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宜兴市前进河原水及底泥分别单独投加水体修复药剂、微生物菌剂及生物激活剂,通过实验室模拟动态水体修复实验研究对河流水体中污染物的去除效率。结果表明,硫酸铝/过氧碳酸钠对氨氮的去除效率最高,可达88.9%,生物活性剂对总氮去除最好,最高去除率为72.1%;复合菌剂适合于去除高锰酸盐指数,去除率可达70.4%;自研菌剂对氨氮、总磷及高锰酸盐指数的去除率明显高于外购菌剂,可作为新型水体修复菌剂使用。  相似文献   

2.
宜兴市前进河原水及底泥分别单独投加水体修复药剂、微生物菌剂及生物激活剂,通过实验室模拟动态水体修复实验研究对河流水体中污染物的去除效率。结果表明,硫酸铝/过氧碳酸钠对氨氮的去除效率最高,可达88.9%,生物活性剂对总氮去除最好,最高去除率为72.1%;复合菌剂适合于去除高锰酸盐指数,去除率可达70.4%;自研菌剂对氨氮、总磷及高锰酸盐指数的去除率明显高于外购菌剂,可作为新型水体修复菌剂使用。  相似文献   

3.
依托南方某城市黑臭河道开展室内试验,对多种生物制剂投加方案进行对比筛选,从底泥污染物分析角度研究生物制剂的治理成效。研究发现,生物制剂1对底泥中的有机物和总氮的去除效果最佳,投加量为1.0 g时,两者去除率分别达到25%、 73%;生物制剂2对底泥中的总磷去除效果最佳,投加量为1.0 g时,去除率达到58%;采用3种制剂复合处理时,能较好地去除底泥中的有机物、总氮、总磷,生物制剂1、 2、 3的投加量分别为1.0 g、 0.2 g、 0.05 mL时,有机物、总氮、总磷的去除率分别达到30%、 70%、 35%。从底泥微生物群落结构分析来看,投加生物制剂削减了底泥中微生物的种群数量,促进了优势菌门的繁殖生长,生物制剂1与2对底泥群落结构的改变较大。生物制剂能够促进分解污染物的菌种繁殖增长,可应用于河道底泥污染物的治理。  相似文献   

4.
火山石固载微生物对河涌流动水体营养盐去除效果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火山石为载体,将芽孢杆菌,硝化细菌等复合菌固定在火山石上,研究火山石固载微生物在河涌流动水体中对总磷、氨氮和化学需氧量的去除效果。结果表明:在水体流量为0.164 m~3/h,水力停留时间为5.365 h条件下,火山石固载微生物对河涌流动水体中氨氮和化学需氧量和总磷有较好去除效果,COD去除率维持在6.89%~25.3%之间,氨氮去除率维持在2.38%~52.7%之间,总磷的去除率维持在4.72%~28.14%之间,有时,微生物对其营养盐去除效果不明显,可能与自身特点及环境因子有关。总体来说该试验结论可作为工程指导依据,在今后应用于污染河涌水质治理。  相似文献   

5.
对某化工厂高浓度污水进入总排前预处理工艺进行了改造,将原流程生化单元一级生物处理改造为高效低氧一体化生物反应池,二级生物处理曝气生物滤池改造为改良多级曝气生物滤池。实际运行后,出水含硫化物的平均值为0.27 mg/L,去除率约为85%; COD的平均值为8.40 mg/L,去除率为98.87%;氨氮的平均值为0.14 mg/L,去除率为99.62%;油含量的平均值为1.20 mg/L,去除率为89.20%;总磷平均值为0.11 mg/L,去除率为79.63%。与原污水处理工艺相比,改造后的污水处理能力得到了提升。其中,硫化物去除性能提升了1.7%,COD去除性能提升了3.53%,氨氮去除性能提升了0.71%,油含量去除性能提升了1.45%,总磷去除性能提升了27.78%。  相似文献   

6.
《化学工程》2017,(8):1-5
针对天津市护仓河底泥污染严重、水生态系统脆弱的特点,采用投菌法作为河道底泥生物修复方法,探讨投菌法对护仓河生态修复的可行性,筛选修复效果良好的菌剂。结果表明:4种菌剂对河道底泥有机质、全氮和全磷均有不同程度的降解效果,经过52 d处理,A菌剂对上覆水和底泥体系中有机物、氮元素和磷元素总量的去除率分别为26.3%,28.3%和43.8%,B菌剂对各污染物的去除率均为45%左右,C和D菌剂效果不明显。利用因子分析法结合修复效果和修复速度综合评价,菌剂效果依次为:A菌剂B菌剂C菌剂D菌剂。A菌剂能较快适应护仓河底泥环境,经过22 d处理,对底泥有机质、全氮和全磷的去除率分别为39.11%,35.52%和43.67%,而且没有对上覆水引起显著的二次污染。天津护仓河生态修复工程宜将投菌法与其他工程手段联用,从而达到水环境生态修复的目的。  相似文献   

