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0 毫秒
1.
该文采取纤维素酶处理啤酒糟,旨在酶解啤酒糟中的纤维素。采用直接滴定法测定啤酒糟酶解液中的还原糖含量,通过单因素试验初步研究不同料液比、酶解时间、反应初始pH值、酶解温度、纤维素酶添加量等因素对酶解液中还原糖含量的影响。在此基础上,采用三因素三水平的正交试验优化其工艺条件。结果表明,纤维素酶酶解啤酒糟的最佳工艺条件为反应初始pH 6.0,酶添加量2.5%,酶解时间4 h。此时,酶解液中的还原糖含量为3.65 mg/mL。  相似文献   

2.
在常规糖化工艺基础上,添加纤维素酶辅助粉葛的糖化。采用单因素试验、正交试验优化得到纤维素酶解的最优工艺条件为:纤维素酶用量为0.6%,酶解温度为55℃,酶解时间为60 min,最终糖化液的还原糖含量为8.312 g/100 m L,未加纤维素酶处理的糖化液还原糖含量为7.385 g/100 m L,说明纤维素酶处理能够改善粉葛糖化的效果。  相似文献   

3.
以香菇柄为主要原料,采用纤维素酶和糖化酶双酶同步酶解工艺,通过单因素试验和Box-Behnken响应面试验优化香菇柄糖化工艺。结果表明,双酶同步糖化最佳工艺条件为:纤维素酶和糖化酶酶活比5∶3、双酶添加量3 164 U/g、料液比1∶15(g∶mL)、酶解时间120 min,酶解温度50 ℃。在此优化条件下,香菇柄水解液还原糖得率达11.05%。香菇柄双酶同步糖化条件温和、安全性高,可提高香菇柄还原糖含量,可为香菇柄无添加糖酿造酒等发酵食品的开发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以新鲜马蹄全果为原料,研究马蹄果酒酿造过程中的酶解和发酵工艺。探究淀粉酶添加量、纤维素酶添加量、温度、pH值、时间和料液比对酶解液透光度、总糖含量的影响;探究酒曲的添加量、温度、初始糖度和pH值对酒精发酵品质的影响。正交试验结果表明,马蹄浆酶解最优条件为:淀粉酶添加量0.4%,纤维素酶0.015%,酶解温度60℃,酶解时间30 min;发酵最佳工艺条件为:果酒酒曲添加量0.5%,温度30℃,初始糖度24%,pH 6.0。  相似文献   

5.
酶法制备豆皮低聚木糖的工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木聚糖酶酶解豆皮制备低聚木糖,通过单因素试验考察酶解温度、pH 值、时间、料液比以及酶添加量对酶解液中低聚木糖含量的影响,并在此基础上通过正交试验确立最佳酶解工艺条件:酶添加量0.3%、pH4.3、料液比1:15(g/mL)、温度40℃、酶解时间2h。该最佳工艺条件下,总还原还原糖含量为5.74mg/mL。通过离子色谱检测酶解液中的糖分组成,发现酶解液中的单糖以木糖为主,相对含量达到54.99%。  相似文献   

6.
目的:实现玉米芯的再利用与资源优化。方法:以玉米芯为原料,采用纤维素酶、半纤维素酶协同降解玉米芯制备还原糖,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利用响应面法对双酶配比、酶添加量、酶解时间、酶解温度等工艺条件进行优化。结果:玉米芯降解产还原糖的最优工艺参数为:双酶配比(m纤维素酶∶m半纤维素酶)13∶2,酶添加量3.25%,酶解时间5.0 h,酶解温度50℃,该条件下制备的玉米芯酶解液中还原糖含量可达12.45 mg/mL。结论:选用纤维素酶、半纤维素酶协同降解玉米芯高效定向制备还原糖,可实现玉米芯的高值化利用。  相似文献   

7.
为探明竹质纤维素的酶解糖化较优工艺条件,先将竹粉与2.0%稀硫酸比例1:15,80℃水浴20h成竹粉稀酸水解液,再用烧碱分别调节不同起始pH值,进行不同酶解温度、纤维素酶与木聚糖酶配比、摇床转速和酶解时间的单因素酶解糖化试验,测定并计算过滤清液中还原糖和总糖含量与得率.结果表明:竹粉酸解液中溶出还原糖和总糖得率比室温时分别提高5.20倍和6.43倍.初步探明竹粉酸解液的酶解条件:竹粉酸解液起始pH值5.5,纤维素酶与木聚糖酶配比为1:1,摇床转速100r/min,温度50℃,时间24h,酶解后还原糖和总糖得率分别提高4.4倍和3.0倍,均超过50.88%.  相似文献   

