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SUN生物酶解堵剂及其在胜利海上油田的应用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孔金  李海波  周明亮  盖海防 《油田化学》2005,22(1):23-24,19
SUN生物酶解堵剂含有蛋白质复合酶Noyees,生物活性物Bio-P和Bio-A,异化菌,天然生物提取物等,溶于水。3%SUN水溶液可使被掺砂原油污染的岩心恢复80%~98%的渗透率。简介了SUN的解堵和增产机理。SUN可用于油田多种措施和作业:油井(包括稠油井)解堵;洗井;清防蜡;稠油井化学吞吐;三次采油井解堵;酸化、防砂工艺前置液;注水井解堵增注等。介绍了解堵施工井选择,施工工艺,在处理半径1m、SUN溶液浓度5%~8%条件下对胜利海上油田8口油井实施解堵,效果良好,有效期超过180d。详细介绍了其中1口井的施工及效果。图1表1参1。  相似文献   

2.
稠油油藏黏度高,流动性差,开发过程中极易在近井地带形成有机垢沉淀和无机固相堵塞,降低近井地带渗透率,导致地层产量急剧下降。针对渤中油田明化镇组D11和D34-H油井特殊的油藏物性和堵塞类型,通过沥青溶蚀、溶蜡和降黏实验等筛选出TC-4有机解堵剂,通过溶蚀碳酸钙、溶蚀黏土和岩心流动实验等评价DH-1非酸解堵体系的性能,并将其用于矿场试验。结果表明,TC-4有机解堵剂对沥青和石蜡的溶蚀能力及降黏效果较好,对储层的伤害小,适于解除有机堵塞;DH-1非酸解堵体系具有良好的缓速、缓蚀和溶垢能力,对岩石骨架不会造成严重的破坏,与原油的配伍性好,在运移过程中能及时破乳,适于解除无机固相堵塞。在D11井使用TC-4有机解堵剂、在D34-H井用TC-4有机解堵剂进行有机清洗和DH-1非酸解堵体系相结合的方法进行解堵,两井的日产油量、日产液量和含水率基本恢复至解堵前水平。两种解堵体系均能较好地解除稠油油藏堵塞问题。  相似文献   

3.
<正>江苏油田安丰稠油区块由于原油黏度高,导致抽油机负荷大、井筒电加热开采能耗高,造成该区块油井低产低效。为了解决该问题,该油田提出注入化学剂开采稠油,就是向油层中注入大量的化学吞吐液,将稠油乳化成低黏度的水包油型乳化液,提高其流动性,并预防和解除近井地带由于重质有机物沉积造成的堵塞,从而提高油井的产量和泵效,同时利用化学吞吐剂对油层岩石表面的吸附和润湿作用,延长化学吞吐降黏的有效期。通过大量的室内试验,研制并筛选出了耐高温、高相对分子质量的稠油降黏改性吞吐剂。稠油  相似文献   

4.
渤海油田泡沫吞吐解堵技术研究与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稠油油藏由于储层胶结疏松,原油胶质、沥青质含量高,加上稠油中重质组分与细粉砂、泥质成分混在一起,往往在防砂管柱筛孔处形成堵塞,造成近井地带堵塞,影响了油井产能。常规的有机解堵或酸化增产措施很难解除这种复合堵塞,即使解堵后,效果也不理想。针对上述问题,提出了泡沫流体吞吐解堵技术,进行了室内实验和数值模拟计算。优选的高效清洗剂Po-Ca,在5%浓度时降黏率达到99.28%、对油砂的清洗效率达到94.6%,并通过在渤海油田一口稠油井首次成功应用后该井由停产井变为产量为28~30 m3/d的高产井,取得了满意的效果。该技术为海洋稠油油藏低产低效井综合治理提供了一种新的技术手段,对渤海油田低产低效井的增产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针对新疆油田七东1区克下组油藏聚合物驱油井因油层堵塞导致产油量下降的问题,在分析储层特点和堵塞机理的基础上,按堵塞物性质将该油藏油井堵塞划分为有机物堵塞、无机物堵塞和复合堵塞,按堵塞距离划分为近井堵塞和远井堵塞.研究不同类型堵塞的解堵技术,分别采用溶蜡降黏、溶蚀和碱表混合液解堵等措施解堵试验,均取得明显的增产增油效果.  相似文献   

6.
渤海某稠油油田原油黏度大,胶质沥青质含量高,地层水矿化度较高,且油井完井方式为常规完井(管柱耐温≤120℃),热采吞吐温度受限,效果一般。为提高稠油常规井开采效果,室内研制了热采吞吐用耐温耐盐稠油乳化降黏体系CY-02,该体系由磺基甜菜碱类两性表面活性剂LHSB、以改性聚醚为主要成分的非离子表面活性剂PFC-1组成,正交实验确定其最佳配比为2∶1。考察了该化学体系的静态性能(耐温耐盐性、乳化降黏性能、乳液稳定性、界面张力、润湿性)和动态驱油效果。研究结果表明,该体系耐温≥120℃,NaCl容忍度40000 mg/L,CaCl2容忍度1500 mg/L;体系120℃老化24 h后仍具有良好的界面性能,在油水比7∶3时,可形成稳定的乳状液,50℃下体系对稠油的降黏率达98.8%;低含水率下亦不发生反相乳化;体系与原油的界面张力为10-2mN/m数量级;体系在煤油浸润后的模拟岩心表面的润湿角为10°,可使岩石表面由油湿转变为水湿;120℃下动态驱油实验表明,该稠油降黏体系对稠油驱与单独水驱相比,采油速度更快,最终采收率提高10.65%。渤海某稠油油井的现场施工效果表明该稠油降黏体系取得了良好的应用效果。图4表4参15  相似文献   

