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随着大数据、云计算等新科学技术的广泛应用与发展,“互联网+”教育已成趋势。文章以“电力实训”纯实操课程为例,论述纯实操课程混合教学的设计思路,线上部分教学的“找茬”式、“批判”式的课程设计方案,来引导学生进行趣味化、游戏式、探究式的主动学习,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批判能力,以多维度的评价方式,最终形成一个高效的课堂。  相似文献   

2.
为了切实提升工科学生的工程思维、工程理念和工匠精神,以金课“微控制系统项目设计课程”为例,分析如何以提升学生的工程综合素质和能力为目标,深化实验教学改革。微控制系统项目设计具有完整的通信电子产品开发流程,培养学生文字表达、自主学习、团队合作、基本电子测量、熟悉产品设计、组装、测试过程等能力,提升能力评价在本科生学业评价所占比例,激发学生的实践创新热情。  相似文献   

3.
针对传统教学模式中以“教材为中心”、“教师为中心”、“教室为中心”的弊端,在一流课程建设中注重以“学生发展”、“学生学习”、“学习效果”为中心,围绕“课程资源建设—教学模式革新—学习评价创新”,对混合式教学模式与学生学习成效评估进行了创新探索,并通过评估服务促进资源的共建共享。在信号与系统一流课程建设与实践中初步体现出其效果。  相似文献   

4.
研究了“双一流” 建设的背景下,河北大学通信工程专业微波课程群建设工作。探讨和研究通信工程专业课程改革措施和实践过程,包括强化知识一体化建设,思政元素与专业知识融合,改革课程评价机制等。通过以上措施,有效了提升学生对相关课程概念的理解,提高了学生学习兴趣和创新及实践能力。  相似文献   

5.
为解决“远程监控技术”课程传统教学“痛点”,按照新工科新发展的建设要求,基于OBE理念,以学生为中心,进行了课程教学创新设计与实践的研究,在教学模式与方法、教学内容及学生考核评价等方面提出了相关创新举措,实现了教学的创新。成绩对比分析说明教学创新实践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对课外知识拓展的主动探索性,提高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实现了教学相长和课程教学目标的有效达成。  相似文献   

6.
在“互联网+”和学科建设工程化的背景下,针对培养具有工程实践能力、团队合作精神和创新素质人才的目标,对“信号与系统”课程进行多层次的探索性改革,构建了“互联网+多层次”案例教学模式。文章结合超星学习通平台和案例设计,全面提升该课程的教学效果,并给出多层次评价体系。实践结果表明,该教学模式能在增加学生参与度和学习兴趣的同时,使课程目标达成度有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7.
新一轮人工智能技术的快速发展推动工程教育的变革,要求全面提升学习者的以问题解决、高阶思维、创新意识、自主学习和团队合作等为代表的核心素养,以适应行业的需求。本文以FPGA创新课堂建设为例,探索新工科教育教学模式,以价值观引领为核心,以项目为主线重构“教”和“学”,以教-科-创融合为手段,提高课程的“两性一度”。课程改革的实施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内生动力,提升了学生的核心素养,为今后课程改革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8.
对电类专业的核心课程“信号与系统”课程进行教学改革,以提升学生学习积极性非常重要。以培养实践能力强的应用技术型人才为目标,作者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评价机制等三个方面进行教学改革探索。对同一专业两个年级的教学实践结果进行分析,阐述了“信号与系统”课程新的改革方向,期望能够进一步地促进学生学习能力的提升。  相似文献   

9.
针对教学中学生被动参与、教学反馈不及时等问题,基于成果导向教育理念,从目标出发,设计教学评价的方法,再设计学生学法,最后设计教法。探索“项目式教学+翻转课堂”校本化,实施BOPPPS+“引、探、析、评、创”教学法:教师通过将课程大项目分解为若于子项目,课中PBL导入、明确学习目标、分析前测结果、引导学生在参与式学习中探索分析现实问题、后测和总结。实践表明: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增加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升了;抢答、微评论、讨论等参与式学习的设计使教学互动增加;学习通的后台统计数据使得过程性评价得以实施;信息技术工具的使用也使得教学效果得以及时反馈,最终提升了学习效果。  相似文献   

