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冯雷雷 《塑料助剂》2023,(4):12-15+23
针对塑料生产废水成分复杂、色度高等特点,采用混凝-O3/H2O2氧化联合工艺处理,工业塑料废水混凝沉淀分离后,在温度25℃、pH 7、双氧水0.6 mL/L、臭氧(O3)浓度17.28 mg/L条件下氧化反应30 min,出水CODCr为20.49 mg/L,满足工业塑料废水的排放要求,为塑料制造业生产废水降解提供了新的技术手段。  相似文献   

2.
以浸渍法制备金属复合催化剂Mn-Ti-Mg/Al2O3,采用SEM-EDS、XPS、BET对复合催化剂的表观形貌、原子组成、金属元素的存在状态、比表面积和平均孔径进行表征,并测定了其pHzpc。之后将其作为多相催化剂用于催化臭氧氧化处理煤化工废水,对其催化效果进行研究,考察了催化剂投加量、O3流速、溶液初始pH对其催化效能的影响,并对其稳定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Mn-Ti-Mg/Al2O3复合催化剂对于催化臭氧氧化处理煤化工废水效果较好,催化剂投加量和臭氧流速的增加有利于提高煤化工废水COD的去除率,废水在碱性条件下更易被处理。经过催化臭氧氧化处理之后,废水的pH显著降低,导致催化剂中金属活性成分溶出,催化剂活性降低。在温度22℃、溶液初始pH 7.8、催化剂投加质量浓度10 g/L、臭氧流速1.0 mg/min、反应时间40 min条件下,采用Mn-Ti-Mg/Al2O3催化臭氧氧化处理煤化工废水,处理后废水...  相似文献   

3.
朱瑾  汪文强  季献华  田聃  周鹏  刘鼎 《净水技术》2023,(9):74-79+209
近年来,高品质供水受到广泛关注,而单一技术对污染物的深度处理效果有限。因此,文中以河北省某水厂高密度沉淀池出水为研究对象,首先构建了以电催化臭氧-生物活性炭(electro-peroxone-biological activated carbon, EP-BAC)为主体工艺的饮用水深度处理中试装置,探究了其对常规指标包括CODMn、UV254的去除效果,确定了最优运行条件。此外,对优化后的系统稳定运行效果进行研究,关注了系统对嗅味物质2-甲基异莰醇(2-MIB)的去除能力,并分析了系统的经济性。结果表明,EP-BAC中试系统具有很好的深度处理效果,最佳运行条件:进水流量为2 m3/h,水温为20~25℃,氧化停留时间为30 min, BAC接触时间为40 min, H2O2质量浓度为1 mg/L,O3质量浓度为1.5 mg/L,O3与H2O2摩尔比为1∶1。经30 d持续运行测试,系统可以有...  相似文献   

4.
刁飞  柯凡  潘长磊  孙宇 《水处理技术》2022,(2):39-43+48
受金属氧化物催化臭氧氧化氨氮的启发,对O3/CaO2氧化低浓度氨氮技术展开研究。实验结果表明,O3/CaO2共同完成了氨氮的协同氧化,降解效果与·OH密不可分;处理质量浓度为10 mg/L的氨氮时,CaO2的最佳投加量为80 mg/L;pH对O3/CaO2体系氧化氨氮有较大影响,在最佳投加量下不会造成水体pH超标;适宜的反应时间为15 min,此时氨氮去除率达94.87%;氨氮的降解产物与Cl-和pH有关,硝态氮是主要的降解产物;作用机制可能为O3在碱性条件下的直接氧化和·OH自由基氧化两种机制,·OH自由基的数量增多及其消耗速率加快可能是其用量、反应时间都优于常用的金属氧化物体系的原因。O3/CaO2协同氧化技术有望适用于一些需要对氨氮进行快速氧化的场合,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5.
H2O2改性稻杆作为Pb2+吸附剂,具有改性工艺环保、简单、成本低,以及对Pb2+吸附率高等特点,是一种优良的改性剂。优化改性工艺,制备优良吸附性能的H2O2改性稻杆具有较强的实用价值。详细探讨了改性工艺的影响因素如pH值、H2O2用量、Fe2+/H2O2物质的量之比、改性温度、改性时间、稻杆颗粒度和稻杆用量等对改性效果的影响,在单因素实验的基础上,通过正交实验和对比实验对改性工艺进行了进一步优化。得出最适宜的改性工艺为:在100 mL的溶液中,不加FeSO4的情况下,稻杆用量为3 g,改性pH值为8,H2O2用量为稻秆用量的30%,稻杆颗粒度为40目,改性温度为20℃,改性时间为4 h。用2 g H2O2改性稻秆处理100 mL 200 mg/L的Pb2+废水时,对Pb2+的吸附率为94.45%,吸附容量为9.445 mg/g,表明H2O2改性稻秆具有优良的吸附性能。  相似文献   

