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顾家扬  裴捷 《振动与冲击》1993,12(4):8-15,35
本文有用动力学反问题建模方法,建立了“桩-土“系统模型,用比例模型桩实验,论证其理论的正确性,分析计算两类桩侧边界(自由,弹性)三种桩底边界(柔性,弹性,刚性)的系统动力参数,推出用于低应变动测法诊断桩身故障,分析单桩承载力的计算式。  相似文献   

2.
孙敦本 《工程力学》2001,(A03):308-312
本文基于结构的原理,运用矩阵传递法,分析了在桩尖垂直入射剪切波下,桩-土-结构相互作用体系桩基承台的动力响应。作为例子分析了桩基及土层性质改变对承台动力响应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通过不同程度的考虑桩土共同作用来验算桩土共同作用在桥梁抗震计算过程中的影响,通过模型计算和数据分析,正确认识和判断桩土共同作用的影响,获取相对准确的抗震计算模型。  相似文献   

4.
高层建筑上部结构桩-土共同作用下随机地震响应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本文对高层建筑上部结构在桩—土共同作用下的地震响应进行了研究。利用Bouc—Wen滞回模型构造了便于数值分析的上部结构在共同作用下的复合运动方程,并给出了系统状态变量的响应表达式。算例分析结果表明:在桩—土共同作用下,上部结构将有效地减少地震作用,它随着地基土的软弱程度的增加反映出更加明显。  相似文献   

5.
桩—土体系运动相互作用参数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慧  杨光辉 《工程力学》1998,(A03):527-533
本文采用连续介质力学方法对桩-土运动相互作用进行了研究,主要研究运动相互作用对基础输入运动的影响,首先建立连续介质力学模型,从波动理论出发,求解满足边界条件的波动方程,获得桩周土的位移和应力表达式,进而求得桩周土反力与桩的动位移间的相互关系,并对桩的阻抗系数与桩身刚度对桩头加速度响应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运动相互作用引起的基础输入运动小于自由场的控制运动。  相似文献   

6.
干钢  陈新法 《工程力学》1997,(A03):411-416
本文在分析桩-土动力相互作用的基础上,给出了成层地基中桩顶导纳曲线的理论计算方法,并对桩的长径比,桩身强度,桩侧及桩尖土的力学特性等参数对导纳曲线的影响进行了探讨,得到了一些与均匀地基下不同的规律,这些结论对实际桩基检测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7.
李宏男  肖诗云 《工程力学》1999,3(A03):941-946
本文提出了纵向地震作用下高压输电塔-导线耦联体系土体-桩-结构相互作用分析的力学模,推导了运动方程,编制了计算程序,并对某一具体的输电塔进行计算,按考虑与不考虑相互作用的两种情况进行对比分析。  相似文献   

8.
分析层状土介质中群桩对任意入射地震波响应的半解析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舍弃桩基动力分析中的土介质平面应变假定,采用薄层内位移线性变化条件下的动力Green函数形成桩-土-桩动力相互作用所需的土介质柔度矩阵,用梁单元模拟桩的运动,以地震波入射为初始运动输入,建立了适用于群桩基础对任意入射地震波响应的半解析分析模型,研究了层状土介质中群桩对不同角度入射SH、SV和P波的动力响应。结果表明,本文提供的方法不仅可以避免平面应变解的低频误差,具有较高精度,而且计算工作量较少。  相似文献   

9.
王建新 《工程力学》1997,(A03):590-593
根据碎石桩鼓胀破坏模式,采用圆柱孔弹塑性扩孔理论,并考虑桩周土触变影响,导出了粘性中碎石桩单桩桩顶荷载P-沉降S的关系,理论计算结果与试验成果较好的吻合,通过对比,分析讨论了参数影响与参数取值,给出了一些有意义的结论。  相似文献   

10.
提出计算刚性桩复合地基沉降的一种新方法,该方法充分考虑桩、土、垫层协同作用。通过假定桩土界面摩阻力与相对位移为理想弹塑性关系;同一水平面上的桩间土沉降相同;桩端土符合Winkler地基模型,结合桩、土、垫层工作机理分析,建立了协同作用基本微分方程,进而得到了大面积群桩复合地基桩、桩间土沉降解析解。对两个9桩复合地基的分析显示,该方法和现场实测及有限元分析吻合较好。  相似文献   

11.
从计算模型和控制理论两方面详细分析了桩—土—结构共同作用设计理论的发展及研究现状,指出了目前在设计中存在的不合理及有待改进的问题。提出了以控制差异沉降为目的、引入桩土接触单元同时考虑土体固结和上部结构刚度的计算思路。  相似文献   

