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淮河流域限制排污总量意见及对策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炎斋  吴培任 《治淮》2005,(10):6-8
淮河流域是我国水资源短缺地区,多年平均水资源总量为799亿m3,占全国2.8%,而承载的人口和耕地面积分别占全国的13.1%和11.7%,粮食产量占全国16.1%.由于淮河流域人口密度大,产业结构不合理以及低承载能力的水资源条件,使得淮河流域水资源供需矛盾和水污染问题突出,已成为制约流域经济社会健康发展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2.
一、淮河流域水资源特性与开发利用存在的主要问题 1、淮河流域水资源特性 降水径流时空分布不均,年际变化剧烈。淮河流域地处我国南北气候的过渡带,天气变化剧烈,水资源时空分布极不均匀。全流域多年平均降水量为888.3mm,呈现南部大于北部,同纬度山区大于平原,沿海大于内陆的规律;多年平均径流深为231mm,时空分布非均匀性更甚于降水,南部达1000mm,北部仅50~  相似文献   

3.
淮河流域水资源特性及可持续利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淮河流域是我国重要的商品粮、棉、油生产基地,实现淮河流域水资源可持续利用,对促进我国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建国以来,淮河流域水资源综合开发治理取得了巨大成就,促进了流域经济的持续稳定发展。同时,也存在一些问题,如防洪能力普遍较低,水资源开发程度不高、部分地区水土流失加剧、水污染严重等。为实现淮河流域可持续发展,应加强水资源管理,采取有力措施控制洪涝灾害,防治水体污染,广辟水源,增加水资源量,持续发展灌溉、供水,加强资源保护、全面实施取水许可制度,推进水利产业化进程。  相似文献   

4.
本文以淮河流域为例,简述了流域水资源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的关系及前者在后者中所起的作用;并指出:在淮河流域由于水资源紧缺和污染严重,已严重制约了流域经济的发展,因此搞好水资源保护工作显得尤为重要。保护好水资源将会为下个世纪流域可持续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5.
淮河流域水资源问题及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分析了淮河流域当前存在的水资源量严重不足、水质污染严重、流域水资源调蓄能力差、外调水供水范围小和生态危机突出等主要水资源问题,针对流域实际,提出了以水资源可持续利用,促进流域经济社会和生态环境协调发展的六大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6.
介绍了人水和谐的内涵及本质,分析了淮河流域水资源管理现状及特点,提出尊重自然与发挥主观能动性相结合,科学解决流域水资源管理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同时,作为流域机构要切实履行好职责,进一步创新治水制度,以水权市场调节流域水资源配置和需求之间的矛盾,以水务市场调节水务事业的市场运作,最终实现以淮河流域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保障流域内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管理目标。  相似文献   

7.
淮河流域水资源问题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淮河流域地处我国南北过渡带,极易产生极端天气系统,流域洪涝灾害频繁,水资源时空分布极不均匀,人均水资源拥有量不足全国人均的四分之一,属我国水资源相对短缺地区。为更好利用水资源、保护淮河生态健康,支撑流域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在充分认识流域水资源及其特点和存在问题的基础上,合理配置2030年流域水资源、提出了水资源利用红线指标和水资源保障对策。  相似文献   

8.
《水利发展研究》2007,7(2):65-65
记者在安徽沿淮流域部分城市采访中了解到,由于沿淮城市社会经济的发展,特别是工业化进程的推进,沿淮城市水资源供需矛盾日益突出,水资源危机已逐步显现。专家指出,沿淮地区高耗水高污染企业还将陆续上马,淮河流域将处于“水资源短缺——高耗水、高污染——水资源更加短缺”的恶性循环中,如果不及时对流域水资源进行科学分配管理,开发与保护并重,任由水资源继续透支,将给流域经济、环境带来难以估量的损失。  相似文献   

9.
在调查总结了淮河流域水资源工程体系建设成就的基础上,分析了水资源现状和存在的问 题,围绕全流域水资源配置和管理,提出增加洪水资源和再生水利用,新建和扩建水资源拦蓄工程及 跨流域跨区域调水工程,提高供水能力,实行区域用水总量控制制度,进一步加强水资源及水环境重 大问题的研究等建议,以便为淮河流域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提供技术支撑与保障。  相似文献   

10.
安徽省水资源现状与新时期研究重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袁田琴  孙龙  李瑞 《治淮》2009,(11):15-16
一、安徽省水资源分布及面临的水问题 (一)水资源分布及特点 安徽省位于钱塘江上游、淮河中游、长江下游,国土面积13.94万km2,淮河、长江的横贯将全省划分为淮北、江淮和江南三大区域,全省年平均降水量800~1800mm.受季风和地形影响,地区间降水量差异明显,由南向北递减,山区大于平原和丘陵区.全省水资源总量716.26亿m3,人均和亩均水资源占有量分别为1118.0m3和801.0m3,其中淮河流域人均和亩均水资源占有量分别为606.0m3和378.0m3,长江流域分别为1649.0m3和1.463.0m3,钱塘江流域分别为5678.0m3和7532.0m3,由此可见,淮河流域为严重缺水地区.  相似文献   

