着多糖质量浓度的增加,抑制率逐渐增大,当质量浓度为1.0 mg/mL时,抑制率达到76.28%。  相似文献   

13.
采用大孔吸附树脂对鸡血藤原花青素进行纯化,并对原花青素纯度、1,1-二苯基-2-三硝基苯肼(1,1-diphenyl-2-picrylhydrazyl,DPPH)自由基清除活性及α-葡萄糖苷酶抑制活性进行评价。比较3 种大孔吸附树脂对原花青素静态吸附及解吸附能力,从D101、X-5及AB-8树脂筛选出X-5型树脂用于纯化。对X-5型树脂的动态吸附及解吸附条件进行优化,获得最适条件为:上样质量浓度6.00 mg/mL,上样流速2 BV/h,上样量10 BV,洗脱流速1 BV/h,洗脱剂用量2 BV。利用不同体积分数乙醇洗脱可得到不同纯度的原花青素,其中70%乙醇纯化物原花青素纯度最高,具有最强的DPPH自由基清除活性及α-葡萄糖苷酶抑制活性。相关性分析表明原花青素可能是鸡血藤抗氧化及抑制α-葡萄糖苷酶的主要活性成分。  相似文献   

14.
为研究茶花粉黄酮对α-葡萄糖苷酶的抑制作用,以茶花粉为原料,将提取、萃取及大孔吸附树脂处理得到的10个组分分别进行黄酮含量及α-葡萄糖苷酶抑制活性的测定。结果表明,茶花粉粗提物经萃取后黄酮类物质主要在乙酸乙酯中富集,乙酸乙酯萃取相经大孔树脂层析后50%乙醇洗脱相中的黄酮含量最高(180.17 mg RE/g),当该样品浓度为5 mg/m L时,对α-葡萄糖苷酶的抑制率达82.67%,显著高于其它样品(p0.05);相关性分析表明,茶花粉黄酮含量与α-葡萄糖苷酶抑制活性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0.867,p0.01);酶动力学分析显示蜂花粉黄酮提取物对α-葡萄糖苷酶的半抑制浓度为1.27 mg/m L,抑制类型为可逆非竞争型抑制,抑制常数为1.17 mg/m L。该研究结果为蜂花粉黄酮及α-葡萄糖苷酶天然抑制剂的制备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5.
红米多酚对体外碳水化合物消化和吸收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研究对红米麸皮中多酚进行了提取,并通过筛选大孔树脂及对应洗脱剂浓度确定了纯化红米多酚的条件,鉴定了红米多酚的主要成分,探究了红米多酚对碳水化合物在小肠消化吸收过程中涉及的消化酶活性以及葡萄糖吸收的影响。结果表明,大孔树脂HPD400A对红米多酚具有较高的吸附率与解吸率,乙醇浓度70%可达到红米多酚解吸率0.97。红米多酚的主要成分为原花青素。红米多酚对α-淀粉酶、α-葡萄糖苷酶、麦芽糖酶、蔗糖酶活性均有抑制作用,红米多酚浓度越高,抑制作用越强。红米多酚对α-淀粉酶、α-葡萄糖苷酶、蔗糖酶、乳糖酶活性抑制的IC50分别为3.61μg/m L、2.81 mg/m L、5.48 mg/m L、6.55 mg/m L。红米多酚对离体小肠葡萄糖吸收同样存在抑制作用,红米多酚浓度越高,抑制作用越强,浓度为2.01 mg/m L时红米多酚对葡萄糖吸收的抑制率达72.32%。  相似文献   

