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目的了解河南省预包装食品营养标签、营养声称、营养成分功能声称的标示状况。方法采集预包装食品标签图片,建立数据库进行数据录入,依据国标判定其正确和规范性,用SPSS 17.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共调查9类1 031份预包装食品,标示营养标签的有970份,标示率为94.08%;进行营养声称的有49份,营养声称率为4.75%,声称频次较高的营养素是钙、铁、锌、膳食纤维、维生素。结论河南省预包装食品大部分都能按照《预包装食品营养标签通则》要求标示营养标签,但标示准确度和规范性还不够。有关部门应继续加强营养标签的监管和宣教工作。  相似文献   

2.
了解2013年1月1日正式实施GB 28050—2011《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预包装食品营养标签通则》(以下简称《通则》)后,唐山市超市预包装食品营养标签标示现况。方法 参考《通则》设计调查表,对唐山市某大型超市正在出售的全部七大类预包装食品营养标签标示内容进行调查,并按《通则》要求进行分析。结果 2013年调查国产预包装食品885种。营养标签总标示数为734种(82.9%)。各类食品中标示数(率)排在前三位的分别为饮料类50种(100%)、乳及乳制品80种(98.9%)、肉类制品98种(90.7%)。排在最后一位的是调料类123种(65.4%)。营养成分表中能量和核心营养素均标示的为718种(97.8%),其中形式全部规范的有696种(96.9%)。有营养标签的食品中,标示营养声称的食品数为78种(10.6%);其中标示规范的食品数为76种(97.4%),有营养成分功能声称的食品数为55种(7.5%),其中标示规范的食品数为53种(96.4%)。结论 目前《通则》在实践中得到了有效推广,各类食品营养标签中要求强制标示的内容标示率和规范率除调料类食品外均达到80%以上。  相似文献   

3.
预包装食品营养标签现况调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了解我国现有预包装食品营养成分表、营养声称和营养成分功能声称的标示现况。方法通过现场调查方法,在北京和上海大型超市用照相机拍照、抄写及购买的方式记录标签标识状况。结果输入计算机,用SPSS13.0进行统计分析。结果食品营养标签标示率为59.5%;核心营养成分营养素参考值(NRV%)的标示率按《食品营养标签管理规范》标识后超过50%;营养声称标示率为40%;营养成分功能声称标示率为16.9%;不同类食品间标示率存在较大差别;标识营养素的名称和单位不统一。结论与2008年《食品营养标签管理规范》发布前相比,预包装食品营养标签标示有所增加,但营养标签标识尚不规范,政府应加强食品营养标签的监督检查。  相似文献   

4.
杭州市超市内国产预包装食品营养标签标示现状调查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了解杭州市超市内预包装食品营养标签的标示现状。方法自行设计《预包装食品评价表》,抄录超市预包装食品的营养成分表、营养声称和营养成分功能声称,并判断其规范性。结果共调查国产预包装食品5390种,其中标有营养成分表、营养声称和营养成分功能声称的分别为1407种(26.1%)、653种(12.1%)、94种(1.7%)。营养成分表中能量、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和钠全部标示的预包装食品为605种(43.2%),标有营养成分参考值百分比的有557种(39.7%)。7种(7.2%)预包装食品的营养成分功能声称存在明示或暗示治疗疾病的问题。结论超市内预包装食品的营养标签的标示率较低,部分营养标签不符合规范,营养标签标示工作亟待加强,以便为大众营造健康的膳食营养环境。  相似文献   

5.
矿物质钠作为核心营养素之一,在我国GB 28050-2011《预包装食品营养标签通则》中已被列为强制标示的营养成分。本文通过阐述预包装食品营养标签中钠的标示要求,分析钠的标示常见问题及实例;同时对比GB 13432-2013《预包装特殊膳食用食品标签》与GB 28050-2011中钠的允许误差范围判定区别;总结钠的营养标签标示易错点及在保质期内钠含量的实测值超出允许误差范围所需关注情况。本研究有助于切实维护消费者利益,正确指导生产企业规范合理标示,同时建议进一步研究监管上如何科学合理评判婴幼儿特殊膳食食品标签钠的标识合规性。  相似文献   

