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戴泉  杨有海 《岩土工程界》2009,12(10):63-65
针对深圳地铁新建隧道邻近桩基施工,进行了实测数据分析。结果表明:土仓压力与推进速度是弓l起刀盘前方地层隆起的主要因素。在盾构通过以及管片脱离盾尾时,地层存在着明显的下沉阶段,通过同步注浆可以控制地面的进一步下沉。而盾构下穿桥墩过程中对桩基的影响不如土体明显,与土体相比,在盾构通过桩基后没有明显的下沉现象,由于地质条件的差异及盾构掘进参数的变化,桩基纵向沉降曲线表现为无规则变化。  相似文献   

2.
3.
《市政技术》2017,(2):142-145
某项目邻近既有地铁盾构隧道,针对基坑施工对地铁盾构隧道的影响展开研究。首先,根据地质条件和工程特点,通过数值模拟分析施工对既有地铁线路的影响,预判地铁结构的变形量及变形特征,并参照相关规范提出控制指标;然后制定监测方案并组织现场监测工作;最后,通过对现场监测数据与数值分析结果进行比较分析,从而综合判断基坑开挖对既有地铁隧道结构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在正常施工条件下,既有地铁隧道结构的变形均在控制范围之内;随着基坑开挖卸载,既有地铁隧道结构道床有隆起趋势,基坑开挖至设计深度后,变形趋于收敛,而随着主体结构的施工变形有所回落。  相似文献   

4.
赵亮  谭凯旋  黄鑫 《低温建筑技术》2023,(11):143-146+150
在众多隧道施工方法中,盾构法以施工速度快点、安全性高的优点,迅速成为国内外地铁隧道施工建设的常用方法之一。但在采用盾构法进行隧道的施工开挖过程中,会对工程区域附近土体和建筑物等造成扰动,导致地表发生沉降。文中在查阅国内外大量文献的基础上,对盾构法施工及地表沉降规律进行简要介绍,分别从理论解析法、经验公式法、数值模拟法、机器学习法四个方面梳理总结了国内外对盾构施工引起地表沉降预测的研究成果,并对不同方法的优缺点进行了分析,机器学习法配合其他方法共同使用将为隧道工程中地表沉降问题预测提供更为准确的依据。  相似文献   

5.
地铁隧道盾构法施工引起的地表沉降分析   总被引:38,自引:6,他引:38  
以广州地铁二号线某区间隧道为背景,介绍了盾构法施工引起的地表沉降的分析方法,结合现场监测结果的对比分析,总结了地表沉降规律,对后续工程施工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6.
城市地铁隧道盾构施工产生的地层沉降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 地层变形的影响 国内外实践表明,盾构施工或多或少都会挠动地层而引起地层移动而导致不同程度的环境影响,即使采用当前先进的盾构技术,也难以完全防止地面隆陷及地层水平位移的发生.  相似文献   

7.
为研究新建隧道对既有隧道的附加作用,本文通过现场监测,从附加应力、附加变形两方面研究了新建盾构隧道施工对既有隧道的附加作用。分析了既有隧道管片附加作用的动态变化规律,给出了附加作用与掌子面距离的关系,同时对管片附加作用的空间分布规律进行了分析。监测结果表明:①既有隧道管片的附加环向、径向应力远大于附加走向应力。②既有隧道拱顶、拱底处环向附加应力为拉应力,且拱顶处拉应力远远大于拱底处拉应力,两侧拱腰处为压应力,靠近新建侧附加压应力大于远离侧附加应力,前者约为后者的2倍。③既有隧道管片的走向附加应力是压应力,其中拱底处最大,近侧拱腰处次之,拱顶处较小,远侧拱腰处最小。④既有隧道管片的径向附加应力为压应力,大小为0.1~0.5 MPa,近侧拱腰处最大,远侧拱腰处次之,拱顶较小,拱底最小。其表现为“侧向大,竖向小”“近大远小,上大下小,不对称”的分布规律,即逆时针旋转90°的“非对称葫芦形”分布。⑤附加地表沉降呈对称U型沉降槽分布,影响半径为1倍埋深,影响角约45°,沉降最大点在隧道正上方,当掌子面到达监测断面时沉降速率最大。⑥既有隧道管片的附加净空收敛值依次经历了侧向收缩、缓慢扩张、快速扩张、缓慢回落,趋于稳定5个阶段。净空收敛值回落至峰值的三分之一,其变化范围在-1~3 mm。⑦既有隧道管片的附加拱底沉降依次为上浮、回落、快速上浮、快速回落、回落至初始状态,其变化范围为-1.0~2.5 mm。  相似文献   

