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孙海凤  肖庆  刘琳 《清洗世界》2022,(10):133-135
挥发性有机物是有毒有害的物质,在现代化环保发展理念背景下,有效管控废气中挥发性有机物成为了环境保护重点工作之一。然而,要想实现挥发性有机物的有效管控,合理应用废气中挥发性有机物的检测方法成为了关键。本文为了给广大的挥发性有机物检测技术人员提供理论依据,从检测方法、注意事项以及检测标准等三个方面全面介绍了废气中挥发性有机物检测方法。  相似文献   

2.
肖庆  孙海凤  王婷 《清洗世界》2022,(10):130-132
为了有效监测、治理大气中的挥发性有机物,本文将展开相关研究。研究主要对大气挥发性有机物的危害与排放特点进行分析,然后依照挥发性有机物监测工作流程,对其中工作方法进行了论述,最终提出了挥发性有机物治理方法。通过本文研究,能够借助各种方法有效监测、治理挥发性有机物,提高大气环境质量,一定程度上解决相关污染问题。  相似文献   

3.
王志新  周皓  张海娟 《广州化工》2023,(1):192-196+220
结合石化行业的特点,以某石化企业聚碳酸酯建设项目为例,开展建设项目挥发性有机物排放源项解析,对挥发性有机物总量进行核算。结合本项目挥发性有机物源项解析和总量核算结果,并针对环境影响评价挥发性有机物总量核算源项与排污许可证源项、核算方法不统一的问题,提出石化行业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挥发性有机物总量核算与管理建议,为石化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挥发性有机物总量核算工作提供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4.
《粘接》2021,45(3)
挥发性有机物具有毒性,而且在大气中会和其他物质进行反应形成二次有机气溶胶、光化学烟雾等污染物,这些污染物对自然环境和人类健康有着较为严重的危害,必须使用相关控制技术降低挥发性有机物的含量。文章将主要研究挥发性有机物污染控制技术。首先分析了挥发性污染物的来源,发现该污染物的来源广泛,且随着工业和建筑业快速发展,挥发性有机物的含量将会越多。然后分析了挥发性有机物对自然环境的危害,主要从挥发性有机物的直接危害和间接危害两个方面进行分析;当然挥发性有机物还会对人类身体健康造成威胁。通过分析挥发性有机物的危害,让人类更加意识到丞需降低挥发性有机物的含量。最后分析挥发性有机物污染控制技术,比如吸附技术、光催化技术、生物技术、低温等离子技术等,这些挥发性有机物污染控制技术主要的应用范围存在差异,需要综合考虑挥发性有机物的成分、浓度、体积分数、气流量等因素,从而选择最为合适的污染控制技术,提高挥发性有机物的去除率和回收率。  相似文献   

5.
结合应急监测的需要,利用便携式GC-MS仪器建立了测定空气中52种挥发性有机物的方法。该方法对于空气中52种挥发性有机物能够快速地进行定性、定量,具有检出限低、相关性好、准确度高、精密度好等特点,可用于空气中挥发性有机物应急监测。  相似文献   

6.
汽车内饰中存在一定量的挥发性气体,这些气体中常含有甲醛、苯等危害人体健康的物质。对汽车内饰材料有机挥发性物质的测试包含整车的挥发性有机物含量测试和内饰材料的挥发性有机物测试。介绍了常用采样袋法、检测舱法、顶空法、热分析法和甲醛挥发法对车辆内饰材料挥发性有机物检测的五种方法,并对各种方法的优缺点进行了评价。  相似文献   

7.
采用袋式法对门板挥发性有机物进行测试,找出其主要挥发性有机物,发现门板各大挥发性有机物的主要来源。通过对门板挥发性有机物溯源的分析,为门板的挥发性有机物管控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8.
建立了液体浸出一顶空进样一便携气相色谱,质谱法测定土壤中的挥发性有机物(VOCs)的方法。结果表明,该方法简单、方便、准确,24种挥发性有机物的实际样品加标回收率可达60%以上。本方法采用便携气质进行定性和定量,可以应用于土壤污染事故应急监测的挥发性有机物现场检测。  相似文献   

9.
土壤体系是大气挥发性有机物的一个汇,同时其中的有机质、水分、温度以及微生物等对挥发性有机物的净化具有较大的影响。本文综述了土壤体系对挥发性有机物的净化的研究进展以及挥发性有机物在土壤中提取和检测的方法。同时初步阐述了挥发性有机物在空气、土壤、植物等三者之间的关系。最后提出植物-土壤体系联合修复空气污染,通过筛选生长快、净化污染能力强的植物和土壤类型、理化性质、有机质含量高的土壤,对城市地区和工业园区等污染严重空气进行修复。  相似文献   

