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陈娟  贾劲捷 《云南冶金》2012,(4):57-58,67
研究冶炼渣中银的原子吸收测定方法。样品高温灼烧后以王水溶解,用火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测定溶解液中的银。重点试验了灼烧温度、检测时间、溶样方法对检测结果的影响。在最佳检测条件下加标回收率为96.6%~102.2%,检测结果令人满意。方法操作简单、灵敏度高,适用于冶炼渣中银的快速测定。  相似文献   

2.
在地质工作中,对矿样元素含量检测是非常重要的工作。其中,针对矿样锌元素检测也是极为重要的工作环节。当前,能够对矿样锌元素测量的方式有很多,通过使用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火焰吸收法测定结果精确性高,整个操作过程非常简单,但是在具体使用过程中也会产生测定结果不准确的情况。基于这种情况下,应当对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火焰吸收法测定锌元素含量的不稳定因素进行研究分析,将锌液体浓度按照梯度进行设置,在确保反应程度保持相关的基础上,从而避免锌自吸情况。通过对标准曲线进行观察,为确保检测矿样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火焰吸收法的吸光度在测定区间范围内,需要结合待检测溶液浓度的实际情况,将已经稀释的待检测矿样溶液倍数进行提升,操作过程需要关注仪器使用情况,及时对标准溶液进行更换,有效提升测定效果。经过实验分析后,测定结果和矿样品位和实际测定矿样保持一致,金属成分保持稳定,有效解决了测定过程产生波动的问题,以此提升了测定结果的精确性。  相似文献   

3.
当粗硒中的银量在5~500 g/t时,采用硝酸、盐酸溶解试样,加入硫酸挥发去除硒,在10%的盐酸介质中采用火焰原子吸收光谱仪测定银;当粗硒中的银量在300~10 000 g/t时,采用硝酸溶解,在25%的盐酸介质中采用火焰原子吸收光谱仪测定银。通过测定介质、基体和共存元素对粗硒中银测定的影响进行研究,其实验结果表明,共存元素对银的测定没有干扰,测定试液中硒质量浓度小于4 mg/m L时不干扰银的测定。该方法检出限低,测定结果准确、稳定,相对标准偏差为0.39%~8.62%,加入标准物质回收率为99.0%~102.4%,可用于粗硒中银量为5~10 000 g/t的测定。  相似文献   

4.
采用盐酸、硝酸分解铅精矿试样,在2.5%的硝酸介质中,加入0.5%的酒石酸在抗坏血酸存在条件下掩蔽试样中的铜离子,加入0.2%硫脲与银络合,在微酸介质中生成稳定的络合物,在火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测定铅精矿中银的含量.该方法的加标回收率为91%~104%,相对标准偏差为0.86%~1.30%;适用于检测银含量为(250~...  相似文献   

5.
一、前言本文根据镁合金的特点,制定出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采用空气-乙炔火焰直接测定镁合金中银。实验结果表明:本方法准确可靠、简单易行、经济实用,再现性好,共存元素不干扰银的测定、能适用镁合金中3%以下银的测定。  相似文献   

6.
在氨性介质中原子吸收法测定金精矿中的银和铜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梁志伟  王立新  杨雪梅 《黄金》2004,25(4):49-50,48
研究了在氨性介质中采用火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测定金精矿中的银和铜。结果表明,矿样经盐酸、硝酸预处理,在pH9—10的氨性介质中,以磷酸二氢钾、酒石酸为掩蔽剂消除Fe、Pb、Zn等共存离子的干扰;采用原子吸收法测定银和铜,其方法的RSD分别为Ag1.33%、Cu2.30%。该方法具有操作简单快速、准确度高、成本低等特点。经矿样验证,分析结果可满足选冶工艺生产的要求。  相似文献   

7.
本文描述了一种用火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同时测定银和铜的方法。被采用的银(328.07nm)和铜(327.40nm)的共振灵敏线均在相同的单色信通带内。因此,当银和铜的空心阴极灯交替辐射时,能够同时地测出银和铜的吸收信号。用计算机控制,使辐射和吸收数据的获得同步进行。由于要把试样引入火焰中,试验了一种分立喷雾的方法,以减少所需试样的体积并节省分析的时间。  相似文献   