7.
1 综合解堵技术原理综合解堵技术是运用化学方法和物理方法结合起来处理油层的技术。集多效解堵、负压排液解堵 ,实时监测于一体。在经过多效解堵剂对堵塞物和地层矿物溶解反应后 ,由井下负压发生器实现对油层可控制的、周期性大压差 ,使近井地带产生疲劳裂缝网 ,利用地层流体的往复移动疏通油层孔道和强排等物理作用 ,对油层实现二次解堵的目的 ,缩短了堵塞反应物排出时间 ,减小对地层的伤害 ,提高地层孔隙度和渗透率 ,从而增加了措施有效率。1.1 解堵剂堵剂有以下 3种类型 :一是酸性解堵剂 ,主要应用于油井近井地带的解堵 ;二是潜在酸 ,主要应用于油层的深部解堵 ;三是碱性解堵剂 ,主要应用于稠油井近井地带和深部解堵。针对不同油藏存在的不同程度的堵塞 ,选择相应的解堵剂解除堵塞物 ,对不能解除的起到松动、剥落作用。1.2 负压强排、实现二次解堵通过地面泵组 ,周期性地使动力液经泵组增压后 ,由油管进入井下负压发生器 ,实现对油层建立可控制的 ,周期性大压差 ,使堵塞反应物随油层液经下部油管及井下负压发生器到油套环空返出井口。由于实现多次降压—升压循环 ,对不溶堵塞物形成疲劳损坏和剥落 ,利于下次被抽出油层。使油层得到彻底...  相似文献   

8.
化学吞吐开采稠油试验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化学吞吐是稠油油藏开发的一条新途径。该方法是将化学吞吐液从原油生产井注入油层,利用化学吞吐液与原油之间的低界面张力特性,使高粘度的稠油乳化,产生低粘度的水包油型乳状液,增加原油流动性能,提高油井产能来增加原油产量。本文通过实验室试验筛选出了STQ-1化学吞吐液配方,并对配方在实验室进行了评价。该配方与胜利油田某种原油具有超低界面张力,低于1.0×10-3mN/m,具有良好的原油乳化降粘效果和粘土稳定性。室内吞吐模拟试验表明,该吞吐液能起到良好的吞吐采油作用。在胜利油田纯梁采油厂进行了现场吞吐实验,取得了成功,使油井从吞吐作业前的日产油0.2t增加到1.4t,在注水转注前累计增产原油60.0t。  相似文献   

9.
为了解决稠油黏度大而难开采问题,采用自生热降黏解堵工艺技术,利用化学生热剂和催化水热裂解的协同作用,开采近井地带富含沥青质的稠油.结果表明:优化开发的自生热降黏解堵体系,以浓度为5 mol/L的NaNO2和NH4 Cl为产热剂、质量浓度为10 g/L的硼氢化钠为产氢剂、质量浓度为15 g/L的水热裂解催化剂为添加剂,体...  相似文献   

10.
针对油层近井地带易堵塞而影响油井生产的问题,利用声波技术对油井堵塞层段进行处理,以达到解除油井堵塞,改善地层渗透状况,提高油井产量的目的.低频声波解堵技术是声波解堵技术的一种,本文介绍了低频声波发生器的结构特点和工作原理,分析该技术的选井条件和施工工艺,并结合曙光油田13口油井的应用情况分析了该技术的解堵效果.实践表明,低频声波解堵技术对于近井地带的堵塞解堵效果明显,处理后油井增油增液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1.
驱油用耐温抗盐表面活性剂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综述了国内外表面活性剂复配体系、阴离子-非离子两性表面活性剂和双子型(Gemini)表面活性剂3类驱油用耐温抗盐表面活性剂的研究进展情况,指出阴离子-非离子两性表面活性剂和新型Gemini表面活性剂是具有良好应有前景的高温、高盐油藏用表面活性剂,而且通过与石油磺酸盐和羧酸盐等廉价的表面活性剂进行复配使用,可以降低驱油成本。  相似文献   

12.
针对江苏ShaN低渗透油藏非均质性强、物性差、孔隙结构复杂、水驱采收率较低的问题,开展了粘稳型表面活性剂HLX1和驱油表面活性剂HLX2的界面张力、吸附、乳化、防膨和驱油室内评价试验。根据试验结果进行了表面活性剂驱注入工艺优化,设计1.5%HLX1为前置防膨段塞,0.3%HLX2为驱油主段塞,在SN7-33井进行表活剂驱油现场试验,取得了增油降水效果。  相似文献   

