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以芦丁和没食子酸分别作为测定总黄酮和总多酚含量的对照品,对大蓟籽中总黄酮及总多酚的含量进行了测定,测得大蓟籽中总黄酮含量5.02%,总多酚含量4.63%。采用超声波辅助提取,通过正交试验,确定了大蓟籽中总黄酮和总多酚的最佳提取条件:乙醇体积分数80%,超声波时间30 min,提取次数3次,料液比1︰15 g/m L,其总黄酮含量达到4.07%(提取率81%),总多酚含量达到3.64%(提取率78.6%)。此提取方法简单易行,提取效率高、稳定性好,适用于工业化生产。  相似文献   

2.
十种蜂花粉醇提物中总多酚和总黄酮含量测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测定蜂花粉的功能性成分,用不同浓度乙醇对蒲公英、野菊花、桃花、山楂、野藿香、黄玫瑰、野玫瑰、黄柏、山花、五味子十种蜂花粉进行提取。结果表明:桃花花粉多酚提取适宜用水或低醇,野藿香花粉水提多酚提取量高于醇提物,山楂花粉和山花花粉适宜用70%乙醇提取多酚,其余六种蜂花粉选用70%~80%乙醇提取多酚效果比较好;山花花粉适宜用无水乙醇提取黄酮,野菊花花粉适宜用70%乙醇提取黄酮,其余八种蜂花粉选用80%乙醇提取黄酮效果较好。黄玫瑰花粉的总多酚和总黄酮含量均为最高,野藿香花粉中总多酚和总黄酮含量都最低。  相似文献   

3.
八种蜂花粉醇提物中总多酚和总黄酮含量测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测定蜂花粉的功能性成分,用不同浓度乙醇(0%、30%、50%、70%、80%、100%)对杏花、茶花、荷花、油菜、荞麦、向日葵、玫瑰、五味子蜂花粉进行提取.结果表明:八种蜂花粉中多酚和黄酮类物质最适宜用80%乙醇提取,荷花花粉水提多酚提取量高于醇提物.五味子花粉的总多酚含量最高,为19.74±0.20mg/g,荷花花粉的总多酚含量最低,为1.50±0.02mg/g;油菜花粉的总黄酮含量最高,为24.00±0.17mg/g,荷花花粉的总黄酮含量最低,为0.90±0.01mg/g.  相似文献   

4.
《食品与发酵工业》2016,(9):160-164
为比较不同粒径麸皮的多酚含量及抗氧化活性,该实验采用不同有机溶剂分别对麸皮的游离多酚和结合多酚进行提取,并测定最佳提取条件下不同粒径麸皮的多酚含量、抗氧化活性及阿魏酸含量。结果表明:游离多酚和结合多酚提取的最佳溶剂分别为体积分数80%丙酮和乙酸乙酯,其提取液的多酚含量及对DPPH·清除能力都是最高的。不同粒径麸皮其多酚含量和黄酮含量都有显著差异,结合多酚、结合黄酮、总多酚和总黄酮的含量都随粒径减小而显著降低,而游离多酚、游离黄酮含量显著增加(P0.05),不同粒径麸皮的抗氧化活性强弱与相应的多酚含量变化一致;麸皮中的阿魏酸主要存在于结合多酚中,且随粒径的减小其含量呈极显著降低(P0.01)。综上可知,粒径对麸皮中的多酚及抗氧化活性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5.
建立酱香型酒糟中总黄酮及总多酚含量测定方法。以槲皮素为对照品,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酱香型酒糟中总黄酮含量;以没食子酸为对照品,用Folin-Ciocateu比色法测定酒糟中总多酚含量,并对其测定条件进行了优化。结果表明,Folin-Ciocalteu比色法最优的测定条件为:加入Folin-Ciocalteu试剂2.5 mL、10% Na2CO3溶液4 mL,在室温下显色80 min。槲皮素和没食子酸质量浓度分别在0.021 0~0.105 0 g/L(R2 = 0.997 6)和0.000 5~0.005 7 g/L(R2 = 0.999 7)范围内与吸光度值线性关系良好,平均回收率分别为99.12%、99.82%,相对标准偏差(RSD)分别为0.61%、0.33%;茅台酱香型酒糟中总黄酮及总多酚含量分别为20.40 mg/g和4.78 mg/g。此方法操作简单,稳定性以及重复性良好,结果准确可靠,适用于酱香型酒糟总黄酮和总多酚含量的测定。  相似文献   

