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用直流离子束共溅射技术溅射Co-Ag复合靶,制备了一系列Co含量不同的颗粒膜,薄膜厚度约为400nm,含Co的体积比从0.03到0.84。在室温下,测量了Co-Ag颗粒膜的极克尔角θk的磁光谱,测量的波长范围从400mm到850mm。当外磁场大小为1.0T并且方向垂直于膜面时,得到的最大克尔角为0.28°,结果显示在颗粒膜极克尔旋转中,钴颗粒的浓试和微结构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
用磁控溅射方法制备了Ni80Co20/M(M=Co,Cr,Ag)多层膜样品系列,Co,Cr,Ag杂质层的标称厚度为0.1nm,研究了界面散射对多层膜的磁及输运性质的影响.零场电阻率ρ的测量结果表明,对含Cr样品,ρ随杂质层间距L的依赖关系能较好的用Fuchs-Sondheimer(F-S)理论描述.而对含Co和Ag样品,ρ随L的依赖关系在L小于15nm时开始偏离F-S理论.磁电阻测量表明,含Cr和Ag样品,各向异性磁电阻Δρ在L<15nm时随L的减小陡然下降.对含磁性Co元素的样品,其Δρ值在L>15nm时高于Ni80Co20单层薄膜的Δρ值;在L<15nm时Δρ值随L呈现振荡变化的趋势.磁性测量表明,三个系列样品的矫顽力Hc在L<15nm时都随L近似直线上升,在L>15nm后趋于饱和;经400℃真空退火后Hc都显著下降.  相似文献   

3.
王浩 Wong.  SP 《金属学报》1999,35(6):569-572
基于溅射-气体-聚焦(SGA)形成纳米金属颗粒的原理,提出了蒸发-气体-聚集(EGA)共沉积制备Co-Ag颗粒膜的新方法,并利用该方法制备了系列Co-Ag颗粒膜样品,TEM/ED分析表明;制备态样品Co颗粒被Ag原子所包裹,能有效地阻止颗粒的表面氧化与团聚,薄膜无需经过热处理即可形成Co与Ag的相分离,其结构为fcc-Co和fcc-Ag非均匀相多晶共存形态;与Co大块材料相比,薄膜中Co颗粒晶格常  相似文献   

4.
Co/Ti非晶多层膜晶化过程中结构及磁性的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吴萍  姜恩永  刘裕光  王存达 《金属学报》1996,32(11):1209-1214
利用双对向靶溅射方法在室温下制备Co/Ti非晶多层膜,并采用原位退火透射电镜和原位热重法,观测了Co/Ti多层膜结构与磁性随温度的变化,结果表明:退火温度ta为400℃时,薄膜开始晶化,Co,Ti颗粒析出并粗化;ta>600℃时,具有铁磁性的Co单质完全消失,全部转化为Co2Ti相.热磁测量在390及520℃附近出现了两个明显的磁性转变峰,与薄膜结构变化对应.适当温度(400—520℃)的退火可获得高饱和磁化强度的Co-Ti颗粒膜.  相似文献   

5.
退火[Co\Cu]多层膜的固相反应与磁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双对向靶溅射方法制备了两种成分的「Co(1.2nm)/Cu(tCu)」(tCu=1.0nm,3.4nm)纳米多层膜。分别用TEM和TG方法研究了「Co/Cu」多层膜结构和磁怀随温度的变化。结果表明:tCu=1.0nm的多层样品出现了两个磁性转变点,这是因为样品中存在的两种磁性物质。TEM分析结果证明这两种铁磁相为hcpCo-Cu固溶体。  相似文献   

6.
详细地研究了Ml(NiMnTi)4.2Co0.8-xFex(x=0-0.8)合金的电化学性能。试验发现,随着Fe含量x从0增加至0.,合金的活化性能得到改善,但最大放电容量从302mAh/g逐渐降低到280mAh/g,高倍率放电性能从78.5%缓慢降至72.5%;当Fe含量x≤0.4时,合金的自放电率与高Co合金(x=0)相比有所降低,但当Fe含量x超过0.4后,合金的自放电率较高Co合金有所上升  相似文献   