6.
为阐明H2O2/Fe2(MoO4)3体系脱硝过程中H2O2吸附分解及NO氧化行为,基于DFT方法首次计算了H2O2和NO分子单独及二者同时在Fe2(MoO4)3表面的吸附构型,并通过考察吸附能、Mulliken电荷及氧化路径等特性揭示H2O2催化分解和NO氧化的微观机制。结果表明:H2O2在Fe2(MoO4)3表面易分解为活性自由基,而NO则以分子形式吸附;H2O2和NO共吸附时,H2O2优先吸附于催化剂表面并随后分解,NO则分别被H2O2分解产...  相似文献   

7.
针对铁碳微电解反应中填料易板结及处理效率低等问题,通过增加内循环装置改进反应器结构,同时将铁碳微电解与H2O2进行工艺耦合,用于处理多晶硅有机废水,考察了Fe-C投加量、初始pH值、H2O2投加量、反应时间等工艺条件对COD去除率的影响,并通过响应面法优化了工艺条件。结果表明,各工艺条件对多晶硅有机废水COD去除效果的影响大小为:铁碳投加量>反应时间>H2O2投加量>初始pH值,其最适宜工艺条件为:铁碳投加量250 g·L-1,初始pH值2.8,H2O2投加量112 mL·L-1,反应时间83 min,该反应条件下COD的去除率为71.26%。铁碳/H2O2降解多晶硅有机废水COD的动力学回归方程为Y=0.5273X-0.6347,降解COD的速率常数为0.527 3 min-1。  相似文献   

8.
张华  张子鹏  张澜澜  张晓飞  刘译阳 《化工进展》2020,39(12):5299-5308
研究者在苯胺模拟废水高级氧化处理方面开展了很多研究,但针对炼化企业苯胺装置废水含盐高、色度高、COD降解难等问题尚未开展工程应用。为解决苯胺生产废水的实际问题,本研究开展了TiO2/UV-H2O2氧化降解苯胺废水(1~2m3/h)的现场试验研究。考察了苯胺废水在单独TiO2/UV、单独H2O2氧化及TiO2/UV-H2O2协同作用下的处理效果,提出了苯胺废水的最佳处理工艺方案,并进行了成本核算。结果表明,单独TiO2/UV和单独H2O2氧化对苯胺废水的脱色率和COD去除率偏低,而TiO2/UV-H2O2协同作用时苯胺废水脱色率和COD去除率可达95%以上。协同氧化体系中,H2O2的氧化降解作用显著,H2O2投加量1%~2%;酸性条件利于苯胺废水的降解,特别是pH=3.8~4.2时;TiO2/UV和H2O2协同作用一段时间后,停止UV而凭借残余H2O2可以将体系中的中间产物继续降解直至矿化成CO2。TiO2/UV- H2O2协同处理炼化企业苯胺生产废水,出水COD≤60mg/L,色度≤20倍,单位能耗约18.44kW·h/m3,明显低于文献报道值,具有显著的技术性与经济性。  相似文献   