7.
本研究利用本公司研制的厌氧复合菌剂生物强化降解含氮杂环废水,对比了不同停留时间下厌氧生化效果。数据显示,生化效果最佳的是HRT为21 d的实验组,去除率达为57%。对不同停留时间的厌氧实验组中的污泥取样其进行高通量测序,测序结果显示HRT 21 d实验组丰度最高的优势菌属变为Desulfovibrio、Acetobacterium、Desulfomicrobium、Proteiniphilum和Haematobacter。随后通过生物强化方法对厌氧复合菌剂菌群进行了种群优化,验证实验表明,经过生物强化处理之后,HRT7d优化实验组COD去除率达到58%,较未强化实验组提高30%左右,生化效果得到明显提升。  相似文献   

8.
综述了分子生物技术在污水处理中的应用,包括对不同种类污水处理系统微生物种群的比较、不同污水生物处理工艺中的微生物种群结构分析、菌株的鉴定及在生物强化技术中的应用等研究进展。分子生物技术能够准确地检测污水处理过程中微生物群落结构多样性及其动态变化,克服了传统方法费时费力、培养条件苛刻等局限性。在指导调节实际工艺参数,提高难降解有机物的去除率,筛选和鉴定工程菌等方面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9.
微生物是污水生物处理工艺的核心,反应器内微生物种群的组成、数量及生物活性会直接影响污水处理工艺的净化效果。通过研究BAF反应器内微生物的生物相构成、生物膜生长特性及微生物种群沿程分布特点,为实际工程中可根据微生物生长状态指示反应器运行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0.
通过筛选出市场上两种高效微生物菌剂探究城市污水处理技术,实验表明氨氮和COD去除率分别达98%和60%以上。水之国菌剂增殖快、培养方便的特点适用于开放性水体,碧沃丰菌剂处理效果佳、运行稳定,更适合用于曝气生物滤池、厌氧反应器等有填料的设备,可连续处理污水。此次研究为后续探索新型载体提高微生物菌剂处理效率的可能性研究提供了技术支撑,为研发新型高效原位修复技术奠定了良好基础。  相似文献   

11.
《广州化工》2021,49(13)
通过小试试验对比研究了5种微生物菌剂对于黑臭水体水质的改善效果,结果表明:3#菌剂对COD的去除能力最强,对COD去除率为45.90%(由110 mg/L降至59.50 mg/L),对氨氮去除能力最强的为4#菌剂,去除率为88.65%(由4.0 mg/L降至0.45 mg/L),3#菌剂的TP去除效果明显强于其他4种微生物菌剂,去除率最高为63.42%(由5.82 mg/L可降至1.95 mg/L);其中2#微生物菌剂吨水处理成本最低,为20.1元/m~3。  相似文献   

12.
为了提高污水处理的效果,分别利用葡萄糖、可溶性淀粉、乙酸钠、食用油、甘氨酸和牛血清白蛋白作为唯一碳源和能源,分离筛选优势功能菌,在对优势功能菌复配的基础上构建微生物菌剂,并采用SBR装置考察了微生物菌剂的生物强化效能。结果表明,分离筛选得到的优势功能菌分别为:葡萄糖代谢功能菌P1和P3,可溶性淀粉代谢功能菌K2和K4,乙酸钠代谢功能菌C2和C3,食用油代谢功能菌Z1和Z2,牛血清白蛋白代谢功能菌N1和N3,甘氨酸代谢功能菌G1和G4;功能菌群最佳复配质量比例为Z∶P∶G∶K∶N∶C=2∶3∶5∶1∶4∶2。与未投加微生物菌剂的SBR系统相比,投加微生物菌剂的生物强化系统对城市污水中COD、TOC、NH4+-N、TN的去除率分别提高了31.82%、16.71%、56.06%和70.56%。通过微生物菌剂的投加,生物强化技术显著改善了生化处理系统的运行效果和稳定性,使系统中菌群的生物多样性增加,抗冲击负荷能力增强。  相似文献   

13.
微生物菌剂强化处理炼油废水的中试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中试研究以炼油废水为对象,采用两级好氧处理工艺,通过添加微生物菌剂构建生物强化处理系统,考察了复合微生物菌剂、脱氮微生物菌剂处理炼油废水的效果,并与活性污泥处理系统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当进水COD、NH州平均值分别为888.0、102.6mg/L时(COD、NH4^+ -N容积负荷为1.05和0.121kg/m^3·d),出水COD、NH4^+ -N平均值为86.7和7.6mg/L,COD、NH4^+ -N平均去除率达88.12%和92.46%;与活性污泥处理系统相比较,生物强化处理系统在COD与NH4^+ -N的平均容积负荷分别提高了94.44%与40.70%的情况下,去除率分别提高了35.47%与59.28%,出水水质达到《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6.1996》一级标准。另外,与活性污泥处理系统相比较,微生物菌剂强化处理系统具有良好的耐冲击负荷性能。  相似文献   