7.
方正  陈新民 《金属学报》1993,29(11):B484-B489
使用自行设计的受控气氛热重装置研究了MoO3-MoO2-H2O-H2系平衡,在PH2O/PH2从0.412至0.609,温度从400至534℃范围内直接测定了反应:MoO3+H2=MoO2+H2O(g)的平衡常数与温度间的关系为1gKp=0.702-739.8/T。获得298.15K下MoO3标准生成焓及绝对熵分别为:-845.75kJ·mole^-1及78.16J·K^-1·mole^-1.实验  相似文献   

8.
原位SiC颗粒增强MoSi_2基复合材料的显微组织和力学性能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研究了原位 SiC颗粒增强 MoSi2基复合材料的组织结构和力学性能。结果表明:复合材料的组织为t-MoSi2基体上均匀分布 β-SiC等轴颗粒,数量很少的球形小孔隙主要分布在 SiC颗粒内, SiC颗粒尺寸为 2-5 μm.复合材料界面为直接的原子结合,无非晶层存在.复合材料的室温维氏硬度、断裂韧性、抗压强度及高温流变应力明显高于单一MoSi2,随着SiC体积分数的增加,维氏硬度、断裂韧性及高温流变应力提高,而抗压强度先增加后减少. SiC体积分数从 10%增加到 45%,KIC从 4.34提高到 5.71 MPa·m1/2;与单一 MoSi2相比提高了 25%-46%; 1400℃时,σ0.2从 20%SiC的 230提高到 45%SiC的 285 MPa,比单一 MoSi2提高了 98%-146%.  相似文献   

9.
李晖云  赵辉  丁易  吴隽  张永俐 《贵金属》2000,21(2):10-14
研究了Co/Pt多层膜中,Co层厚度,Co、Pt含量比,溅射温度对多层膜磁光性能的影响。研究发现Co层厚度及Co、Pt含量比对Co/pt多层膜的磁光性能起决定性影响。当tCo〈0.4nm,tCo/tPt=1/2时。可获得较好的综合磁光性能;适当提高溅射时基体的温度,可改善多层膜的结晶性并获得较好的调制周期结构,最终改善其磁光性能。  相似文献   

10.
B95_(oч)合金的二次淬火B95与B95合金都是含锰与铬的Al-Zn-Mg-Cu系高强度铝合金,它们的合金元素含量(%)相同:5.0~7.0Zn,1.8~2.8Mg,1.4~2.0Cu,0.1~0.25Cr,0.2~0.6Mn。不同之处是,后者的?..  相似文献   

11.
吴隽  张永俐 《贵金属》1998,19(4):11-13
室温下采用VSM测定了离子束溅射(IBSD)技术制备的Co/Pt多层膜垂直方向的M-H回线。研究结果表明:Co/Pt多层膜中单位体积Co的饱和磁化强度MsCo小于块状Co的饱和磁化强度;Co/Pt多层膜的饱和磁化强度(Ms)与厚度有关:随Co层厚度tPt和多层膜总厚度tf的增加而增大,随Pt层厚度tpt的增加而减小;外推结果表明当tCo小于一个原子层厚(≈025nm)时,室温下Co/Pt多层膜的饱和磁化强度为零,呈顺磁性  相似文献   

12.
胡冬昉  黄汉铨  黄建宇  夏非 《金属学报》1995,31(15):135-138
采用(Si+Mo)合金浸渗反应烧结SiC,以难熔MoSi_2作为第二相取代RB-SiC中的游离Si,从而获得RB-SiC/MoSi_2复合材料.实验结果表明,MoSi_2均匀、连续地分布于SiC颗粒界面处,形成连续网络.界面是由t-MoSi_2和β-SiC两相交错重叠所构成.界面层处未观察到反应层和非晶态物质,过渡层厚约5nm.  相似文献   

