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一、概述 青海察尔汗盐湖盐田光卤石矿溶解重结晶制取氯化钾工艺,可用老卤卤水与光卤石点卤水按比例进行兑卤,快速结晶出光卤石矿,疏干矿层后就地加入一定比例的淡水,将光卤石矿溶解,然后将溶解液泵入钾盐池,重新结晶制取氯化钾产品。这一工艺的重要环节是溶矿,而溶矿的关键则是加速溶矿的设备。目前国内外尚无合适的溶矿定型设备。我们针对溶矿条件和矿物特性,并总结了1982年的小试验,在水利、船舶、农机等单位的协作下,研制出了旋耕搅拌船。旋耕搅拌船的作用是:用旋耕刀及辅助的喷水射流对光卤石矿层,按一定深度逐步翻搅,以加速光卤  相似文献   

2.
本文对盐田光卤石溶解—重结晶工艺、盐田光卤石冷分解—浮选法、盐田光卤石冷分解—热溶结晶法、盐田光卤石冷结晶—浮选法、盐田光卤石反浮选—冷结晶法等加工方法作了较详细的论述,从而使关心盐湖开发的领导和同志对氯化物型卤水提钾工艺研究的科研进展及现状有概括的、系统的了解  相似文献   

3.
加拿大某钾盐矿赋存3个钾石盐矿层,但最下层矿部分区域含有光卤石。光卤石比钾石盐更容易溶解,它的存在会降低溶液中饱和钾的浓度,不利于水溶采矿。同时该区域冲蚀、浸出、崩溃以及塌陷等异常情况的出现也加大了开采难度。通过分析研究提出"定向井+水平井钻通法"优化原水溶开采法,该方法可有效避开光卤石和异常区域,减小开采风险,节约开采成本。  相似文献   

4.
由化工部化工矿山设计研究院承担的国家重点科技攻关项目“盐田光卤石溶解重结晶制取氯化钾中间试验”,圆满地完成了攻关合同规定的各项试验研究任务,生产出合格的氯化钾产品,产品质量达到国家GB6549—86标准农用氯化钾一级品指标。  相似文献   

5.
在青海察尔汗盐湖盐田光卤石溶解重结晶方案中,需加速溶解、制备优质卤水,直接晒取高品位的KCl和品位较高的钾石盐,需要一种高效的搅拌设备。因盐田面积大,盐池池板抗压强度低,普通设备进入盐田将造成池板损坏而引起渗漏,因而方案中确定采用船式设备。为节约溶解用水、减少蒸发  相似文献   

6.
到目前为止,我国盐湖卤水生产氯化钾主要在盐田日晒光卤石,经冷分解,浮选制取。为了寻求经济合理的工艺路线,1981年在察尔汗钾肥厂进行了光卤石溶解重结晶氯化钾的探索性试验,试验盐田单池面积25米~2,收氯化钾680公斤,含KCl 91.98%。1982年10月至1983年4月又进行了扩大试验,光卤石单池面积2000米~2,氯化钾单池面积1000米~2,收氯化钾20.31吨。这一工艺路线能充分利用太阳能,产品不含药剂,不存在污染问题,又不需建选厂,工艺流程简单,是经济可行的。  相似文献   

7.
昆特依盐湖卤水属于硫酸镁亚型,利用昆特依盐湖卤水晒制的光卤石矿含有硫酸镁,硫酸镁影响光卤石矿加水分解过程,因此研究此类光卤石加水分解过程是很必要的。研究此光卤石矿物分解最直观的指标为,以光卤石完全分解为最佳。采用矿物恒温冷分解的实验方法,利用液相组分对共存固相进行分析,通过分析分解液相中钾离子和镁离子含量、固相中镁和硫酸根物质的量比及相图4种互相关联的指标,从而得到一种准确简便地确定光卤石矿分解条件的方法,这种方法指出利用液相中镁离子或钾离子作为判断指标是可行且合理可靠的。通过本方法获得最佳加水量和分解时间。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高硫酸钙光卤石矿的筛分分析实验和饱和卤水溶洗实验,并经浮选对比实验发现,硫酸钙在氯化钾生产过程中的富集会对产品氯化钾质量产生很大的影响。高硫酸钙光卤石矿中,硫酸钙粒径主要集中在0.038 mm以下,占总量的4.84%,若通过筛分可使除钙率达61.82%以上,钾损率只为1.05%。由此可知,用饱和卤水溶洗高硫酸钙光卤石矿,能使光卤石矿中硫酸钙质量分数由1.99%降低到1.4%以下,也能使饱和卤水中硫酸钙发生同离子效应和盐析效应而析出,从而提高卤水的质量。高钙原矿在饱和卤水中的溶洗,可使最终产品中w(KCl)>90%,并进一步确定了高硫酸钙光卤石矿的工业化连续生产的工艺路线。  相似文献   

