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探讨了蚕蛹甲壳素的提取优化条件。通过正交实验确定了脱除蚕蛹蛋白和无机盐的较佳工艺条件。结果表明,影响蚕蛹蛋白脱除的主次关系依次为:时间、碱液浓度、温度;影响蚕蛹无机盐脱除的主次关系依次为:盐酸浓度、时间、温度。蚕蛹蛋白脱除的较优条件为:氢氧化钠浓度8%(w)、处理温度95℃、时间2h,该条件下残余蛋白含量为1.15%;脱除无机盐的较优条件为:盐酸浓度3%(v)、温度60℃、时间3.5h,该条件下灰分含量为0.36%;所得甲壳素产品为淡黄色粉状固体,纯度96.8%。 相似文献
2.
甲壳素及壳聚糖提取工艺的研究 总被引:12,自引:2,他引:12
甲壳素(chitin)又名甲壳质、见丁质、壳多糖,它是由N—乙基—D葡萄糖通过β—1,4—糖昔键连接而成的大分子直链多糖,其结构与纤维素相似,大量存在于低等动物,特别是节肢动物(如虾、蟹、昆虫)的甲壳中,估计地球每年生物合成的甲壳约为100亿吨,是尚未开发利用的资源。由于甲壳素具有特殊的机能:与生物体具有良好亲合相容性,无毒,高粘度等,而被广泛地应用于食品添加剂[1-5]、医用高分子和药品缓释剂材料及超滤、渗析、渗透气化等所需的分离膜材料。最近几年来,甲壳素又在化妆品、抗肿瘤、免疫增强剂及降低人体的胆固醇和甘油… 相似文献
3.
4.
甲壳素的提取需经脱除蛋白质、矿物质、脂质和色素等工艺,酸碱法有成本高、环境危害等缺点,微生物发酵、酶法或基因工程等生物法绿色提取技术亟待研究。本文综述以虾蟹壳为原料,由传统化学法、生物法绿色提取技术的进展;分析微生物发酵、酶法及基因工程等生物法的优缺点,微生物生物转化及酶处理利用发酵产生的有机酸和蛋白酶,经济有效易实现大规模生产,提出微生物发酵法提取甲壳素具有产业化潜力;最后对遗传操作和代谢工程在近几年的进展也进行了讨论。以生物法绿色提取技术生产甲壳素既具备环境友好又具备高效性,具有重要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5.
以鲤鱼鱼鳞为原料提取甲壳素。通过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将鱼鳞中矿物质和蛋白质等去除,从而提取鱼鳞中的甲壳素,加热脱去乙酰基得到壳聚糖。通过4个不同的单因素确定最佳的提取工艺,HCl溶液浓度为1 mol/L,HCl溶液浸泡时间为30 min,Na OH溶液浓度为1 mol/L,Na OH溶液处理时间为8 min,得到甲壳素的最大提取率为11.72%。将提取出来的甲壳素加入到Na OH溶液中,水浴(T=80~℃,t=10 min)加热,水洗,并用酸度计调节至中性,干燥得到黄色的壳聚糖。 相似文献
6.
7.
本试验以麻辣小龙虾虾壳为原料,研究提取甲壳素的工艺奈件。通过正交试验发现,酸浸脱盐的最适条件为1.5%盐酸、40℃、1.0h;热碱脱脂脱蛋白的最适条件为:8%氢氧化钠、90℃、5h。 相似文献
8.
谷胱甘肽是一种重要的生理活性肽类物质,对于维持生物体内合适的氧化还原环境起着关键作用,在临床医药、食品工业和体育运动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微生物发酵法是目前谷胱甘肽生产的主要方法.本文综述了直接发酵法生产谷胱甘肽中高产菌株选育、发酵过程优化与控制以及基因工程菌在谷胱甘肽生产中的应用潜力,最后对发酵法合成谷胱甘肽需要解决的问题进行了简单展望. 相似文献
9.
10.
11.
