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1 毫秒
1.
废弃矿山会对周围的生态环境造成不良影响。对某废弃矿山的基本情况进行了简要介绍,对废弃矿山土壤的理化性质进行了详细的研究,发现土壤中绝大部分颗粒的粒径超过了1 mm,养分不充分,pH值呈碱性,且存在镉元素和铁元素污染问题。基于挂网种植技术对废弃矿山的排土场进行了生态修复,试验结果表明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排土场土壤的理化性质有了一定程度的改善,利用该项技术长时间实践,可以逐渐改善排土场的生态环境。利用不同植物分析了其对尾矿库中重金属的富集效果,发现蜈蚣草、银合欢、紫穗槐对镉元素的富集作用比较显著,蜈蚣草、鸡冠花对铁元素的富集作用非常明显。  相似文献   

2.
为了探索关中地区石灰岩废弃矿山地质环境恢复综合治理方案,详细阐述分析了石灰岩采矿后形成的矿山地质环境问题及治理技术,并以铜川市耀州区药王山景区周边废弃石灰岩矿山为例,分析了区内地质环境问题及危害,综合考虑地质灾害、生态环境及当地社会需求等诸多因素,通过"加筋土反包分台阶回填+草籽麻袋护坡、废弃土地整修及复垦绿化、边坡整修+坡面排水+平台与坡面绿化、修建道路+路边排水渠"等工程措施,消除了地质灾害对药王山景区游人及当地群众的生命威胁,确保了景区安全运营,极大程度地改善了景区周边面貌,优化、美化了景区生态和旅游环境,社会、环境效益显著,为关中地区石灰岩废弃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留下了宝贵经验,也可为同类石灰岩矿区的恢复治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我国在经济迅速发展的同时,也产生了一系列的问题和影响,在经济迅速发展的过程当中不可避免地造成了我国矿产资源的过度挖掘和使用,这种现象的产生也直接对我国的土地和环境产生了较为严重的破坏和污染,在对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产生影响的同时也对生态产生了消极影响,由此,对于矿产资源过度挖掘所造成的影响引起了人们广泛的关注。以绥化市废弃矿山为例,对绥化市的废弃矿山进行了详细的调查,将所有相关的资料和数据一一记录并整理出来,最后结合实际情况提出关于废弃矿山周围的地质环境改善和生态恢复的相关建议,以此供相关单位作为参考。  相似文献   

4.
历史遗留的废弃矿山地质环境问题突出,为消除地质灾害隐患,恢复生态景观,以某废弃露采矿山为例,采用调查、分析评价等方法,得出废弃矿山现状存在的地质环境问题为崩塌地灾隐患、生态破坏、土地资源浪费。采用下部25°回填压脚(填料为碎石土、渣土,压实度不小于94%)、上部45°削坡减载(机械削坡)及坡脚布置排水沟(60 cm×60 cm,浆砌块石)的治理措施,增强了边坡的稳定性,消除了地质灾害隐患;填土坡面采用穴种乔木,岩质坡面采用挂网客土喷播(喷射厚度8~12 cm,)的绿化措施,恢复了山体植被,改善了生态景观和周边环境。该项目成功实施,对类似的废弃矿山治理项目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5.
怀来县枣口村石灰岩露天矿在开采过程中对当地的生态环境造成了一定程度的破坏。针对此问题,通过对露天矿山进行削坡和清理危岩等措施消除地质灾害隐患,通过客土增加可利用土地面积,通过点景、铺设生态袋、苗木种植等措施绿化环境。方案的实施使当地生态环境得到恢复,废弃矿区得以综合利用。本次实践可为类似矿山生态修复工程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6.
废弃矿山占用土地资源,带来诸多生态环境问题,废弃矿山的生态修复迫在眉睫。当前各级政府财政对于矿山生态修复投入不足,亟须社会资本参与。2019年自然资源部发布《关于探索利用市场化方式推进矿山生态修复的意见》,为社会资本参与矿山生态修复市场化运作打开了大门。通过在江西省某县采用市场化方式进行矿山生态修复的实践,分析了废弃矿山生态修复的开发利用方向和不同修复方式的适用范围,明确了社会资本投资参与矿山生态修复的运行及收益模式,为区域矿山生态修复市场化项目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为了促进矿山企业绿色、高效开发利用矿产资源,基于矿山开采现状,科学开展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工作,最大限度减轻因矿产开发对土地资源和地形地貌景观的影响和破坏,有效改善和治理矿山地质环境问题,使矿山生态环境得到明显改善,为矿山企业履行地质环境恢复治理和土地复垦义务提供技术依据。  相似文献   