9.
盐湖粗光卤石中晶体的分布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研究了察尔汗盐湖粗光卤石中各种无机盐晶体的存在形式及形态.通过筛分法将粗光卤石矿分级,运用化学法分析各粒级颗粒的组成.结果表明:90%以上的KCl•MgCl2•6H2O以大于0.177 mm粒径的大颗粒存在,75%以上的NaCl以小于0.125 mm粒径的细粒矿存在于体系中,约90%以上的CaSO4以粒径小于0.074 mm的微细颗粒存在.运用X射线衍射法分析了不同粒径的光卤石矿表面的化学组成,运用光电子能谱法分析了其表面Na/Ca的摩尔比,用扫描电镜及能谱分析直接分析了各种晶体存在的形态.研究结果表明,大部分NaCl和CaSO4分别以小颗粒游离于粗光卤石矿中,未被大颗粒晶体所包裹.  相似文献   

10.
为充分利用光卤石炼镁生产中副产的废电解质和综合利用青海盐湖镁资源,研制开发出兑卤冷结晶法合成光卤石生产工艺。着重论述了该生产工艺的研制过程。工艺的具体过程是:将废电解质制成饱和溶液,加热溶解、除钠,再与水氯镁石溶液充分混合,经沉降槽自然冷却降温,结晶析出合成光卤石。实验室实验、扩大试验证明,采用兑卤冷结晶法生产出的合成光卤石,其产品质量完全符合电解炼镁要求。  相似文献   

11.
对青海盐湖股份有限公司钾肥分公司盐田生产光卤石工艺进行了分析研究,讨论了原卤、成矿卤水和老卤的控制要点,说明在工艺控制过程中,原卤应尽可能采用饱和卤水,成矿卤水的导入应根据卤水的组分与温度而定,老卤应及时排放.  相似文献   

12.
低品位含钾卤水蒸发结晶制备光卤石工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氯化钾生产规模的扩大,高品位含钾卤水资源过量消耗,而低品位含钾卤水采用传统的溶采-盐田晒制光卤石工艺因成矿周期长、成本高、操作复杂使盐湖企业难以为继。以低品位盐湖卤水为研究对象,以相图为指导,通过真空蒸发控速结晶工艺制备光卤石,研究快速结晶成矿技术。实验结果表明,采用蒸发结晶工艺可以制得氯化钾质量分数为13.82%~14.90%的光卤石产品,成矿周期较原工艺加快近1倍。实验考察了镁钾比例、蒸发水量等因素对光卤石产量和品位的影响,结果证实运用真空蒸发控速结晶技术制备光卤石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3.
针对马海盐湖溶采卤水日晒蒸发制取光卤石(Car)过程中成矿和加工周期长、杂盐含量高、产品质量难以控制的问题,采用高温蒸发的方法制备光卤石,开展梯级蒸发工艺研究。实验结果表明:卤水相对密度为1.367 8时进行固液分离可得到氯化钠质量分数为92.23%的固相产品;卤水相对密度为1.417 5时进行固液分离可得到光卤石品位为64.6%的固相,氯化钾和氯化钠质量的比值达到1.94。在60~85 ℃蒸发,温度对蒸发结晶制备光卤石的固液分离点没有明显影响,但卤水中镁离子的含量对卤水的黏度影响很大。通过梯级蒸发工艺研究,可有效分离光卤石和氯化钠,缩短光卤石的成矿时间。  相似文献   

