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浅议汉服风韵与国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邓雅  梁惠娥 《饰》2006,(3):40-42
国服在一定程度和意义上,是一个国家的符号和象征,是需要具有民族特色,并能充分代表本国特征的服饰。本文阐述了汉服形成的起因以及汉服形制所体现的审美取向和所承载的文化底蕴,阐明了汉服作为中国国服的优势。  相似文献   

2.
袁仄 《饰》2006,(4):29-30
本文旨在对国服这样一个命题在思维和历史层面上的思考,提出当今国服研究的重要性和其操作的紧迫性。论文通过对民国时期的服制研究,提出对现今国家礼仪服饰的思考。  相似文献   

3.
以"国服"为主要研究对象,通过对中国"国服"风格特征的考察来探讨在全球化背景下民族传统文化与当今现实之间的关系,认为在新形势下应对"国服"进行民族化的继承与开发设计。通过对"国服"的创新设计应用来展示中国的服饰美,更好地传播中国的服饰文化。  相似文献   

4.
汉服元素在服装设计中的运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汉服作为一种重要的传统服装样式,具有整体性、宽松性、装饰性等特征。对汉服元素的借鉴与运用,是有利于现代服装设计回归和吸纳传统文化、寻求文化属性、提升和塑造服饰民族性的一个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5.
服装除其防寒遮荫的功能外,还有着强烈的民俗、宗教及政治等多重意义。回首中国服装近百年的流行变迁,我们发现,服装的发展与变革始终与人们的审美意识和审美理念紧紧联系。时代在更新人们穿着服饰的社会审美心理的同时,也改变着人们的思想观念,这是人类社会从古代文明向现代文明发展的历史规律,也是现代审美理念发展的一种必然趋势。  相似文献   

6.
中国古代服饰一直以宽衣博袖著称于世,辛亥革命后服装为之一变.西服、中山装、学生装、旗袍、西式时装等近代服装占据着半壁江山,传统的长袍马褂也未退出历史舞台.民国时期的服装表现出明显的多元性特征:一方面形成了以中山装和旗袍为代表的“国服“,另一方面不同社会阶层、不同政治派别、不同地域的服装存在很大的差异,服饰“辨等次,昭名分“的功能在相当范围内还存在.  相似文献   

7.
随着社会经济、文化的不断发展,在近年来的服装设计中,传统文化的应用受到了高度重视,其中汉服作为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汉服元素的背后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值得当代服装设计师进行更深层次的研究,并将其运用到现代女装设计当中。然而,现代女装设计具有一定的局限性。通过深入了解汉服的基本特征,提出从汉服的款式、面料、色彩、装饰四方面与现代女装设计结合的应用策略,实现汉服的良好呈现与传承,促进现代女装行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8.
红帮在中国近代服饰转型时期起到重要的引领作用,他们率先引进西服缝制技术,并一直保持与西方时尚潮流的同步性,引领了国内服饰潮流的新趋势;他们根据中国人的生理特点和心理需求,改良西服缝制技术,创“海派”西服,并创造出中西合璧的服饰款式——中山装,改良旗袍,有力推动了中国传统服饰的转型。红帮裁缝作为服饰新潮流的引领者,对中国近代服饰的转型做出了独特的贡献。  相似文献   

9.
通过参与观察法关注"当代汉服复兴运动",从消费文化视角阐释"当代汉服"的符号意义。消费者借用"汉民族传统服饰"的符号,通过汉服表达自身审美体验和民族情感,为商家带来巨大经济效益,实现了汉服产业的迅速发展。当代汉服走向节日化和仪式化,丰富了我国民族传统服饰的内容,为构建民族节日礼仪服饰体系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0.
通过参与观察法关注当今社会上出现的"汉服复兴运动"这一服饰文化现象,试图呈现其十五年来的发展面貌,归纳总结其特征与发展趋势,挖掘其背后的文化诉求与发展动力。汉服复兴是全球化时代下汉族传统文化的某种回归与重构,当代汉服是被建构出来的一套服饰体系,关照全球化背景下文化多元整合过程中人们对待传统的认知态度与情感倾向,能够走出误区,使汉服复兴运动朝着正确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11.
从旗袍的起源谈起,以时代社会发展为线索,对旗袍裁剪方法、款式、面料、工艺的发展作了比较全面的分析,揭示了服装与社会时代变迁的关系.  相似文献   

