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2010—2012年新疆乌鲁木齐地区零售生肉中沙门菌污染情况调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对2010—2012年新疆乌鲁木齐地区零售生肉中沙门菌的检测分析,了解沙门菌污染情况,掌握乌鲁木齐地区零售肉品中沙门菌污染动态变化。方法 按照沙门菌检验国家标准GB/T 4789.1—2010对乌鲁木齐地区的零售肉(鸡肉、羊肉、牛肉、猪肉)检测分离沙门菌并进行血清型分型。结果 2010—2012年共检测1406份零售生肉样品,生鸡肉的感染率达到9.14%,生猪肉为9.06%,生羊肉为8.05%,生牛肉为6.44%,检测共分离得到123株沙门菌,经血清型鉴定可以分为4个血清群,7种血清型,分别为肠炎沙门菌(n=17)、萨奥沙门菌(n=9)、塔西沙门菌(n=8)、乌干达沙门菌(n=6)、康科德沙门菌(n=3)、汤姆逊沙门菌(n=3)和德尔卑沙门菌(n=2),未定型沙门菌75株。结论 新疆乌鲁木齐地区零售肉类中存在沙门菌污染,沙门菌菌株为不同的表型,地区内生肉品中沙门菌污染不容忽视,需要加强对零售肉市场的卫生检疫,防控沙门菌病。 相似文献
2.
目的评价Rapid Chek SELECT方法对食品中沙门菌的检测效果并验证。方法用添加并回收沙门菌标准菌株方法验证Rapid Chek SELECT的检测限,添加非沙门菌标准菌株方法测定其特异性,以国标法为参比,通过检测实际样品,对Rapid Chek SELECT方法进行验证。结果 1Rapid Chek SELECT沙门菌检测试纸条的检测限为1 cfu/25 g(或1 cfu/ml);2与10种非沙门菌无交叉反应特异性;3直接检测食品中沙门菌的最低浓度为106cfu/ml;4对实际样品中沙门菌的检测结果显示,Rapid Chek SELECT方法和国标方法阳性率分别为87.5%(35/40)和85%(34/40),两种方法最终检测结果的符合率为97.5%(39/40),Rapid Chek SELECT方法等同于国标方法。结论与国标方法相比,Rapid Chek SELECT沙门菌检测试剂盒灵敏度高、特异性强、操作简便,有效减少非沙门菌的干扰、省时,适用于食品中沙门菌的快速检测。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肉鸡屠宰加工中不同时间和环节沙门菌的污染情况,分析污染关键点。方法 2016年11月至2017年11月从陕西省某活鸡屠宰场不同环节定期采集活鸡肛拭子标本、整鸡胴体和鸡肉样品,使用最大可能数(MPN)法对沙门菌进行定量检测,同时分离菌株;采用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技术对沙门菌进行鉴定,同时结合血清凝集技术对沙门菌鉴定结果进行确认。结果采集的284份样品中有67份检出沙门菌,检出率为23. 6%,平均MPN值为0. 051 6 MPN/g。2017年7月采集的样品沙门菌污染最为严重,检出率为37. 8%(14/37),平均MPN值为0. 064 7 MPN/g; 2016年11月检出率最低,为13. 9%(5/36),平均MPN值为0. 043 6 MPN/g。不同屠宰环节中,浸烫褪毛后整鸡胴体样品中沙门菌检出率最高(43. 3%,26/60),平均MPN值为0. 060 5 MPN/g;分割后冷冻前鸡胸脯肉样品中沙门菌检出率最低(18. 3%,11/60),平均MPN值为0. 036 8 MPN/g,略高于储存配送过程整鸡胴体/鸡胸脯肉样品中沙门菌的污染水平(0. 035 8 MPN/g)。结论活鸡屠宰过程沙门菌的检出率与MPN值具有较强的季节性,在不同屠宰加工环节存在纵向和交叉污染,应对活鸡屠宰加工过程沙门菌污染严重的环节进行重点控制。 相似文献
4.
