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齐慧滨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1998,8(A01):18-24
用电沉积-热解方法在合金表面获得了厚度为0.1-0.5μm的单一Y2O3,Al2O3或不同Y2O3含量与Al2O3或Cr2O3混合的氧化物薄膜涂层,研究了在1100℃,10^4PaO2的条件下各类OTFC对Al2O3形成Fe25Cr5Al合金恒温氧化和循环氧化行为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Fe-25Cr合金的预氧化-硫化行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热重法研究了Fe—25Cr合金预氧化一硫化行为。本文采用从高温氧化后不经冷却至室温而直接转换到硫化的方法,避免了冷却造成的明显开裂。结果发现随着氧化时间的增加,硫化孕育期延长。Cr2O3层的失效是由于在氧化层中形成硫的快速扩散通道造成的。 相似文献
3.
研究了铬含量相当,镍含量分别为18wt%和39wt%的两种Fe-Ni-Cr合金在H2S/H2/CO2混合气氛中于600℃的腐蚀动力学产物层结构。镍含量不同使腐蚀产物结构上有差异;18wt%Ni合金的外腐蚀层为FeS,其下是FeCr2S4和Cr3S4;而39wt%Ni合金的腐蚀产物外层是疏松多孔,呈黑色粉状的(Ni,Fe)S,其下也是FeCr2S4与Cr3S4;而39wt%Ni合金的腐蚀产物外层是疏 相似文献
4.
5.
研究了含4%Ti、9%Mn和8%Nb的Fe25Cr合金在800℃、10-3~1Pa硫分压范围内H2H2S混合气氛中的高温硫化,硫化动力学均基本遵循抛物线规律。当硫化层开裂或者与基体分离时,硫化增重—时间曲线出现转折。对比Fe25Cr合金,3种元素的加入均不同程度地降低了硫化速度,但未根本改变硫化层结构。讨论了Fe25Cr基三元合金的硫化过程及3种合金元素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用热重法研究了Fe—25Cr合金预氧化一硫化行为。本文采用从高温氧化后不经冷却至室温而直接转换到硫化的方法,避免了冷却造成的明显开裂。结果发现随着氧化时间的增加,硫化孕育期延长。Cr2O3层的失效是由于在氧化层中形成硫的快速扩散通道造成的。 相似文献
7.
8.
研究了Fe-25Cu、Fe-50Cu和Fe-75Cu在硫压高于二组元硫化物分解压条件下的高温硫化,并着重于硫化反应产物持征,各合金的腐蚀速率均低于纯铁和铜,其中Fe-25Cu最慢而Fe-50Cu最快。合金形成复杂的硫化膜结构:其外层为两种二凶复合硫化物的细胞混合层;其内层含未被硫化的金属态α(Fe)相粒子和源于β(Cu)的内硫化物Cu5FeS4.由于金属向外迁移的结果,该区域常有大量孔洞形成.硫向合金内的渗透速率随铜含量和温度的升高面增加.此外,在外/内硫化界面上形成一些纯金属铜颗粒,它们或呈粒状并被硫化物所包裹\或呈胡须状突出于硫化膜之外.就双相合金腐蚀区别于固溶体合金的特性,对所得实验结果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9.
10.
研究了Fe-20Cr-5Al和Fe-20CrSAl-0.5Y合金在1200℃latmSO2气氛中热循环条件下的高温腐蚀行为,并与恒温腐蚀相比较.测定了腐蚀动力学曲线,观察腐蚀产物表面,横截面和脆断断口的形貌,并分析元素的分布,确定腐蚀产物相组成.结果表明,在5000小时实验周期内,不含钇的合金遭受氧化/硫化腐蚀,腐蚀动力学呈直线规律.含钇合金只发生高温氧化反应,腐蚀动力学与恒温腐蚀时的差别不大,仍大体符合抛物线规律.加钇有效地抑制了Al3+在α-Al2O3中的扩散,合金表面氧化膜依赖氧的传质而成长,发展出粘着性好的柱状晶,在交变热应力作用下不易开裂和剥落,显著提高了合金的耐蚀性. 相似文献
11.
