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主要探讨应用氢化物发生-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食品添加剂硫酸铝钾中铅含量的方法和技术.在实验条件下利用氢化物发生-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方法线性范围为0~8μg/L,相关系数r=0.9998,检测限为0.08363μg/L,低、中、高3个浓度相对标准偏差分别为2.7%、2.3%、2.0%,回收率为95.0%~109.5%.结果表明用该法测定硫酸铝钾铅含量回收率高,方法简单,灵敏度高,可操作性强,是测定硫酸铝钾中铅含量的可靠方法.  相似文献   

2.
铅作为对人体有害的重金属元素之一,是食品及食品添加剂中重要的检测项目。本实验主要研究氢化物原子吸收光谱法(HG-AAS)测定碳酸钙中铅含量的分析方法。在适当的实验条件下,方法线性范围为0 10μg/L,相关系数r=0.9998,检出限为0.08363μg/L,回收率为96.8%100.5%,结果表明用该方法测定碳酸钙中铅含量灵敏度高,回收率较好,操作简单,是定量测定碳酸钙中铅含量的可靠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3.
目的建立羧基麦芽糖铁中铅和砷含量测定的方法。方法采用微波消解法处理样品,石墨炉原子吸收光谱法(GTA-AAS)标准加入法测定铅含量,氢化物发生-原子吸收光谱法(HG-AAS)测定砷含量。结果铅浓度在5.0~50.0μg/L,砷浓度在1.0~10.0μg/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相关系数分别为0.9999,0.9998;铅检出限为0.68μg/L,砷检出限为0.1μg/L;铅测定精密度RSD为3.91%,砷测定精密度RSD为4.31%;铅回收率96.8%~101.3%,砷回收率95.8%~98.9%。结论该测定方法准确、灵敏度高,适用于含铁量高的营养品中重金属元素的检测。  相似文献   

4.
氢化物发生-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酱油中铅含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氢化物发生-原子吸收光谱法(HG-AAS)测定酱油中铅含量的分析方法,并对实验条件及测定的干扰情况进行了讨论;同时探索一种新的样品前处理方式,解决了HG-AAS法测定微量元素时,采用干灰化法后如何使样品溶液的酸度与标准系列溶液的酸度保持一致的问题.方法的特征浓度为0.32/μg/L,检出限为0.12μg/L,样品加标回收率为92.8%~99.2%.用该方法测定铅具有灵敏度高、精密度好、操作简单等优点,适合酱油中微量铅的快速测定.  相似文献   

5.
目的 建立固相萃取柱脱盐—石墨炉原子吸收法测定酱油中铅的方法.方法 酱油经微波消解后,消解液用乙酸铵调节至pH≈5.5,过经用5 ml 1 mol/L乙酸铵活化后的DigiSEP-Blue柱,将被测元素铅吸附与基体中高盐分离,再分别用8 ml 2 mol/L硝酸、2 ml纯水洗脱,应用石墨炉原子吸收法测定洗脱液中铅含量.结果 用固相萃取柱可将酱油中98%以上的钠盐与被测元素铅分离,消除了石墨炉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测定铅时的基体干扰.低、高两个铅浓度(10和30 ng/ml)的加标平均回收率(n=7)分别为91.3% ~95.1%,97.9%~98.6%,相对标准偏差为2.1% ~7.0%,检出限为1.33 ng/g.结论方法准确、灵敏度高,适于高盐样品酱油中铅含量的测定.  相似文献   

6.
采用干法灰化法消解样品,石墨炉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苹果汁中铅含量.依据GB5009.12-2010食品中铅的测定,对仪器的工作条件进行了探讨,以磷酸氢二氨做基体改进剂,在最佳实验条件下对苹果汁进行测定,测得苹果汁中铅含量为:0.072mg/kg.加标回收率为:94.36~98.65%.  相似文献   

7.
建立了用微波消解样品、氢化物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豆豉中重金属铅的方法。研究了消解试剂、消解温度和消解时间对样品消解效果的影响,优化了氢化物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铅的条件。在选定的实验条件下,铅的线性方程为:C=73.15A-0.958,r=0.998,表明铅溶液在0~20μg/L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方法检出限为0.08μg/L(S/N=3)。加标平均回收率为93.4%~95.8%,相对标准偏差为4.50%~6.25%(n=6)。该方法灵敏度高、操作简单,在实际测定中取得满意结果。  相似文献   

