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玉米淀粉与玉米变性淀粉性质比较研究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2  
测定了玉米淀粉、羟丙基淀粉、羧甲基淀粉、淀粉磷酸酯的冻融稳定性、透光率、膨胀度、粘度、糊化特性等主要物理性质并进行了比较。试验结果表明:变性淀粉与玉米淀粉的性质不同,由于变性淀粉引进了羟丙基、羧甲基、磷酸基团等亲水性基团,使淀粉极性增强,亲水能力增大,使其都具有较强的冻融稳定性、抗凝沉性,较高的膨胀度、透明度,因此变性淀粉具有更广阔的应用性。  相似文献   

2.
本试验以玉米为研究对象,提取其中的玉米淀粉,采用化学的方法改变玉米淀粉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从而制成具有特定性能和用途的玉米变性淀粉。采用酸法在糊化温度以下处理玉米淀粉,改变其性质以后即得到玉米变性淀粉,然后测定玉米淀粉和玉米变性淀粉的冻融稳定性、透光率、膨胀度等主要物理性质并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玉米酸变性淀粉和玉米淀粉的性质不同,玉米酸变性淀粉极性增强,亲水能力增大,具有较强的冻融稳定性,较高的透光率和膨胀度,因此变性淀粉具有更广阔的应用性。  相似文献   

3.
几种蜡质玉米变性淀粉的性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比较了不同蜡质玉米变性淀粉的性质。重点考察了羟丙基蜡质玉米淀粉、己二酸醋酸酯淀粉和羟丙基己二酸醋酸酯淀粉的凝沉性、冻融稳定性、粘度、透明度、耐盐、耐酸性及淀粉糊的外观。  相似文献   

4.
为改善氨基甲酸酯淀粉的凝沉性质,通过改变磷酸盐、尿素对玉米淀粉的质量比,制备一系列磷酸酯化程度不同的氨基甲酸酯淀粉。通过性能对比实验,研究了氨基甲酸酯淀粉的磷酸酯化变性对淀粉浆液冷、热黏度、透明度、沉降积和冻融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磷酸酯化程度的提高,这种变性淀粉浆液的黏度明显提高,冷热黏度差值变小,磷酸酯化变性可进一步提高氨基甲酸酯淀粉糊的透明度,浆液的凝沉速度和凝沉程度降低,冻融稳定性提高,抗老化性能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5.
将蜡质玉米通过湿法制粉工艺提取粗淀粉,经过脱水、脱脂、脱蛋白工艺制备蜡质玉米淀粉,采取加热糊化、高锰酸钾氧化的方法来制备蜡质玉米预糊化淀粉、氧化淀粉。研究了2种改性蜡质玉米淀粉的物化性质和形态学特性,结果表明:蜡质玉米淀粉的颗粒形状多数为规则的多角形,少量为圆形,颗粒表面较粗糙,无孔洞;氧化淀粉颗粒形状多为圆形,少量多角形,颗粒大小比原淀粉小;预糊化淀粉聚积成团,形状为不规则的多角形,表面变粗糙,有孔洞;改性淀粉相比原淀粉溶解率及溶胀度都有所改善;氧化、预糊化淀粉的持水能力也比原淀粉好;淀粉经过氧化、预糊化后其透明度、冻融稳定性及抗凝沉性也有所提高。本文的研究为蜡质玉米淀粉及其改性淀粉在食品行业中应用起到了推进作用。  相似文献   

6.
李爱江  陈冉 《粮油加工》2010,(10):86-88
我国玉米资源丰富,产量位居世界第二位。且玉米淀粉含量高,现代淀粉工业主要以玉米为主。本研究介绍了玉米热处理变性淀粉、氧化淀粉、醋酸酯淀粉及复合变性淀粉的研究进展,为变性淀粉科学研究和淀粉工业的发展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7.
以玉米淀粉为原料,三偏磷酸钠、三聚磷酸钠为交联酯化剂,通过一步法制备交联酯化复合变性淀粉。采用Box-Behnken优化设计对制备工艺进行优化,最佳工艺条件为:反应温度130.62℃,反应时间126.71 min,pH 9.78,含水量23.85%,制得复合变性淀粉析水率为11.76%。经4次冻融循环后复合变性淀粉析水率仅为15.86%,具有良好的冻融稳定性。冻融稳定型复合变性淀粉的糊化开始温度降低至35.3℃、透光度增加至79.5%、磷含量为0.18%、抗凝沉性良好。这些特性使其可以改善冷冻食品的品质,在速冻食品中得以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8.
玉米淀粉磷酸酯糊特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玉米淀粉为原料和三偏磷酸钠反应,并采用分光光度计、旋转粘度计等现代分析仪器,对生成的玉米淀粉磷酸酯的糊特性进行了较详细的研究,通过流变学分析,测得所得变性淀粉糊均为非牛顿流体。结果表明:交联度较高时,糊的透明度低,但冻融稳定性较好。  相似文献   