6.
为比较黄刺玫果醇提物不同极性萃取部分的体外抗氧化活性。以抗坏血酸为阳性对照,采用DPPH自由基清除法、邻苯三酚自氧化法和邻二氮菲亚铁法,测定果实提取物不同极性萃取部分对DPPH自由基(DPPH·)、超氧阴离子自由基(O2~-·)、羟基自由基(·OH)的清除能力;采用亚硝酸钠~-硝酸铝方法测定总黄酮含量,福林~-酚方法测定多酚含量。结果表明:黄刺玫果醇提物的不同极性萃取物均有一定的抗氧化能力,并且在一定质量浓度范围内,清除自由基的能力与其质量浓度呈正相关性。其中乙酸乙酯部分对DPPH·、·OH、O2~-·的清除能力最强,IC_(50)分别是18.52、737.00、605.50μg/mL。总黄酮含量和多酚含量测定结果表明,乙酸乙酯部分总黄酮含量和多酚含量最高,分别为15.51%和26.59%。不同极性部分中总黄酮和多酚所起的抗氧化作用相当(R~2_(黄酮)在0.98~0.37之间,R~2_(多酚)在0.98~0.37之间)。果实粗提物乙酸乙酯萃取部分是一种很有潜力的抗氧化剂,可以进一步开发利用为抗氧化保健食品。  相似文献   

7.
苦荞种子总黄酮提取方法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比较不同方法提取苦荞种子总黄酮的效果。方法分别用乙醇回流提取法、微波辅助提取法、超声波提取法、碱水浸提法及热水浸提法提取苦荞种子总黄酮,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总黄酮含量,计算提取产率。结果乙醇回流提取法提取总黄酮产率最高,微波和超声波提取法次之,碱水和热水浸提法最低。结论微波提取法具有明显的高效性,适于大量提取苦荞种子总黄酮。  相似文献   

8.
桔梗根提取物不同溶剂萃取物的抗氧化活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该试验对桔梗根提取物用不同溶剂进行萃取,并对不同溶剂萃取物中总多酚、总黄酮的含量和抗氧化活性进行比较分析。选取石油醚、正丁醇、乙酸乙酯和正己烷对桔梗根提取物水溶液进行液-液萃取,得到样品不同溶剂萃取物。测定不同溶剂萃取物总多酚、总黄酮的含量及其抗氧化活性。桔梗根提取物正丁醇萃取物中总多酚含量最高,石油醚萃取物中总黄酮含量最高。各溶剂萃取物表现出不同程度的抗氧化活性,并呈现剂量依赖性,顺序均为:正丁醇>石油醚>乙酸乙酯>正己烷。正丁醇和石油醚萃取物可被用于总多酚和总黄酮的分离纯化;综合考虑抗氧化活性,正丁醇萃取物可被用来作为天然抗氧化剂应用于食品和药品领域。  相似文献   

9.
按照茶叶等食品的国家标准方法,测定了包括水浸出物、茶多酚、游离氨基酸等在内的7种酸茶常量成分;湿法消化酸茶样品,采用火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测定了Fe、Zn、Cr、Cu、Mn和Ni 6种微量元素的含量。结果显示:酸茶中水分、水浸出物、茶多酚、游离氨基酸、可溶性总糖、叶绿素和总黄酮的含量分别为7.16%、49.13%、26.29%、0.88%、19.90%、0.054%和6.56%;酸茶中微量元素的含量Mn﹥Cu﹥Cr﹥Fe﹥Zn,Ni元素未检出。各元素的加标回收率为98.70%~101.80%,相对标准偏差为0.04%~2.35%,准确度和精密度均符合要求。酸茶中茶多酚、可溶性总糖含量较高;火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测定酸茶中的金属元素含量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0.
荔枝果肉多酚不同极性分部的构成谱及其抗氧化活性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乙酸乙酯和正丁醇2种不同极性溶剂对荔枝果肉多酚提取物水溶液分部萃取,采用高效液相色谱分析不同极性分部萃取物的多酚组分及其含量差异,并采用细胞抗氧化法评价其抗氧化活性差异。结果表明:荔枝果肉多酚不同极性分部的得率、总酚含量、总黄酮含量、多酚组成及含量、抗氧化活性存在显著性差异。3个极性分部萃取物的得率以水相最高(36%),正丁醇相(32%)次之,乙酸乙酯相(16%)最低。总酚含量以乙酸乙酯相最高,正丁醇相次之;总黄酮含量以正丁醇相最高,乙酸乙酯相次之;而抗氧化活性以正丁醇相最强,水相次之。乙酸乙酯相多酚组成主要为原花青素B2、表儿茶素等原花青素类化合物;正丁醇相多酚组成主要为槲皮素-3-芸香糖-7-鼠李糖苷等黄酮类化合物。  相似文献   

