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3.
吴淞江是太湖流域通至上海的一条重要航道。全长125公里。今日的河道形成两端狭中段宽的特殊形态,乃是长期自然演变及人为治理的结果。在唐末以前,它源出吴江县以南的太湖口,下游在今上海市区的原虬江道入海,当时河口宽达10公里。北宋时期由于吴江修筑了长桥,阻拦了太湖下泄的水量,下游由于潮汐倒灌,日益淤浅,以后曾不断进行治理。当时河口已到达南跄浦口,此口在南宋初期淤没。南宋中期由于修建了里护扩,阻断了东江下游出口,迫使浙江北部平原的水流均汇入黄浦,使黄浦日益增大,但它仍为吴淞江的支流。明清时期,吴淞江上源太湖口逐渐浅狭,遂以瓜泾口为正源。明代中叶下游引入今道,成为黄浦江的支流。清代初期下游曾修建老闸及新闸,中期又开凿黄渡越河,遂形成今日的全部河道。 相似文献
4.
5.
6.
7.
8.
9.
10.
吴淞江工程是国务院批复的《太湖流域综合规划》等文件确定的流域综合治理工程.通过工程线路方案研究,划定规划保留区,预留了吴淞江今后拓浚空间,利于地方经济社会据此进行更好的规划布局,促进经济社会和谐、健康、可持续发展;分析了航道治理与吴淞江规划治理之间的关系,提出了交通航运和水利有效结合、避免工程重复投资的措施和建议. 相似文献
11.
12.
《水利发展研究》2017,(5)
嘉宝北片地处太湖流域东缘,行政分区主要包括上海市嘉定、宝山两个区,境内地势平坦,易受热带风暴、地区暴雨、天文大潮、上游太湖流域洪水下泄过境等因素影响,洪涝灾害频发,在2012年海葵台风、2013年菲特台风以及2015年暴雨期间,区域受灾严重。开通吴淞江工程,拓浚蕰藻浜,新开罗蕴河,连接新川沙河,既可以承泄太湖流域上游洪水,又可以承泄区域涝水,对太湖流域行洪和嘉宝北片排涝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文章在分析嘉宝北片防洪排涝形势基础上,提出通过扩大通江河道引排能力、合理安排北排浏河能力、充分发挥蕰藻浜的排水作用、增加水面率和理清河湖水系等措施进一步完善嘉宝北片排水格局,重点分析吴淞江工程对流域行洪和区域排涝效果,以期为区域治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堤防工程作为吴淞江(江苏段)整治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施工质量对工程的最终实施效果影响较大。研究堤防工程的施工方案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结合工程项目的实际情况,从取土开挖、土方填筑、特殊情况处理3个方面对堤防工程施工技术进行分析,在施工过程中需要严格按照施工工艺要求进行施工以保证工程施工质量,提高工程实施效果。研究结果可为类似工程施工及监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15.
16.
近年来随着城市建设的快速发展,工程弃土的处置成为一个比较共性且棘手的难题。考虑到吴淞江江苏段部分河段现状河道断面较大,文章以不影响行洪能力、航运安全为前提,对水域开阔段的河道断面进行优化设计研究。经分析,河道浚深+浅滩塑形方案,可进一步消减河道疏浚的多余土方,相应减少土地资源的占用、节省工程投资,同时构建了河道两侧水下多元化的滩区地貌,为河道动植物提供良好的生存空间和栖息场所,更为后期打造吴淞江生态廊道提供了有利地形条件,具有良好的生态、社会、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7.
18.
论述了环保疏浚的技术要求和特点,以安徽巢湖环保疏浚工程实例,介绍了环保疏浚的方法及应用。通过分析国内外环保疏浚设备的研究方向和进展,提出绞吸式挖泥船环保功能改造及挖泥机具可互换的连接方式,以及环保绞刀设计的基本要求。 相似文献
19.
吴淞站是黄浦江入长江口重要的水文站,吴淞站的潮位预报对于太湖流域防洪及水资源配置工作具有重要的意义,也是上海市城市防洪的重要基础工作之一。文中首先对吴淞潮位站进行固定分潮的调和分析,再根据潮汐资料推求各分潮的调和常数,从而得到天文潮的预报方程。验证结果表明,预报方程具有精度高、速度快、简便实用等优点,适合于上海市吴淞站天文潮的推算。 相似文献
20.
1 1949年以前的吴淞高程系统
1.1吴淞高程系统的形成
元代郭守敬“尝以海平面较京师至汴梁地形高下之差”,第一次提出了“海拔”的概念,也是“尝以海平面”为基准建立高程系统的理论与实践之始。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