9.
以玉米淀粉颗粒为对象,采用低温冻融反复处理,通过微滤膜过滤分离,获得玉米淀粉小体,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激光粒度仪、GPC和DSC测定了玉米淀粉小体微观结构、粒径特征、分子质量及热性质。实验结果表明:玉米淀粉颗粒具有低温脆性,低温冻融处理会导致玉米淀粉颗粒表面结构破坏,冻融次数增多,淀粉颗粒内外破裂明显,玉米淀粉小体易于解离;玉米淀粉小体为无规则形状,粒径为10~50 nm,多个玉米淀粉小体聚集形成葡萄状聚集体,玉米淀粉小体聚集体粒度大小在60~300 nm,平均粒度为180 nm;玉米淀粉小体重均分子质量Mw为1518 u,数均分子质量Mn为429 u,淀粉小体分子聚合度(DP)分布为3.54;玉米淀粉小体糊化过程分为2个过程,第一热转变阶段,糊化温度为(56.50±0.40)℃,峰值温度为(67.62±0.35)℃,焓变值为(1.57±0.22)J/g;第二热转变阶段,糊化温度为(94.53±0.32)℃,峰值温度为(99.60±0.40)℃,焓变值为(0.88±0.36)J/g。因此,通过控制低温冻融处理结合膜过滤可以获得淀粉小体,该研究结果可为纳米级淀粉小体制备及应用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0.
采用微波对30%水分含量的玉米淀粉进行处理。结果表明微波处理降低了淀粉的膨胀度和溶解度、冻融稳定性以及焓值,提高了糊化转变温度、转变温度范围。玉米淀粉经处理后糊化起始温度升高、粘度降低。以上数据表明微波处理使淀粉颗粒内淀粉分子发生重排,产生了新的不同稳定性的结晶体,从而导致微波淀粉内部更加有序的结晶排列。  相似文献   

11.
刘永  严子军 《食品科学》2006,27(8):119-122
对肇实淀粉的颗粒形貌、X-射线衍射谱图、直链与支链淀粉含量、糊化温度、溶解度与膨胀度以及糊的透明度、冻融稳定性、凝沉性进行了研究,并与玉米淀粉进行了比较,为肇实淀粉的应用提供了一定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2.
以非糯性玉米淀粉为原料,配制10%浓度的淀粉悬浮液,构建水-淀粉体系,采用臭氧发生器氧化处理,获得经处理的非糯性玉米淀粉颗粒,通过扫描电镜(SEM)、X射线衍射仪分别测定分析玉米淀粉颗粒形貌和结晶特性,探讨臭氧氧化处理对非糯性玉米淀粉颗粒微观结构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臭氧氧化处理可显著改变非糯性玉米淀粉颗粒微观结构特征,臭氧氧化处理可在颗粒表面形成孔洞,淀粉颗粒表面微孔数目和微孔大小与氧化时间直接相关,氧化时间越长,淀粉颗粒表面微孔越大,颗粒表面微孔数目越多;臭氧氧化处理不改变非糯性玉米淀粉颗粒结晶类型,但可显著降低淀粉颗粒结晶衍射峰强度,增强淀粉颗粒的结晶度。因此,通过控制臭氧氧化处理可改变淀粉颗粒微观结构特性和结晶强度。试验结果可为多孔淀粉的制备生产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3.
非晶颗粒态玉米淀粉制备方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系统地报道了水分散体系高温溶胀、常温碱分散体系强碱溶胀作用非晶颗粒态玉米淀粉制备方法,采用偏光显微镜对多晶态向非晶态的变化进行了确认,提出在一定条件下,高交联玉米淀粉可以由原淀粉多晶颗粒态制备成只含无定形结构的非晶颗粒态淀粉。  相似文献   

14.
乙醇溶剂保护法制备非晶颗粒态玉米淀粉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基于乙醇溶剂具有抑制淀粉颗粒膨胀的特性,研究制备非晶颗粒态玉米淀粉的新方法。将玉米淀粉、水与乙醇按不同比例混合并在高温下反应,用偏光显微镜观测处理后的淀粉颗粒结构,结合X射线衍射曲线确认淀粉由多晶态向非晶态的变化。结果表明:当乙醇体积分数为50%,淀粉乳质量浓度为0.25 g/mL时,在85℃条件下反应,可以制备出质量较好的非晶颗粒态玉米淀粉。  相似文献   

15.
以黏度和还原糖含量为指标,探讨了微波预处理对高浓度玉米淀粉液化的影响,并对其机理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经微波预处理后,高浓度玉米淀粉在糊化、液化过程中的粘度低于对照,而还原糖含量明显高于对照,为高浓度玉米淀粉的液化创造了更好的条件。其主要机理可能是:微波预处理使玉米淀粉颗粒表面变得粗糙,且出现孔洞,增加了颗粒的比表面积,同时颗粒结构变得疏松,结晶度下降,导致在升温糊化、液化过程中酶对淀粉颗粒的降解作用更加明显;另外,微波预处理也可能使部分淀粉链发生了一定程度的降解。  相似文献   

