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均匀沉淀法制备纳米ZnO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赛  周莹  汤林  李青 《贵州化工》2006,31(5):37-39
硝酸锌和尿素的浓度、反应温度以及表面活性剂的种类都是影响均匀沉淀法制备纳米ZnO的重要因素。实验结果表明:均匀沉淀法制备纳米ZnO时,控制硝酸锌的浓度0.6~0.9mol/L,尿素的浓度2.6~2.8mol/L,反应温度95℃,加入表面活性剂能制备出粒径在40~70nmZnO。  相似文献   

2.
纳米ZnO制备过程中的热处理条件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均匀沉淀法制备纳米ZnO,研究了热处理条件对粒径的影响。通过TG-DTA,XRD的研究表明:老化时间越长,焙烧温度越高,焙烧时间越长,升温速率越慢得到的纳米粒子粒径越大。  相似文献   

3.
沉淀法制备纳米氧化锌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相似文献   

4.
表面改性纳米氧化锌的制备及其性能表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均相化学沉淀法,在合成纳米氧化锌的同时对其进行表面改性。对合成产物进行了XRD、TEM和TGA等性能表征;比较不同加料方式、分散剂对氧化锌粒径的影响,分析讨论了分散剂可能的分散作用机理。在最优化条件下得到粒径为6nm~25nm之间粒径分布均匀的纳米氧化锌,且得到的纳米粉体基本上不存在团聚现象,分散性好。  相似文献   

5.
由于纳米粒子的特殊效应,使其在实际生产中不可避免地出现团聚现象,从而影响纳米材料的使用范围。根据纳米ZnO粒子表面电荷的性质,采用加入表面活性剂,在其表面形成碳氧链向外伸展的包覆层,以避免粉体的硬团聚。通过实验证明:0.70%三乙醇胺对浓度为5%纳米ZnO悬浮液具有良好的稳定作用。  相似文献   

6.
均匀沉淀法制备纳米氧化锌和片状氧化锌粉体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以氯化锌、尿素为原料 ,采用均匀沉淀法在一定条件下制备得到纳米级氧化锌粉体。并以TEM、SEM、XRD等测试手段对产物的粉体结构、形貌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 ,在 2 0 0℃下热处理得到的氧化锌粉体结晶性能良好 ;在较大的反应物浓度及反应物浓度比下可以得到较小的晶体粒径 ,平均为 2 0nm ,且分散性好 ;在较小的浓度及较小的浓度比下得到的晶体粒径较大 ,并呈片状生长。阐述了浓度对于粒径大小的影响并得出片状氧化锌微晶生长的最佳条件。  相似文献   

7.
通过实验和理论分析 ,对均匀沉淀法和直接沉淀法制备纳米氧化锌进行了比较 ,以硝酸锌为原料 ,尿素为均匀沉淀剂制得的氧化锌粒径小、分布窄、分散性好 ,远优于直接沉淀法制备的纳米氧化锌。  相似文献   

8.
在甲醇-水介质中,以尿素和硝酸镍为原料,在85℃条件下均匀沉淀反应,制备出花状结构的Ni0纳米片自组装体.XRD分析结果表明该花状粉体为六方结构NiO;SEM、TEM对该粉体的分析表明该花状结构的直径为10μm左右,纳米片厚度小于100nm,具有纳米片微孔结构;比表面积为128.36m2/g;从FT-IR 瓜分析中可以看出粉体具有明显的纳米效应,Ni-O键振动峰值为403.6cM-1较非纳米Nio颗粒Ni-O键振动峰值487.1 CM-1蓝移了84.5cn-1.  相似文献   

9.
采用均匀沉淀法制备纳米氧化锌。讨论了反应物浓度、配比、表面活性剂种类和用量对粉体粒径及分散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反应产物为纯的氧化锌,其微观组织相貌为纳米特征。  相似文献   

10.
常压下均匀沉淀法纳米氧化锌的制备与表征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研究了均匀沉淀法纳米氧化锌的制备方法及其形貌与结构特点,发现常压下氧化锌前驱体分解温度230℃,纳米氧化锌平均粒径12~30nm,形状为球状或类球状,氧化锌结构为纤锌矿结构,晶胞参数n=0.32482nm,c=0.52048nm。  相似文献   

11.
纳米氧化锌在水介质中的分散性能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纳米粉体的分散性能对提高分散体系的导热性能具有重要意义,试验选用纳米粒子在水介质中的Zeta电位和水合粒径来表征体系的分散稳定性,探讨不同分散剂种类及其浓度以及不同pH条件对ZnO水悬浮液稳定性的影响,并分析其作用机理.结果表明:Zeta电位与水合粒径有良好的对应关系,Zeta电位绝对值越高,水合粒径越小,表明体系分散稳定越好.pH值、分散剂种类及加入量是影响纳米ZnO水相体系分散稳定性的主要因素,不同的分散剂最佳分散条件不同.在 0.1% ZnO-H2O纳米流体中,在 pH=11.4,加入 0.05%十二烷基苯磺酸钠(SDBS)分散剂,悬浮液的稳定性最佳.  相似文献   

