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段炼  佘娇 《室内设计》2014,(2):118-122
2008年我国施行的《城乡规划法》首次将“乡规划”纳入城乡规划的五级规划体系,凸显了我国城乡统筹发展战略的新时期特征.为有效指导以“三农”问题为核心的乡村地域的发展,凸显新时期乡规划的重要性,应对长期处于低位的乡规划编制所面临的新挑战,本文立足于重庆市乡村地域的建设和发展现况,以重庆市南川区福寿乡规划编制为例,探讨“农业产业化”导向下乡规划的编制规范,构建“双层级”规划编制框架与农村产业结构调整、新村聚居点建设布局、乡集镇建设控制规划“三位一体”的规划编制内容,为探索城乡统筹理念下的乡规划编制提供参考范例.  相似文献   

2.
在梳理总结成都市城乡统筹发展的总体思路、核心理念以及城乡统筹发展与规划实践阶段特征的基础上,系统总结了成都市以城乡统筹为总体战略构建城乡规划体系,并将城乡统筹作为总体思路贯穿于整个规划编制体系的实践探索,期望能为其他地区城乡统筹工作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3.
城乡统筹发展的“2+8”研究模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俊卫 《规划师》2008,24(10):5-9
目前,我国对“三农”问题和城乡协调发展的重视程度已经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新出台的系列城乡规划方面的法律规范都要求各城市在编制规划的过程中,贯彻落实城乡统筹的发展理念。鉴于此,提出“两大途径、八项内容”(“2+8”)的城乡统筹发展研究模式,既包括城镇化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两条实现城乡统筹的途径,以及产业发展统筹、空间布局统筹、土地利用统筹、居民点体系统筹等八项规划内容,为新编城市规划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城乡统筹发展是快速城市化进程中"城市反哺农村",实现城乡共同发展的重要战略。南京高淳县薛城村第九自然村村庄建设规划正是抓住了城乡统筹发展契机,通过编制科学合理的村庄建设发展规划,统筹利用乡村空间和土地资源,大力提高农村土地使用效率;统筹城乡公共服务设施配置,努力促进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积极构建城乡一体化发展的新格局。  相似文献   

5.
城乡统筹背景下新农村规划工作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城乡统筹发展是快速城市化进程中"城市反哺农村",实现城乡共同发展的重要战略。南京高淳县薛城村第九自然村村庄建设规划正是抓住了城乡统筹发展契机,通过编制科学合理的村庄建设发展规划,统筹利用乡村空间和土地资源,大力提高农村土地使用效率;统筹城乡公共服务设施配置,努力促进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积极构建城乡一体化发展的新格局。  相似文献   

6.
张春艳  张敏  谭龙生 《规划师》2011,27(10):52-55,60
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快速发展,人为活动加剧,对重庆市“四山”地区的生态环境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威胁和破坏.重庆市“四山”管制区歌乐山镇控制性详细规划运用城乡统筹的思想,大胆创新,科学规划,从城乡用地功能、用地空间布局、生态环境保护、规划编制与实施等方面对规划编制方法进行探索,有效保证了规划区的城乡统筹发展.  相似文献   

7.
城乡关系和“三农”问题关系着现代化建设全局,已经是常识了。从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逐步改变城乡二元经济结构的战略高度来推进涉及“三农”问题的各项改革,也的确应该成为我们全部工作的重中之重——而这正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现代化的必由之路。 笔者现就河北省如何统筹城乡发展的对策谈几点看法。统筹城乡发展重点是解决“三农”问题 发展县域特色经济是统筹城乡发展,解决“三农”问题的突破口。加快发展县域特色经济,不仅是富民强县的根本所在,而且直接关系到经济发展的全局。要抓好“五个一批”、实施“五动战略”、做好“…  相似文献   

8.
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是推进“人文北京、科技北京、绿色北京”和世界城市建设的重大战略任务。在新形势下积极稳妥地推进全民城镇化进程,加快形成城乡一体化发展新格局,就是统筹城乡发展资源,拓展首都发展战略空间;统筹城乡经济社会政策,塑造拥有集体资产的新市民;统筹城乡第一、第二和第三产业的融合发展,构建有北京特色的都市型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率先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就是加快实现城乡发展、产业布局、基础设施、公共服务、劳动就业和社会管理“六个一体化”,走在全国前列。  相似文献   

9.
<正>1引言对海南发展的系统性战略思考始于1986年3月中日两国政府的技术协作项目《海南岛地区综合开发计划》。为了实现海南省城乡协调发展,全面贯彻落实“以人为本”、“五个统筹”的科学发展观,2004年初,海南省委、省政府决定开展《海南城乡总体规划》的编制工作,要求把海南作为一个整体进行统筹规划。2006年4月,规划编制成果由海南省人民政府批准实施。该规划在制定发展目标与定位、发展模式与战略、产业发展规划、城乡空间布局与管制等方面立足于海南省基本省情,体现了海南省地理空间特征与资源特色。  相似文献   