13.
刘泽光  许芳 《贵金属》1999,20(3):28-31
研究结果表明,在Ag-Cu-Pd合金钎料中添加0.2-1.0wt%Co后,对钎料的物理性能,电学性能以及力学性能无明显影响,但对BAg65CuPd钎料在某些母材上过度的铺展性确有显著地抑制作用,Ag65Cu20Pd15-xCox钎料可以部分地取代电子器件中的金基纤料。  相似文献   

14.
本文报道了在室温条件下采用离子束共溅射技术制备的Co22Ag78颗粒膜的巨磁阻(GMR)效应及其微结构。GMR采用直流四探针法测量,给出了GMR与外场和退火温度的关系.透射电子显微镜、电子衍射和X射线衍射结果显示样品呈现面心立方(fcc)结构,并具有(111)织构。利用透射电子显微镜配备的摄象系统对样品中Co颗粒在退火条件下的形变和生长进行了实时观测。铁磁共振结果表明,在退火过程中Co颗粒形变和生长主要沿膜面进行。  相似文献   

15.
改善机械性能的潜在利益继续推动着超细显微结构硬质合金材料的研究。目前尚在开发阶段的烧结新技术正开始利用纳米结构WC-Co粉末的优势,有望将烧结颗粒的平均粒度减小到100nm以内。完全纳米结构的WC-Co硬质合金还有待努力,但是第一步已就位,即纳米结构粉末的生产。这种粉末的商业化生产运用了喷射转变工艺,制得的粉末由弥散于金属粘结相的20 ̄50nm,WC颗粒组成。这些小WC颗粒比应用传统碳化工艺制得的  相似文献   

16.
微量硅对Ag—Cu—Pd合金钎焊特性的改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泽光 《贵金属》1997,18(1):12-14
研究了0.30 ̄1.0wt%Si对Ag-20Cu-15Pd钎料合金钎焊特性之影响,指出:微量Si降低其固相线,液相线温度并使其固-液相线间隔变窄。Si的添加还提高了Ag-Cu-Pd合金在母材Fe-Ni-Co上的铺展性。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以扫描,透射电镜为手段,对铸态、快淬和快淬热处理MnNi3.8Mn0.55Co0.6Ti0.05储氢合金的微观结构特别是微观化学成分偏聚进行了研究,结果发现三种样品中都出现了Ti的富集区,对铸态合金,除AB5型主相外,还存在两种非主相区,一种是比较多的富Ti,Co的区域,另外一种是比较少的Ti区,在快淬的快淬热处理样品中发现了富Ti,Co和Mn的析出颗粒,颗粒大小为100nm左右,从合金能量学  相似文献   

18.
对快速凝固Ti-5Al-4Sn-2Zr-1Mo-0.25Si-1Nd(Ti-55)高温钛合金980℃,5h处理样品的透射电镜分析表明,稀土第二相在合金中以双模型分布,较小颗粒尺寸为20-80nm,较大颗粒尺寸为200-300nm.在扩散控制第二相粒子长大动力学方程的基础上,运用扰动理论,分析了第二相颗粒尺寸的定态解的稳定性,并验证了双模型分布.  相似文献   

19.
MCrAlY涂层对TiAl金属间化合物抗高温氧化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2,他引:8  
研究了溅射Co-30Cr-6Al-0.5Y及Ni-30Cr-6Al-0.5Y涂层对TiAl金属间化合物抗高温氧化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900℃-1000℃范围内,CoCrAlY,NiCrAlY涂层表面由于可形成粘附性良好的Al2O3膜。大大改善了TiAl金属间化合物的抗氧化性能。  相似文献   

20.
Fe—23Cr—5Al合金1000^0C氧化形成的Al2O3膜生长应力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一种测定氧化膜生长应力的双面氧化弯曲方法,测量了Fe-23Cr-5Al(Fe-22.6Cr-.42Al-0.21Ti,wt%)合金在1000^0C空气中氧化形成的Al2O3膜的平均生长应力,研究了氧化膜应力释放机制,Al2O3膜的平均生长应力随膜厚增大而减小,其大小从-1GPa数量级变化到-100MPa数量级。基体全金和Al2O3膜在1000^0C时均发生蠕变,合金氧化一定时间后于真空保温退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