8.
食品级碳酸钙已被广泛应用于现代生活食品和医药行业,在食品生产过程中,添加碳酸钙的同时,其中所含的有害元素铅会对产品产生污染,因此,有必要对该类元素进行检验并有效监控.采用氢化物发生-原子吸收光谱法(HG-AAS)测定食品添加剂碳酸钙中铅含量,并对实验条件、测定的干扰情况及样品的前处理方式进行了讨论.在该方法条件下,样品中铅通过生成气态氢化物与基体分离并得到富集,消除了基体组分的干扰,提高了测定结果的准确度和灵敏度.通过实验比较,选择0.1%0.3%(v/v)盐酸溶液作为控制体系的适宜酸度.方法的特征浓度为0.32μg/L,检出限为0.12μg/L,样品测定的相对标准偏差为1.39%3.40%(n=11),加标回收率为94.8%104.3%.  相似文献   

9.
建立了食品添加剂磷酸氢镁中铅含量的测定方法.样品经盐酸溶液溶解后,用吡咯烷二硫代氨基甲酸铵(APDC)络合试液中的铅,经三氯甲烷萃取后,采用火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进行测定.方法检出限为0.05mg/kg,在0~20 mg/L范围内线性良好,相对标准偏差为2.0%~5.0%,加标回收率为95%~105%.实验证明,该方法具有准确度高、精密度好、检出限低的特点.  相似文献   

10.
离子选择性电极测定彩麦中铅含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铅离子选择性电极,以1 mol/L的NaNO3溶液、pH5.0的HAc-NaAc缓冲液和质量分数为5%的VC溶液为总离子强度调节缓冲剂,采用浓度直读法测定彩麦中铅含量.实验结果表明,检测限为1×10-7mol/L,加标回收率为92.0%~105.7%,相对标准偏差为4.58%~5.74%,与石墨炉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结果进行对照比较,本方法简便、快速、灵敏度高、抗干扰能力强、重现性好,可应用于食品、医药、化工等行业铅含量的测定.  相似文献   

11.
食品添加剂是现代食品工业的重要组成部分,虽然我国食品添加剂相关法律、法规、标准较为完善,但监督检查发现餐饮环节食品添加剂使用依然存在一定的问题,包括食品添加剂采购管理制度不落实、贮藏不规范、使用没有制定管理规范、从业人员正确使用添加剂知识欠缺等。根据《广东省食品安全条例》第二十九条规定,餐饮服务允许使用的食品添加剂品种和用量由省级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会同省级卫生行政部门制定、公布并适时调整。基于上述原因,省级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非常有必要牵头针对餐饮服务环节食品添加剂使用管理开展研究,以规范餐饮服务提供者正确、合理使用食品添加剂。本文分析餐饮环节使用食品添加剂存在的问题,掌握餐饮环节食品添加剂使用监管现状,了解当前餐饮环节食品添加剂监管措施,为制定餐饮环节食品添加剂使用管理规范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食品添加剂在食品行业中占有重要地位,它的使用直接关系着食品的性能与安全,因而食品添加剂安全监管体制在整个社会法制体系中占有重要的地位。美国联邦食品、药品和化妆品法规定,只有经过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评价和公布的食品添加剂才能生产和在食品中使用。本文综述了美国食品添加剂的法律法规及监管体系。美国十分重视对食品添加剂的法律法规体系建设,并形成了严格、规范、有效的监管,其中有些经验对我国完善食品添加剂管理法规和监管体系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3.
食品添加剂在食品行业中占有重要地位,但其使用不当很有可能会对人体造成损害甚至对人的生命造成威胁,所以在食品添加剂的使用中应通过法律进行严格的监督和管理。食品添加剂的管理体制在整个社会法制体系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欧盟关于食品添加剂的相关法律制度及其他配套制度体系的规定十分详细,并且具有很高的实践价值与社会现实意义。本文主要综述了欧盟关于食品添加剂的法律法规及监管体系,其有效的管理措施对于我国食品添加剂管理法规和监管体系的完善具有重要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4.
食品添加剂在食品行业中占有十分重要地位,它的使用直接关系着食品的性能与安全,因而应通过相关法律法规对食品添加剂的使用进行严格的监督和管理。尤其是2015年5月24日正式实施的GB 2760-2014标准,可以直接反映出我国相关部门对食品添加剂的重视。本文分别从概念、分类、编码、使用品种、范围和限量等方面对欧盟与中国食品添加剂的法规标准进行对比分析,发现我国相关法律制度的不足。欧盟食品添加剂的相关法律法规及其配套制度体系十分完善,其统一的食品添加剂清单、详细的添加剂清单编码、监管程序以及较为健全的监督机制,保障了食品的安全供应,从而保护了消费者的生命健康以及其他合法利益。这对于我国的食品添加剂的监管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5.
分析了导致添加剂违规使用问题屡屡发生的多种原因,重点提出推广实施针对食品安全的ISO22000食品安全标准,规范添加剂的使用以保证食品安全。  相似文献   