目的结合不同标准和规范要求,对Petrifilm~(TM)沙门菌测试片(以下简称3M测试片)进行评价。方法用53个血清型的64株沙门菌及30株不同种属的非沙门菌,对3M测试片的包容性和排他性进行评价;针对12类食品样品,通过与我国国标方法的平行检测,对不同沙门菌检测系统的检验效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64株沙门菌在所测试4种分离培养基上生长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种沙门菌分离培养基对30株非沙门菌抑制效果也存在一定差异。不同沙门菌选择性增菌肉汤-选择性培养基组合可影响食品样品中10~(-1)cfu/25 g染菌水平沙门菌的检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以RV(R10)-3M测试片组合检出率最高,而两种选择性增菌肉汤-选择性培养基组合(如国标法)可提高不同种类食品样品中人工污染低浓度沙门菌的检出。结论 3M测试片以其快速、方便、易保存,且准确性与国标方法相当的特点值得在食品微生物检测行业推广。 相似文献
5.
目的 了解北京口岸进出口食品中分离沙门菌的耐药状况及耐药谱情况,分析耐药趋势,为制定食品安全监管措施和抗生素的使用提供依据。方法 对65株本实验室分离的沙门菌以及17株参比菌株,共82株沙门菌采用Kindy-Bauer(KB)法检测其对15种抗生素的敏感性,根据美国临床实验室标准化研究所(CLSI)标准进行判断,并对药敏试验结果进行数据分析。结果 65株沙门菌分离株除对头孢吡肟、头孢曲松、阿米卡星、头孢噻肟全部敏感外,对其余11种抗生素均有不同程度的耐药,其中氨苄西林耐药率最高为16.9%(11/65),其次为哌拉西林(13.8%,9/65)、四环素(13.8%,9/65)、卡那霉素(9.2%,6/65)和链霉素(7.7%,5/65)。在所有65株沙门菌分离株中,对1种抗生素耐药的菌株共11株,占16.9%(11/65),对2种抗生素耐药的菌株为1株,占1.5%(1/65),对3种及以上抗生素耐药的多重耐药株为7株,多重耐药率为10.8%(7/65)。结论 北京口岸进出口食品中分离的沙门菌对多种抗生素耐药。 相似文献
6.
目的 了解广西市售食品中沙门菌污染状况和特征,为减少污染和防控食源性疾病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2012—2017年从广西14个市采集14类市售食品共60 174份,其中生鲜类食品5 712份,即食食品54 462份,按照GB 4789.4—2010《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微生物学检验 沙门氏菌检验》方法进行沙门菌检验。结果 生鲜类食品中生肉及生肉制品、生水产品及其制品、速冻米面制品、鲜蛋类沙门菌检出率分别为10.3%(399/3 883)、6.2%(50/806)、0.5%(2/440)、0.0%(0/583),即食食品中熟肉制品、餐饮食品、生食蔬菜及其制品沙门菌检出率分别为0.6%(58/10 175)、0.3%(39/14 721)、1.0%(5/489),焙烤及油炸类食品、饮料、水果及其制品均为0.1%,熟蛋制品、豆制品、冷冻饮品、调味品均未检出。生肉及生肉制品共检出51种血清型,德尔卑沙门菌为优势血清型(16.2%,70/432),主要在生猪肉中检出。即食食品共检出32种血清型,德尔卑沙门菌为优势血清型(14.5%,11/76),主要在熟肉制品中检出。结论 生鲜类受沙门菌污染最严重的食品是生畜肉和生禽肉,即食食品受沙门菌污染较严重食品是凉拌类食品。应加强从农场到餐桌的食品安全防控,减少食源性疾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7.
2003-2010年山东省食源性沙门菌血清分型及药敏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2003—2010年山东省食源性沙门菌的血清型分布及耐药情况,为制定政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根据GB/T 4789—2008《食品卫生微生物学检验》方法进行沙门菌菌种鉴定和血清分型;采用临床实验室标准研究所(CLSI)推荐的微量肉汤稀释法进行药物敏感性试验和结果判读,确定耐药表型。结果 120株确定血清型沙门菌分属5个群(8个亚群)24个血清型,肠炎和德比沙门菌为最常见血清型。胥瓦增格隆、维也纳、布里丹、明斯特、乌赫利等9种血清型为2010年首次检出血清型。126株沙门菌对14种抗生素均有不同程度的耐药,萘啶酮酸的耐药率最高(61.90%),其次为四环素(33.33%)、氨苄青霉素(31.75%)、磺胺嘧啶(26.19%);而敏感性以头孢吡肟最高(5.37%),其次是阿米卡星(9.52%)、环丙沙星(10.32%)。结论山东省食源性沙门菌耐药形势严峻,应加强畜牧养殖业中抗生素使用的管理,从食物链的源头和动物食品生产过程中采取合理的干预措施,保障食品安全。 相似文献
8.
