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本文通过十五根先张法部分预应力砼简支梁的试验,对部分预应力梁的正截面强度和使用性能进行了分析和研究。 相似文献
2.
全预应力砼梁动力性能试验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该文进行了2根无粘结全预应力简支梁的动力试验,结果表明:预应力梁的固有频率随着预应力的增加而增加,这与Clough提出的轴力作用下均质、各向同性线弹性材料梁的理论分析结果相反。引起这个结果的因素很多,该文主要通过探讨由弹性模量E的变化来分析引起的刚度的变化,从而导致频率的变化。该文提出了相应的修正公式,并进行了四个公式的计算结果对比。计算表明:该文提供的方法具有较好的适用性,理论分析和试验结果吻合较好。 相似文献
3.
为研究预应力简支工字钢梁固有频率在不同工况下的变化规律及其变化的原因。采用分级施加预应力的方式进行2组体外预应力简支工字钢梁的动力试验,以预应力简支工字钢梁的试验研究结果为基础,建立简支工字钢梁和预应力简支工字钢梁有限元分析模型。试验结果与有限元对比分析表明:预应力筋张拉力、偏心距和预应力筋线型布置对预应力简支工字钢梁固有频率有影响,偏心距和预应力筋的线型布置对预应力钢梁固有频率影响较大,预应力筋张拉力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4.
5.
本文应用弹性动力学的理论,在一些基本假定的基础上对应力梁,板弯曲振动的固有频率进行了研究,提出了一种求解决实际工程中预应力梁,权在非中面受力,微弯状态下频率分析的一种实用方法,并在此基础上得到了梁,板在不同边界条件下频率的特征方程,通过与无预应力情况下的比较,分析了预应力及偏心距对梁,板弯曲振动固有频率影响的一般规律。 相似文献
6.
阐述了山东省淄博市某跨铁路立交桥40mT梁的静载试验,介绍了试验成果,并把理论计算数据和试验观测数据进行了对比,得出有益的结论。 相似文献
7.
为确保试验精度,正确评定成品梁的质量,根据多年来的试验经验,以实桥为例,阐述预应力混凝土成品梁鉴定的主要程序,并对如何判定试验结果加以总结。 相似文献
8.
全预应力梁振动频率的理论分析与试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进行了5根全预应力梁的动力试验,试验结果表明:全预应力梁的固有频率随着预应力的增加而增加,这与经典的轴力作用下各向同性材料梁的理论分析结果完全相反。为此,仍将全预应力梁视为各向同性材料,但对梁的计算刚度进行了修正,将预应力筋对梁的作用视为梁的内力,并按一般简支梁频率公式进行梁的频率计算。计算结果表明:提出的计算公式和方法,在进行梁的一阶频率计算时误差较小,而且能很好地反映出梁的频率随预应力的增加而增加的变化趋势,比已有的计算公式和方法更适用;二阶频率的计算误差稍大,也具有一定的适用性;三阶及以上频率的计算尚存在较大误差,这有待今后进一步的开展研究工作。 相似文献
9.
10.
对后张法预应力混凝土梁进行多级疲劳荷载循环试验,分析预应力混凝土梁在疲劳荷载下的裂缝开展情况及梁体刚度退化情况,推导预应力混凝土梁疲劳刚度退化方程,编制疲劳挠度计算程序。结果表明:未达开裂荷载水平时,预应力混凝土梁在疲劳循环荷载下亦出现裂缝,且裂缝出现时间与应力水平有关;梁体刚度在疲劳荷载循环的前15万次中降低幅度较大,之后呈稳定降低趋势;疲劳试验梁静载挠度在静载破坏试验开裂前较静载梁大;但随荷载增大,静载梁裂缝发展较完全;后两者挠度较接近,疲劳梁破坏时挠度较静载梁大20%;基于刚度退化方程的疲劳挠度计算程序结果与实验值吻合较好,可用于计算、预测疲劳挠度。 相似文献
11.
本文在前期工作的基础上,建立预应力开孔梁优化模型,采用模糊理论对优化模型的约束边界进行合理的模糊化处理,并讨论研究在不同约束条件下预应力开孔梁的局部最优解。最后,通过综合评判,得到价格性能比最优的满意解。 相似文献
12.
13.
预应力钢带加固技术是一种新型加固技术,采用预应力钢带加固技术对钢筋混凝土框架梁端、柱端和节点核心区进行约束加固,可以有效提高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抗震性能。对一榀采用预应力钢带加固的1/2比例的单跨三层钢筋混凝土框架试件进行低周反复加载拟静力试验,结合试验研究结果,对预应力钢带加固钢筋混凝土框架试件的破坏形态、荷载-位移滞回曲线、骨架曲线、层间位移角、位移延性系数、耗能性能和刚度退化等抗震性能进行了深入分析。研究结果表明,试件最大层间弹塑性位移角可以达到1/28.8,预应力钢带加固钢筋混凝土结构具有良好的延性和耗能性能,是一种切实可行、效果良好的抗震加固技术。 相似文献
14.
弯、剪、扭复合受力下混凝土构件的受力特性非常复杂,准确计算构件的抗扭强度对构件的设计及工作性能的分析都非常重要。在钢筋混凝土构件的板-桁模型理论基础上,以预应力混凝土构件在复合受力下的板—桁模型理论为基础,以箱形截面预应力混凝土构件为例,由力及力矩的平衡、变形关系、材料本构关系及构件的破坏准则,建立了在小扭弯比情况下复合受力构件抗扭承载力的计算方法。所建立的计算模型及公式理论基础强、概念清晰,经试验值与理论计算值对比,符合情况较好,证实了板—桁模型理论分析复合受力构件抗扭性能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15.
体外预应力混凝土梁自振频率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该文进行了3根体外预应力混凝土简支梁的动力试验,试验表明:在张拉阶段,试验梁的自振频率随预加力的增大而提高,这是与传统的线弹性理论分析结论相反的;张拉开裂之后,试验梁的自振频率明显下降。为了和试验结果进行对比,运用相关文献中体外预应力梁的频率计算公式,对试验梁的自振频率进行了计算,计算结果与试验结果在梁频率的变化趋势及数值上均有较大的出入。该文以试验为基础,结合混凝土是一种复合材料的这种特性,提出了新的计算方法。计算表明:该文提供的方法具有较好的适用性,理论分析和试验结果吻合较好。 相似文献
16.
17.
"柱强于梁"、"梁强于柱"和"梁柱等强"三类预应力框架在单层预应力框架或多层预应力框架的顶层中是允许出现的。该文通过4榀预应力混凝土框架在竖向荷载下的试验,对三类预应力混凝土框架的极限荷载、正常使用下的变形、延性比、塑性内力重分布、次弯矩以及弯矩调幅进行了研究。试验分析结果证明:三类预应力框架均能实现完全的塑性内力重分布,在正常使用荷载下裂缝宽度和挠度均能满足规范要求。"梁强于柱"、梁端和柱顶强度接近的"梁柱等强"框架同"柱强于梁"框架一样,具有较好的延性,弯矩调幅能力较强;梁端、跨中和柱顶强度接近的"梁柱等强"框架延性较差,弯矩调幅能力较弱。 相似文献
18.
通过对预应力混凝土梁强迫振动试验与有限元动力分析,得出了预应力混凝土梁的基本动力特性;进一步考察了预应力大小、预应力筋形状和位置对动力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对于混凝土梁,是否施加预应力和预应力索的位置对频率会产生一定的影响,而预应力大小和预应力索的形状对频率的影响则较小,分析结果有助于结构健康监测和损伤识别。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