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种剩余污泥减量及强化生物脱氮除磷的水处理装置:一生物反应池连接一进水口,该生物反应池为A2/O-MBR工艺,自进水口的一端依序为厌氧池、缺氧池和好氧-膜生物反应池,厌氧池中设有厌氧池搅拌器,缺氧池中设有缺氧池搅拌器,好氧-膜生物反应池内设有膜组件,膜组件的底部连接一曝气器,膜组件的上方连接一膜出水抽吸泵;利用微波-碱-过氧化氢进行剩余污泥处理,A2/O-MBR 污泥进入污泥调节池,污泥经调节后进入微波反应器;经微波处理后污泥进入除磷沉淀池;除磷沉淀池中设有搅拌器,经除磷沉淀后污泥处理上清液通过管路连接至生物反应池的缺氧池,作为内碳源回流。本发明还公开了利用上述水处理装置进行污水处理的方法。  相似文献   

2.
王娜  宋秀兰  昝博韬 《化工进展》2022,41(2):1017-1024
为探究亚硝酸(FNA)预处理协同烷基糖苷(APG)处理剩余污泥水解液合成聚羟基烷酸酯(PHA)的可行性,本文启动接种两种不同污泥的序批式反应器(SBR)富集PHA产生菌,研究活性污泥复合菌群以模拟APG协同FNA预处理剩余污泥的水解液为底物的PHA合成效果;并采用批次合成实验,考察pH、C/N和C/P对PHA合成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与接种污水厂二沉池污泥的反应器(SBR#1)相比,接种以葡萄糖为底物驯化成熟的产PHA混合菌的反应器(SBR#2)在30天时得到的PHA合成量较高;随着富集时间的推移,到117天时,接种污水厂二沉池污泥得到的PHA产生菌性能更优。PHA合成的最佳条件为:pH=8,C/P=100∶0.03,C/N=125∶1。在此条件下,PHA合成量最大,为57.34%。以实际FNA预处理协同APG处理剩余污泥水解液为底物时,PHA的累积合成量为24.43%。该研究结果可丰富污泥合成PHA技术方法,为污泥的处理和资源化利用提供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3.
研究了一个设定在完全混合工况运行的厌氧-好氧串联工艺中泥-水混合液的混合操作过程。在工艺调试期的非恒定运行工况,以可同时存在于水和悬浮态生化污泥中,并能在二者之间转移的TP为示踪物,以在初始态时厌氧反应单元中设置的高含量TP为示踪物释放源,分析其输入输出平衡,率定剩余污泥的TP含量。研究将厌氧反应单元的出水回流和好氧工艺段的污泥回流等设为工艺内部大尺度混合输运过程的组成部分,建立等效的完全混合模型,模拟计算输出TP含量过程。其与同期监测得到的日平均TP含量输出线吻合良好,可推知工艺运行的泥-水混合液达到完全混合状态,完全混合平均时间小于模型中各反应单元的水力停留时间,满足工艺设计的运行工况条件。  相似文献   

4.
高负荷厌氧氨氧化反应器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姬玉欣  诸美红  陈辉  倪伟敏  金仁村 《化工进展》2013,32(8):1914-1920,1928
剖析了常见的高负荷厌氧氨氧化反应器的构型特点,归纳了颗粒污泥反应器(上流式厌氧污泥床、膨胀颗粒污泥床和气提式反应器)、生物膜反应器和复合式反应器的优缺点。系统总结了高负荷厌氧氨氧化反应器的调控要点,包括操作条件(负荷、回流等)调控、环境条件(pH值、温度、溶解氧等)调控、营养物质(基质比、钙离子浓度、无机碳源等)调控、抑制剂调控和微生物(接种源、优势种、聚集体、生物量和活性等)调控。最后指出,实现高负荷厌氧氨氧化反应器全面应用的关键是突破复杂水质障碍和在低温条件下进行有效调控。  相似文献   

5.
污泥类型对污泥碱性发酵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污水处理厂中污泥通常以剩余污泥、初沉污泥以及混合污泥的形式存在。污泥组成不同,污泥的发酵产物不同。为此,考察了温度35℃,pH= 10,等挥发性悬浮固体浓度(VSS)条件下这3种污泥的厌氧发酵情况。结果表明:无论是溶出的溶解性化学需氧量(SCOD)还是产总挥发性脂肪酸(TVFA),都是剩余污泥>混合污泥>初沉污泥。 剩余污泥、混合污泥以及初沉污泥的最佳发酵时间均为8 d,第8 d 相似文献   

6.
将绿色技术融入污水治理,研究了厌氧折流板反应器(ABR)-连续流完全混合反应器(CSTR)-生态单元一体化反应设备处理船舶生活污水,生物单元通过污泥循环与硝化液回流实现富集反硝化聚磷菌(DPAOs).结果 表明,当ABR进水容积负荷(VLR)为1.2 kg/(m3·d),CSTR反应区DO的质量浓度为1.5~2.5 m...  相似文献   