13.
对乳化柴油的乳化剂选择、添加剂用量和不同的乳化工艺方法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选择一定比例的油酸和吐温类试剂作为复配乳化剂,乙醇胺和正辛醇为助表面活性剂,200#溶剂油作溶剂,能制备出较好的乳化柴油。该乳化柴油的十六烷指数为38,达到了普通乳化柴油的指标。稳定性实验表明,其稳定性比企业提供的乳化柴油稳定性好,至少能保持两个月不出现沉淀物质或变混浊分层。  相似文献   

14.
简要介绍了Gemlnis表面活性剂的特点和稠油乳化降粘剂QX的合成方法。探讨了降粘剂QX的特性,重点是QX分子结构对乳状液的影响。由于QX分子结构中具有两个疏水基,都含有富电子的苯环和双键,使其与重油之间产生较强的吸引力,有利于重油的乳化;再加上分子结构中的亲水基与水相中分子产生较强的分子缔合,有利于乳状液的稳定。QX降粘剂现场试验结果表明,系统压力由1.5MPa降到0.4MPa,日产油量由2.4t增加到7.1t。  相似文献   

15.
稠油油溶性降黏剂结构与性能的关系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研究了塔河稠油沥青质含量与稠油粘度的关系。根据稠油中沥青质含量较高且极性较强,粘度主要是由沥青质聚集体引起的研究结果,针对超稠油特性研制了极性聚合物作为油溶性降黏剂主剂,表面活性剂作为助剂的复合配方。通过调控主剂分子结构中极性基团的比例来改变其极性的强弱,通过选择助剂适合的烷基碳链长度、芳香环数以及支化甲基数,达到协同增效的目的。结果表明:当主剂极性大小适当,助剂结构适当时具有协同增效作用。复合降粘剂对塔河十区、十二区稠油降黏效果显著,加剂量质量分数0.5%时,降黏率大于30%,节约稀油率约35%。  相似文献   

16.
基于酸性表面活性剂的油井解堵工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解决油井在检泵作业时应用CaCl2或CaBr2水溶液压井后,产量"失稳"、供液不足及油井污染问题,以非离子聚醚型表面活性剂为主体,与阴离子及两性离子表面活性剂等多种助剂复配,研制出了FRY-Ⅱ表面活性剂,在酸性条件下形成酸性表面活性剂,能够清除地层的碱敏、水敏效应。在油井解堵中应用,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具有较大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7.
无碱二元复合体系驱油试验研究   总被引:22,自引:2,他引:22  
针对大规模三元复合驱工业化应用中出现的一些问题,特别是注入的碱能引起地层黏土分散和运移,导致地层渗透率下降,碱也与油层流体及岩石矿物反应,形成碱垢,对地层造成伤害并影响油井正常生产;碱还会大幅度降低聚合物的黏弹性,从而降低波及体积等,研究合成了NEP无碱二元体系,对体系进行了评价,并进行了驱油试验研究与数值模拟,证明优化后的体系既克服了三元复合驱的缺点,又达到了其效果。在无碱二元体系中,表面活性剂的选择是关键技术,按界面张力达到10-2 mN/m数量级标准,最终选定了配制的活性剂NEP。系列驱油试验结果表明,所选体系也可以提高采收率约20个百分点。  相似文献   

18.
OCS驱油剂用作不同断块油田表面活性剂驱的可行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研究OCS驱油体系的油水界面张力和乳化性能及驱油效果,考察其在不同断块油田表面活性剂驱的可行性。结果表明,当OCS表面活性剂含量为0.05%-0.4%时,驱油体系与不同断块油田原油间的界面张力可降到10-2-10-3mN/m数量级,说明OCS驱油体系具有较好的界面活性和适中的乳化性能。物理模型驱油试验结果表明,在水驱基础上,注入0.3PV的OCS表面活性剂水溶液,原油采收率可提高18.08%。  相似文献   

19.
Abstract

Surfactant adsorption on reservoir rocks or sands is one of the major factors that may significantly reduce the effectiveness of an alkaline/surfactant flood for oil recovery. It is difficult to determine the surfactant adsorption by measuring the difference between surfactant concentrations before and after adsorption when the water phase contains fine oil drops. In this study, an extraction method was used to quantitatively determine the adsorptions of surfactant on sand and at oil-water interfaces in an alkaline/surfactant flood for heavy oil recovery. Experimental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formation of emulsions dramatically reduced surfactant loss to sand surface. The adsorptions of surfactant on sand and at oil-water interface were determined under various alkaline concentrations and salinities. The results provide useful information for evaluating and predicting surfactant adsorption in alkaline/surfactant flooding for enhanced heavy oil recovery.  相似文献   

20.
本研究参照国外生物表面活性剂在提高原油采收率方面的研究情况,用有机玻璃模型管对生物表面活性剂发酵液进行驱油方式和驱替速度实验,研究其对驱油效率、原油采收率的影响,从而为生物表面活性剂发酵液的深入研究和矿场应用提供参考和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