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王建中 《人民黄河》1994,17(12):44-46
黄河下游发展引黄灌溉浅析王建中(黄委会农水局郑州450003)黄河下游引黄灌溉已走过了40多个年头,既有成功的经验,又有惨痛的教训。]980年新乡引黄灌溉工作会议以来,黄河下游引黄灌溉事业逐步走上了稳步前进、健康发展的轨道。黄河下游现有设计灌溉面积6...  相似文献   

2.
黄河下游引黄灌溉中的泥沙处理利用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黄河下游引黄泄漏中的泥沙主要采取放淤改土、改造低洼碱沙荒地,对黄河下游两岸发展工农业生产、改善生态环境,起到了重要作用。本文主要从分析计算含沙量沿重线分布特点,探讨渠首防沙的作用,分析灌区泥沙淤积分布特性与泥沙处理利用的关系,分析计算引水引沙对黄河下游冲淤影响人渠泥沙的自理利用等问题。  相似文献   

3.
黄河下游引黄灌溉排水河道淤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振民 《人民黄河》2002,24(11):34-35
黄河下游引黄灌区的骨干排水河道南岸有贾鲁河、惠济河、涡河、红卫河、万福河、朱赵新河、小清河、北岸有卫河、天然文岩渠、金堤河、徒骇河、马颊河等。自1956年夏灌以来,引黄灌溉面积不断增加,大量引黄河沙退入排水河道,加上降雨地表侵蚀,致使排水河道淤积严重,直接影响着当地工农业生产的发展,以近期引黄水沙资料为基础,定量计算排水河道的淤积程度以及泥沙的区域分配规律,并以灌区水沙平衡入手,建立引黄退沙,降雨地表侵蚀数学计算模型,为黄河下游平原地区工农业生产发展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4.
黄河下游灌区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有水资源供需矛盾突出,引水工程老化失修、毁坏严重,引水渠道淤积、输水能力下降,水价偏低、水资源浪费严重,跨区域供水协调难度较大等,它们制约了引黄灌溉事业的可持续发展.通过对这些问题的调查和分析,提出了对渠首引黄涵闸进行养护维修和灌区配套设施建设、建立稳定的引渠清淤投入保障机制和科学合理的水价形成机制、兴建平原水库、调整农业生产结构、推广节水技术、理顺体制、制定引黄补源工程规划等对策.  相似文献   

5.
黄河下游引黄灌溉对策研究:论提水灌溉的作用与效果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新的形势下,对黄河下游引黄灌溉中泥沙自理和利用庆提高到一个新的认识高度,变泥沙“包袱”为“资源”。泥沙长距离输送,使绝大部分泥沙进入田间,就可实现引黄灌溉的良性循环。除了以往有效的措施外,本文在总结灌区渠道不同部位设置提水泵站设施作用与效果的同进,通过建立灌区渠道悬移质冲刷计算模型,对其减淤清淤的作用与效果进行了理论分析研究。  相似文献   

6.
黄河下游引黄泥沙处理与利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石国安 《中国水利》2000,(10):32-32
经过40余年的引黄灌溉,历史上沿黄两岸留下的沙荒盐碱低洼地,通过引黄放淤改土大都变成了良田。两岸的洼地,也已沉沙基本利用完毕,现在沉沙征地已十分困难,但是每年从黄河引进泥沙仍超过1亿t。这已成为黄河下游引黄灌溉事业发展的制约因素,是亟待认真研究解决的问题。 一、引黄泥沙处理的主要途径 黄河下游均为无坝引水,由于黄河泥沙多而细,引水必然引沙。大量泥沙入渠,必须妥善处理,走综合处理与开发利用相结合的道路。 1.选择合适的取水口位置 从黄河实测的含沙量沿水深分布来看,水面含沙量小而颗粒细,近河床含沙量大而颗粒粗,泥沙沿水深分布很不均匀。从各种粒径含沙量沿水深分布分析,  相似文献   

7.
目前,黄河下游两岸大堤上已兴建78座引黄涵闸,总设计引水流量4146m~3/s,设计引黄灌溉面积300多万公顷,实际灌溉面积207万公顷,年均引黄水量110亿m~3。开灌以来,粮食产量增长了3~4倍,有近12万公顷盐碱、涝洼地被改造为高产水稻田。引黄有力地促进了沿黄地区农业的发展。但是,随着引黄灌溉的发  相似文献   

8.
黄河下游滩区具有洪水漫滩频繁、横比降大、串沟纵横、河势多变及水资源丰富等特点,因而其灌溉模式与一般平原灌区不同。随着滩区的逐步治理,已初步形成了适应滩区特点而又经济合理的灌溉模式,主要有建闸引水,自流灌溉;建闸引水,小机群提灌;固定扬水,自流灌溉;简易活动泵站、泵船提水灌溉;机井灌溉;地下管道灌溉及井渠结合灌溉等七种模式。近几年的实践证明,灌溉工程极大地推动了滩区农业发展,社会经济效益明显。  相似文献   