8.
以北京大兴地区生产的甘薯为原料,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通过正交设计法和Box-Behnken响应面设计法对甘薯淀粉的酶解工艺条件进行优化研究,从而确定甘薯淀粉酶解的最佳工艺参数。结果表明,在α-淀粉酶添加量为0.15%,温度为70℃,起始pH值为6.5,酶解时间为3h的条件下甘薯淀粉液化效果最好,糖度达到21.1°Brix;在糖化温度为59℃,糖化酶添加量为0.17%,起始pH值为4.44,糖化时间为3h的条件下甘薯料液糖化效果最好,还原糖含量达到9.70%,能很好解决由于甘薯料液中还原糖含量不高造成的发酵型饮料中酸度或酒精度过低的问题。  相似文献   

9.
刘辉 《粮食与油脂》2020,33(3):61-64
以海带渣为原料,分别研究稀酸-黑曲霉和稀酸-纤维素酶2种酶的糖化效果,确定了较优的糖化工艺参数。结果表明,稀酸-黑曲霉糖化海带渣的最佳条件为接种量10%,发酵温度32℃,pH5.2,发酵时间60 h时,还原糖产率为29.37%;稀酸-纤维素酶糖化海带渣的最佳条件为酶用量600 U/g,酶解温度52℃,pH5.2,酶解时间36 h时,还原糖产率为32.17%。2种糖化方法相比,稀酸-纤维素酶的还原糖产率略高,但从节约成本考虑,较优的糖化方法为稀酸-黑曲霉糖化法。  相似文献   

10.
权美平 《粮油加工》2010,(2):106-109
通过单因素试验、正交试验和极差分析确定了纤维素酶提取桑椹籽黄酮的最佳操作参数。结果表明:各因素对桑椹籽中黄酮提取率的影响程度由大到小依次为纤维素酶的添加量、酶解温度、酶液pH值、酶解时间、料液比。试验确定的酶法提取桑椹籽中黄酮的最佳工艺参数为酶的添加量为0.02%,料液比为1∶50,酶解时间为2.0h、酶解温度50℃、酶液pH值6.0。  相似文献   

11.
以红小豆为试验材料,采用单因素试验研究红小豆粉的液化糖化规律,优化液化糖化条件.结果表明,α-淀粉酶加量、糖化酶加量、液化温度、糖化温度以及pH值对红小豆液化、糖化的还原糖含量有显著影响.α-淀粉酶加量0.035%、60℃、pH值5时液化30min,还原糖含量为35.63mg,/mL.糖化酶加量0.9%、60℃、pH值4时糖化20h,还原糖含量显著提高,达到87.10mg/mL.糖化残渣电镜扫描观察结果表明红小豆淀粉己基本水解完全,为后续的发酵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2.
混合酶在澄清荔枝汁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7,自引:2,他引:7  
采用正交设计研究了果胶酶、纤维素酶、木瓜蛋白酶和α-淀粉酶联合使用对荔枝果汁澄清度、稳定性与营养成分的影响。结果表明,混合酶用于澄清荔枝汁的最优工艺条件是纤维素酶量600U/100g,果胶酶量1000U/100g,α-淀粉酶量250U/100g,木瓜蛋白酶量10000U/100g,酶解温度60℃,酶解时间4h,PH4.0,且pH为主要影响因素。与原汁相比,经混合酶处理后的荔枝澄清汁的稳定性得到提高,且可溶性固形物、总糖、还原糖、总酸和氨基酸含量也明显得到提高。  相似文献   