8.
为贯彻“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生态环境治理修复的指导思想,国家用专项资金开展历史遗留废弃矿山生态修复工作。以山东济宁某石灰岩历史遗留废弃矿山现存的地质环境问题修复治理为例,采用危岩体卸载、坡面排险、残梁清理、地形地貌整治、截排水工程、挡墙工程施工、绿化工程、养护工程等各项治理修复工程措施,达到历史遗留废弃矿山修复治理预期目标:治理生态修复面积34.62hm2。其中,消除地质安全隐患点5个,恢复植被面积11.18hm2,新增乔木林地面积7.13hm2,增加其他林地面积0.84hm2,增加其他草地面积11.27hm2。盘活利用土地面积20.33hm2。修复治理后在产出指标、效益指标和满意度三个评估项中,均达到或超过可研指标值,表明恢复治理的效果显著。通过开展历史废弃矿山的恢复治理研究,为修复历史遗留废弃矿山提供了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9.
本文以冀东某水泥灰岩矿排土场为研究对象,选取面积为180m2的排土场作为试验田。采用对照实验法设置6个试验区,分别为1个自然恢复区(T1)和5个人工修复区(T2~T6),通过施加不同梯度的生物炭量,调查植被生长情况和土壤理化性质在各试验区之间的差异,了解施加不同量的生物炭对本排土场的生态修复效果。结果表明:施用1kg/m2生物炭,对植物干物质的累计及土壤全氮、有效磷和水解性氮的累计作用效果最显著(P<0.05);施用2kg/m2生物炭,对土壤中总有机碳和有机质的累计作用效果最显著(P<0.05);施用8kg/m2生物炭,对土壤中全磷、全钾和速效钾的累计作用效果最显著(P<0.05);施用1~2kg/m2生物炭,最利于植物的生长。  相似文献   

10.
在资源环境约束趋紧和经济下行压力下,矿产资源开发利用与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公众需求的矛盾日益突出。为了解决废弃矿山生态修复资金投入不足的问题,建立政府主导、社会多元主体共同参与的废弃矿山生态修复投融资模式,在分析废弃矿山生态修复不同阶段成本支出和收益过程的基础上,概述了传统融资工具——贷款融资和股权融资的优势和注意事项,介绍了可用于废弃矿山生态修复项目的多元化融资工具的各自特点、相关性和资金来源,阐述了融资问题和协调问题对废弃矿山生态修复投资的限制,提出了发挥政府决定性作用、吸引社会资本投入、发挥社会组织的作用、鼓励当地民众共同参与等促进废弃矿山生态修复投融资的建议。  相似文献   

11.
废弃露天矿山在历史矿产开采过程中对矿区生态环境产生较大的破坏,主要表现为地质灾害危害、地形地貌景观和植被破坏、土地资源损毁等。本文以秦岭南麓废弃露天矿山——宁陕县寸儿坝花岗岩矿为例,针对生态环境现状及存在问题,因地制宜提出修复治理方案及措施,以期解决当地生态环境问题,实现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生态系效益共赢,为秦岭南麓类似矿山的生态修复治理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12.
在充分收集甘南黄河上游矿山地质环境背景的基础上,通过对临潭县新城镇兔石山石灰岩矿野外调查和综合调研,进行了矿山地质环境现状调查和评价,提出了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对策,拟消除地质灾害安全隐患,最大限度地恢复土地资源,为类似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3.
京津冀地区是我国重要的经济增长极,矿山开采对区域建设提供了物资保障,但也留下了危岩、地面塌陷、基岩裸露、植被覆盖率下降、扬尘等严重的矿山地质和生态环境问题。为促进京津冀地区协同发展,建设“首都水源涵养功能区和生态环境支撑区”,京津冀地区废弃矿山的地质环境治理和生态修复形势急迫。以河北省廊坊市三河东部矿区为例,分析了废弃矿区存在的地质及生态环境问题,结合区域自然条件和生态环境,提出了矿山修复细分目标,并针对性提出了成套技术方案,为京津冀地区矿山修复提供了技术支撑,对区域矿山修复及环境改善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4.