12.
桩土物理模型及结构—桩—土相互作用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本文将工程中常用的密集打桩土体模拟为正交各向异性弹性体。建立了刚性基础-桩-土这一空间相互作用系统的模型。根据圆柱体柱坐标的极点条件。分别选取了两组位移函数来表征桩基和土的位移,并用子区间法分析了结构-桩-土系统的相互作用地震反应。  相似文献   

13.
单桩竖向动力阻抗计算方法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运用土动力学和结构动力学原理,改进Winkler地基梁模型,考虑桩周土的弱化效应和桩-土界面的相对滑移效应,建立了竖向荷载作用下单桩动力阻抗函数的计算力学模型,运用数理方程方法分别求解单桩与桩周近场土域及远场土域的振动方程,确定了单桩的竖向动力阻抗函数。针对数值算例进行计算,将得到的单桩竖向动力阻抗随激振频率的变化关系与现有的数值计算和分析结果进行对比,验证了建议计算方法的合理性;并通过变动参数计算,对影响桩基振动特性的各相关因素进行了比较分析。  相似文献   

14.
王建华  陈树林 《工程力学》1998,(A03):438-443
本文以Mindlin解答和荷载传递法相结合的半解析法,并应用中厚板理论的广义有限单元,建立了群桩-承台体系共同作用的线性与非线性数值分析方法,该方法不仅考虑群桩的工作性状,同时可用于承台厚度变化对桩-土-承台体系工作性状的影响的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本文建议的方法对土体线性及非线性情况下群桩沉降的性态预估令人满意。  相似文献   

15.
李永梅  魏钢 《工程力学》1996,(A03):193-197
本文对改进后的Penzien模型,采用简约结构刚度矩阵的方法,建立体系运动方程,求解地震使用下桩土-结构动力相互作用反应,研究节点剪切变形及二阶效应对其动力相互作用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m法求桩身内力和变形的差分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m法是《桩基规范》推荐采用的桩土共同工作分析的方法。本文采用m法方程的数值解法-有限差分法对桩身内力和变形进行了分析,特别对幂级数法不适用的特长桩进行了分析,并对桩身内力分布情况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7.
考虑桩、土、垫层协同作用的刚性桩复合地基沉降计算方法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2  
提出计算刚性桩复合地基沉降的一种新方法,该方法充分考虑桩、土、垫层协同作用。通过假定桩土界面摩阻力与相对位移为理想弹塑性关系;同一水平面上的桩间土沉降相同;桩端土符合Winkler地基模型,结合桩、土、垫层工作机理分析,建立了协同作用基本微分方程,进而得到了大面积群桩复合地基桩、桩间土沉降解析解。对两个9桩复合地基的分析显示,该方法和现场实测及有限元分析吻合较好。  相似文献   

18.
结合天津软土地区一有代表性工程,在现有计算模型的基础上,提出了针对采用双排桩基坑支护结构存在部分前排桩桩问土流失,容易造成前后排桩中间的水泥搅拌桩止水帷幕变形及开裂情况下的平面杆系有限元分析模型,得出一些可供实际工程参考的注意事项。  相似文献   

19.
为精确揭示桩-土动力相互作用,弥补动力Winkler地基-Bernoulli-Euler梁模型(E-W模型)在桩-桩水平振动分析中的不足。考虑土体剪切效应和桩身剪切变形,建立Pasternak-Timoshenko模型(T-P模型)模拟桩-土动力相互作用,推导水平动力和竖向荷载共同作用下的主动桩水平振动解析解。在此基础上,根据桩-桩动力相互作用原理,建立被动桩水平振动控制方程,运用传递矩阵法考虑土体分层特性,利用初参数法计算桩-桩动力相互作用因子;与已有文献进行对比,验证计算结果的正确性。通过参数分析表明:土体剪切效应对水平动力相互作用因子有增强效果;在给定桩土参数的情况下,主动桩和被动桩存在“有效桩长”(Ld=10d~15d);当桩身长径比在L/d=5~10范围内时,不宜忽略桩身剪切变形对动力相互作用因子的影响;竖向荷载对水平-摇摆耦合作用因子的影响最为显著。  相似文献   

20.
 提供了一种桩-土-筏相互作用的计算模型,将筏板下的桩、土看成弹簧作用在筏板上,简化得到了软弱地基群桩应力和沉降等效分析模型,提出了一种群桩中单桩沉降的计算方法,建立了群桩中单桩非线性刚度的计算模型,并采用三维退化层合单元法对高层建筑主裙楼桩筏基础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