10.
为保障饮用水安全,测定饮用水中的挥发性有机物。采用吹扫捕集与顶空挥发方法富集日常饮用水中的多种挥发性有机物,运用优化后的滤膜网结构过滤挥发性有机物,将过滤后的液体振荡均匀后分别倒入样本瓶A和样本瓶B中,使用Agilent 5976B型气相色谱质谱仪测定样本A和样本B中挥发性有机物的浓度所占比例。所设计方法线性回归相关系数R的取值范围在0.993~0.999之间,优于现有方法;且该方法的测定结果准确率较高。该方法具有双重测定保障、回收率高、操作简单、流程迅速、无试剂污染的特点,适合当前饮用水中挥发性有机物的测定。  相似文献   

11.
The formation of volatile organic compounds (VOCs) in polyethylene (PE) is a topic of concern to industries involved in the packaging of items such as foodstuffs and pharmaceuticals that are sensitive to organoleptic contamination. This article reviews the available literature on VOCs that originate from PE during its manufacture, processing, storage, and service life. The package–product interactions that may occur between PE and packaged foodstuffs are also considered together with the wide range of methods for the analysis of VOCs. The following analytical methods are discussed: (i) sensory evaluation, (ii) chromatographic techniques and their associated sampling techniques, including the “hot-jar” method and dynamic headspace sampling, (iii) gas chromatography–olfactory sensing, and (iv) artificial olfaction or “electronic nose” technology.  相似文献   

12.
木质家具制造过程VOCs排放系数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章调查了木质家具制造企业VOCs排放途径,通过企业生产试验和监测分析,建立了木制家具生产过程VOCs物料衡算关系并计算了企业VOCs排放量,发现广东省木制家具生产企业生产过程中单位时间的涂料用量大致相同,平均值为0.0562 kg/min,确定单位涂料用量引起的VOCs排放量为企业VOCs排放系数,给出了排放系数计算方法。  相似文献   

13.
陈小燕  戴殷 《日用化学工业》2016,46(11):665-670
利用物料衡算法,结合生产工艺调查、现场采样及实验分析,研究了广州市某典型日化企业生产过程中挥发性有机物(VOCs)从原料输入到产品输出各环节的排放特征。结果表明,有组织排放检测口的总VOCs质量浓度接近,其中柠檬烯成分质量浓度均为最高,而无组织采样点中原料混合区的VOCs质量浓度最高,其中柠檬烯成分质量浓度也是最高。有、无组织排放环节分别检测出11和16种主要的VOCs物种,经分析可知该企业的特征污染物为柠檬烯,且通过物料衡算得出该企业的VOCs综合排放因子为0.199 kg/t。  相似文献   

14.
卷烟辅材用油墨中挥发性有机物测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鹏 《广州化工》2012,40(14):135-138
建立了卷烟辅材用油墨中16种挥发性有机物(VOCs)的顶空气相色谱分析方法。对平衡温度、平衡时间等实验条件进行了优化。油墨样品经80℃、45 min静态顶空后,通过VOCOL色谱柱分离和FID检测器检测,外标法定量。结果表明,方法的线性相关系数均大于0.99,回收率为89.31%~112.05%,相对标准偏差(RSD)在1.24%~4.08%范围内。将该法用于油墨中16种VOCs含量的测定,部分样品被检出。该方法简单快速、准确灵敏,适用于实际样品中16种VOCs的检测。  相似文献   

15.
根据吸附剂对挥发性有机物(VOCs)的吸附原理,结合吹扫捕集仪自行研制了VOCs气体采样管,利用VOCs气体采样管结合吹扫捕集仪与气相色谱仪联用,建立了完整的大气中VOCs的分析方法,并应用于空气中挥发性卤代烃(VHCs)的检测。结果表明,VOCs气体采样管对VHCs具有很好的吸附解吸效率,分析方法检出限为0.020.1μg/m3(进样量1L),RSD在3.7%0.1μg/m3(进样量1L),RSD在3.7%8.7%之间,回收率92.4%8.7%之间,回收率92.4%98.2%,满足痕量物质分析要求。  相似文献   

16.
许伟  刘军利  孙康 《化工进展》2016,35(4):1223-1229
挥发性有机化合物(VOCs)是一类重要的大气污染物,其所带来的环境污染问题已经引起全世界的关注.活性炭吸附法是治理VOCs污染的有效手段.本文从介绍VOCs治理技术出发,简述了活性炭吸附法在VOCs治理中的使用现状,概括了活性炭吸附法治理VOCs的工艺技术和存在问题,指出变温-变压吸附、变电吸附以其高效节能环保的优点,在VOCs治理中具有较好的发展前景.分析了活性炭表面化学性质、吸附质的物性、操作条件对活性炭吸附法治理VOCs的影响,为VOCs治理专用活性炭的改进和新产品的开发,提供了理论依据.在总结现有研究进展的基础上,预测了活性炭吸附法治理VOCs技术的发展趋势,提出对工艺的改进以及与其他VOCs废气处理技术的耦合使用,针对不同VOCs排放场所开发不同活性炭品种和VOCs回收装置将是以后研究的重要方向.  相似文献   