7.
利用Fenton试剂氧化破解剩余污泥,在序批式活性污泥法反应器(SBR)中,通过正交实验确定Fenton破解污泥的优化参数。结果表明,在污泥初始pH为3,H2O2和Fe2+投加量分别为5 m L/L、0.25 g/L,反应时间为90 min时,Fenton氧化破解效果最佳,污泥上清液中SCOD和TN、NH3-N、多聚糖、蛋白质的质量浓度分别增至1.461 g/L和99.5、30.3、137.5、256.3 mg/L。将SBR的剩余污泥进行Fenton氧化处理并回流,表观污泥产率从对照组的0.4 g/g降低到了0.23 g/g,产泥量减少42.2%。Fenton破解污泥回流对SBR的SCOD和TN去除效果无明显影响,增强了TP的去除,对NH3-N去除略有降低。可为Fenton破解剩余污泥回流至SBR实现污泥减量提供基础依据。  相似文献   

8.
采用内置式污泥浓缩池的SBR池,在不影响SBR操作的同时,进行污泥的浓缩,使污泥的沉淀与压缩时间由1-2h延长至整个运行周期,因此排出的剩余污泥浓度由原来的0.6%-0.8%提高到1.5%-2%,减少了排泥量和设施的占地面积。将该污泥回流至前端与原水混合时,由于污泥的吸附作用,提高了有机物的降解速率。本文通过工程实践,给出了内置式污泥浓缩池的设计步骤以及运行的一般方法。  相似文献   

9.
在传统生物脱氮除磷工艺基础上,增加污泥膜生物反应器(SMBR),组成一种强化的生物脱氮工艺。通过对部分二沉池回流污泥进行SMBR延时曝气处理,并在SMBR中营造一个适合硝化细菌生长的环境,再将富集硝化细菌的污泥回流至好氧池内,大量且高活性的硝化菌大幅提升硝化效率,SMBR出水回流至缺氧池内进行反硝化,或用于厂内回用。此种强化生物脱氮工艺,可减少好氧池的水力停留时间,又能提高污水处理厂的脱氮效率,还可减少并稳定二沉池的剩余污泥,适用于新建污水厂,也可用于现有污水处理厂的提标改造。  相似文献   

10.
采用上流式厌氧污泥床(UASB)反应器,以高浓度蛋白质废水为处理对象,研究了中温条件下UASB反应器的启动、颗粒污泥特性和废水处理效果。结果表明:采用接种颗粒污泥与消化污泥的混合泥进行培养,并逐步提高进水浓度,运行88 d后,可实现UASB反应器的启动。当进水COD值达到7000 mg/L左右,容积负荷2.00 kg ...  相似文献   

11.
采用厌氧复合床(UBF).序批式活性污泥法(SBR)处理屠宰废水,虽经隔油预处理,但废水中仍含有油脂,直接采用SBR法处理该废水,存在反应池表面产生大量油性泡沫,使污泥松散,水中污泥指数很高等问题,故先采用UBF进一步去除废水中的油脂等,降低进入SBR反应池的污水浓度是必要的。  相似文献   

12.
ABR反应器启动及颗粒污泥培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百忍  牛仙 《广州化工》2011,39(23):43-45
以城市污水处理厂厌氧消化池活性污泥为接种污泥,以缩短停留时间和提高污泥负荷相结合的方式进行ABR反应器启动及颗粒污泥培养。研究了ABR反应器中颗粒污泥的特性,讨论了颗粒污泥培养所需的技术条件及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在负荷为0.60 kgCOD/(kgVSS.d),上升流速为0.13 m/h,出水碱度为CaCO3 1 00...  相似文献   

13.
以城市污水处理厂二沉池剩余污泥为研究对象,采用完全混合式污泥处理反应器研究了酸/碱2种启动模式下SRT对污泥水解产酸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酸性启动(p H=6.0)模式,控制SRT为6 d,水解酸化液中SCOD、VFAs最高累积质量浓度分别可达6 235.8、1 683.5 mg/L,较碱性启动模式(p H=10.0)分别提高了21.4%、37.5%,VFAs中乙酸累积量达到69.0%。2种启动模式下污泥水解酸化最佳SRT均为6 d,酸性启动(p H=6.0)模式较碱性模式更有利于城市剩余污泥水解酸化产物中的碳源的资源化利用。  相似文献   