11.
胡银生 《治淮》2006,(12):6-7
淮河是新中国成立后第一条全面治理的大河。上世纪50年代以来,淮河流域先后进行了5次流域综合治理规划,这些规划为新中国成立以来3次大规模治理淮河提供了依据。淮河流域水利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已初步形成由水库、河道堤防、行蓄洪区等组成的防洪减灾体系;水资源开发利用水平能力明显增强,初步建成了蓄、引、调的水资源配置体系;水土保持取得显著成效,改善了生态环境,为山区群众发展经济、脱贫致富提供了较好条件;水资源保护工作取得积极进展,确立了以水功能区管理为核心的水资源保护制度,水资源保护监督管理体系进一步完善;水利管理水平不断提高,执法能力得到了加强。淮河流域50多年的水利建设成就为流域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提供了基础保障。  相似文献   

12.
朱国勋 《治淮》2012,(10):26-28
本文介绍了淮河流域管理机构发展历程,淮河流域水资源管理职责和现状,最严格水资源管理的内容及淮河流域具有的现实意义,流域管理在最严格水资源管理中的地位和作用,以及全面落实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的工作建议。  相似文献   

13.
从流域的角度对水资源配置后效进行评价,根据评价指标的筛选原则,设计了流域水资源配置后效评价的指标体系,运用层次分析法(AHP)和改进的BP神经网络相结合的方法构建了流域水资源配置后效评价模型。最后以淮河流域为例,采用此模型进行了评价,评价结果与实际相符。  相似文献   

14.
杜鹏程 《治淮》2004,(4):20-22
水功能区划是水资源保护规划的基础,是强化水资源管理,合理开发、利用和保护水资源的依据。淮河水利委员会于2000年组织流域四省开展了淮河流域片水功能区划,现在已经完成,本文对其作简要介绍。  相似文献   

15.
杨朝晖 《治淮》2012,(10):61-63
水资源论证制度是以水资源基本状况来指导水资源的合理开发与有效配置、实现水资源承载能力与经济规模相协调的重要制度,也是微观层面上水资源合理配置的重要手段。本文结合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要求及淮河流域特点,简要介绍了淮河流域水资源论证的主要特点和在日常评审工作中水资源论证报告书普遍存在的问题,并提出进一步加强建设项目水资源论证,落实淮河流域水资源管理"三条红线"的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6.
城市水资源规划的若干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城市水资源的特点、用水特征以及社会经济发展的特点,分析研究城市水资源规划中应注意的问题。着重阐述了急需解决城市水荒问题,节水治污是解决城市缺水的首要任务,要立足当地水资源,必要时实行跨流域调水,城市水资源规划必须服从流域水资源规划。  相似文献   

17.
吴贵勤 《治淮》2005,(5):25-26
当前,淮河流域及山东半岛(以下简称淮河区)水资源综合规划工作已进入水资源配置阶段的关键时期.水资源的合理配置要结合淮河流域社会经济状况,在充分利用调查评价阶段成果及其评价意见的基础上,全面分析淮河区水资源特点及水资源开发利用存在的突出问题,进一步理清思路,提出符合流域实际的水资源配置方案.  相似文献   

18.
顾洪 《治淮》2015,(3):4-6
水资源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是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物质保障。淮河流域水资源短缺,水资源利用效率整体不高,加强节约用水,提高用水效率,是缓解流域水资源供需矛盾的有效途径和根本措施。加强节约用水管理,推进节水型社会建设,也是落实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推进流域水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对于促进流域水资源可持续利用,保障流域供水用水安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一、坚持节水优先,着力践行新时期重要治水思想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  相似文献   

19.
穆东升 《中国水利》2006,(11):12-12
青海省是长江、黄河、澜沧江和黑河等著名江河的发源地,素有“中华水塔”和“江河源”之美誉。青海省按流域分区,分属黄河流域、长江流域、澜沧江流域和西北内陆河四大流域。青海省水资源总量629.3亿m^3,约占全国水资源总量的2.2%。水资源呈四大特点:一是开发潜力大。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为1.16万m^3,全省水资源总体开发利用率仅为5.24%。二是时空分布极不均匀。省内长江、澜沧江流域人口稀少、工农业经济总量小,  相似文献   

20.
淮河流域地处我国南方雨量充沛和北方干旱少雨的过渡地带,属暖温带半湿润季风气候区。多年平均水资源总量为854亿立方米,水资源人均占有量为565立方米,亩均476立方米,均不足全国人均、亩均占有量的1/5。该流域总供水量的83%取自地表水。近年来,流域内大量未经处理的工业废水和城镇生活污水肆意排放,淮河污染严重。据790个排污口监测,1993年全流域污废水排放总量达36亿吨。党中央、国务院对淮河治污问题非常重视,1995年8月,国务院颁布了《淮河流域水资源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