6.
食品营养标签是指导消费者选择食品的有效工具,其规范的标示可以引导消费者合理选择食品,促进膳食营养平衡,保障人民身体健康。本文就我国预包装食品的营养标签法律法规及标准的要求,对营养标签如何正确标示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贵阳市市售预包装食品营养标签标示现况。方法在贵阳市10家超市,随机对9类食品用相机拍摄食品外包装及记录标签内容的方式,获取有关营养标签信息;调查资料用SPSS 17.0统计分析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调查预包装食品乳及乳制品、谷类制品、饮料类、豆制品、肉制品、调味品、零食小吃类、罐头及其他9类共572份,548份使用营养标签,标示率为95.8%;营养成分表标示不规范率为14.1%(77/548),营养声称标示不规范率为38.4%(28/73);主动标示率为18.6%(102/548),饮料类食品主动标示率最高(33.3%,18/54)。结论自《预包装食品营养标签通则》实施以来,预包装食品营养标签标示率明显提高,且更加规范。但仍有一些问题,预包装食品营养标签主动标示率较低,主动标示容易出现不规范现象。  相似文献   

8.
按照《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预包装食品标签通则》及《食品营养标签管理规范》的要求测定了19种预包装快餐食品的4种核心营养成分(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钠)及能量,并设计营养标签。快餐食品标示营养标签势在必行,可使消费者根据自身营养需求选择合适的食物,也可规范餐饮业生产行为,生产出健康、营养的美食。  相似文献   

9.
目的 了解市售预包装食品营养强化标签标识现状,为我国食品营养强化相关标准的修订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横断面调查方法,从GB 14880—2012《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营养强化剂使用标准》允许强化的食品类别中选取11类常见食品,随机采集市售预包装食品标签样品3 760份,分析每类食品中强化的营养素种类及其强化比例。结果 3 760份调查样品中共有489份样品进行了营养强化,总体强化率为13.0%,不同类别食品的营养强化情况差异较大,其中乳及乳制品、饮料类和粮食及粮食制品强化比例较高,分别为39.7%(160/403)、15.0%(151/1 006)和14.0%(76/542),110份调制乳粉样品全部进行了营养强化,远高于其他类别食品,而冷冻饮品、果泥、豆浆、胶基糖果、大米制品、杂粮粉及其制品等类别共计411份样品均未进行营养强化。从强化的营养素种类看,维生素A、D、E、B族以及钙、铁、锌等我国居民较缺乏的营养素在各类食品中的强化比例相对较高,磷、γ-亚麻酸、乳铁蛋白、酪蛋白磷酸肽等在各类食品中的强化比例较低。结论 我国市售预包装食品总体营养强化比例不容乐观,建议相关标准修订过程中应结合市场产品现状,对可强化的食品类别、允许添加的营养素种类等进行系统评估分析,以切实提高居民微量营养素摄入,并丰富市场产品和促进产业创新。  相似文献   

10.
目的:提升消费者认知度及信任度,引导消费者健康选择行为,构建基于交互可供性模型的预包装食品标签设计框架。方法:基于交互可供性双层结果模型及知信行实证,分析如何通过可供性帮助设计预包装食品营养标签以实现信息有效传达,提升标签的价值引导作用。结果:提出了增强消费者与食品营养标签的无意识交互意图影响、多途径提高消费者与食品营养标签的信息认知程度、构建消费者与食品营养标签的无意识公众观念机制,以及构建消费者价值认知交互模式4个方面的交互可供性设计策略。结论:交互可供性有助于探讨消费者与预包装食品营养标签相互依赖的实质下,提高预包装食品营养标签的实践价值,达到辅助引导消费者健康饮食的预期。  相似文献   

11.
冯吉 《肉类工业》2012,(10):39-41
对预包装肉制品营养标签的制作提出建议,帮助生产者正确进行营养信息的标注。严格按照标准规定,讨论预包装肉制品营养标签的制作要点。生产者应当全面把握、正确理解营养标签的有关标准和知识,为消费者提供准确的营养信息。  相似文献   