为了找到一种可以大规模生产甲壳素的方法,研究了利用丝状真菌生产甲壳素纤维的发酵工艺。结果显示犁头霉属真菌生产甲壳素的能力最高,每200 mL培养液中最多可提取200 mg甲壳素。丝状真菌发酵后得到的甲壳素为中空纤维状物质,其长度在50~100 mm,与纺织用纤维的长度基本相同。这种纤维经过处理后可以通过造纸工艺直接加工成类似于水刺非织造布的结构。研究结果证明采用发酵法制备的甲壳素纤维具有很好的生物活性,它们能吸附并结合细胞,加快细胞的繁殖,用做医用敷料可以有效地促进伤口的愈合。 相似文献
12.
13.
14.
以一株海洋丝状真菌(Penicillium janthinellum)UV-0S为出发菌株,通过多级紫外线诱变育种后获得几丁质脱乙酰酶(CDA) 高产突变株UV-3S,并对该菌株产CDA的发酵特性及其细胞壁几丁质的脱乙酰度(DD)进行研究。 结果表明,突变株UV-3S的胞外 CDA酶活力为11.05 U/mL,是出发菌株UV-0S的2.1倍。 该菌株产胞外CDA的最适初始pH值为9.0,最适无机盐为NaH2PO(4 11 mmol/L), 胶体几丁质最适添加量为0.5%。 在此最佳发酵条件下,突变株UV-3S的CDA酶活力最高,为11.83 U/mL,说明CDA是一种诱导酶。 细 胞壁几丁质的脱乙酰度随真菌生长而增加,且在发酵96 h后脱乙酰度达到最高(90.52%)。 相似文献
15.
16.
目的:从海洋样品中筛选产几丁质脱乙酰酶细菌,对菌株进行鉴定和发酵条件优化。方法:利用显色平板从黄海海州湾燕尾港海域的海泥中筛选几丁质脱乙酰酶产生细菌。利用形态学、生理生化特性以及16S r DNA序列分析对菌株进行鉴定。利用单因素实验和正交实验优化菌株发酵条件。结果:筛选获得几丁质脱乙酰酶产生菌MCDA01,经形态学特征、生理生化特性以及16S r DNA序列分析将菌株鉴定为天目不动杆菌(Acinetobacter schindleri)。菌株最佳生长条件为30℃,p H8.0,Na Cl 4%。最佳产酶发酵条件为:发酵时间60 h,发酵温度20℃,培养基起始p H7,装液量20%,诱导剂几丁质浓度1%。在此条件下,产酶量达到201.37 U/m L,比优化前提高了4.14倍。结论:几丁质脱乙酰酶产生菌MCDA01产酶量达到201.37 U/m L,有工业应用潜力。 相似文献
17.
以一株海洋来源产几丁质脱乙酰酶(CDA)的丝状真菌(Penicilium janthinellum)1-5-2为出发菌株,经紫外线诱变后获得一高产CDA菌株UV-210S。通过单因素试验得出该诱变菌株的最佳培养基配方为麦芽糖1.3%,牛肉浸膏2.6%,NaH2PO4 0.3%,CaCl2 0.1%,胶体几丁质0.5%;最佳发酵工艺条件为NaCl 1.5%,初始pH值为9.0,发酵温度30 ℃,摇床转速180 r/min,CDA最佳收集时间为72 h。经培养基配方及发酵条件优化后该诱变菌株的最高CDA酶活为16.76 U/mL,相比优化前的酶活提高了52%。 相似文献
18.
19.
以虾壳为原料,采用柠檬酸反向微胶团法研究出一种新型的制备甲壳素的方法。首先用食品级的柠檬酸结合超声波辅助萃取技术脱除虾壳中的无机盐,再用微胶团萃取技术脱除虾壳中的蛋白质,再用30%的双氧水脱色,从而制得甲壳素。在单因素实验的基础上,通过响应面设计,得到柠檬酸反相微胶团法提取虾壳中甲壳素的最优条件。并将该法与酸碱法和酶法制备甲壳素产率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最优条件为:40 m L反相微胶团中虾壳的原料添加量为0.62 g、KCl浓度为0.15 mol/L、萃取时间为116 min,产率为47.32%。柠檬酸反相微胶团法甲壳素产率极显著低于传统的酸碱法,但极显著高于酶法。该方法可行,可为甲壳素生产工艺的改进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