16.
目的以小麦粉、大米粉、小米粉、玉米粉4种常食用谷物和4-硝基酚-α-D-吡喃葡萄糖苷(4-Nitrophenyl-α-D-glucopyranoside,p NPG)为底物,研究在不同底物下不同浓度黑豆皮多酚提取物对α-淀粉酶和α-葡萄糖苷酶活性的影响,同时探明其对酶的抑制动力学。方法采用大孔树脂纯化黑豆皮提取物,Folin-Ciocalteu比色法测定多酚含量,分光光度法测其抑制率,多重比较分析不同底物及不同浓度提取物的差异。结果提取物溶液浓度与抑制作用呈量效关系:当抑制剂浓度为0.25、0.5、1、2 mg/mL时谷物类底物间抑制率存在显著差异(P0.05),4、6 mg/mL时差异不显著;经纯化后多酚含量(78.3%)较纯化之前(39.5%)显著提高,同时其对酶抑制作用较纯化之前显著增强;动力学分析结果表明黑豆皮多酚提取物对α-淀粉酶和α-葡萄糖苷酶两种酶的抑制类型分别为竞争性抑制和非竞争性抑制类型。结论黑豆皮多酚提取物在体外对α-淀粉酶和α-葡萄糖苷酶均具有较强的活性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7.
《粮食与油脂》2017,(10):93-96
采用大孔吸附树脂对魔芋ACE抑制肽进行分离,比较3种大孔吸附树脂对魔芋飞粉中ACE抑制肽的静态吸附和解吸效果,从中筛选出适合该魔芋ACE抑制肽分离纯化的树脂。结果表明,DA201-C型树脂最适合魔芋飞粉中ACE抑制肽的纯化。通过对影响树脂吸附解吸的各种因素进行系统地研究,确定工艺参数。最佳工艺参数为上样浓度8 mg/mL、pH 2.0、上样量8 mL、洗脱液乙醇体积分数80%、洗脱流速1.0 mL/min、洗脱时间2 h,在此条件下,分离得到的魔芋ACE抑制肽的抑制率为95.19%。  相似文献   

18.
以原薯蓣皂苷的含量作为考察指标,优选性能最佳的大孔吸附树脂,确定大孔吸附树脂分离纯化葫芦巴中原薯蓣皂苷的最佳工艺参数。结果表明:HP-20型大孔吸附树脂具有对原薯蓣皂苷最佳的分离纯化性能,工艺参数为:树脂药材质量比为8∶1,上柱吸附体积流量为4BV/h,树脂柱径高比为1∶12;洗脱剂流速为10BV/h,洗脱剂为70%乙醇,洗脱剂用量定为3BV。该分离纯化工艺稳定、可靠,分离纯化效果良好,可为实际生产实践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9.
目的确定菲律宾蛤仔血管紧张素转化酶(angiotensin I-converting enzyme,ACE)抑制肽最佳脱腥工艺。方法采用大孔树脂脱腥法,选取7种大孔树脂,以感官评定作为指标,利用静态吸附和动态吸附2种方法分别对菲律宾蛤仔酶解液进行脱腥效果的研究,从中选取最佳脱腥工艺,并对脱腥前后酶解液ACE抑制率进行测定。结果最佳脱腥工艺为:AB-8型号大孔树脂,静态吸附,大孔树脂:酶解液=1:10(V:V),35℃,吸附脱腥时间2 h;动态吸附,大孔树脂:酶解液=1:10(V:V),流速3 m L/min。在该优化条件下,静态吸附和动态吸附的抑制率分别为46.09%、52.1%。结论此工艺可为大规模工业化生产及产品开发提供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20.
以茯苓提取粗多糖为原料,考察7种大孔树脂纯化茯苓提取粗多糖的效果。通过静态吸附-洗脱试验结果表明,AB-8型大孔树脂对茯苓提取粗多糖的脱色率与多糖回收率均优于其它种类树脂。通过动态吸附-洗脱试验结果,得到最佳纯化茯苓提取粗多糖的工艺条件为:配制5.0 mg/m L的茯苓粗多糖提取液,以2 BV/h流速上样至柱体积为7 BV的AB-8型大孔树脂内吸附,随后采用5 BV的50%乙醇溶液,以2 BV/h流速洗脱。通过定量分析结果表明,在最佳纯化工艺条件下,茯苓提取粗多糖的脱色率达到85.2%,多糖回收率为75.4%。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