12.
目的 了解我国市售预包装食品中致敏原标示现状。方法 在我国26个省(自治区、直辖市)随机抽取市售18大类共计986份预包装食品,收集分析其致敏原标示信息,并采用ELISA法检测361份样品中乳类致敏原含量。结果 致敏原总体标示率为44.7%(441/986),除八大类致敏原外,芝麻标示率最高20.6%(91/441);在标示致敏原的样品中,61.9%(273/441)采用主要致敏原方式标示,76.4%(337/441)致敏原标示在配料表下方,93.4%(412/441)标示的字体未突出;乳类致敏原检测发现,80.3%(290/361)样品准确使用了致敏原标示,13.0%(47/361)含有隐蔽致敏原,6.6%(24/361)存在过度标示。结论 我国预包装食品致敏原总体标示情况较好,但存在一定的隐蔽致敏原风险以及预防性致敏原标示准确度较低的问题。  相似文献   

13.
各国预包装食品标签食品添加剂标示规定的对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食品添加剂的标示是食品标签的重要内容,为规范食品添加剂在预包装食品标签中的标示行为,本文就国内外预包装食品标签对食品添加剂标示的规定进行分析比较。  相似文献   

14.
餐厅菜单标示热量和其他营养信息是一种有效预防肥胖的措施,在创新食品环境和促进健康饮食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我国餐饮食品营养标识尚未普遍开展,其主要影响因素有推行力度不足、经营者意愿不强、基础数据不完善以及技术能力不足,本文期望为推进餐饮食品营养标识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5.
对中式菜品实施营养标签进行了可行性和必要性分析,并针对《餐饮业菜品营养标签规则》(征求意见稿)提出以下建议:中式菜品营养标签应该标注营养素计算方法;时营养成分数据进行认证;实行菜品标准化;建立营养条形码统一各种营养标签;规范营养成分标注单位;实行对宴席标注营养标签以促进合理配餐.菜品营养标签的提出及实施,可引导国民对食品的合理选择、提高公众营养健康水平、倡导绿色和健康的饮食习惯.  相似文献   

16.
美国是世界上营养标签起步早、类别多、制度比较完善的国家。本文基于营养事实标签以及心脏检查标志、指引星标签、NuVal评分标签、前面事实标签等包装正面(Front of package,FOP)标签概况总结美国营养标签发展特征发现,美国营养标签实施主体多元、适用性广,营养事实标签与FOP标签优势互补;营养标签电子信息化与国际化趋势显著。因此,结合我国营养标签实际情况,建议新增与营养健康密切相关的营养成分信息,为FOP标签设计提供支撑;加强中国居民膳食指南对营养标签的科普与使用推荐;完善生鲜农产品营养成分数据库,加快FOP标签在生鲜农产品的运用;通过政府监管与行业自律,构建企业FOP标签认证管理体系。  相似文献   

17.
食品包装正面(food front of package, FOP)标签系统作为当前的全球趋势, 是许多国家减少营养慢性疾病, 提高国民健康的技术与管理手段。2019年我国将FOP标签系统列为健康中国行动计划, 开展文献回顾对指导我国研究和实践尤为必要。FOP标签系统是一个复杂系统工程, 涉及政府、生产者、消费者等利益群体, 当前尚缺乏从政府层面评估标签系统实施效果和从生产者视角分析标签改进食品配方的作用以及消费者标签格式偏好的分析。本文对标签认知、理解、使用行为及其影响因素、效果评估、不同类型FOP标签对消费者选购健康食品影响、不同标签内容与格式对消费者选购健康食品影响等方面进行了综述, 以期给标签系统实施提供决策支撑。  相似文献   

18.
预包装食品标签是生产经营者向消费者及国家监管部门传递食品信息的说明性标识,是消费者选择食品和监管机构判断食品安全性的重要依据。本文对北京春播科技有限公司2017-2019年度预包装食品标签审核情况进行汇总,并结合GB 7718-2011的规定,对预包装食品标签审核中常见的不合格标签及不合格标签出现的原因进行分析。本研究旨在为食品生产企业进一步提升食品标签规范制作水平提供参考,并提高消费者对食品规范标签的认知,引导消费者理性购买标签合格及安全健康的食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