目的 了解开封市肉猪养殖屠宰加工过程中沙门菌的污染状况.方法 采集不同来源的养殖场猪混合粪便、成年猪肛拭子、胴体涂抹物、肠系膜淋巴结样本,共187份,按照GB 4789.4-2010进行沙门菌的分离和鉴定.结果 猪混合粪便沙门菌检出率为4.5%,肛拭子沙门菌的检出率为16.4%,胴体涂抹物沙门菌检出率为34.5%,肠系膜淋巴结沙门菌检出率为27.3%.不同季节的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阳性分离株分布于沙门菌的5个群,共14个血清型,以阿贡纳沙门菌和德尔卑沙门菌为主.结论 屠宰环节是沙门菌交叉污染的关键点,应采取综合措施,有效控制猪肉沙门菌污染. 相似文献
9.
了解开封市畜禽肉中沙门菌的污染状况及血清学分布,为沙门菌引起的食源性疾病的防控提供依据。方法 依据GB 4789.4—2010《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食品卫生微生物学检验方法》和2011年国家食源性疾病监测网监测方案,定期对开封市畜禽养殖场和屠宰场进行随机采样监测。结果 在691份样品中,沙门菌检出率为35.9%(248/691);分离出沙门菌253株,有17个血清型。结论 开封市生鸡肉和生猪肉不同程度受到沙门菌的污染,以生鸡肉污染最严重。应加强禽畜类养殖、屠宰加工等过程的卫生监管,减少食源性疾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温州市食品中沙门菌的污染状况,分析分离的沙门菌血清型分布、耐药性及脉冲场凝胶电泳(PFGE)分子分型特征。方法依据GB 4789.4—2016《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微生物学检验沙门氏菌检验》进行菌株分离鉴定及血清学分型,采用微量肉汤稀释法进行药敏试验,PFGE法进行分子分型。结果 6类食品2 039份样品中,37份样品检出沙门菌,检出率为1.8%,其中生禽肉和生畜肉检出率较高,分别为6.9%(20/290)和3.4%(10/290)。37株沙门菌分属16种血清型,居前三位分别为鼠伤寒沙门菌、德尔卑沙门菌和肠炎沙门菌。81.1%(30/37)的菌株对17种抗生素产生不同程度的耐药,呈现24种耐药谱,多重耐药率为56.8%(21/37)。PFGE图谱分为31种PFGE带型,呈多态性。结论沙门菌在温州市食品中存在一定的污染率,耐药情况形式严峻,PFGE图谱的聚集性与沙门菌的血清型有一定的联系,与耐药谱之间的关联性并不明确。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分析2020—2023年山东省烟台市肉与肉制品中食源性致病菌污染状况, 了解该市相关食品的安全情况。方法 依据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微生物学检验GB 4789系列标准和《山东省食品污染物和有害因素风险监测工作手册》要求, 对采集的肉与肉制品开展沙门氏菌、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弯曲菌、致泻大肠埃希氏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6种食源性致病菌的检测。结果 363份市售肉与肉制品中检出5种致病菌, 阳性菌株46株, 总体检出率12.67%。检出率最高的是沙门氏菌(10.48%), 其次为弯曲菌(1.97%)和金黄色葡萄球菌(1.33%), 未检出致泻大肠埃希氏菌。4种样本中致病菌检出率最高的是生禽肉(26.67%), 最低的是熟肉制品(2.35%)。调理肉制品中沙门氏菌检出率达20.00%。来自于农贸市场和网店的样本致病菌检出率较高(19.53%、22.22%)。第三季度沙门氏菌致病概率最高。结论 烟台市肉与肉制品存在不同程度食源性致病菌污染, 需重点关注生禽肉和散装调理肉制品, 尤其是来源于农贸市场和网店的产品, 必须加强相关的流通监管, 提升食品安全意识, 并采取措施减少散装肉制品在销售过程中的交叉污染风险, 以确保消费者的食品安全。 相似文献
12.
13.