9.
Fe2+/H2O2体系内各种自由基在氧化NO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Fe2+/H2O2体系可分解产生多种氧化性自由基, 主要包括O2-·、·OH和HO2·。本文实验研究了O2-·、·OH及HO2·在Fe2+/H2O2体系氧化NO气体过程中的作用。结果表明:在本实验条件下, O2-·对NO气体的氧化作用不明显;·OH及HO2·是该体系氧化NO气体的主要活性物质, 其中·OH的氧化作用更大。加快自由基的生成速率可以增强Fe2+/H2O2体系对NO气体的氧化能力, 但O2的生成速率同时加快。只有少量·OH及HO2·参与NO的氧化, ·OH与HO2·之间的快速反应是Fe2+/H2O2体系氧化NO过程中H2O2利用率低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0.
针对工业园区印染废水的特性,采用O3氧化、O3/H2O2协同氧化、O3催化氧化三组工艺对比,考察反应时间、H2O2投加量、O3投加浓度对印染废水处理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臭氧催化氧化工艺是较合适的处理工艺,反应参数为进水流量1.2 m3/h、回流量2.5 m3/h、臭氧气体流量0.8 m3/h、臭氧投加浓度25 mg/L...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以硝酸钴和氯化铁为主要原料制备了Fe2O3∕CoFe2O4复合光催化材料。利用X射线衍射仪(XRD)和紫外-可见吸收光谱(UV-VIS)对样品的结构和光吸收性能进行了表征。并在可见光照射下,通过催化降解罗丹明B(RHB)溶液考察各催化材料的催化效果。结果表明,制备的复合催化材料是以CoFe2O4为主的面心立方尖晶石结构。在反应时间为8.5 h、反应温度为135℃和煅烧温度为500℃时,制备的Fe2O3复合量为3%的复合催化剂性能最好,光催化降解2 h后,罗丹明B降解率可达到96.62%。  相似文献   

12.
研究了不同载体(γ-Al2O3、HZSM-5、TiO2、SiO2和MgO)负载Fe催化剂上CO还原NO反应及CO同时还原NO和SO2反应。结果表明,Fe/γ-Al2O3催化剂对CO与NO反应具有良好的催化活性,但随着反应时间的延长,催化剂很快失活;在CO和NO反应中加入SO2,可以明显改善Fe/γ-Al2O3催化剂对CO还原NO反应的活性稳定性;O2和H2O对催化剂活性的影响较大,CO2对催化剂的影响较小。XRD结果表明,FeS2是催化剂的活性中心,在CO与NO反应后,FeS2转变为催化惰性的Fe7S8而导致催化剂活性下降;在CO与NO及SO2反应体系中引入O2后,Fe/γ-Al2O3催化剂上的活性组分FeS2被氧化为Fe2O3,导致催化剂失活。  相似文献   

13.
本研究主要在光照条件下,利用Na2CO3/H2O2反应体系降解偶氮染料酸性橙8(AO 8),考察了光照条件对AO 8降解的影响,探究了不同活性基团对AO 8降解的贡献。结果表明,在光照条件下Na2CO3和H2O2可以产生协同效应,与单独加入Na2CO3或H2O2相比,能够有效促进偶氮染料AO 8的降解。在优化条件下,该体系中AO 8的降解率达到73.83%。同时研究分析了不同活性基团在AO 8降解过程中的作用,其中贡献率表现依次为CO3·->HO·>O2·->1O2。本研究结果可为偶氮染料废水的处理提供了一条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14.
本文通过溶液燃烧法,分别以Ni(CH3COO)2·4H2O、Ni(NO3)2·6H2O、NiCl2·6H2O和NiSO4·6H2O为镍源制备系列Ni/Al2O3催化剂,通过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N2吸附-脱附、程序升温还原(H2-TPR)等表征手段,进一步揭示了镍源对合成Ni/Al2O3催化剂结构与其催化加氢性能间的构效关系的影响,结果表明,以Ni(CH3COO)2·4H2O为镍源制备的Ni/Al2O3催化剂比表面积最大,达到225m2·g-1,最大孔容0.39c...  相似文献   

15.
通过H2SO4改性制备了TiO2光催化剂,采用XRD和激光粒度仪进行表征,研究了H2SO4浸泡浓度、光照时间、pH和氧化剂H2O2用量对钻井废水进行光催化处理的影响。结果表明,H2SO4改性并未改变TiO2晶体结构,在钻井废水水样pH=6、H2SO4改性TiO2用量15 g·L-1、光照时间30 min和氧化剂H2O2用量1.0 mL条件下,钻井废水的COD值降为2 mg·L-1,符合国家污水排放标准。  相似文献   

