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阐述了大连城市形态历史格局的结构和肌理特征,分析了街廓尺度对于形成半网络形城市形态的意义,并讨论了城市形态在城市发展中对于城市空间景观环境的决定作用.  相似文献   

2.
大连城市形态历史格局的特质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孙晖  梁江 《建筑创作》2002,28(2):12-15
本文阐述了大连城市形态历史格局的结构和肌理特征,分析了街廓尺度对于形成半网络形城市形态的意义,并讨论了城市形态在城市发展中对于城市空间景观环境的决定作用。  相似文献   

3.
历史地理信息系统(历史GIS)兴起于20世纪90年代中期,近年来在规划学科得到了广泛应用.基于GIS平台,整合时空数字信息,为城市形态的研究提供了新的技术方法和研究视角.在提高城市形态研究的科学性和准确性的同时,也将提高研究成果在城市更新中的参考和依据价值.因此,本文关注历史GIS支持下的城市形态研究进展,剖析数字化技...  相似文献   

4.
城市形态研究与城市历史保护规划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城市形态高度概括和表达了城市的物质形式及其人文内涵。城市形态分析是认知城市并进行城市历史保护规划所必需的理论工作。吸取国外城市形态研究的先进理论,结合我国的学术传统和实际情况,创新发展适用于中国的城市形态分析方法并尝试运用于城市历史文化的保护规划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英国城市地理学家的城市形态学理论和意大利的建筑类型学理论是很好的学习对象。要解决的关键问题是中国城市的各类"城市形态单元"和"建筑类型过程"的观察确定方法。相关的城市形态研究结果可直接服务于城市历史保护规划。  相似文献   

5.
从传统港口城镇演变为近代商埠城市,烟台城市发展形成的节点是外力楔入导致的开埠通商。以1861年开埠为肇端,在半殖民地社会背景中,外部因素推动了烟台向近代化工商业城市的转型和发展。在烟台近代化过程中,从开埠到日军占领,城市空间的扩展历经四个阶段,呈现出沿海岸线东扩并向南推进的趋势。城市形态表现为局部有序、全局无序的滨海带状特征。  相似文献   

6.
城市形态的历史地域特征源于历 史时期人们顺应、利用与改造环境的活动, 反映了地域独特的自然环境与历史发展过 程,蕴含着人们适应地方条件的经验与智 慧。文章以成都城市形态为研究对象,通过 对历史地图的转译,与现代地图的对比分 析,剖析城市形态在古代、近代和现代的特 征与演变过程,探寻其中具有稳定性的形态 要素,认为它们反映了成都城市形态的历史 地域特征;通过分析特征的成因,找出背后 的影响因素,探讨对当代成都城市建设的借 鉴与启示。  相似文献   

7.
陈舒熳 《城市建筑》2022,(1):131-133
本文以北京老城历史文化街区的中华老字号和人气网红店两类文化产业为研究对象,通过空间分析和统计分析方法,从土地利用、交通网络、服务设施三个方面,探讨两类文化产业的分布差异及对城市形态的影响作用,旨在促进历史文化街区文化产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8.
城市形态区域化与城镇历史景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景观"(landscape)一词运用广泛,不仅用法各异,而且涉及学科众多——考古、建筑、美术、生态、地理、历史、风景园林、规划、城市设计等。此外,还有一些比喻性的用法,例如:"语言景观""政治景观"。旨在研究城市形态学范畴中的城市历史景观以及城市形态。首先,介绍了地理学早期城市形态研究发展中城市景观研究的重要意义。然后,着重结合案例阐述了在当前关注城市保护和景观管理的时代背景下,城市形态学对于认知城市历史景观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9.
从城市自然地理环境与城市形态的关系出发,从宏观的角度分析了三峡水库淹没对库区城市形态的影响。认为库区城市形态现正在打破团状、带状等传统形式,逐渐向组团式、带状组团式、星座式等多样化方向发展,而包含多种形式的星座式则是大部分库区城市的最终形态。指出这是库区城市自然环境多样性以及设计结合自然的结果,它有利于该地震城市个性的形成,也丰富了城市的环境空间,促进了人与自然的亲和,但应适当控制城市规模,否则城  相似文献   