8.
为了明确不同环境因素对铅合金中银含量测定结果的影响,提出铅合金中银含量的测定研究。采用普析火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进行测定实验,实验中共设置8个组别,首先分别对相同质量的铅合金实验材料进行消解处理,分别将加入不同量的强酸复合溶液,观察银元素的测定结果的变化情况,实验结果表明,一定程度上的酸度变化会促进银元素的测定结果的升高,当达到一定极限值时,银元素的测定结果不会随着酸度的提高而增加,实验材料中银元素的含量为1650μg/g。同时,经过静置的析出测定结果开始降低,在静置的第3-5天内最为明显。  相似文献   

9.
铅阳极泥中银含量较高,用原子吸收光度法测定银在化学分析刊物上的未见报道。作者在对比操作的基础上提出用原子吸收光度法测定银,溶样方便、操作简单、易于掌握、比容量法更优越,银的最佳测定范围为1-10%。  相似文献   

10.
试样经硝酸—氯酸钾溶解,在硫酸铵—氨水—乙醇介质中,将铜、锌、银等生成可溶性氨络合物与铁、铝、汞、铅、锰等元素分离。控制适量氨水,于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波长328.1nm处,以空气—乙炔火焰测定溶液中银的吸光度,扣除背景吸收。该法灵敏度为0.033μg/mL,1%吸收,检出限为0.004μg/mL,测量范围4~1500g/t。  相似文献   

11.
用火焰原子吸收法测定样品中低含量银时往往需要采用富集手段,常见的是有机试剂萃取或离子交换树脂等方法。黄原酯棉制备简便,我们发现它在含氨介质中能定量吸附银,被吸附的银可以用酸解脱。在吸附样品溶液中银时,不需预先分离溶矿残渣。因而该法快速、简便,样品分析结果令人满意。 一、仪器及工作条件 日立180-80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银空心阴极灯。 分析线328.1nm,灯电流7.5mA,狭缝2.6nm,燃烧器高度7.5mm,乙炔流量0.3kg/cm~2,空气流量1.6kg/cm~2。  相似文献   

12.
建立了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ICP-AES)法测定工业含银污水原水及排放水中银量的分析方法。将工业含银污水过滤,移取20.00 mL于150 mL烧杯中,采用硝酸酸化,低温蒸干去除有机物,再浸取定容后,使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仪,于328.068 nm分析线波长处测量银元素的发射强度,由工作曲线计算出银的质量-体积浓度。采用银工业生产污水原水及排放水进行加标回收试验,加标回收率为96.0%~103.0%;对实际原水及排放水样本进行测定精密度试验,方法精密度(RSD,n=11)为2.25%~4.49%;将本试验方法测定数据与国家标准方法(火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比较,测定结果相吻合。试验表明,本方法具有检测范围宽、准确度好、精密度高等优点,在工业含银污水监测及实践检验工作中具备良好应用。  相似文献   

13.
原子正常状态处于低能状态,本文利用火焰吸收法给低能状态的原子传递能量,使其完全激发状态,基于此,提出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火焰吸收法在测定矿物中铜含量的应用。在专门设备和试剂的操作条件下,利用火焰吸收法对矿物中的含铜量进行检测。从最终结果可知,相比于传统方法,本文提出的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火焰吸收法测定的铜含量数据精确度比较高,尤其当溶液浓度比较大的时候,其精确度也会越高。证明此方法可行且具有较高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14.
为解决钼尾矿综合回收利用问题,采用浮选法回收尾矿中的铜,并采用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了铜中银的含量,样品以盐酸、硝硫混酸进行分解,对样品分解和原子吸收仪测定条件进行了优化选择。通过对样品的选择性预处理和仪器工作条件的选择,建立了铜精矿中银含量测定的分析方法,经过对照试验和平行测量实验,证实该方法的准确度和精密度满足化验分析要求,可用于日常铜精矿中银含量的测定。  相似文献   

15.
李静 《黄金》2017,38(3)
建立了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铜锍中银的分析方法,样品经硝酸、高氯酸溶解,在15%盐酸介质中,采用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银。标准曲线相关系数为0.999 9,线性范围为20.0~300.0 g/t,相对标准偏差(RSD)2.02%~3.07%,加入标准物质回收率为99.3%~103.1%。该方法简单快速、准确可靠,适用于铜锍中银量的测定。  相似文献   