16.
将A5微孔分子筛浸渍于偏钒酸铵溶液,过滤,120 ℃干燥2 h,550 ℃焙烧6 h,制备了含有V2O5的A5微孔分子筛催化剂。采用X射线衍射、N2吸附-脱附和扫描电镜等进行表征,并将其用于以H2O2为氧化剂、乙酸酐为溶剂的对硝基甲苯催化氧化生成对硝基苯甲醇的反应。在反应温度40 ℃和反应时间4 h条件下,以质量分数35%的H2O2为氧化剂和V2O5质量分数8.5%的V2O5/A5为催化剂,能够获得较好的对硝基甲苯转化率(35.54%)和较高的对硝基苯甲醇选择性(67.16%)。反应结束后,在母液中通过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光谱仪没有检测到V2O5。V2O5/A5催化剂连续使用3次,对硝基甲苯转化率为34.21%,对硝基苯甲醇选择性为63.39%,催化剂活性无明显降低。  相似文献   

17.
掌握Fe2+/H2O2体系O2的生成路径,可为避免H2O2无效分解,开发经济高效的Fe2+/H2O2体系利用技术指明方向。采用添加自由基捕获剂的方法,探究Fe2+/H2O2体系内各种自由基对O2生成速率的影响,进而确定O2的生成路径。结果表明:Fe2+/H2O2体系内不会产生大量O2-·,O2-·不是生成O2的主要反应物质;O2-·被全部捕获后,体系中仍产生大量O2-·,但此时无O2生成,证明生成O2的反应由·OH和HO2·两种自由基直接参与。分析认为反应·OH+HO2·-H2O+O2是体系内O2生成的主要路径。控制Fe2+/H2O2体系定向生成·OH,抑制HO2·的产生,是提高Fe2+/H2O2体系中H2O2利用率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18.
V2O5-MoO3/TiO2 催化剂的NOx选择性催化还原及SO2氧化活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浸渍法以TiO2为载体制备V2O5-MoO3/TiO2 选择性催化还原催化剂,研究V2O5和MoO3负载量对于催化剂选择性催化还原反应及SO2氧化活性的影响,并考察氧含量、氨氮物质的量比和反应空速对3%V2O5-6%MoO3/TiO2催化剂选择性催化还原脱硝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催化剂中V2O5负载质量分数增加,V2O5-MoO3/TiO2 催化剂的选择性催化还原活性和SO2氧化活性均呈上升趋势。MoO3的负载对催化剂的SO2氧化活性有明显抑制作用。MoO3负载质量分数超过9%,制备的催化剂既保持较高的低温选择性催化还原活性,又使选择性催化还原反应中的SO2转化率小于1%。  相似文献   

19.
以H3PW12O40/ZrO2-WO3为催化剂,丙酸和正丁醇为原料合成丙酸正丁酯。探讨H3PW12O40/ZrO2-WO3对缩醛酯化反应的催化活性,较系统地研究了酸醇物质的量比、催化剂用量、反应时间等因素对产物收率的影响,实验表明:H3PW12O40/ZrO2-WO3是合成丙酸正丁酯的良好催化剂;在n(丙酸):n(正丁醇)=1:1.4,催化剂用量占反应物量总质量的1.5%,环己烷为带水剂6ml,反应时间45min的最佳条件下,丙酸正丁酯的收率可达85.9%。  相似文献   

20.
以B2O3为助催化剂,采用研磨混合法改性Na2CO3催化剂,在固定床反应器中催化甲醇脱氢制备无水甲醛,考察催化剂的组成和反应条件等对催化反应的影响,采用XRD、TG-DTG、N2吸附-脱附、SEM和CO2-TPD等对催化剂进行表征。结果表明,以B2O3为助催化剂采用机械研磨混合法改性的Na2CO3催化剂,增加了催化剂的比表面积,在(10~30) nm增加了大量的孔道,平均孔径达18.44 nm,比表面积为1.65 m2·g-1,且B2O3分布均匀,改性后的催化剂碱性降低,在催化甲醇脱氢制备无水甲醛的反应中,催化活性明显高于Na2CO3催化剂,表明B2O3改性Na2CO3催化剂能提高甲醇转化率和甲醛选择性。在B2O3/Na2CO3催化剂中B2O3质量分数为30%、甲醇进料质量分数为26%、反应温度为650 ℃和甲醇重时空速为2.94 h-1条件下,甲醇转化率达59.97%,甲醛选择性达83.28%。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