9.
回顾引黄发展历程,总结成功经验,吸取失误教训,指出存在问题及其解决问题的正确途径。  相似文献   

10.
黄振平  周振民  周兰香 《人民黄河》2002,24(3):26-27,45
针对黄河下游引黄灌区不同灌溉模式,在对模糊综合评判基本理论研究的基础上,选择优化灌溉模式评判指标,建立模糊集合评判模型,通过模型求解,对各类灌溉模式进行了评价,使一直沿用的传统引黄灌溉模式定性分析定量比,使决策更为科学合理。  相似文献   

11.
从黄河三角洲自然地理条件出发,结合该区黄河来水日趋减少,且近年又多有断流发生的实际情况,提出解决黄河三角洲灌溉水源紧缺的对策:修建平原水库,搞好渠道防渗,推广节水灌溉技术,做好计划用水,推行蓄淡压盐、种植旱作物等农业措施。  相似文献   

12.
黄河下游引黄灌区土地沙漠化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周振民  刘月 《人民黄河》2005,27(10):55-57
黄河下游引黄灌区有13条大型骨干排水河道。自20世纪60年代复灌以来,由于引黄灌溉面积不断增加,大量引黄泥沙流入农田,加上降雨地表侵蚀,致使泥沙不断积累,土地沙化现象严重,直接影响着当地工农业生产的发展。从灌区水沙平衡人手,建立引黄退沙、降雨地表侵蚀计算数学模型;以近期引黄水沙资料为基础,定量计算泥沙的区域分配规律,预测土地沙化发展演变趋势,为黄河下游工农业生产发展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3.
本文简介了“结合引黄供水沉沙淤筑相对地下河的研究”中有关引水、沉沙、挖淤、输沙、淤筑和施工组织管理等方面的成套可行技术,包括输、沉沙渠(池)设计计算方法,沉挖方式和方法,淤筑施工机械的选型配套,泥沙输送技术以及淤筑技术等。各项技术紧缩密配合,针对性强,便于实施,基本可以满足在不打乱原有引黄灌排体系条件下,进行淤筑相对地下河规划,设计和施工的需要。  相似文献   

14.
穿黄渡槽长度是渡槽设计中极其重要的指标,对工程量和投资影响极大。本文结合穿黄河段的实际情况,根据黄河下游实测资料分析、动床物理模型试验、数学模型计算等方面的成果,分析研究了穿黄渡槽缩窄河道后对穿黄河段洪水演进、泥沙冲淤及河势等可能产生的影响,并进行了槽孔水力计算。在此基础上,经综合比较,确定孤柏嘴黄黄渡槽长度为3500m,既满足了黄河行洪排沙的要求,又节减了穿黄渡槽的工程量和投资。  相似文献   

15.
胜利油田引黄水库水质变化及底泥负荷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受水力停留时间、水源系统特点等因素影响,胜利油田引黄水库水质与引黄水质存在差异。引黄水库水质变化与底泥污染负荷研究表明:引黄水库水体中的高锰酸盐指数、化学需氧量、五日生化需氧量、藻类总数、溶解氧等指标有明显的季节性变化规律;水库水体沉积物中全氮含量与有机质含量存在一定相关性,底泥有机质含量高的全氮含量相应较高。  相似文献   

16.
引黄灌区用水水平分析与评价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通过分析影响引黄灌区用水水平的因素,建立了用水水平评价指标体系,运用多层次灰关联综合评价和模糊综合评判两种方法,分别建立了引黄灌区用水水平评价模型,并以黄河下游引黄灌区为例,对用水水平进行了分析评价。  相似文献   

17.
穿黄渡槽是中线南水北调工程中规模最大的跨河建筑物,技术难度高,涉及面广。除满足连续两岸输水总干渠的要求外,还应从黄河治理,河势及渡槽本身的技术经济指标等方面进行综合比较,而槽位选择则和以上诸方面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8.
根据引黄济津输水的具体特点,对输水监测站网进行了研究,推导出输水监测站设站数目上限的计算公式;从测验误差和输水损失的角度,提出了允许最小测站间距的概念及计算方法;对引黄济津输水监测站网进行了合理性分析。  相似文献   

19.
分析认为 ,2 1世纪中期前后黄河多年平均天然年径流量用光是可能的 ,为此 ,必须开源节流并重。在充分考虑工农业、城镇和生态等方面合理用水、节约用水的同时 ,还要做好“开源” ,即修建黄河干流大型控制性水库 ,加快南水北调。建议优先修建大柳树水利水电枢纽 ;南水北调东线工程要及早实施 ,可分期由小到大。在未建成西线工程前 ,要实现调水东部“补下援上”。要研究调水后流域水资源承载力 ,以供定需 ,调整产业结构  相似文献   

20.
针对黄河下游引黄灌区水费征收中存在的问题,根据下游引黄灌区现行水价标准及现状执行水价与灌溉信息等,采用一定的方法对农民用水户终端水价进行核算,分析了农民用水户终端水价与现行水价标准的差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