12.
别丢国服     
唐装,一直以来都贴着中老年人的标签。鉴于中国有着50多个民族,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传统服装,我更喜欢把人们眼里的唐装或者各民族的服装称为"中式服装",代表中国式的意思。无论唐装、汉服、民族服装都离不开这三个元素:立领,盘扣,连袖。中华民族泱泱5000年文明,曾经被称为"衣冠王国",  相似文献   

13.
汉服儒心     
对汉服的喜爱是我对传统国学文化的情有独钟。假如有一天,我穿起汉服行走自如,无论别人是诧异还是非议,我都会很自在。因为,我并非是在外表上要特立独行,我是喜欢汉学的文化本质。  相似文献   

14.
从民族性、机能性、局限性等方面,对中国旗袍的特性进行了阐述;并对放袍的衣身、衣领、胸襟、袖型、开衩等结构进行了介绍;提出了若干更新改良建议。  相似文献   

15.
在全世界都在呼吁保留传统文化的背景下,本文分析了中日在保留传统服装上的差异,然后从民族、地域、成型历史和心理四个方面探索了这种差异存在的原因。  相似文献   

16.
从民族性、机能性、局限性等方面,对中国旗袍的特性进行了阐述;并对旗袍的衣身、衣领、胸襟、袖型、开衩等结构进行了介绍;提出了若干更新改良建议.  相似文献   

17.
将不同三维松量的旗袍衣身,在衣身结构不变的条件下,与不同参数的插肩袖进行衣袖适配性研究.首先用Style 3D仿真模拟试衣技术对样衣进行模拟试穿,并对模拟样衣进行衣袖适配性袖型静态造型的美观性评价;将3个衣身袖型美观性最优的6件样衣,再进行实际样衣的袖型静态造型评价验证和动态舒适性评价;最后综合分析袖型美观性与舒适性,通过层次分析法和综合评价,得出不同松量旗袍衣身与插肩袖衣袖适配性综合得分最优的袖型参数.研究结果表明:号型规格为160/84A,三维放量为2 cm的贴体旗袍衣身,与袖中线角度为48°的插肩袖适配性最好;三维放量为6 cm和10 cm的合体和较合体旗袍衣身,与袖中线角度为48° ~56.5°的插肩袖适配性最好.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以"中山装概念"为主题进行了时装设计的新探索,让我们感悟到了中山装的文化品格和艺术魅力,也引发了对民族服饰文化与时下时尚产业的深层次思考,更为重要的是,使我们进一步增强了对民族文化的自信心.  相似文献   

19.
为提高无省旗袍制版便利性,改善无省旗袍合体效果,提出了一种归拔与裁剪相结合的结构设计方法。在文献资料和实物数据分析的基础上,结合女性人体特征与现代服装结构设计理论对典型款式无省旗袍进行结构与归拔工艺设计,提供局部归拔数值参考,以图文形式呈现归拔塑形步骤。在上述方法基础上采用3种面料制作样衣,并选取5名受试者进行样衣试验。实验结果表明,通过该方法制作而成的无省旗袍,以真丝面料制作效果最佳,能达到较好的穿着效果。结构设计与塑形方法的研究为无省旗袍制作工艺传承与发展提供了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以旗袍的发展改良过程为主线,分析了旗袍外在结构变化及其与异域文化的融合与碰撞的关系,对旗袍的现代改良创新提出了注重文化内涵的吸收达到形变神似的原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