10.
陈靖华 《建筑与环境》2007,1(3):101-105
本文在广义的城市形态概念的基础上,在区域范畴内,主要结合对国外大都市郊区住区的发展历史和经验的总结,再结合改革开放历年来广州市郊区住区建设的历程对现今广州市所面临的郊区住区城市形态进行分析与展望。  相似文献   

11.
研究事物发展的阶段性演变特征和历史的分期特征,是认识事物的本质和变化发展规律的重要途径和方法。对于城市来说,如何进行阶段性的分期将意味着对城市发展的规律以及城市问题的研究。该文通过技术与文化系统关系的演进研究,重新解读了城市形态的分期特征,并提出了城市形态的双向组织趋势。  相似文献   

12.
城市形态是反映城市发展演变规律的重要表征,是城市研究领域的重要组成部分。研究城市形态领域的学术进展,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文中从文献发表量、国家分布、代表人物、研究热点和研究内容五个方面切入,对近十年间发表在国外期刊上的有关城市形态研究的文献进行可视化分析,追踪当前的热点问题和学术前沿,以期为我国城市形态的理论研究与实践提供有益启示和借鉴。  相似文献   

13.
城市形态的生态机制   总被引:22,自引:3,他引:22  
刘青昊 《城市规划》1995,19(2):20-22
城市形态的研究是城市问题研究中重要的一环。孤立地、片面地探讨城市形态只能导致城市矛盾的突出。自然和建筑环境的发展和保护是一种共生机制.以城市生态景观和生态组织为基础的城市生态机制研究构成了城市形态研究的系统框架。  相似文献   

14.
张杨  何依 《城市规划》2021,45(11):83-95
非正规形态是城市活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但由于缺乏结构层面的固定要素,在发展过程中极易变更甚至消失,相对正规城市而言,也鲜有官方、正统的记注撰述,故难以考证。以《清明上河图》这一反映北宋东京关厢地段城乡风貌的"界画"为例,在历史图景中探索空间开放、草市兴盛及社会融合等非正规城市形态和特色,并对图中所示非正规环境折射的营建背景与演进机制进行溯源,发现政治格局、地理环境与城市管理对此具有显著的引导作用:其一,通过约束权力,产生国家与社会的互动,居民与政府在政策博弈中进行了商住范围的弹性管控;其二,依赖涿杭通渠,促进水利与漕运的共生,在因仓成市的汴河地区形成了产业结构的优势互补;其三,开放城市户籍,推动土地与人口的流转,在资源共享、城市共建的社会环境中实现了市民阶层的崛起,同时也提升了流动人口的城市归属感。以史为鉴,探索《清明上河图》中的"边界消隐"和"界域融合"对现代城市活力营造的积极作用,提出了"灰""混""融"三种模式:"灰"以街道红线营造商业活动合理的"溢出"环境;"混"以开放管理引导多元业态的混合经营;"融"以界面渗透促进城市街区与周边社区的设施共享。从非正规的视角对《清明上河图》进行...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介绍了大连市普兰店城子坦镇春满街历史文化街区的历史及现状,提出在这种经济尚不发达地区的历史街区的景观规划指导思想、原则及目标,通过对该区道路交通、景观空间结构及景观策略进行的探讨,为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与更新提供借鉴与参考.  相似文献   

16.
本文论述日本独特的大城市形态:“城大市小、一城多市、市市相连、首尾相接、街道相通”。  相似文献   

17.
本文提出一种新范式来研究城市肌理对环境的影响。通过采用基于图像处理技术的栅格模型和软件算法,作者开发了测量几何参数和预测辐射交换的有效模型,探索了合成城市肌理和整合细胞自动控制的可能性。结果表明,基干栅格的城市模型可以为规划和设计提供相关信息。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以解读《迈向可持续的城市形态》一书为主线,介绍了国外学者研究可持续城市形态的最新成果。与该书的前一卷《紧缩城市》相比,在“什么是可持续的城市形态”和“如何实现可持续的城市形态”这两个问题上专家学者给予了更为肯定的回答。  相似文献   

19.
王影  王红强 《中州建设》2010,(11):72-73
简述了周口城市形态的历史演变进程,揭示当前城市形态特点,分析了城市发展方向,在此基础上,提出了2010—2020年城市空间布局结构和2020年以后周商城市空间规划结构,并展望城市远景发展。  相似文献   

20.
崔军  任峰 《中州建设》2003,(11):32-3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