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隐藏木马检测技术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在分析了目前Windows系统中采用DLL技术的木马程序的检测技术,并在该基础上,提出了一种检测基于DLL转发机制木马的新技术。  相似文献   

2.
基于Windows系统的木马程序隐蔽行径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文章介绍了特洛伊木马的基本概念、分类及特点。针对基于Windows系统的木马分别从木马运行形式、木马通信形式、木马启动方式、以及木马程序在宿主机磁盘上的隐蔽技术进行了分析,为已知和未知木马的防范和检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针对基于特征代码的静态木马检测技术的不足,通过实时监控程序的可疑行为,运用贝叶斯算法分析程序行为特征进而发现木马程序,并对恶意木马程序的非授权操作进行修复,设计并实现了一个基于行为分析的单机木马防护系统。实验表明:该木马防护系统在对检测率影响较小的前提下,显著降低了误报率。  相似文献   

4.
木马是目前计算机网络面临的主要安全威胁之一.针对现有木马检测方法的不足,提出了行为分析与ID3决策树相结合的木马动态检测技术,对其原理、算法、实现和性能进行了详细介绍.利用ID3算法对样本进行学习建立的木马判定决策树,根据程序运行时的行为判定其是否为木马.在Windows系统下的实现和测试显示该技术具有较高的准确率.  相似文献   

5.
重剑 《电脑爱好者》2014,(19):45-45
正病毒名称:Trojan.DnsAmp.1病毒危害:病毒归根到底就是一种可执行文件,由于不同系统的特性差异较大,所以一个可执行文件很难直接在其他的系统上运行。可是最近,俄罗斯的安全厂商Doctor Web检测到一批Linux平台下专为DDoS恶意攻击的木马程序。让人意想不到的是,这个木马变种现在已经可以感染Windows平台,而且具体涉及到Windows XP、Windows 7/8.1等主流平台。当Linux木马在Windows平台隐藏  相似文献   

6.
帷幄 《个人电脑》2012,18(1):102-103
现在,Internet网络中的病毒、木马程序疯狂肆虐,常在网上冲浪的系统稍有不慎,都有可能遭遇病毒、木马的攻击。一旦被病毒、木马缠身,Windows系统的启动将会异常艰难,甚至无法正常启动;为了保护Windows7系统启动安全,我们需要加强设置,拒绝病毒、木马程序跟随系统自动启动而运行。  相似文献   

7.
计算机木马是隐藏在计算机里的恶意软件,需要进行清除,保证计算机的正常运行以及数据安全。计算机木马的判定比较困难,针对这一问题,提出了行为序列灰色模糊判定下计算机木马检测的方法。探讨具体判定方法,对计算机网络通信、开机启动、隐藏运行以及自我防护方面的木马程序进行检测,实现计算机正常程序和木马程序的有效区分。讨论检测木马的原理,为提高计算机安全性提供保障。  相似文献   

8.
免疫算法是一种新兴的智能计算技术,已成为网络、智能控制、计算等领域研究的重点和热点之一。开展免疫算法的理论研究,对于发展新的入侵检测技术,建立新一代的入侵检测系统着重要的意义。该文讨论了几种典型免疫算法的原理,包括基于T细胞否定选择原理的否定选择算法,基于生物免疫系统克隆选择理论的克隆选择算法,遗传算法与免疫理论结合的免疫遗传算法,并讨论分析了不同免疫算法使用在入侵检测技术中的优劣。  相似文献   

9.
内核脱钩技术在检测rootkit木马信息隐藏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简要讨论了Windows内核系统服务调用机制,分析了基于rootkit技术的木马通过内核态挂钩SystemServiceDispatch-Table隐藏各种敏感信息的一般原理.在检测SystemServiceDispatchTable挂钩隐藏注册表键值的基础上,提出两种内核检测脱钩方法,实现了对rootkit挂钩的有效检测与脱钩,确保了系统荻取注册表等敏感信息的完整性.  相似文献   

10.
基于直接操作内核对象的进程隐藏技术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潘茂如  曹天杰 《计算机工程》2010,36(18):138-140
分析直接操作内核对象和调用门的实现机制,提出通过使用调用门,在无驱动情况下提升用户程序的特权级,进而修改内核中的进程双向链表实现进程隐藏。设计并实现一个基于该思路的木马程序,在实验条件下验证该木马的隐蔽性和存活能力,分析应对该类型木马的检测策略。实验证明,该木马可以有效实现进程隐藏,躲过常见安全防护软件的检测与查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