16.
魏巍 《冶金分析》2018,38(1):64-69
采用硝酸、盐酸、高氯酸分解样品,加入盐酸与银反应形成氯化银沉淀后过滤,采用铅试金重量法对沉淀中银量进行了测定,并扣除了钯产生的干扰,同时采用原子吸收光谱法(AAS)对滤液中的银量进行了测定,将沉淀与滤液中的银量相加后除以样品量得到样品中银的含量,实现了铅试金重量法联合原子吸收光谱法对银钯精矿中银的测定。考虑到在沉淀形成的过程中,氯化银沉淀对铂和钯有严重的吸附作用,因此考察了铂和钯对沉淀中银量测定的影响。试验表明,采用铅试金法对沉淀中贵金属进行捕集后,贵金属合粒中的铂对银测定的干扰可忽略不计,但钯的干扰不可忽略。实验采取用10mL硝酸(1+1)低温溶解贵金属合粒,以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合粒溶液中钯量,从铅试金重量法所得结果中扣除合粒中钯量的方法消除了沉淀中钯对测定的干扰。干扰试验表明,滤液中的主要共存元素钯、铜、铋、金、铂对样品中银测定的干扰可忽略不计。按照实验方法,对钯银精矿样品中银平行测定11次,相对标准偏差(RSD)为0.028%~0.059%,同时加入高纯硝酸银进行加标回收试验,回收率为98%~102%。将实验方法应用于银钯精矿样品中银的测定,其测定结果与碘化钾电位滴定法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17.
烧结机头电除尘灰的交易日益活跃,而贵金属银含量为其定价的主要指标,故研究对其中银的测定方法具有重要意义。于700℃马弗炉中对试样进行灰化预处理后,再以电热板加热的方式用15mL王水-8mL氢氟酸-5mL高氯酸对其消解,或以微波的方式用6mL王水-3mL氢氟酸-2mL高氯酸对其进行消解,继而以20%~25%(体积分数)王水作为介质,用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对消解液进行测定,据此,分别建立了电热板加热消解-火焰原子吸收光谱(FAAS)法与微波消解-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两种测定烧结机头电除尘灰中银的方法。共存元素干扰试验表明:样品中除铁和钙外其他元素不干扰测定,通过向校准曲线用银标准溶液系列中加入5 500μg/mL铁、571.76μg/mL钙(相当于800μg/mL氧化钙)的方法可消除铁和钙对测定的干扰。分别采用实验建立的两种方法,对烧结机头电除尘灰实际样品中银进行测定,结果表明,两种方法的测定结果均与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ICP-AES)法相符,相对标准偏差(RSD,n=11)分别为1.4%~2.2%和2.0%~2.6%,回收率均在95%~104%范围内。  相似文献   

18.
铜锍及含铜烧结物料用盐酸、硝酸低温分解后,分别采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ICP-AES)法和火焰原子吸收光谱(FAAS)法测定银含量。针对该类物料的特点,对溶样条件、共存元素及基体对银测定的影响进行了试验,同时对方法的准确度、精密度、检出限作了相应的讨论。实验结果表明:采用两种方法对进口铜锍及含铜烧结物实际样品中银含量的测定,其结果无明显差异,两种方法都具有较高的准确度和精密度,ICP-AES法和FAAS法的加标回收率分别为94%~101%和96%~108%,测定结果的相对标准偏差均小于3.4%。  相似文献   

19.
朱小峰 《株冶科技》2002,30(4):44-47
文章采用火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中的增量法消除基体干扰后,在铜特征谱线波长324.7nm和银特征谱线波长328.1nm处连续测定铅电解液中铜和银的含量。方法回收率95%-102%,变异系数1.4%-4.64%,结果准确,重现性好,且操作简单,完全能满足生产工艺分析的要求。  相似文献   

20.
在分析测定铅精矿中的银时,由于银含量高,其次还含有的杂质元素碳、硫对分析测定结果带来一定的影响,造成结果误差大的情况,通过一系列的实验和分析验证,针对部分含碳,硫高的铅精矿中,通过酸溶后,加入适量氯酸钾处理后,在相应的温度控制范围内溶解,把碳和硫元素处理完全,再用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测定,结果达到了实验要求;它的优点是操作简便,且准确率较高,适用于铅精矿中银的测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