10.
针对电子信息类本科课程改革面临的课时压缩与教学新内容增加的矛盾,以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的“数字系统设计”课程为例,探讨了融入专业特色的课程内容与教学方法改革。以培养学生解决测控领域的复杂工程问题能力为目标,通过调整授课计划安排、优化理论教学内容、拓展和创新实验项目、强化课程过程考核评价方法、开放线上教学资源和为学生提供实践应用与创新实验平台等手段,来激发学生自主学习兴趣,提升学生复杂数字系统的设计与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11.
深入推进课程思政教学的研究和实践,是高校立德树人的重要任务之一。“电波与天线”是电子信息工程技术专业的一门专业课,这门课在课程思政教学改革的探索与实践中,主要针对思政元素的挖掘、课程思政的具体实施、课后思政效果的评价等方面进行了研究,并通过充实原有教材、优化教学大纲、创新教学方法、改进评价体系、健全反馈机制等手段,进行教学实践。实践表明,采用课程思政教学改革的班级在教学效果上优于传统的班级。  相似文献   

12.
介绍了“高频电子线路”课程思政的建设过程。以课程思政、知识学习、技能培养为课程思政建设理念,建立了思政目标体系,结合工程认证的考核指标,实现了课程思政的线上与线下相结合的教学模式,设立了多元化的课程考核评价体系。通过此次教学探索与改革,该课程在课程思政的建设上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为将来深入开展专业课程的思政建设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13.
电子线路课程体系及其再认识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针对在“电子线路”课程教学改革中近年来出现的一些普遍问题进行了分析。对电子线路课程体系的定位和教学要求,提出了“三个强调”的观点,即强调电子线路是要求掌握“硬件”知识和技能的重要专业基础课;强调电子线路人才培养可以分为“两种能力”和“两个阶段”;强调电子线路课程体系的教改主要是教学内容和方法的改革并要“稳中有变”和“变中求稳”。并且为按学院招生的平台课提出了新的电子线路课程体系。  相似文献   

14.
电工实训是工科专业学生的一门公共基础实训课.本文分析了传统的电工实训考核模式的局限性,研究了一种新的"过程考核"模式.目的是为了调动学生参与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提升学生对教学内容各环节的掌握与理解,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以及综合素养.  相似文献   

15.
本课程作为“量大面广”的专业导论类课程,在教学过程中融入思政元素升华教学内容,以帮助学生达到预期学习成果为目标,通过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手段引导学生学习,实现知识,能力和素质的综合培养,并从理想信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职业素养教育、民航精神与文化、科学精神与使命担当等方面,全面落实课程思政建设,并建立了多元化的教学评价考核方法。  相似文献   

16.
以一条主线两个重点贯串"信号与系统"课程教学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提出以一条主线两个重点贯串“信号与系统”课程教学的理念,揭示信号的10种时域基本变换与运算,可以将信号与系统科学纷繁的知识模块,珠玑串线式地展现出来;强调突出系统的单位冲激响应,信号的卷积积分两个重点分析与处理方法;在数学解析过程和引出结论时,注重阐述信号与系统分析中强调物理含义的教学方法。形成总体上把握课程讲授与学习的主线和重点,宏观上举重若轻,微观上举轻若重的教材、教法处理思路,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7.
介绍了将“电路基础”和“信号与系统”这两门课进行了优化,整合,合并为“电路,信号与系统”一门大课分两上学期开设,完成了一个教学循环出版了相应的教材《电路、信号与系统》,并阐述了关于这两门课优化、整合的思考与实践。  相似文献   

18.
如何将“课程思政和工程教育认证”两大要素融入课程教学中是每一门工程类课程教学必须思考的问题。在对电磁场与电磁波课程的特点、学情特点进行了分析后,提出了“围绕立德树人、面向工程应用、夯实理论基础、强化逻辑思维”的课程教学理念,经过三年翻转课程教学实践,形成了“引导、指导、督导”三导教学模式,为其他相关课程的教学改革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9.
“电力系统继电保护”是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的核心课程,其教学和考核方式对电气类专业人才的培养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针对“电力系统继电保护”教学新要求,分析了MOOC模式下“电力系统继电保护”课程教学的特点,研究了基于MOOC的“电力系统继电保护”课程考核方式,从“理论+实践”以及“自学+交流”等方面充分考察学生在MOOC平台的学习效果,有利于学生在尽快掌握相关专业知识的同时,培养了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