8.
基于MIDAS/GTS软件,结合某地铁工程建立了既有地铁车站—新建地铁区间隧道大型三维整体式分析模型,运用数值分析方法分析了新建地铁隧道邻近施工引起既有地铁车站的变形规律,并指出了其变形分析重点部位,以期对实际工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王安华 《建筑技术开发》2021,48(15):113-114
以南昌地铁4号线盾构区间隧道下穿省府大院成片老旧小区为例,结合隧道沉降计算理论,数值模拟分析隧道施工沉降对邻近建筑的影响.结果表明:(1)隧道的水平位移分布受到建(构)筑物位置的影响呈现不对称分布,隧道两侧越远离盾构中心沉降越小,沉降曲线在地表横向分布近似正态分布曲线,以隧道中线为对称轴对称分布,施工沉降对隧道纵向邻近的建筑影响较横向建筑大;(2)引入施工简化模式计算施工中可承载的极限荷载力,并分担沉降产生的部分作用力,能够反映隧道施工沉降对邻近建筑影响.  相似文献   

10.
王安华 《建筑技术开发》2021,48(15):113-114
以南昌地铁4号线盾构区间隧道下穿省府大院成片老旧小区为例,结合隧道沉降计算理论,数值模拟分析隧道施工沉降对邻近建筑的影响.结果表明:(1)隧道的水平位移分布受到建(构)筑物位置的影响呈现不对称分布,隧道两侧越远离盾构中心沉降越小,沉降曲线在地表横向分布近似正态分布曲线,以隧道中线为对称轴对称分布,施工沉降对隧道纵向邻近的建筑影响较横向建筑大;(2)引入施工简化模式计算施工中可承载的极限荷载力,并分担沉降产生的部分作用力,能够反映隧道施工沉降对邻近建筑影响.  相似文献   

11.
地铁隧道浅埋暗挖法和盾构法施工沉降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对地铁隧道开挖通常采用的浅埋暗挖法和盾构法的沉降特性和原因进行了研究,并结合工程实例对两种方法产生的地表位移进行了分析,为开挖地铁隧道采用何种方法提供了有益的参考。  相似文献   

12.
冻结法联络通道施工对隧道的影响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某软土地区冻结法联络通道施工过程中隧道的现场位移监测分析,得到了冻结法联络通道施工过程中两旁隧道的隆沉位移影响.结果表明,在打设冻结孔、冻结及开挖过程中,联络通道两侧隧道产生了向上位移;在完成施工后解冻过程中,联络通道旁隧道产生了沉降;在完成施工后半年内,受联络通道施工的影响,隧道沉降约比未受影响的多沉降了4mm.为了减小冻结法联络通道施工过程中对地表及两侧隧道的影响,建议在完成联络通道施工后加强隧道侧面及底部注浆,注浆应分多次进行.  相似文献   

13.
马龙 《山西建筑》2014,(20):222-224
介绍了成都地铁某盾构区间始发掘进后引起地面塌陷的情况,从地质认识、施工工艺、使用设备等方面分析了导致地面塌陷的原因,并提出了盾构始发掘进应注意的事项,为同类工程施工积累了经验。  相似文献   