14.
连续流与序批式组合运行启动高性能CANON反应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完全混合流反应器中接种亚硝化颗粒污泥,通过分阶段使用连续流和序批式运行方式,成功启动了全自养生物脱氮(CANON)工艺,并对反应器性能、污泥形态与活性、微生物菌群结构的变化规律进行了深入分析。结果表明,基于初始连续流运行获得的良好基质比,序批式阶段的高氨氮负荷和高溶解氧条件可有效促进污泥浓度与活性的增长,使得反应器在最终连续流状态下的总氮去除负荷达到了1.75 kg·(m3·d)-1。运行期间,颗粒污泥的密实度和沉降性能均得到改善。由Miseq高通量测序的结果可知,CANON颗粒污泥具有相对较高的微生物多样性。对应于总氮比去除速率0.24 g·(g VSS·d)-1,Nitrosomonas(好氧氨氧化菌)与Candidatus Kuenenia(厌氧氨氧化菌)丰度比值约为3:1。少量贫营养型亚硝酸盐氧化菌对CANON工艺没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5.
改良UASB处理酒精废水启动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增强抗冲击负荷能力和保证颗粒污泥与废水充分混合,在上流式厌氧污泥床(UASB)反应器内三相分离器前增设强制内回流装置,形成改良UASB反应器,利用污水处理站UASB厌氧污泥,处理酒精废水。结果表明,UASB整个启动期为61 d,启动的第40天出现颗粒污泥,UASB启动期间对COD、SS的平均去除率分别为70%、11%,出水pH在6.4~7.8,挥发性脂肪酸的质量浓度降到200 mg.L-1以下,有利于后续单元对废水的处理。  相似文献   

16.
在两个相同体积的小型活性污泥反应器中比较了纵向混合对硝化的影响。其中一个近似完全混合(З=0.62),另一个则近似推流式(З=0.07)。在推流条件下,硝化启动快且硝化速率常数高。由于两个反应器内的硝化菌数目和种类一样,上述差异便不是因此而产生的。完全混合式反应器中硝化反应速率较低是由于其混合液的游离氨浓度高,增加了对硝化菌的抑制而造成的。运行时间延长时,推流式反应器产生的污泥其沉降性能优于完全混合式。此外,没发现污泥膨胀,而这正是完全混合式系统时常有的特点。  相似文献   

17.
目的 为了提高体外培养的杂交瘤细胞单克隆抗体的合成分泌,并为治疗型人源化单克隆抗体生 产摸索条件。方法 应用5L篮式及非篮式生物反应器培养1A5杂交瘤细胞,以分泌干扰素单克隆抗体,从中对 1A5细胞的接种浓度、反应动态、培养方式等进行研究。结果 细胞最适的接种浓度为2.0×105/ml左右;同非篮式 培养相比,在篮式培养过程中,通过葡萄糖消耗率的监测,及时地调节培养条件及换液时间,延长了培养周期,增加 了每罐收液批次,并且每次是全量换液,最高收液效价为1:4096。结论(1)1A5 细胞分泌干扰素单抗属于负生长 耦连型,葡萄糖消耗率与细胞的生长呈线性关系,可以利用糖消耗率的变化判断篮式生物反应器中细胞生长状况; (2)篮式生物反应器载体培养优于非篮式生物反应器悬浮培养;(3)适当地增加培养基中葡萄糖的量,可以提高干 扰素单抗的合成分泌。  相似文献   

18.
污泥分级分相厌氧反应器水力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污泥厌氧生物反应器的结构决定了反应器的流态,从而影响着可能达到的污泥处理效率.为了提高石化水厂剩余污泥的厌氧消化效率,对一种新型的污泥分级分相厌氧反应器的结构进行了优化设计.采用停留时间分布RTD(residence time distribution)的方法研究了反应器的降流区、升流区面积之比、溢流板高度和水力停留时间等参数和反应器水力特性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分级分相反应器的死区较小(7.51%),远低于传统单级厌氧生物反应器(50%~93%);该反应器流态处于平推流和完全混合之间;降流区、升流区面积之比最佳值为1:2,溢流板高度为450 mm时死区最小;在平均污泥浓度为25 gVSS?L?1的条件下,最佳水力停留时间为24 h.  相似文献   

19.
在以葡萄糖为基质长期运行的厌氧膨胀颗粒污泥床(EGSB)反应器里,研究了氨氮对EGSB反应器处理高浓度有机废水的影响。结果表明,在进水COD的质量浓度为7000mg/L,有机负荷为48kg[COD]/(m^3·d),水力停留时间为3.5h,回流比为12。水力上升流速为3.38m/h的条件下,当氨氯的质量浓度小于200mg/L时,对厌氧反应器中的微生物有刺激作用:  相似文献   

20.
热二聚法分离C5混合物中的环戊二烯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采用管式连续反应器及釜式间歇反应器对石油裂解C5混合原料中的环戊二烯(CPD)进行热二聚,生成双环戊二烯(DCPD)后进行分离。深入研究了CPD浓度,反应温度和反应时间以及C6含量等因素对反应的影响,提出了不同情况下选择使用的反应条件和反应器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