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通过测量火电机组风道的风量,可以实现精确的风量管理,达到节能减排的目的。在本文中,通过对大截面风道风量测量问题的研究,分析了大截面风道风量测量的特点,利用有限元理论,对风道流场进行了数值分析,结合火力发电锅炉机组风量测量的实际应用,得出了热式气体质量流量计适合大截面风道风量测量的结论。  相似文献   

2.
针对GB50189现行2015版实施以来,部分检测人员因部分地方标准未及时修订对风道系统单位风量耗功率限值存在误用的问题进行了介绍,并对工程现场风道系统耗功率测量方式、风机不同控制形式下的测量仪器选用以及风道系统单位风量耗功率计算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3.
风机变速控制风量的节能分析沈阳市辽中化工总厂何华风机运行中风量的调节一般是由电动执行器来控制风道中风门档板的开度来实现的。但是调节风门档板开度,实际上是在不改变电机转速的情况下,加大了风道阻力。若能靠改变电机转速来改变风量大小,则可大大降低电机能耗,...  相似文献   

4.
上海化纤六厂拥有一台SHL6.5—13锅炉,燃烧方式是采用链片式炉排,炉排下设有五个风室,均为单测进风。总风道布置在运转层上面,总风道进风口位于第二风室位置上。总风道尺寸为400×400;分风管300×200,小风门结构挡板为平行锅炉横向的左右开启。该锅炉运行至今已有五年,长期来一直存在着火床明显偏烧,燃烧不良,炉排间隙较大达到15mm左右,进风不均匀,侧密封漏风严重。各风室进风量不能按燃烧要求而调节等等现  相似文献   

5.
范晓颖  赵威  米晓冬 《节能》2019,(9):83-85
针对350 MW机组锅炉矩形热二次风道钢材耗量大、初投资高的问题,结合沧州运东2×350 MW热电联产工程,对热二次风道进行设计优化,替代常规矩形风道,工程实现了圆形热二次风道的设计,使钢材耗量明显减少,节省了初投资。  相似文献   

6.
结合某1 000 MW侧煤仓布置机组,针对大容量超超临界机组热一次风道风压高、风量大的特点,将风道设计过程中遇到风道布置问题、补偿器盲板力问题、风道壁厚选择问题进行了总结分析,为超超临界机组热风道设计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7.
由于某些锅炉房的具体情况,送风机距离炉主机较远;而此时若采用地上金属送风风道,会造成地面障碍等诸多不例,采用地下金属风道会有腐蚀问题;而采用砖砌水泥抹面地下暗沟作为送风风道,沿程风阻大,风机电耗高。用直埋式缸瓦管作为送风风道,可有效解决上述诸问题。  相似文献   

8.
为解决某1 000 MW燃煤机组中速磨煤机入口圆形风道一次风量测量不准确、表盘风量波动异常大及风门调节特性较差的问题,在冷热风混合点处加装冷风气流均布器,加强冷热一次风的混合,在混合风道后、一次风测量元件的上方布置多孔板,对混合风起到整流作用,提高测量元件截面处流场稳定性。改造后的性能试验表明:测量元件截面的速度相对标准偏差(CV)为2.5%~3.3%,温度相对标准偏差为1.3%~2.1%,为测风元件提供了良好的外部流场环境;测风装置不同工况下的风量系数最大偏差低于1.5%,风量测量装置的线性极佳。稳态下,磨煤机入口一次风量的波动在±3 t/h以内,在线风量测量稳态特性非常好;在线一次风量及入口风温变化趋势与热一次风门开度始终保持一致,不存在反向的问题;入口一次风量、入口风温与热一次风门几乎同步发生变化,响应时间无明显滞后,跟踪响应特性良好。  相似文献   

9.
CKD7B型机车风机风道的优化设计与流场数值模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大连机车车辆有限公司出口缅甸的CKD7B型机车的风机以及风道流场进行了数值仿真。结果表明,原风道结构设计,特别是隔板位置不尽合理,不同程度地存在出风量和风压不均匀情况,无法满足设计要求。针对这种情况,对原始设计进行了反复优化,经多方案对比,得到了通风性能优良、风阻小和各风道风量、风压值满足设计要求的风道结构和隔板位置。  相似文献   

10.
由于锅炉冷风道的道体结构设计不当,造成高能湍流脉动气体在风道内流速分布不均,产生大范围回流的漩涡扰动,导致道体振动。通过流场仿真研究,提出在风道内布置"井"字隔板装置,通过仿真研究,加装"井"字隔板后的风道内气体流速分布均匀程度得到较大改善,认为该方案如在实际工程中实施,可以较好地改善风道内气流分布均匀性和消除道体振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1.
针对某动车组机车牵引电机通风机风道布风要求,利用Fluent软件,对通风道进行CFD数值仿真及优化分析。在满足机车复杂空间要求的前提下,确保风道3个出风口冷却风流量均匀,风阻小,并优化设计风道结构、内导流板和隔板布置。  相似文献   

12.
采用有限元数值计算方法分析了矩形和圆形烟风道在强度方面的特点,在考虑自重和内压载荷的情况下比较了二者在加固肋选型上异同。结果发现,内压载荷对应力和形变的影响较小;对于矩形烟风道,加固肋间距应尽量避免过大,以确保道体有足够的强度和刚度,且随着道体尺度增大,单纯使用横向加固肋无法满足强度要求;对于圆形烟风道,可以选用较大的加固肋间距和较低的加固肋规格,即便对于大直径烟风道也无须设计纵向加固肋就可以满足工程常用的设计要求。  相似文献   