13.
该试验对提高衡水老白干清渣制酒工艺淀粉出酒率进行了研究,利用糖化酶、纤维素酶、普鲁兰酶制剂处理扔糟,响应面法分析各酶制剂的添加量、作用温度、作用时间以达到最优糖化效果。结果表明,最优糖化条件为:糖化酶1.01%、纤维素酶1.26%、普鲁兰酶0.95%、温度47.41 ℃、时间48.59 h,pH 4.0,最优糖化条件下,扔糟中还原糖含量为4 564.14 mg/100 g,扔糟中淀粉水解率为49.8%。为验证优化结果,在此条件下接种0.05%活性干酵母进行15 d固态发酵,每100 g(湿基)扔糟可得到乙醇3.06%vol,扔糟淀粉出酒率为44.5%,一定程度上提高了衡水老白干发酵工艺中的淀粉出酒率,使扔糟中的淀粉得到进一步的利用。  相似文献   

14.
以玉米、糯米、大豆、小米为原料制作满族酸茶,应用响应面法优化液化及糖化工艺。以葡萄糖当量(即DE值)为评价指标以酶添加量、反应时间、反应温度、反应pH为影响因素,采用响应面试验分别对液化及糖化工艺进行优化。结果表明:液化最佳工艺为加酶量6 U/g,液化时间33 min,液化温度72℃,初始pH6.5,在此条件下液化DE值为21.32%±0.09%;糖化最优工艺为加酶量140 U/g,糖化时间5 h,糖化温度56℃,初始pH4.6,在此条件下糖化DE值为51.92%±0.13%。在此工艺条件下还原糖含量较高为0.0997 g/mL,可以为满族酸茶的产业化生产提供技术参数。  相似文献   

15.
以薏米为原料,以葡萄糖当量值(DE值)为评价指标,对薏米酒微生物发酵前淀粉液化及糖化工艺进行研究,考察酶添加量、pH值、温度、时间对DE值的影响。结果表明,最优的液化工艺条件为α-淀粉酶添加量2.0%、pH6.5、液化温度60℃、液化时间3.0h;糖化最优工艺条件为糖化温度55℃、pH4.5、糖化酶添加量2.5%、糖化时间2.5h。在此条件下,最终水解液的还原糖含量和DE值分别达到6.87g/100mL和76.4%。  相似文献   

16.
刘鹤祥  乔羽  王如福 《食品工业科技》2020,41(10):170-177,183
为提高藜麦发酵产品的最终质量,获得发酵性能良好且含有更多功能成分的藜麦糖化醪,以藜麦为原料,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采用Plackett-Burman试验设计对藜麦糖化的9个影响因素进行评价,之后根据中心组合试验设计原理优化糖化工艺。结果表明,具有显著效应的四个因素为加水量、α-淀粉酶添加量、液化时间和糖化时间,藜麦糖化的最佳工艺为:加水量500%、糊化温度80 ℃、糊化时间40 min、液化酶添加量800 U/g、液化温度80 ℃、液化时间17 min、糖化酶添加量4000 U/g、糖化温度65 ℃、糖化时间50 min。在此最佳条件下,藜麦糖化醪总黄酮含量为185 mg/100 mL,还原糖含量为11.9 g/100 mL,且藜麦糖化醪具有藜麦特有的清香。本研究旨在为藜麦发酵产品的产业化提供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17.
响应面法优化紫薯汁糖化工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紫薯液化汁为原料,采用单因素试验对紫薯汁的糖化工艺进行研究,并通过响应面法优化得到紫薯汁糖化最佳工艺参数。结果表明,各因素对紫薯液化汁糖化的影响大小依次为时间、糖化酶添加量、温度和pH值。并得到紫薯汁糖化最佳工艺参数:温度60℃、pH值4.5、糖化酶添加量1.0%、糖化酶作用时间2.0 h。在此条件下,紫薯汁总糖含量为38.691 g/L。  相似文献   

18.
李兰  郑浩 《酿酒》2014,(6):93-96
以薏米为主要原料,用红曲霉对其进行糖化、发酵得到红曲薏米酒。以糖含量为评价指标,通过红曲添加量、糖化温度及糖化时间的单因素试验初步探讨这3个因素对薏米红曲酒酿制过程的影响,然后通过正交试验确定最佳糖化工艺条件,进而在最佳糖化条件下酿造薏米红曲酒。结果表明:糖化过程的最佳条件为红曲添加量5g、糖化温度30℃、糖化时间24h。所得红曲酒糖度为2%、酒精度为4.8%、总酸度0.07g/m L、还原糖含量0.015mg/m L,不仅色泽红润,淡雅,酒香纯正浓郁,而且还具有薏米特有的芳香,酒体醇和、爽适、酸甜、入口醇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