14.
外加Fe2+对低碳氮比污水生物脱氮影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低碳氮比情况下污水处理系统生物脱氮效果较差的问题,在外加Fe~(2+)情况下,通过监测氨氮、总氮去除率及活性污泥微生物种群分布情况,分析铁离子对低碳氮比SBR污水处理系统生物脱氮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在进水Fe~(2+)质量浓度为2 mg/L,碳氮比由6.67降至2.22时,铁离子的存在对SBR污水处理系统脱氮效果作用明显,氨氮去除率均接近100%,总氮去除率最高可达到90.69%,较起始阶段氨氮去除率和总氮去除率分别提高了30.09%、 40.59%。随着Fe2+的加入,活性污泥中优势菌属也转变为参与生物脱氮的厌氧绳菌科、红环菌科和硝化螺旋菌科。停止外加Fe~(2+),氨氮去除率和总氮去除率分别降低至89.20%、 36.10%。铁离子的存在和累积对低碳氮比SBR污水处理系统生物脱氮有促进效果。  相似文献   

15.
以某焦化厂好氧池进水为研究对象,向好氧生化池中投加自行研制的菌剂,考察菌剂强化系统相比对照生化系统对COD、氰化物、总氮的去除效果。结果表明,菌剂强化系统相比对照生化系统出水COD、氰化物、总氮的平均去除率分别提高了16.1%、12.3%、12.2%;菌剂强化系统中污泥的脱氢酶活性及比耗氧速率均高于对照生化系统,菌剂强化系统微生物种类为18种,相比对照生化系统中微生物的丰富度明显提升。  相似文献   

16.
生物过滤和土壤沟槽渗滤系统组合工艺处理污染河水结合底泥原位稳定化技术处理河道底泥,处理效果好、成本低、无二次污染,可应用于内陆河流、城市河段、湖泊、生活污水等范围的水体修复。经在宁波市邹家河河道进行污染水体去污试验,结果表明各项水质指标较处理前均有了较大的改善,对COD、BOD5的去除率为80%以上,对氨氮的去除率一般为65%以上,对总磷的去除率为75%以上。该组合工艺的河道修复处理成本为0.018元/t水,大大降低了运行成本。  相似文献   

17.
以某机械加工园区生产废水为研究对象,添加微生物菌剂对生物系统进行强化,对比了强化工艺与传统工艺对COD、TN污染物的去除效果,考察了系统应对进水水质冲击以及污泥性状改变的影响。结果表明,强化工艺对TN的平均去除率达到66.52%,相较传统工艺提高25.54%,并对来水冲击表现出较强的抵御能力;污泥性状改变方面,污泥容积指数(SVI)降至46.11 L/g,污泥挥发分组分(MLVSS/MLSS)提高至0.79,表明微生物菌剂的投加对污泥沉降及生物活性有显著的改善效果。  相似文献   

18.
周颖 《辽宁化工》2020,49(9):1128-1131
内源污染是当今水环境治理亟待解决的重难点问题之一。目前,内源污染常用的控制技术包括底泥疏浚、原位覆盖、引水冲污、化学修复、水生动植物修复、微生物菌剂以及多种技术联用等。本文以物理修复、化学修复、生物修复3种技术为例,对比分析国内外常用治理内源污染的技术,讨论了各类底泥修复技术措施的优缺点及适用范围。最后,分析了当下内源污染控制存在的问题并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19.
不同污泥回流工况下沉淀池的生化净水效果对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微污染源水经曝气生物滤池工艺后,出水中携带的硝化细菌和异养细菌等微生物在后续沉淀单元产生的生物作用使沉淀池净水效果得到强化;通过采取沉淀池部分污泥回流措施,使得生物净水效果得到进一步强化对比.试验期间,生物预处理出水CODMMn平均值为4.24 mg·L-1,在无生物污泥回流、有生物污泥回流工况下,沉淀池出水CODMn平均值分别为2.81 mg·L-1、1.98 mg·L-1,沉淀池出水相对生物预处理出水CODMn去除率平均值分别为33.6%,53.4%,去除效果得到显著改善;采取污泥回流后沉淀池对浊度和氨氮的去除效果也较采取污泥回流前有一定提高.  相似文献   

20.
针对强碱三元采出水,在大庆油田某三元污水处理站开展以BESI微生物一体化反应器为主体工艺的现场试验,期间经历BESI微生物反应器启动阶段,BESI微生物反应器初期运行及生物强化阶段,微生物系统工艺优化调整阶段,微生物系统工艺稳定运行阶段,最终研发了"来水→BESI微生物一体化反应器→高压旋流气浮装置→一级石英砂-磁铁矿双层滤料过滤罐→二级海绿石-磁铁矿双层滤料过滤罐→出水"的工艺技术,实现了强碱三元采出水的有效处理,处理后的水质达到大庆油田含聚污水高渗透层回注水水质指标要求。BESI微生物一体化反应器不同阶段微生物群落发生很大的变化,表现在厌氧段和好氧段微生物群落差异显著,不同生物相中的优势微生物种群稳定,优势菌属明显,采用多级梯度生物工艺是难降解污水处理的首选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