16.
Food preservative additives are natural or synthetic substances which delay degradation in foods caused by microbial growth, enzyme activity, and oxidation. Until recently, the use of synthetic additives in food was more common. However, synthetic additives have not been widely accepted by consumers in recent years due to their assumed adverse effects on their health. Therefore, the tendency of consumers to natural additives is increasing day-by-day. Seafood is an easily perishable food due to its chemical composition. Immediately after harvest, changes in odor, taste, and texture in fishery products can be noticed. For this reason, measures to protect the product must be taken immediately after harvest or catching. Various preservation methods have been developed. In addition to various technological methods, preservative additives are used in fresh or processed seafood as well as in other foods. This review focuses on novel natural preservatives from different sources such as plants, bacteria, fungi, animals and algae, and their use in seafood to protect quality and prolong shelf life. © 2018 Society of Chemical Industry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介绍了我国食品添加剂食品安全国家标准体系的构成,主要分为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食品添加剂质量规格标准、食品添加剂的标签标识标准三部分;介绍了每部分现行有效的食品安全国家标准的状况及主要内容;在与CAC、欧盟、日本、美国、澳新等国际组织、国家、地区相关标准体系对比的基础上,分析了我国食品添加剂食品安全国家标准体系的特点及存在的问题,并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关解决建议。  相似文献   

18.
Consumers express concerns about chemicals in their diet. We hypothesized that general positive and negative attitudes toward synthetic chemicals and dose-response insensitivity influence consumers’ risk perceptions of chemicals in food and preference for natural food. We expected gender differences in these domains. Data was taken from a postal survey. Structural equation modeling was used to test our hypotheses. Positive attitudes toward chemicals were correlated negatively, and dose-response insensitivity was correlated positively, with risk perceptions of chemicals in food. Risk perceptions of chemicals in food were positively correlated with preference for natural food. For all variables, gender differences were observed. Our findings show that general attitudes toward chemicals influence perceptions in the food context. Consumers’ dose-response insensitivity might lead to an inappropriate perception of exposure hazards. Contaminants and additives in food are perceived differently according to their origin. Women are more sensitive than men to chemical exposure hazards.  相似文献   

19.
食品中铝的分析方法改进及在风险监测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对测定食品中铝的国标分析方法进行改进、整合,为研制新的食品安全标准方法提供依据。开展广东各地面制食品中铝含量调查,为评估我省居民膳食暴露量及规范含铝添加剂使用提供依据。方法对GB/T 5009.182—2003中的消解和显色体系进行改进,用于监测添加含铝膨松剂的面制食品,同时采用GB/T 23374—2009和石墨炉原子吸收法测定各类食品中铝的本底值。结果 2006—2010年在全省城乡各地的超级市场、副食品商店、个体零售店采集各种面制食品2 369份。检测结果表明油条、油饼等油炸食品,馒头、包子等蒸制食品以及面包等烘烤食品中铝含量中位值分别为321.0、201.0和26.2 mg/kg,对照GB 2760—2011,以上3种面制食品中铝含量合格率分别为18.5%、31.6%和95.2%。结论建议将GB/T 5009.182—2003和GB/T 23374—2009合并,增加石墨炉原子吸收法,研制新的《食品中铝的测定》食品安全国家标准。连续5年的监测表明,广东省油炸和蒸制面制食品中铝超标问题较为普遍,FAO/WHO 2006年提出铝的每周耐受摄入量(PTWI)为1 mg/kg BW,按此评估,广东省居民食用面制食品摄入铝对健康可能造成危害的问题应引起关注。  相似文献   

20.
<正> 目前,各国对食品添加剂的种类、质量指标、用途和限量等都有明确的法典规定。在我国,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卫生法(1995)是惟一一部对食品添加剂及其生产使用过程中有关卫生和安全问题做出规定的国家法律。卫生部于2002年发布的食品添加剂卫生管理办法对食品添加剂企业的审批和监管等作了具体的规定。GB 2760-1996这个国家强制性标准,对我国允许使用的食品添加剂规定了用途和限量,在1977年首次发布,以后每年都在不断的更新与完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