Abstract: Rapid detection of Salmonella in foods is often limited by the high demand for the sensitivity of detection, poor physiological conditions of the target cells, and high concentration of background flora. In this study, the conditions of nonselective enrichment cultivation were modified in order to improve the quantitative detection of heat‐injured Salmonella in minced meat. The effect of the modifications on the recovery was observed by means of RNA‐based sandwich hybridization, which was adjusted for the quantification of Salmonella enterica 23S rRNA in crude cell extracts. The supplementation of buffered peptone water with the enzyme‐controlled substrate delivery system EnBase‐Flo® and ferrioxamine E was shown to improve the recovery of cells in both single strain cultures and in the presence of minced meat. The presented results can be used for the development of more efficient enrichment cultivation media for faster detection of food borne Salmonella. 相似文献
14.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食品行业的发展,食品安全问题频繁发生,成为人们的重点关注问题。食源性致病菌是造成食品安全问题的主要因素之一,使用可靠、快速、有效的检测方法对保证食品安全至关重要。现如今生物技术发展迅速,其在食品致病菌检测中的应用是当前的研究热点。本文综述了免疫学、生物学、生物传感器技术等基于生物技术在食品中致病菌的技术开发和应用研究进展,并提出双功能抗体在食品检测领域的研究前景,以期为食品致病菌的微生物快速检测与筛查技术提供方法以参考。 相似文献
15.
16.
Gloria Sánchez 《Comprehensive Reviews in Food Science and Food Safety》2015,14(6):771-784
Hepatitis A infection, caused by hepatitis A virus (HAV), is the leading cause of human viral hepatitis throughout the world and is mainly propagated via the fecal–oral route. Transnational outbreaks of food‐borne infections are reported with increasing frequency as a consequence of international food trade. Food‐borne outbreaks caused by HAV are mainly associated with bivalve molluscs, produce (soft fruits and leafy greens), and ready‐to‐eat meals. The purpose of this paper was to conduct a structured and systematic review of the published literature on the current state of knowledge regarding the stability of HAV in foods as well as the efficacy of food processing strategies and to identify and prioritize research gaps regarding practical and effective mechanisms to reduce HAV contamination of foods. In particular, processing and disinfection strategies for the 3 food categories have been compiled in this review, including common and emerging food technologies. Overall, most of these processes can improve food safety; however, from a commercial point of view, none of the methods can guarantee total HAV inactivation without affecting the organoleptic qualities of the food product.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分析我国市售冷冻肉糜制品中常见食源性致病菌污染状况。方法运用随机抽样原则,在具有代表性的流通和餐饮环节随机抽样采集冷冻肉糜制品样品共计3 905份,采用国标方法检测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沙门菌。结果在3 905份冷冻肉糜制品中,共检出阳性样品536份,三种致病菌的总检出率为13.73%,其中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检出率为5.71%(223/3 905),金黄色葡萄球菌检出率为8.32%(325/3 905),沙门菌为0.72%(28/3 905)。不同种类样品中,猪肉肉糜沙门菌检出率最高。散装冷冻肉糜制品沙门菌检出率高于预包装制品。经过统计分析,造成污染的主要原因:一是食品原材料污染;二是冷冻肉糜制品加工过程中污染,如加工步骤较多而质控不严格;三是冷冻肉糜制品运输过程污染,主要是难以保证冷链。结论我国市售冷冻肉糜制品存在致病菌污染,卫生状况有待提高。 相似文献
18.
双重PCR检测生鲜猪肉中大肠杆菌O157∶H7和沙门菌方法的建立与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建立生鲜猪肉中大肠杆菌和沙门菌的双重PCR检测方法,并初步调查生鲜猪肉中大肠杆菌和沙门菌的污染情况。方法以大肠杆菌O157∶H7 rfb E基因和沙门菌inv A基因为靶基因设计引物。通过对单个基因PCR和多重基因PCR扩增进行特异性、敏感性试验以及优化反应体系,建立快速检测大肠杆菌和沙门菌的双重PCR法。在郑州市不同地区的综合性超市、冷鲜肉专卖店和农贸市场随机抽检144份生鲜猪肉样品,分别进行了PCR检测和常规微生物学检验。结果建立的双重PCR方法特异性好,抗干扰能力强,灵敏度可达到10 pg/μl。在144份样品中检测出大肠杆菌的样品数为10份,检出率为6.94%;检出沙门菌的样品数为13份,检出率为9.03%;大肠杆菌和沙门菌同时检出的有2份,占总样品的1.39%。结论初步建立了同步、简便、快速、灵敏地检测生鲜猪肉中大肠杆菌、沙门菌的双重PCR方法;生鲜猪肉中存在致病菌的污染问题,将威胁到食品安全和人体健康,不容忽视。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