通过开展黄河中游地区神木市重要生产煤矿山土壤环境调查,借助富集因子法和潜在生态危害指数法,对矿山土壤重金属元素含量与空间分布特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①研究区仅Ni元素变异系数在50%以上,Cd、Hg、Ni元素平均值分别高于中国土壤背景值与陕西土壤背景值,土壤中各重金属元素含量均未超过标准值;研究区Hg、Cd、Cu、Pb、Cr、Zn元素分布基本呈现北高南低的特征,高值区主要分布在北部;②研究区重金属元素富集程度依次为Hg>Cd>Pb>Cr>Zn>As>Ni,潜在生态风险大小顺序为Hg>Cd>As>Cu>Pb>Ni>Cr>Zn;综合潜在生态风险为中等危害,除Hg、Cd外,其余6种重金属元素生态风险危害较低。研究结果可为贯彻落实生产、在建矿山生态保护修复工作、支撑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提供有效参考。

  相似文献   

15.
我国在实现绿色发展过程中,实现碳中和是重要目标,也是我国建设生态文明和美丽中国的象征.露天废弃矿山如果不及时进行科学修复,会对生态环境产生极大影响,对我国可持续发展产生极大危害.要坚持碳中和视角,运用生态修复技术,加强露天废弃矿山的修复与治理.探究了碳中和视角下露天废弃矿山生态修复的价值,分析了当下露天废弃矿山修复中存...  相似文献   

16.
徐州市铜山区出头山废弃矿山经多年露天开山采石,地质环境和生态环境受到严重破坏,造成生态修复系统退化.采用工程修复和生物性修复,可有效地消除地质灾害隐患,改善矿山生态环境,提高土地利用率.此外,产生的土石方经公开拍卖所得收益可用于施工和增加地方财政收入,有良好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  相似文献   

17.
目前,尚无废弃露天开采矿山生态修复工程勘查的专门标准。此类工程勘查常出现工作不全面、方法与手段不适合、岩土参数不完整或不准确、结论不正确、建议欠妥等不科学、不规范的现象,导致勘察成果低劣。故此,需要对此类勘查进行研究。在收集、分析有关资料,参考地灾治理类工程勘查、植被和土壤调查等理论及方法的基础上,借鉴多个此类勘查经验,采用理论联系实际的方法,对此类勘查的要点进行了调查、分析与总结,阐述了正确的做法。即应紧扣工程特点、突出重点、抓住关键,参考相关勘察(查)的规范性标准,借鉴成功工程经验,在明确主要工作的前提下,抓住关键工作内容与要点,运用合适的方法及手段,在有序调查与勘探的基础上全面分析、综合评价,进而提出准确的岩土参数、正确的结论和可行的建议,从而做到科学、规范地勘查。此研究成果可以为科学、规范地开展此类勘查工作起到较好的指导、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8.
我国废弃矿山数量多、面积大、权属关系复杂,在生态修复过程中各利益相关方的协调难度大,公众参与已成为矿山生态修复项目实施的一项重要内容,笔者阐述了我国废弃矿山生态修复工作中开展公众参与的必要性,并从经济学、法理学、民众基础、时间基础等方面讨论了构建我国废弃矿山生态修复公众参与机制的可行性。在此基础上,笔者结合自身工作经验,从公众参与的主体、范围、途径3方面设计了我国废弃矿山生态修复公众参与机制的初步框架。文末,笔者提出了针对我国废弃矿山生态修复过程中开展公众参与工作的3点政策性建议。  相似文献   

19.
废弃矿山生态修复效益评价是矿山综合治理与政府决策的重要依据,也是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有效手段。指标体系的构建是实现效益评价的基础,评价指标的选取是本项研究的关键。分析了废弃矿山生态修复的特点,基于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评估和生态、经济、社会等效益评价对废弃矿山生态修复的效益评价研究进行梳理;阐述了废弃矿山生态修复效益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的原则,并结合京津冀北部水源涵养重要区区域生态及社会经济特征,设计了生态、经济、社会三大效益类别;将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评估融入综合效益评价,分类选取评价指标,构建了京津冀北部水源涵养重要区废弃矿山生态修复效益评价指标体系。重点探索经济效益指标、社会效益指标,强化企业盈利、生态补偿、示范引领、景观美学等指标,该指标体系的构建为京津冀北部水源涵养重要区废弃矿山生态修复工程的效益综合评价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20.
矿产资源是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但是随着矿产资源不断地开发,过度的或无保护的矿山开采对矿山生态环境造成了严重破坏。因此,在提高矿产资源利用率时,需要关注矿山开采过程带来的环境问题,对已破坏的矿区环境进行生态修复是生态文明建设的大势所趋。本文基于矿山生态修复研究的背景,总结了目前矿山生态修复技术:物理修复技术、化学修复技术、生物修复技术、联合修复技术,并对其国内外研究现状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