表面涂覆CeO_2对Fe25Cr合金高温氧化行为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研究了表面涂覆CeO_2对Fe25Cr合金1100℃氧化行为影响。用热天平测定其氧化动力学,用声发射方法监测合金在氧化后冷却过程中氧化层的开裂剥落行为,并用SEM/EDS、EPMA等方法观察分析了氧化层的形貌、结构与成分。结果表明,表面涂覆CeO_2显著降低了Fe25Cr合金的氧化速率,并提高了氧化层在热应力作用下的抗剥落能力。研究发现了,表面涂覆CeO_2对富铁氧化物在外氧化层的形成起到抑制作用。此外还发现,经长时间氧化后,涂覆的CeO_2已进入Cr_2O_3层中。讨论了CeO_2的作用机制,认为CeO 相似文献
12.
NaCl和水蒸气对Fe—Cr合金腐蚀行为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热重地研究了在600℃表面未涂或涂有NaCl膜的情况下,Fe-Cr合金在空气或空气+水蒸气中的腐蚀行为。结果表明,与合金在空气或水蒸气的腐蚀行为明显不同的是,在单纯NaCl与水蒸气的协同作用下。随着Cr含量的增加,Fe-Cr合金的耐蚀性能反而降低,即Cr含量越高,合金的腐蚀增重越大。 相似文献
13.
14.
15.
16.
为检验添加钇对纯钴耐高温-低氧混合气腐蚀的影响,研究了Co-15wt%Y合金在600 ̄700℃CH2-CO2混合气中的腐蚀。合金腐蚀后形成多层结构的腐3蚀产物膜,最外层是单一的硫化钴,中间层为由两金属化合物组成的混合物层。最内层是同氧和硫引起的钇的内腐蚀区。在钇含量达到15wt%的条件下未发生钇的选择性外硫化/氧化,这与钇在基体金属中有限的固溶度和合金中出现富钇金属间化合物有关。 相似文献
17.
研究了 Fe-Al,Fe-Cr 合金在800℃,900℃和950℃SO_2气氛中的高温腐蚀行为。用石英弹簧检测试样腐蚀增重,以测定高温腐蚀动力学。用 SEM,EMP 和 X 射线衍射分析腐蚀产物。本研究中的 Fe-Al,Fe-Cr 合金腐蚀初期同时硫化/氧化,其中硫化物成为金属离子快速扩散的途径。腐蚀产物膜生长到一定厚度后,扩散到表面的合金元素及铁的浓度降低到只有铁的氧化物在腐蚀产物表面生成。同时 SO_2分子通过腐蚀产物向合金内部扩散,造成材料的内硫化/氧化。 相似文献
18.
19.
20.
研究了Fe24Mn4Al5Cr合金在800和950℃空气中的循环氧化动力学及氧化层形貌、成分和组织结构。由于Mn元素的选择性氧化,在氧化层与基体之间形成高耐蚀性的贫Mn铁素体层。对贫Mn铁素体层的耐腐蚀性能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950℃氧化10 h后,氧化层与基体间形成形状弯曲、厚度约6μm、较基体贫Mn(5 at%)、富Fe(85 at%)的铁素体层。降低氧化温度至800℃、延长氧化时间至160 h,氧化层与基体之间形成连续平整、厚度约9μm的贫Mn(6 at%~19 at%)、富Fe(83 at%~72 at%)和富Cr(8 at%)的铁素体层。在1 mol/L Na_2SO_4溶液中于800℃氧化160 h后的铁素体贫Mn层的阳极极化曲线呈自钝化,自腐蚀电位Ecorr由原始合金的–710 m V提高至57 m V,维钝电流密度i_p从3.3μA/cm~2下降至0.7μA/cm~2,耐蚀性能提高。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