13.
为了进一步提升太阳能空气集热器的集热效率,文章在单风道折形折流板空气集热器的基础上,提出了双风道折形折流板式空气集热器,通过在集热器中加入回风通道,并按照一定的比例将新风和回风进行配比,以增加集热器的热利用率。研究结果表明,双风道折形折流板式空气集热器的集热效率高于单风道折形折流板空气集热器,双风道折形折流板式空气集热器的压损系数低于单风道折形折流板式空气集热器;随着进口温度逐渐升高,两种空气集热器的集热效率均逐渐下降,单风道折形折流板式空气集热器全新风和全回风集热效率分别为53.35%,49.17%;在全新风工况下,双风道折形折流板式空气集热器的集热效率最高,为59.89%,在全回风工况下,双风道折形折流板式空气集热器的集热效率最低为59.09%;随着进口风速逐渐增大,双风道折形折流板式空气集热器的集热效率和压力损失均逐渐上升,该集热器的最高集热效率为70.49%;冬季,当太阳能空气供暖系统的进口风速为0.3 m/s时,室内的舒适度最佳。  相似文献   

14.
基于CFD分析的车辆冷却风道综合性能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优化车辆冷却风道,提出了基于计算流体力学(CFD)分析的车辆冷却风道综合性能评价方法,建立了风道CFD模型并对模型精度进行了试验验证,确定了由CFD分析可获得的风道总压降、散热器压降、风扇消耗功率和排气百叶窗出口温度作为风道综合性能评价指标,应用隶属度线性加权规划法建立了评价模型。实例应用显示,在动力舱空间尺寸允许并保证满足设计散热量的前提下,增大散热器芯体的宽度和长度、蜗壳出口高度和侧出口高度、排气百叶窗尺寸和减少进气百叶窗叶片,可以使冷却风道的综合性能得到提高。  相似文献   

15.
吴晔  赵哲身  刘冰 《节能技术》2006,24(6):487-490
变风量空调系统优化节能控制的一个要素是空调系统的风道分布参数的变化规律。通过对风道实测数据的分析,建立了风道分布参数实时变化的神经网络辨识模型和现代回归辨识模型,并研究它们和周围影响因素的关系,同时借用暖通空调专业仿真软件HVACSIM 进行系统仿真,对两者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HVACSIM 可以仿真相对复杂的大系统,而系统辨识的精度较高。  相似文献   

16.
分析讨论了电站锅炉烟风道的空气和烟气流动以及数值模拟方法在烟风道设计优化中的应用。燃烧系统风道设计能否保证空气分布平均一致,决定了燃烧器是否在设计条件下运行,从而决定了NOx排放水平和燃烧效率。SCR(Selective Catalytic Rednction)系统中烟道的设计能否确保进入SCR的烟气流场的均匀性,决定了SCR系统运行的效率和安全。数值模拟的方法能够分析烟风道内的流动情况,为优化改进烟风道的气流分配提供了设计和分析工具。通过实例说明数值模拟方法在锅炉风箱和SCR烟道改进优化实践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7.
磨煤机石子煤量大、排放不及时、进而一次风道积存石子煤、导致一次风入口通流面积减小、一次风室结焦,石子煤刮板、下裙罩磨损严重,石子煤通过内气封、缝隙气封两道防线外漏,密封环磨损严重。针对以上问题进行了原因分析,并提出了具体的改造措施,如下裙罩改造、内气封环改造、外缝隙气封改造、一次风道改造、叶轮装置改造。  相似文献   

18.
电站锅炉烟风道系统中,各种风门是保证锅炉有效运行的重要部件。合理设计和布置挡板风门能保证锅炉的安全、经济、有效运行。主要介绍电站锅炉中所用的挡板风门的特点,关闭挡板风门和调节挡板风门的结构,控制原理。对在具体应用中涉及到的对驱动挡板风门所需的扭矩计算,以及调节挡板风门的调节特性图也做了详细的介绍。  相似文献   

19.
以125 MW空冷汽轮发电机转子为研究对象,建立了转子径向通风系统的冷却介质流量分配离散模型,并应用该模型对125 MW空冷汽轮发电机转子径向通风系统进行了结构优化,分析了副槽结构、转子槽楔出风口面积对转子径向风道流量分配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相同入口流量下,副槽截面积越大,径向风道流量偏差越小;转子槽楔出风口面积越小,径向风道流量偏差越小;采用变转子副槽结构及变转子槽楔出风口面积均可使径向风道流量偏差减小.  相似文献   

20.
针对转子高速转动的特点,分析了转子风道气体运动状态,建立了数值计算模型.分析结果表明,转子风道气体运动是由风扇和转子高速转动共同作用的结果,以吸入式空冷汽轮发电机通风结构为例,转子以3 000 r/min转速绕轴高速转动可以使风道中进风量由0.14 kg/s增加到0.21 kg/s,必须考虑转子转动对风道中气体运动的影响;粘性模型应选择无粘,相同条件下转子风道出口风速模型试验和数值模拟结果对比表明,数值模拟结果符合工程实际.转子风道中气体运动流场合理计算模型应为:以吸入式风扇和转子风道进口为进出口边界条件,流体边界条件考虑转子转动,墙边界条件中反映管壁表面粗糙度的相对粗糙度系数和常量分别取为k~+_s=500~1000和C_(ks)=1.0,粘性模型选择无粘,可用此计算模型对空冷汽轮发电机转子风道中气体运动流场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