14.
近距离上部穿越对原有隧道沉降的影响分析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结合现场监测数据和理论分析,对隧道近距离上穿已有隧道引起的纵向变形过程及其产生原因和机理进行了分析研究。研究发现,在软土层中直径在6m左右的隧道施工,在距离原有隧道10m以外的工况下,对原有隧道纵向沉降基本不会造成影响;穿越过程中,由于土体卸载等原因,已有隧道纵向沉降主要表现为隆起,且后期变化较大;发现隧道上穿后产生的隆起值占最终值近70%,且在10 ̄15天后达到最大值,而后产生少量回落,大约占最终隆起值的15%。研究表明,隧道沉降变化可分为先期沉降、隧道通过时隆起、隧道穿越后一段时间内的隆起和后期沉降4个阶段,且主要变形发生在穿越以后。  相似文献   

15.
盾构隧道施工质量缺陷浅谈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恕全 《山西建筑》2007,33(3):204-205
介绍了地铁盾构隧道施工中出现的主要质量缺陷,对影响地铁盾构隧道质量缺陷的因素进行分析,提出预防和克服质量缺陷的措施,最终保证盾构隧道施工质量。  相似文献   

16.
朱文民 《山西建筑》2012,38(13):216-217,288
在盾构隧道小净距下穿既有隧道,未对既有隧道内及周边进行加固的情况下,利用FLAC3D有限差分程序模拟计算了地表、既有隧道的沉降变形及二者间的土层最大主应力,参考数值计算的结果优化了盾构施工参数,当施工进入盾构隧道对既有隧道的影响范围内时对既有隧道进行自动化监测,根据监测结果进一步调整盾构推进参数,使得盾构隧道安全、快速通过了既有隧道,取得了良好的社会和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7.
赵学峰 《山西建筑》2014,(11):216-218
在统计分析地下隧道开挖地面沉陷事故的基础上,研究了地面沉陷的诱导因素和发生类型,并对事故机理展开了深入探讨,针对不良地质因素和管线渗漏的情况给出了相应的控制措施,对今后类似工程的施工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8.
王立志 《山西建筑》2012,(30):197-199
对地铁区间隧道常见的各种施工方法进行了详细的论述,介绍了明挖法围护结构形式的分类及围护结构选型原则,对浅埋暗挖法施工步骤进行了说明,对盾构法在区间隧道施工中的关键技术进行了研究,并对盾构法施工的前景进行了展望,对城市地铁设计和施工具有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9.
北京地铁14号线将台站主体结构基于大直径盾构隧道扩挖形成,设计提出的扩挖方案为CRD法。在充分考虑扩挖车站部位地质条件及环境条件的基础上,分析了设计方案的弊端,提出采用洞桩法(PBA工法)作为扩挖大盾构隧道建造地铁车站施工方案,为有效控制地面沉降及扩挖施工对周围环境的影响,取消地面施工降水方案,扩挖前洞内采用超前深孔注浆堵水。并以将台站作为工程背景,采用有限元数值模拟方法,针对车站扩挖施工的优化方案,研究了关键施工阶段的结构体系受力转换规律。计算结果表明:在扩挖施工中,结构受力转换频繁,封顶块管片两侧的小管片拆除后,中洞拱部的初期支护压应力数值急剧增大,且超出了初期支护强度允许值,根据计算结果对中洞的初期支护参数和开挖方案进行了调整。从侧导洞开挖到中洞开挖支护期间,管片最大主应力为压应力,且未超出管片结构强度允许值,在封顶块两侧的管片拆除后,尽管管片结构的最大主应力由压应力变为拉应力,但由于拱部已经完成开挖支护,两侧管片的应力状态并不制约结构的整体稳定性;中隔墙最大主应力也出现在封顶块两侧的管片拆除后,但未超出中墙结构强度允许值。数值模拟结论和施工实践均表明基于本工程地质条件及环境条件所提出的车站扩挖施工优化方案能够保证车站结构安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