12.
纳米氧化锌的制备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郁平  房鼎业 《化学世界》2000,41(6):293-294,302
以 Zn( NO3 ) 2 和 Na OH为原料 ,用液相反应法及室温固相反应法首先合成出Zn( OH) 2 ,再将 Zn( OH) 2 热分解得到纳米 Zn O。以 TEM、XRD对产物的组成、大小、形貌进行表征 ,表明两种方法都能生产出纳米级纯 Zn O,但室温固相反应法较好。  相似文献   

13.
党威武 《当代化工》2014,(11):2415-2416,2420
Zn O作为优良的半导体材料,其纳米材料(如纳米线、纳米棒等)在光、电、磁等方面因具有独特的性能而被广泛的应用于各个领域,因此,纳米Zn O的制备在近些年得到充分的发展,主要的制备方法分为固相法、液相法和气相法三大类。就气相法和液相法中常用的几种方法进行研究进展分析,指出每类方法的优势和存在问题,并对纳米Zn O制备技术的发展趋势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14.
纳米级氧化锌制备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2  
王久亮 《硅酸盐通报》2004,23(5):58-60,82
介绍了纳米氧化锌各种制备方法及其特点,结合笔者的研究和认识,指出了各制备方法存在的问题及未来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5.
宋宇涵 《河北化工》2014,(11):13-16
纳米氧化锌(ZnO)作为一种高功能材料,被广泛应用于气体传感、催化、能源、光电材料等领域,在紫外光照射下,可产生光致电子-空穴对,表现出良好的光催化特性,可以提高氧化还原反应的速率,氧化难降解有机物用于污染治理,具有无毒、高效、低成本等优点。综述了近年来纳米氧化锌的制备方法及原理,介绍了其光催化性能的机理和表征方法。提出今后需加强对掺杂纳米ZnO的理论和制备技术研究,加大纳米ZnO薄膜光催化性能的研究,对纳米ZnO进行改性,提高光催化活性,进一步拓宽工业化应用领域。  相似文献   

16.
1 前言迄今为止 ,使用的化学镀绝大多数是水系化学镀液 ,只有很少的水系化学镀液添加有机溶剂 (称为有机溶剂添加水系化学镀液 ) ,它在性能和处理工艺上与水系化学镀液相同。根据化学镀液的溶剂中有机溶剂的质量分数 ,化学镀液可以分为水系化学镀液 (<1%) ,有机溶剂添加水系化学镀液 (1%~10 %) ,有机溶剂水混合化学镀液 (10 %~ 90 %) ,水添加非水系化学镀液 (90 %~ 99%)和非水系化学镀液 (99%以上 )。近年来随着化学镀工艺的广泛应用 ,遇到了如下问题 :(1)疏水性和密度低于 1.0 0的基材 (树脂粒子等 ) ;(2 )水处理时难以保持形状和强度…  相似文献   

17.
膜分散微反应器利用微孔膜作为分散介质,分散相在压力作用下通过膜孔均匀分布在连续相中,由于混合尺度很小,可以达到毫秒级快速均匀混合,非常适合于快反应的纳米颗粒制备工艺.以碳酸钠和硫酸锌的水溶液为原料,在膜分散微反应器内直接沉淀反应,制备了纳米碱式碳酸锌颗粒,再通过焙烧得到纳米氧化锌颗粒.研究了焙烧温度、反应物浓度、两相流量等因素对颗粒粒径的影响规律,使用XRD、TEM、N2吸附脱附等手段对样品进行了表征.利用这种方法制备纳米颗粒的过程能耗低,易于控制,可进行连续操作,后处理过程也较简便.  相似文献   

18.
张子勇  王金慧  孙旭东 《农药》2012,51(7):504-508
[目的]发展一种环境友好和具有缓释性能的印楝素水分散制剂。[方法]以天然高分子壳聚糖(CS)和羧甲基壳聚糖(CMC)为载体,通过正负电荷的相互作用,制备了负载印楝素纳米粒子水分散液。表征了载药纳米粒子的性能如粒径、多分散指数(PDI)、Zeta电位值、负载率和形态结构,考察了几种影响性能的因素。[结果]负载印楝素的纳米粒子为球形,尺寸为200~350 nm,PDI约为0.500,药物负载率最高可达55%。[结论]CMC和CS合适的溶液质量浓度和用量是形成纳米子的基本条件。当其固定时,随印楝素质量浓度增加,载药粒子的粒径增大,PDI变宽,负载率降低。  相似文献   

19.
杜娜 《河北化工》2011,34(5):63-64
在高碱度条件下,以液相-恒温陈化法制备出了形貌较好、纯度较高的ZnO晶须。用X射线衍射分析方法和扫描电子显微镜分别对其结构和形貌进行了表征。  相似文献   

20.
纳米SiO2水溶胶的制备技术研究及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何斌  王相田 《上海化工》2000,25(9):14-17
分别介绍了分散法与凝聚法制备纳米SiO2水溶胶的制备技术以及SiO2水溶胶在工业中的应用。分析了分散法、凝聚法中的离子交换法和酸盐水解法各自的反应原理、工艺流程及特点,列出了3种方法制备出的SiO2水溶胶的性能,对比得出了3种方法的优缺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