17.
文章研究了Tenax TA吸附管收集模拟工业源挥发性有机物(VOCs),利用热脱附/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GC-MS)进行定性定量分析。采用制气装置将混合液体标样通过高纯氦气吹扫气化,经Tenax管收集,制得模拟工业源VOCs样品。样品置于热脱附仪二次解析后直接进GC-MS分析。结果表明,通过优化热脱附仪条件及色谱条件,能对57种模拟工业源VOCs实现准确、快速的定性定量分析。  相似文献   

18.
冷凝和吸附集成技术回收有机废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维秋  石莉  胡志伦  郑宗能 《化学工程》2012,40(6):13-17,71
有机废气治理的难度在于石化、石油、化工等领域的工艺不同,导致排放的废气组分及浓度相差很大。根据有机废气的特点,选择合适的工艺进行有效治理并实现资源回收是非常必要的。目前,冷凝和吸附集成工艺回收有机废气成为人们的研究重点。冷凝法回收有机废气应用于高浓度场合,尤其适合应用在集成工艺的前端。吸附法回收技术更适合于低浓度油气吸附,作为集成技术的后端处理。有机废气冷凝和吸附集成技术,既发挥冷凝法在冷凝高浓度油气方面高效的优势,以及吸附法在吸附低浓度油气时可以将油气浓度控制在很低范围的优势,同时又可避免单纯冷凝技术由于低温冷凝而引起的成本及操作费用剧增,以及吸附法由于吸附高浓度油气而产生的安全隐患。通过对冷凝和吸附段的工艺及结构参数进行优化,并选择合适的制冷剂及吸附剂,以期最终达到回收率、设备投资、运行能耗及安全性等综合技术经济指标的最优化。  相似文献   

19.
微捕集技术可作为连接样品与GCMS之间的桥梁,使分析过程实现了样品的采样-浓缩-进样分析在线操作,具有操作简单、快速、无需溶剂,回收率高,样品预处理时间短,分析运行成本低等特点,可用于大气样品中痕量有机污染物的全自动分析。  相似文献   

20.
廖正祝  田红 《洁净煤技术》2021,27(1):155-168
煤化工产生的挥发性有机物VOCs气体成分复杂且有毒有害,为了避免煤化工VOCs及其光化学产物对环境和人体健康产生危害,通过分析VOCs气体的排放控制及处理技术,指出煤化工VOCs吸附技术是可以控制VOCs排放、回收吸附材料及回收有价值VOCs的经济、有效的VOCs去除技术。通过分析煤化工VOCs吸附的物理与化学过程及其影响因素、解吸附的过程与方法,对常用的吸附材料的改性研究及发展进行了综述,通过对比不同吸附装置的结构、吸附特点及优缺点,将煤化工VOCs吸附技术与其他技术的组合实际工程应用进行了比较分析,并展望了吸附技术的未来研究方向。影响吸附过程的因素有吸附材料的结构特性、表面化学性质及亲疏性热稳定性等物理化学特性,被吸附物质VOCs的分子特性、吸附剂与吸附质之间的相互作用、不同吸附质之间的相互竞争、吸附环境等;物理吸附过程包括外表面传值吸附阶段、内部表面扩散阶段、不同孔径孔隙之间的平衡阶段;吸附剂微孔提供了主要的吸附位点,而中孔及大孔则增强了VOCs的扩散通道。吸附材料经过适当改性具有优异的VOCs吸附能力;采用H2O2浸渍法改性可提高活性炭纤维表面含氧官能团含量,吸附能力增强;采用具有强氧化性的浓硫酸等改性使活性炭表面具有含氧基团,增强活性炭对氮的吸附能力;用碱性氢氧化物改性的活性炭增加了比表面积,用酸改性可增加表面官能团,用KOH活化可获得更好的孔隙率。需要针对VOCs种类、浓度、流量及排放量等特性选择适合的吸附装置。吸附技术是控制煤化工VOCs排放和回收有价值VOCs再利用的经济、有效且具有前景的技术,可与其他技术组合处理VOCs气体,进行有利用价值VOCs气体的回收利用,实现VOCs废气排放达标。吸附技术未来研究重点是吸附材料改性(或定向改性)、新型改性方法及新型吸附材料研究、高效低成本吸附装置研究、多组分吸附质同时脱除研究,并提出了多组分VOCs吸附及解吸附的复合吸附装置研究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