16.
本文研究了不同次数(0、1、2、3、4、5和6次)的冻融处理对糊化后的普通玉米和糯玉米淀粉凝胶理化性的影响。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对淀粉凝胶的微观结构进行分析,测定了凝胶化淀粉的碘蓝值、碘结合力、最大吸收波长、透明度、持水性、溶解度与膨胀力、水解特性和体外消化性。普通玉米淀粉凝胶呈孔状结构,糯玉米淀粉凝胶冻融2次后出现层状结构,二者孔径和层距都随冻融次数增加而减小。冻融循环处理对两种凝胶化玉米淀粉的碘蓝值、碘结合力、最大吸收波长和直链淀粉含量均无显著性影响。随冻融次数增加,普通玉米淀粉的透明度、持水性、RDS与SDS含量逐渐减小,而溶解度、膨胀力、水解率和RS含量逐渐升高;而糯玉米淀粉的透明度、持水性、溶解度和膨胀力逐渐减小,RDS、SDS和RS含量及水解率均无显著性变化。  相似文献   

17.
以蜡质玉米淀粉为原料,在酸醇介质中制备淀粉微晶。对制得的不同水解率的蜡质玉米淀粉微晶进行了颗粒形貌、X射线衍射、DSC热稳定性分析,溶解度和消化性能的测定。结果表明:随着酸醇水解程度的增加,淀粉颗粒形貌逐渐呈片晶状,最终为碎片;淀粉颗粒的无定形区先被水解,结晶区后被水解,进而导致颗粒破裂;晶体形态仍为A型。与原淀粉相比,淀粉微晶的Tp和Tc均增大,糊化温度范围也有很大提高;不同水解率的淀粉微晶的热焓(△H)先减小后增大。淀粉微晶的溶解度随水解率的增加不断增大。酸醇水解蜡质玉米淀粉的水解率越高,其在in vitro模型中的消化产物也就越多,消化速度也越快。对于同一水解率的淀粉微晶,其消化速度随时间的延长先上升后下降。  相似文献   

18.
以玉米淀粉为参照,采用红外光谱、差示扫描量热分析、快速粘度分析等现代仪器分析方法对玉米淀粉磷酸双酯的结构特征、热力学特性、黏度特性等物化性质进行了测定和研究,并采用体外消化方法,模拟人体肠道体系,研究了玉米淀粉磷酸双酯的消化特性,根据淀粉水解百分率推算其血糖指数的变化。结果表明,玉米淀粉经三偏磷酸钠酯化交联后,其红外光谱在1028 cm-1处出现新的吸收峰,说明分子中引入了磷酸根基团;样品的糊化温度和热焓值都有所升高,随着结合磷含量增加,淀粉糊黏度降低,稳定性增强;随着酯化度的增加玉米淀粉磷酸双酯抗消化淀粉含量显著上升,消化能力有较大水平的降低,高酯化度玉米淀粉磷酸双酯预测血糖指数为67.11,为中等血糖指数食品,可以添加在食品中为糖尿病患者食用。  相似文献   

19.
以糯玉米淀粉为原料,以次氯酸钠为氧化剂,氢氧化钠为催化剂,对氧化糯玉米淀粉的制备及性能进行了研究.考察了反应时间、反应温度、次氯酸钠用量、pH对氧化糯玉米淀粉羧基含量的影响,采用酸碱滴定法测定氧化糯玉米淀粉羧基含量.试验结果表明,随着次氯酸钠用量增加,氧化糯玉米淀粉的羧基含量也随之增大;在一定时间范围内,氧化糯玉米淀粉的羧基含量随反应时间的增加而增加;反应温度和pH对氧化糯玉米羧基含量的影响呈倒抛物线趋势,存在最大值.糯玉米淀粉经氧化后,其液透明度和黏度热稳定性提高,但其冻融稳定性和凝沉性下降.  相似文献   

20.
赵凯  杨春华  张娜  缪铭 《食品科学》2010,31(11):109-112
探讨韧化处理条件下,缓慢消化玉米淀粉的形成过程。分别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X射线衍射仪(XRD)、差示扫描量热仪(DSC)研究韧化处理前后玉米淀粉颗粒形貌、结晶特性、热焓特性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韧化处理对玉米淀粉的颗粒形貌基本无影响,处理后基本保持原来的A型结晶结构,但结晶结合更为紧密,韧化玉米淀粉和去除快速消化玉米淀粉(RDS)的韧化玉米淀粉相比,DSC图谱的To、Tp、Tc以及Tc-To均较原玉米淀粉有所提高。这表明,韧化处理过程促进缓慢消化玉米淀粉的形成主要是通过调整玉米淀粉的结晶结构,使其结合更为紧密,从而对酶的抵抗作用增强而实现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