11.
青藏高原藏木香总黄酮提取工艺研究及含量测定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研究藏木香中总黄酮的提取工艺及含量测定。方法:采用正交实验进行优选,考察乙醇浓度、溶剂倍数、提取时间等因素对黄酮得率的影响,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其含量。结果:乙醇浓度是主要的影响因素,最佳提取工艺为选用75%乙醇作为提取溶剂,料液比1∶20,水浴热回流提取2h。以芦丁为对照品,采用分光光度法测定出总黄酮平均含量为0.28mg/g。结论:提取工艺可行;紫外分光光度法简单、快速、准确;为藏木香深度开发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2.
油茶蒲提取物中次生代谢产物的测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建立准确测定油茶蒲提取物中总皂素、总酚、总黄酮的方法。测定醇提物及其三个分级相中三者的含量。方法:采用香草醛-冰醋酸-高氯酸法测定总皂素,Folin-Ciocalteau法测定总酚,硝酸铝法、氯化铝法、紫外直接测定法测定总黄酮。结果:油茶蒲50%醇提物中含27.35%皂素,22.41%多酚;正丁醇相中皂素含量最高,达44.05%;乙酸乙酯相中多酚含量最高,达35.34%。在黄酮含量测定中,硝酸铝法结果明显偏大,氯化铝法回收率偏大,确定紫外法为油茶蒲提取物中测定黄酮的有效方法。结论:确定的三种方法简便易行,准确可靠,精密度和回收率都较理想。油茶蒲提取物中含有大量的皂素、多酚和少量的黄酮,为进一步探索其生理活性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3.
新疆产蜂胶总黄酮的提取工艺优化及GC-MS 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确定新疆产蜂胶中总黄酮的最优化提取工艺,测定新疆产蜂胶中总黄酮的含量,并鉴定总黄酮的组成。方法:采用单因素结合正交试验的方法对新疆蜂胶中总黄酮的提取工艺进行优化,并以芦丁为对照品,用分光光度法在最大吸收波长502nm 处对其含量进行测定,采用气相色谱- 质谱联用技术鉴定其中的黄酮类化合物成分。结果:最佳提取工艺条件为乙醇体积分数95%、料液比1:9(g/mL)、提取时间48h、提取温度50℃,在此工艺条件下总黄酮含量为10.82%;并鉴定出了5 种黄酮类化合物。结论:该提取工艺和鉴定方法合理、简单,可作为提取与开发新疆产蜂胶总黄酮的方法和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比较不同方法提取苦荞种子总黄酮的效果.方法 分别用乙醇回流提取法、微波辅助提取法、超声波提取法、碱水浸提法及热水浸提法提取苦荞种子总黄酮,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总黄酮含量,计算提取产率.结果 乙醇回流提取法提取总黄酮产率最高,微波和超声波提取法次之,碱水和热水浸提法最低.结论 微波提取法具有明显的高效性,适于大量提取苦荞种子总黄酮.  相似文献   

15.
超高压提取茶叶内含物工艺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超高压技术常温下提取茶叶内含物,以茶多酚浸提率为依据,通过单因素试验确定溶剂体积分数、料液比、压强、保压时间的选择范围,再通过正交试验确定最佳工艺;在最佳工艺下测定茶叶内含物茶多酚、咖啡碱、可溶性糖、氨基酸的浸提率,并与常规的热水浸提法进行比较。结果表明:超高压提取茶多酚的优化工艺条件为溶剂70%乙醇、料液比1:40(g/mL)、压强200MPa、保压时间10min,在此条件下进行超高压浸提测得水浸出物含量40.25%、茶多酚浸提率26.61%、氨基酸浸提率3.87%、可溶性糖浸提率4.76%、咖啡碱浸提率2.95%,均高于热水浸提法。较之传统热水浸提工艺,采用超高压技术提取茶叶内含物不仅具有提高水浸出物、茶多酚、氨基酸、可溶性糖、咖啡碱含量,并且具有提取时不需要加热、提取液澄清、提取时间短的特点。  相似文献   