10.
周梦麒  邱强 《重庆建筑》2009,8(8):14-16
直辖十年,重庆提出了新的“一圈两翼”空间发展战略。并在2007年6月经国务院批准成为“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重庆三峡库区,在历经三峡工程开工以来的十多年建设后,又站在了新的发展起点上。文章在分析重庆三峡库区内涵变化的基础上,着眼于“一圈两翼”和“城乡统筹”发展战略,分析了重庆三峡库区在直辖十年后所面临的新的功能定住和新的发展态势,提出了重庆三峡库区城乡统筹发展的几点规划思考意见。  相似文献   

11.
三月,春风送暖,人们沉浸在“两会”召开的喜悦中。当温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我国工业总体规模已经不小,但产业层次和技术水平不高,促进工业由大变强是一项紧迫任务”的时候,我坐在会场,心情异常激动。它说明,早在13年前国家建材局提出的中国建材工业要走“由大变强,靠新出强”的道路,是正确的。这也勾起我对一段往事的回想……  相似文献   

12.
"大"和"快"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速度和效率是大工业化时代的标志."大"和"快"是当代中国建筑师普遍面临的问题:在席卷全国的建设大潮中,无论是建筑规模还是建设速度都是史无前例的.建筑师们所承担的工作,与膨胀的建设规模相对应的往往是被大大压缩的设计周期.但是,对发展指标和速度的追求却驱赶着中国建筑师们不得不"大"干"快"上!  相似文献   

13.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城市建设无论在广度上,还是在深度上多少让世界刮目相看。但20多年的建设并非叫好声一片!相反,越来越多的专家甚至老百姓都提出了许多异议:无论我们走到哪个城市,目光所及之处,全是一色的高楼群、玻璃墙、霓虹灯、立交桥、宽马路、大广场。  相似文献   

14.
《中国住宅设施》2009,(8):32-32
8点15分,方太的上班时间,展厅接待主管谷陶已经在忙忙碌碌的做接待准备。今天的来宾是中国五金制品协会油烟机分会一行,共四十人,几乎网罗了全国的厨电知名企业精英人员,更不乏国内排得上名的厨电巨头。谷陶介绍,今天总共要接待五批客人,这是今天的第一批。  相似文献   

15.
"传统"与"现代"之间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本文对人们思想观念中关于“传统”和“现代”的种种误区进行了分析和探讨,对“传统”与“现代”的关系、传统文化的含义以及现代化的本质等问题予以深入的论述,进而针对当代中国城市和建筑发展中如何正确理解“传统”和“现代”,如何正确思考和处理二者之间的关系等问题提出了见解。  相似文献   

16.
境物之间     
“即境即物,即物即境”,这是大舍为他们在北京哥伦比亚大学建筑研究中心举办的X-微展所起的名字.“即”意为接近,境是指“一个空间及其氛围的存在”,而物是指“建筑的实体”.[1]从题目中不难读出,大含将自己的建筑历程定义为对“境”与“物”这两个建筑本体主要构成元素的探寻.它像一个不断接近的过程,却因为目标与路径的迷惑而产生曲折与跌宕.这种情节也暗藏在这个命名中:“即境即物,即物即境”,词序的转换在这里有着特别的含义,它用一种简单而分明的方式体现出大舍在“境物”之间的权衡与选择.如果说,大舍早先的设计策略更倾向于“境”的营造,那么,他们近期作品中的一个新动向是“物”的构筑开始占据更重要的位置.这种变化戏剧性地体现在龙美术馆与大舍之前作品的强烈差异之上,在设计策略与建筑语汇背后,所隐含的是建筑师对于建筑本源价值与实现手段的不同思考.  相似文献   

17.
在徐工新疆地区代理商伟业公司的会客室里,我见到了第一位采访对象——徐老板。憨憨的体型,黑黑的皮肤,浑身上下透着一种朴实,这是他给我的第一印象。聊起来之后,我渐渐发现徐老板朴实、率真之外更透着一种睿智。从做生意上来讲,他绝对是个有想法的人。十几年前,徐老板凑钱买了几台平板车,  相似文献   

18.
潘莹  施瑛 《华中建筑》2009,27(1):149-154
岭南文化的“重商”思想的发展成熟影响了明清以后“岭南派”建筑的形成,“岭南派”建筑注重实用、追求享受的功能观,张扬显露、追逐潮流的装饰风格,人神共居、求财祈福的环境意象和中西合璧、多元兼容的建筑文化特征都深深根源于“重商”思想。  相似文献   

19.
"建筑文明"与"建筑文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论文从四个方面阐述建筑文明与建筑文化的关联性:建筑文明是建筑文化的内在价值,建筑文化是建筑文明的外在形式;建筑文明尺度对建筑文化品位的内在制约,建筑文明的价值转换,充实为建筑文化的历史积淀,全球化文明散布引发的建筑文化增熵及抗衡文化增熵的三种“负熵流”。  相似文献   

20.
古人云:"朽木不可雕也。"然而,一根根残根枯木,到了艺术家手里,经他们随形赋意,巧施雕凿,再着点睛之笔,就成为一件件有生命的工艺品。艺术家以高超的创造技巧,把天然美和人工美结合起来,巧夺天工,相映生辉,给人以美的享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