14.
黑北凹地位于阿尔金山山前,其富钾地下卤水储量巨大,该卤水以钠、氯含量占绝对优势。富钾地下卤水化学组成简单,易于提取,具有很好的开发利用价值。以该富钾卤水为研究对象,在现场进行了自然蒸发实验。通过实验发现,卤水经过较长的石盐(NaCl)析出阶段后,分别达到光卤石(KCl·MgCl2·6H2O)和水氯镁石(MgCl2·6H2O)析出阶段,最后蒸干于南极石阶段,其析盐顺序为石盐—光卤石—水氯镁石—南极石;其中钾只以光卤石矿物析出,且析出阶段比较集中,在整个蒸发过程中氧化硼(B2O3)和锂则都在卤水中浓缩富集,没有析出。根据卤水蒸发过程中的析盐规律,其与K +,Na +,Mg 2+//Cl --H2O(25 ℃)介稳相图相符,蒸发过程中的体系变化趋势为液相体系点在石盐相区逐渐向远离石盐相点的方向移动,到达石盐与钾石盐共饱线后沿此线向石盐、钾石盐、光卤石共饱点移动,后沿石盐、光卤石共饱线移动,最终蒸干于石盐、光卤石、水氯镁石共饱点。经过对整个蒸发过程中卤水pH及密度的变化规律进行分析,指出可以通过pH及密度的变化来控制卤水的制卤过程。通过该蒸发实验研究,将为黑北凹地地下卤水的提钾工艺实验和后期开发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5.
侯元昇  王晓波 《当代化工》2014,(8):1444-1446
用鄂雅错盐湖卤水进行兑卤,通过改变卤水的镁钾比,使其在蒸发过程中不会析出钾石盐,直接析出含钾品位较高的光卤石。实验结果表明:兑卤蒸发的析盐顺序为氯化钠、硫酸镁—氯化钠、光卤石,蒸发过程中钾收率达79.26%。  相似文献   

16.
谈霞  杨生鸿 《广州化工》2014,(18):103-104,126
利用西台吉乃尔盐湖盐田老卤池中低钾高硫光卤石混盐矿为原料,及硫酸钾镁肥生产车间排出的母液及盐田水氯镁石,通过兑卤工艺-先正浮选提取氯化钾-后反浮选提取低钠光卤石混盐的工艺流程,并对光卤石混盐矿粒度、母液量、分解时间、正反浮选药剂相互影响关系等主要因素进行条件实验,验证工艺流程的可行性并获得最佳实验条件;同时通过先反浮选提取硫酸钾镁肥-后正浮选提取氯化钾的工艺流程,验证其可行性并取得试验钾回收率。  相似文献   

17.
海盐苦卤提制光卤石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对从一般盐田苦卤(30°Be,MgCl_2/KCl8,MgSO_4/MgCl_20.4)提制光卤石的过程进行了相图分析与实驗测定。 为了避免蒸发过程中在光卤石饱和以前钾盐的析出,苦卤必须掺兌光卤石母液,使混合卤的MgCl_2/KCl比值在10以上(同时MgSO_4/MgCl_2比值在0.4以下)。但兌卤过多则在工业生产上既不经济又无必要。 本文提出了澄清液中光卤石饱和点的相图计算方法,并进行了实驗测定,为保温分离条件提供了依据。 为了制得质量稳定、产量最大的光卤石,必须使原料卤组成、蒸发终止沸点、保温分离温度和冷却温度互相适应。 对冷却析取光卤石过程的固、液相组成进行了相图分析,实驗结果与理论分析是符合的。提出了冷却过程光卤石析出量的计算方法,得出了兌卤法生产氯化钾的理论最大提取率及生产上提高提取率的途径。 最后,进行了工业性现场扩大试驗,结果证明上述分析是正确的。在工厂中从苦卤提取氯化钾总提取率可达87.13%。  相似文献   

18.
冷分解——浮选—洗涤法氯化钾工艺中加水量的控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光卤石冷分解-浮选-洗涤法生产氯化钾工艺过光卤石完全分解为最理想,整个工艺氯化钾收率最高,但在实际生产中,为兼顾产品质量以及工艺条件的变化、不 卤石原矿组成的变化、操作人员的经验等,分解工序的加水量难免会产生偏。本文通过计算比较说明:当加水量为所投入光卤石矿重量的37-42%时,总回收率最高,且后续工序作业效果最佳, 质量最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