16.
本文测定了沙蒿籽的四种不同极性溶剂提取物中总黄酮和总多酚的含量、化学成分及其体外抗氧化活性。结果显示:沙蒿籽总黄酮和总多酚的提取含量与溶剂的极性相关,甲醇提取物的总黄酮(33.30±0.11)mg/g和总多酚(80.1±0.16)mg/g含量最高,其次是丙酮和乙酸乙酯提取物,氯仿提取物含量较低。相对应的是,甲醇提取物的DPPH和ABTS自由基清除能力最强,其IC50分别是19.09、26.30μg/m L,其铁离子还原能力也明显高于其它三种提取物。通过HPLC法检出槲皮素和儿茶素两种黄酮,均在甲醇提取物中含量最高,分别为5.15、28.24 mg/g。这表明,甲醇更适宜于沙蒿籽中总多酚和总黄酮的提取,这为沙蒿籽作为抗氧剂的开发利用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7.
花生壳总黄酮乙醇提取工艺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为了充分利用花生壳资源,该文测定了花生壳中总黄酮的含量,并采用乙醇浸提法从花生壳中提取了花生壳总黄酮,在单因素实验的基础上,选取提取温度、料液比和乙醇浓度3个因素进行Box-Benhnken法设计,利用响应面分析法对其提取工艺参数进行了优化。结果表明:花生壳总黄酮的含量约为3.15%;花生壳总黄酮提取率大于90%的提取条件为提取温度47.75~60℃,料液比23.89~30,乙醇浓度76.98%~90%,优化出11组花生壳总黄酮提取工艺参数,并且对工艺参数进行了验证。  相似文献   

18.
分别用水、乙醇(体积分数分别为25%、50%、75%)和无水乙醇,对苦菜的根、茎、叶、花4 个部位进行冷浸提取。测定不同处理条件下的提取率,并用DPPH 自由基清除法检测提取物的抗氧化活性;测定提取物的总黄酮和总多酚类物质的含量及其EC50。结果表明:用50% 乙醇提取的苦菜各部位提取率最高,不同部位不同溶剂提取物的抗氧化活性均呈明显的剂量关系;提取物的抗氧化活性与其中总黄酮和总多酚的含量有关;不同部位的抗氧化能力大小为:花>叶>茎>根。  相似文献   

19.
石榴皮中多酚类物质的提取和组成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3种工艺条件提取6种石榴皮中的多酚类物质,测定提取液中总多酚、总黄酮和单宁的含量,以期为石榴皮的功能成分提取和分析方法的优化提供参考.结果显示:3种提取方法对总多酚和总黄酮提取量影响的差异性不显著,而对单宁提取量影响的差异极显著,即70%丙酮、70%乙醇和20%乙醇提取的单宁得率依次增高;石榴皮品种间总多酚、总黄酮和单宁含量的差异都极显著,不同的提取方法和石榴皮品种交互作用对总多酚、总黄酮和单宁的提取得率无显著性影响;3种提取方法所得不同品种石榴皮的提取液中总多酚、总黄酮和单宁含量两两间呈极显著的正相关关系(P<0.01).  相似文献   

20.
王漫  穆立蔷  周智博  姜鹤 《中国酿造》2013,32(10):102-105
取沙枣叶采用超声波法提取总黄酮,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测定含量。分别对干燥方法,烘干温度,破碎度对其总黄酮得率的影响进行研究,同时考察了不同生长期沙枣叶中总黄酮含量变化。结果表明,冻干法处理后提取沙枣叶总黄酮得率最高,达到1.62%;其次为烘干法,最佳烘干温度为80℃,最佳破碎度为60目,此条件下总黄酮得率为1.57%;5月~9月生长期间,9月摘取沙枣叶最为适宜,测定总黄酮含量为1.78%。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